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地面自动站数据和大气环境监测等资料,从环流形势、地面气象要素变化、维持机制等方面,对2015年12月23—25日河南濮阳一次严重雾霾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雾霾期间高空以纬向环流为主,无明显冷空气影响。中低空下沉气流的存在有助于近地层弱风条件和稳定层结的建立,中低层弱的冷暖平流的交替出现以及持续稳定的地面均压场分布,为此次严重雾霾天气提供了有利的环流形势;在持续较低气压和较小地面风速的大背景下,PM_(2.5)浓度稳定升高,以及入夜后气温降低而相对湿度增大的地面气象条件,是此次严重雾霾天气过程产生和维持的主要原因;边界层逆温的长时间存在是这次严重雾霾天气得以维持近60 h的重要原因,雾顶高度与逆温层顶的高度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对雾霾天气形成、发展、维持、消散的预报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受地形阻挡作用,冷空气在东移南下过程中,分股扩散南下,造成华北平原气压梯度小;能见度下降和持续性污染与PM_(2.5)和PM_(10)浓度增长有关,较高的PM_(2.5)、PM_(10)值的同时出现和长时间维持是导致严重雾霾天气的又一原因。  相似文献   

2.
2015年11月2日至3日我市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本文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从能量条件、天气成因等方面对此次雾霾天气进行分析,找出预报着眼点,为雾霾天气预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大气环境的破坏也日渐严重。我国每当进入冬季,许多农村地区会出现重度的雾霾天气。尤其是在北方农村雾霾较为突出,雾霾天气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出行。我国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树立,并坚持宣传教育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于大气污染问题进行充分重视,研究相关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一、大气污染的影响与危害大气污染会给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尤其是人类的肺脏,最容易受到损害。人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  相似文献   

4.
2015年11月7—9日,铁岭市出现重度雾霾天气,该文通过截取雾霾发生时的各种气象数据,分析了此次雾霾的成因。结果表明:此次雾霾是由于大气处于静稳状态下、近地面层出现较为严重的逆温现象以及一些人为因素综合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浅析衡水市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3年我国出现大范围和长时间雾霾天气,雾霾天气成为大家热议话题。以衡水为例介绍了雾霾的定义、成因特点及危害等,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2013年1月5日至26日,全国多地出现雾霾天气,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地区尤其严重。导致雾霾天气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空气中颗粒物含量的不断增加。颗粒物粒径越小,其吸附有害污染物的能力越强,危害程度越大。因此,探寻控制颗粒物产生、减少雾霾天气的途径十分重要。该文从雾霾的组成入手,分析雾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其毒理学效应,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雾霾天气在我国日益频繁的出现,对人们生活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已经越来越大,不仅造成诸多生活不便,而且有害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探讨了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利用濮阳地区1971—2012近42年的雾霾资料,分析了雾霾天气特征,并针对雾霾的危害,提出具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相继出现4次大范围雾霾天气,影响到30个省(区、市)。1月6日~16日,中东部大部地区出现了入冬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强度最强的雾霾天气。雾霾天气给大气环境、群众健康、交通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河北省环保厅环境保护联合会的汪贤强秘书长对此也深为忧虑,近日,他接受了  相似文献   

9.
2013年开始。我国中东部各地陆续出现大范围和长时间雾霾天气,雾霾天气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介绍雾与霾的定义、区别、成因、危害等,同时结合文登市1981--2012年气象资料,对其雾霾天气的状况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持续出现的雾霾天气加剧畜禽养殖业舍内空气环境恶化,并使畜禽病原微生物传播风险提高,畜禽出现食欲不振、疾病率提高等现象。雾霾天气发生时,养殖业可采取以下措施减少雾霾天气对生产的不利影响:一是加强舍内通风管理,降低舍内有害气体等污染物的聚集;二是加强环境卫生消毒,杀灭气源性病原微生物;三是加强综合环境管理,必要时进行空气净化等。  相似文献   

