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浅谈野生虎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虎在生态系统中处在食物链的顶端,是自然保护中的旗舰物种,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科学价值。目前,虎的分布范围及数量已经明显减少,成为最受威胁的大型猫科动物之一。针对虎的这种濒危状况,虎的研究得到了极大关注,尤其是野生虎的生态学研究。本文综述了野生虎生态学的研究,从野生虎生态学的研究历史出发,作者认为野生虎的保护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减少人为干扰;保护好现有虎栖息地,对现有虎种群实行异质种群管理;建立新的保护区,扩大虎的栖息地;设法扩大虎猎物种群的数量。  相似文献   

2.
以青海湖环湖流域重要荒漠草原植物圆头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 Krasch)为研究对象,探讨圆头蒿群落特征、圆头蒿种群特征。结果表明,圆头蒿群落由7科11属12种物种组成,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为2.14,均匀度指数为0.89,群落地上生物量为196.37 g/m~2,地下生物量为319.51 g/m~2;按方差均值比法和4种聚集度指标测定群落组成物种,8种植物物种分布为聚集分布,占74%,2种植物物种为均匀分布,1种植物物种为随机分布,说明群落中多数物种为聚集分布,物种的分布格局对群落多样性维持起重要作用。圆头蒿群落优势种圆头蒿种群年龄分布中,随着年龄的增大,数量明显减少。其中,幼龄级个体数占总数的72.39%,表明圆头蒿植物群落受年龄自然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青海湖流域圆头蒿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的研究,对进一步阐明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荒漠草原植物物种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3.
獐是一种较为原始的鹿科动物,为东亚地区特有种,被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上个世纪以来,过度捕猎和栖息地丧失使獐的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经历了急剧的减少,种群数量已不足10000只.迄今,国内外开展了大量关于该物种及其栖息地的生态学研究.本文从獐的分类地位、种群分布、觅食对策、空间利用、活动节律、集群行为、繁殖与寿命等方面对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旨在归纳已有的研究发现,结合研究和保护管理工作的需要,对未来研究热点进行前瞻.  相似文献   

4.
岩羊(Pseudois nayaur)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研究岩羊的种群特性和生态特性对于维持高山生态系统稳定和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就国内岩羊的研究资料对岩羊的生态学与种群特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张宇  张明海 《野生动物》2010,31(1):42-44
生境是生物生活繁衍的场所,由生物与非生物因子构成。近几个世纪以来,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最重要的原因是生境被破坏。生境评价,是分析物种种群数量减少和濒危原因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对国内外马鹿生境评价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模糊层次分析法为基础的东北马鹿生境的评价体系。对东北马鹿生境的评价,将为管理部门对东北地区马鹿生境的规划、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研究动物种群的动态,即种群数量及其变动规律,无论在生产实践上和生态学理论研究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是世界珍稀雉类,被列为我国一类保护动物。掌握褐马鸡种群数量及其变化规律,反映出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求出现存量,这对保护和科学管理褐马鸡的资源尤为重要。褐马鸡以地面活动为主,多从山顶向下  相似文献   

7.
靳勇超  张明海 《野生动物》2012,33(3):152-157,169
中国马鹿分为东北亚种、天山亚种、塔里木亚种、甘肃亚种、川西亚种、阿拉善亚种、西藏亚种和阿尔泰亚种。根据文献资料系统性总结了以粪便为研究材料对中国马鹿各个亚种的分子生态学的研究现状,展望了中国马鹿分子生态学需要研究的问题;具体介绍了马鹿分子生态学中研究很少的亲权鉴定、近亲交配和家域利用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趋势。为中国马鹿的种群恢复、保护管理以及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马来熊是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其生物学信息缺乏,也缺乏科学的保护和管理对策。本文通过回顾关于马来熊的研究文献,对其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归纳,并针对种群分布现状提出科学保护和管理对策。关于马来熊的研究主要见于野生种群现状、野外生态及圈养种群的饲养管理等,其中野外生态主要集中于生境选择利用、家域特征、行为节律、食性等,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个体生态学或种群生态学规律。针对马来熊的保护和研究现状,应采取加强立法、推行宣教、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建立保护区、缓冲区及森林廊道等以恢复其栖息地等措施来有效保护其野生种群。  相似文献   

