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行原种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拟通过对现行蚕品种原种的人工饲料适应性研究,为人工饲料适应性蚕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材料及理论依据。本试验周查了中系、日系共14个现行原蚕品种收蚁后在温度对290℃、湿度95%下经过48小时后蚁蚕的疏毛率。结果疏毛率最低为12.7%,最高为97.1%。系统间蚁蚕的摄食性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同系统内不同品种间也存在着较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人工饲料育的发育不齐问题,就饲料的不同调制方法对桑蚕幼虫发育的影响,以及同一蚕品种个体间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①在饲料制作上必须进行蒸煮灭菌,以微波炉加热灭菌的与蒸煮的效果相近,不经加热杀菌简易化制作的效果都不理想;②同一蚕品种个体间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存在差异。对桑叶粉及蔗糖等摄食促进物质的感受性,高食性蚕比低食性蚕敏感;而对豆粕粉中摄食阻碍物质的感受性,低食性蚕比高食性蚕敏感。研究认为,要提高人工饲料育蚕的群体摄食性和发育整齐度,应尽量消除饲料中的摄食阻碍物质,或选育出对摄食阻碍物质具适应性的蚕品种  相似文献   

3.
桑蚕品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在试验过程中,我们发觉不同的蚕品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有明显的差异。为此,我们于一九七七年晚秋和一九七八年早春对若干二化性和多化性品种进行了人工饲料适应性的测定。采用的人工饲料配方为:蚁蚕当日分别用 M70和 M50-8饲育,以后一律用 M50-8饲育,V 令蚕则用 M30-4饲育,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人工饲料育相对于桑叶育有蚕体发育不齐等方面的不足,人工饲料适应性品系的应用能提高人工饲料育的发育整齐度。为深入了解经人工饲料摄食选育的秋丰×白玉人工饲料适应性品系[以下称秋丰×白玉(人)]在生产上的表现,于2018年春蚕期和晚秋蚕期进行了秋丰×白玉(人)小蚕人工饲料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未经人工饲料摄食选育的常规品种秋丰×白玉相比,秋丰×白玉(人)的发育整齐度明显提高,蚕茧产质量有明显优势,其中盒种产茧量、全茧量和茧层量分别提高12.23%、7.19%和15.34%,茧丝长、茧丝量分别提高12.13%和20.27%。小蚕人工饲料育应优先选用人工饲料适应性品系。  相似文献   

5.
<正> 人工饲料的组成与蚕的摄食性有很大的关系。不同蚕品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不同配方的人工饲料饲育,蚕的摄食性都有很大的差别。伊藤智夫(1983)对摄食性与人工饲料的组成、物理性质、饲养的生态环境以及品种等的关系作了广泛的研究。李秀艳(1980)也对环境与蚕的摄食性作了讨论。本文就饲料中某些成份变化对低摄食性品种摄食性的影响进行了初步试验,兹将结果报告。  相似文献   

6.
广西现行家蚕品种人工饲料累代定向系统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广西现行家蚕品种两广二号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和适应性,以24h疏毛率、各龄起蚕率及存活率等为选育指标,用饲料、实用型颗粒饲料及桑叶多种饲料结合,以个体选育和蛾区选育为重点对其原原种932、芙蓉、7532、湘晖进行累代定向系统选育。以未经人工饲料选育的932、芙蓉、7532、湘晖为对照,以各品种进行1~2龄饲料育,3~5龄桑叶育及全龄桑叶育,调查累代人工饲料选育对参选品种人工饲料摄食性和适应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累代选育明显提高了品种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选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品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中系品种经过多代选育后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和适应性均达到较好水平,日系品种对人工饲料的摄食适应性虽有提高,但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仍然一般。多数选育品种死笼率有下降的趋势,表明选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蛹期的抗性;累代选育对品种的茧质(全茧量和茧层率)影响不明显;累代选育没有降低饲料育对蚕发育延缓的影响。综合各方面结果来看,人工饲料累代定向系统选育可明显提高家蚕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有望选出适宜人工饲料育的新品系。  相似文献   