11.
主要利用深泽县1990~2018年雾霾天气观测资料,对深泽县近29年来雾霾气候特征以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8年深泽县雾霾日数整体上呈现波动性减少的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是-19.99d/10a。29年来平均年雾霾日数约为47.7d,年雾霾日数最多为88d,出现于1990年;年雾霾日数最少为10d,出现于2010年。深泽县全年雾霾天气主要集中出现于9月至次年2月,该时间段累计出现雾霾日数1094d,占年累计雾霾日数的78.9%。深泽县雾霾天气大部分集中于冬季和秋季,分别占全年的40.3%和38.7%;春季和夏季出现雾霾天气的概率较小,分别占全年的10.8%和10.2%。深泽县雾霾天气的影响因子除了工业污染、生活污染、汽车尾气的排放等环境污染因子之外,还和当地静稳天气现象、垂直方向逆温现象的气候背景形势具有十分紧密联系。深泽县冬季、秋季降水稀少,空气十分干燥,近地面特别容易产生逆温层,大气层结较为稳定,机动车尾气、地面灰尘以及其他废气难以扩散稀释,所以促使秋冬季节成为深泽县雾霾天气高发的季节。  相似文献   

12.
2013年1月开原市持续性雾霾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光辉 《北京农业》2013,(27):156-157
笔者结合辽宁省开原市2013年1月持续性雾霾天气,对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得出,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是形成此次雾霾天气重污染的直接诱因,其中阿留申强度和位置的异常对出现雾霾有重要影响,近地层出现逆温层有利于雾霾生成并维持;东北地区高低空环流形势呈纬向型,地面弱辐合不宜于大气污染物扩散,前期降水致使空气湿度偏大,更有利于雾霾天气的发生和维持;城市特殊地形及污染物排放大均是空气重污染、污染物难以扩散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驻马店市驿城区2013年1-12月出现的雾霾天气进行数据分析,利用雾霾天气出现的变化规律,总结雾霾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王红兴 《北京农业》2013,(33):203-204
雾霾是河南省郑州市秋冬季危害性很大的天气之一,可对气候、环境、人体健康以及交通等方面造成较大负面影响,其中汽车尾气、燃煤锅炉、扬尘是形成雾霾的主要污染源,秋季秸秆焚烧加剧了大气污染。在静稳的天气条件下,大气污染物难以扩散稀释极易形成雾霾。针对秋冬季雾霾天气频发情况,必须减少污染排放量,加大环境监管,加强雾霾天气与重污染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建立应急减排机制。关键词雾霾天气;形成原因;节能减排;监管治理  相似文献   

15.
随着最近几年我国雾霾现象的频繁出现,给人们的日常生活、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造成人们的生活质量急剧下降。基于此,在对雾霾成因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雾霾防治措施,为改善现雾霾天气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近几年,每到秋冬季节,全国大部分地区都会发生笼罩雾霾天气的事情,这种天气出现时,空气质量下降、生态环境受到影响,人体健康受到危害。人们谈霾色变,中央到下面各级政府也都加大了治理的力度,所以我们必须找到雾霾形成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1雾霾的危害雾或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霾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雾霾天气形成既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雾、霾天气已成为我国大部地区季节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讨论了雾霾天气学定义、霾与雾的特征和区别、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分析了新乡市2000—2012年雾霾天气的特征,并针对雾霾天气的危害提出一些防范措施,以期为新乡市雾霾天气的防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孟娟 《现代农业科技》2013,(19):268-269
近年来雾、霾天气已成为我国大部地区季节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讨论了雾霾天气学定义、霾与雾的特征和区别、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分析了新乡市2000--2012年雾霾天气的特征,并针对雾霾天气的危害提出一些防范措施,以期为新乡市雾霾天气的防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雾霾肆虐之下,《环境保护法》修订备受社会各界瞩目。4月24日,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9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这是《环境保护法》实施25年来进行的首次重大修改。据悉,新环保法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法案在雾霾治理、信息公开、环保执法等方面有重要突破。跨区治霾统一标准针对近年来我国出现的严重雾霾天气,新环保法提出要加强对大气污染,特别是对雾霾的治理和应对。  相似文献   

20.
33个城市空气严重污染,北京PM2.5浓度甚至一度超过了900——新年伊始,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的这次雾霾天气,范围之大,污染之重,持续时间之长,多年罕见。PM2.5超极值:企业生产方式应该怎样调整"嗓子发痒,眼睛疼,耳膜疼,头疼……"几天来,不少人出现"雾霾症状"。从1月12日开始,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江苏等地都笼罩在雾霾中,污染程度高。在全国73个监测城市中,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