7.
《江苏蚕业》2017,(3):1-4
文章报告了江苏省如东县2017年优食一号蚕品种连续采用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示范的情况,全龄发育经过较菁松×皓月(正反交)略短,饲育期间未发生蚕病感染;平均盒种产茧35.4kg、平均生产1kg鲜茧耗用粉体干料3.82kg;平均1kg鲜茧700粒、蚁蚕平均结茧率81.57%、良蛹率平均93.98%;茧层平均含水率10.34%、茧层率为17.4%;上车率平均77.53%、粒茧丝长平均1187.0m、解舒率平均58.64%、茧丝纤度平均1.833 dtex。结果表明优食一号蚕品种人工饲料适应性良好。笔者认为,全龄人工饲料养蚕还需探索家蚕不同发育时期适应性饲料配方和加快适应性蚕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8.
《江苏蚕业》2017,(4):1-4
文章报告了2017年中秋蚕期间皓月×菁松和优食一号蚕品种1~2龄人工饲料育与1~3龄人工饲料育试验情况。结果表明,皓月×菁松和优食一号蚕品种1~2龄饲料育试验区和1~3龄饲料育试验区,各龄经过和全龄发育经过基本相同;1~3龄饲料育试验区比1~2龄饲料育试验区张种产茧量下降;公斤茧粒数增加,蚁蚕结茧率下降;良蛹率相近,茧层率略增;粒茧丝长相仿、解舒率良好、茧丝纤度相近,但鲜毛茧出丝率略有上升。说明两对试验品种对1~2龄和1~3龄饲料育较为适应,生产中可用来采用小蚕人工饲料共育。且优食一号蚕品种蚁蚕结茧率、良蛹率、粒茧丝长、鲜毛茧出丝率等都高于皓月×菁松,说明优食一号蚕品种对小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适应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对我系现存的部分家蚕品种进行摄食性的调查,家蚕品种间不同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表现出极大的差异,经筛选获得了一些对人工饲料适应性和摄食性好的基因类型,为选育人工饲料育的专用蚕品种提供资源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24h疏毛率、216h 3龄起蚕率、216 h存活率、相对发育进度和2眠蚕体重为指标,调查了不同蚕品种对颗粒人工饲料的适应 性情况。结果表明:不同蚕品种对颗粒人工饲料的适应性有很大差异,杂交种的适应性好于原种,大部分日系原种好于中系原种。杂交种以92 ×9601在适应性上表现较好,日系原种RD是较好的选拔适应颗粒人工饲料育的蚕品种。  相似文献   

11.
家蚕种质资源对无桑人工饲料的摄食性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 38 6个家蚕保存品种进行无桑人工饲料的摄食性调查 ,蚁蚕 48h摄食率平均为 1 74%,最高为83 98%。蚁蚕 48h疏毛率平均为 0 5 7%,最高为 6 6 4 8%。家蚕种质资源的不同品种对无桑人工饲料的摄食性 ,以中系一化为最好 ,多化最差。 48h疏毛率与摄食率呈高度正相关 (r =0 85 9)。不同品种对无桑人工饲料和有桑人工饲料摄食性的相关系数为 0 0 86 9,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文章报告了2017年晚秋蚕期优食一号1~2龄和1~3龄采用人工饲料饲育的试验情况。从试验结果看,优食一号蚕品种人工饲料性特别是小蚕期对人工饲料饲育技术适应性良好。3龄蚕放在共育室内、采用人工饲料标准温湿度饲育与3龄蚕放大蚕室内、采用自然温湿度饲育,两者全龄发育经过相同,皆为26 d 2 h。两试验区的张种单产、蚁蚕结茧率、良蛹率、茧丝纤度、清洁、洁净等成绩相近或相仿,而1~2龄人工饲料共育试验区的茧层率、粒茧丝长以及鲜毛茧出丝率等成绩略低于1~3龄人工饲料共育试验区,原因有待调查。  相似文献   

13.
人工饲料养蚕是养蚕技术的重大革新,不仅有利于蚕茧生产规模化和提高养蚕综合效益,而且能够应用为蚕的生理生化、蚕病防治、遗传学及蚕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对促进我国蚕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蚕桑产业的科技进步有重要的作用。我国从70年代初期开展人工饲料的研究工作,在许多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现将我国家蚕人工饲料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家蚕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研究家蚕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和适应性与蚕品种有关,不仅品种之间存在差异,在同一品种同一蛾区的个体之间,摄食性变化也很大。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进行…  相似文献   

14.
家蚕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生理遗传学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崔为正 《蚕业科学》2003,29(2):107-113
从家蚕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影响因素,摄食性的个体差异及其生理原因,摄食性的遗传模式及人工饲料育适应性蚕品种的选育等方面,总结了有关家蚕食性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近进展,探讨了家蚕食性研究在人工饲料育实用化和广食性蚕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桂蚕5号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育成的家蚕新品种,为了检验该品种的人工饲料适应性,进行1~2龄粉体蒸煮饲料育,3~5龄桑叶育试验,通过与对照两广二号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桂蚕5号对饲料的摄食性较好,发育整齐度高,蚕体质量较大,虫蛹生命率、全茧量有所增加,茧层率略有降低;丝质方面茧丝长、净度略有下降,但仍然适合进行人工饲料工厂化饲育。  相似文献   

16.
家蚕不同系统蚕品种对人工饲料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关于蚕品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国外作过较多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蚕品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人工饲料养蚕是我国蚕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揭示家蚕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遗传规律,可为利用摄食性好的家蚕种质资源培育人工饲料适应性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以对人工饲料摄食性差异显著的3对家蚕品种(品系)分别组配P_1、P_2、F_1、F_2及BC_1共10个世代的交配材料,以人工饲料育收蚁36 h疏毛率为摄食性考核指标,应用联合尺度检验等方法进行摄食性遗传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多代食性歧化选择选育的菁松A、菁松B的高摄食性与低摄食性品系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呈现加性遗传效应;广食性品种中广04对低摄食性品种鲁七的摄食性呈现显性-加性-母性遗传模式。由此可见,家蚕不同品种(品系)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遗传模式不同,在选育人工饲料适应性家蚕品种时,可依据加性效应为主的遗传模式,对摄食性好的蛾区和个体进行系统选育。  相似文献   

18.
现行蚕品种对人工饲料适应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锡超  吴小锋 《蚕桑通报》1994,25(2):43-43,17
现行蚕品种对人工饲料适应性调查浙江农业大学丁锡超,吴小锋人工饲料的实用化,涉及人工饲料的成本能否降低,以及有无适应人工饲料的蚕品种。关于不同系统蚕品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和报道,指明不同系统蚕品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存在明显的差异。今...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贵州省推广蚕品种“贵蚕1号”“华康2号”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以之与人工饲料专用蚕品种“优食1号”进行人工饲料摄食效果对比。结果显示:“贵蚕1号”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华康2号”,收蚁52 h健蚕率略低于对照“优食1号”;1龄、2龄眠蚕个体健壮,蚕体质量最高;2龄、3龄眠起整齐,起蚕率最高;综合适应性及抗病性强于对照;茧质成绩及健蛹率次于“优食1号”。“贵蚕1号”对人工饲料适应性总体评价较好,在没有专用人工饲料蚕品种的情况下必要时可作替代。  相似文献   

20.
以四川省南充蚕种场保存现行推广品种的纯种和一代杂交种为材料,1~2龄采用颗粒人工饲料育,调查24h疏毛率,并以此为指标比较其对颗粒人工饲料的食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系统间人工饲料摄食性存在差异,日系品种对颗粒人工饲料的摄食性优于中系品种,同一系统内品种间摄食性差异较大。本次调查试验为我们下一步进行系统育种选育人工饲料蚕品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