9.
对白刺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特别是快繁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我国西部地区荒漠化治理和白刺这一野生植物种群的保护与繁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郑伟成  刘军  潘成椿  鲍毅新  林杰君 《野生动物》2012,33(5):283-288,293
黑麂属中国特有鹿科动物.上世纪50年代,自该物种被命名后,在中国浙江宁波和桐庐仅获3个黑麂标本.六七十年代人们开始了对该物种的研究,近几十年开展了对该物种的基础性研究,包括其形态特征、食性、资源量、栖息地选择与利用、初步的行为观测、生殖发育和生理、细胞学研究、进化及种群遗传现状,涉及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其中,黑麂细胞学研究进展缓慢,仅见核型与成纤维细胞培养的报道.黑麂血液常规和生理生化等指标的测定及分析,为进行黑麂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关于其在麂属内的进化关系的研究结果仍未得到学术界统一的认可.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黑麂种群虽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大部分地理种群间存在基因交流的现象,但目前九龙山和古田山自然保护区内的黑麂栖息地呈现破碎化,其栖息地的保护仍将是管理、保护该物种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动物mtDNA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60年代Nass M和Nass S用电子显微镜直接观察到线粒体内部细丝状的DNA以后,人们才逐渐接受线粒体中存在遗传物质的事实,并对线粒体DNA(mtDNA)的基因结构、组成、复制、转录及表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近年来,mtDNA的研究在动物分子遗传学、分子生态学、种群遗传结构分析、遗传多样性、物种和品系鉴定、保护遗传学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濒危物种金丝猴位列世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U,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川金丝猴是金丝猴家族成员之一,圈养川金丝猴有助于其种群延续,维持物种多样性。本文从环境设置、食物配置、种群繁殖及疾病预防与控制4个角度简述了圈养川金丝猴的饲养管理要点,旨在为川金丝猴人工饲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环境DNA(eDNA)应用发展迅速,已涉及食品微生物、生物监测、群落生态学、古环境研究、保护生物学和入侵生态学等多个领域。基于eDNA的研究手段具有非侵入性、易于取样和能够探测隐秘物种等优点,因此eDNA是生态系统广泛直接取样的一种有吸引力的替代品。本文综述了eDNA的定义和发展历史,介绍了DNA条形码选择和设计、样品收集、DNA抽提、DNA扩增测序、DNA条形码数据分析等eDNA研究步骤,描述了eDNA在外来物种入侵、物种检测、生物量估算、水中生态系统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总结出eDNA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该方法的应用前景。本文为全面了解eDNA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寒草地土壤种子库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土壤种子库是指存在于土壤上层凋落物和土壤中全部存活种子的总和。土壤种子库理论作为群落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的基础理论,是退化生态系统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植物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土壤种子库是对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有助于对植被更新和植被演替动态的了解,对于植被重建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更有利于指导生产实践。草地土壤种子库作为潜在的植物群落, 是种群的定居、生存、繁衍和扩散的基础, 是草地未来地上植被发生的源泉。从草地尤其是高寒草地土壤种子库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意义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以期为将来高寒草地土壤种子库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基础,并为高寒草地的植被重建和恢复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野生动物生境破碎化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境破碎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引起生境变化的一个生态过程。生境破碎化是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中较新的理论,已成为保护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了生境破碎化的基本概念、主要特点,以及生境破碎化在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景观层次引起的生态效应,概括了生境破碎化在形式上和功能上的主要表现。同时综述了生境破碎化研究的起源、发展和在森林采伐、道路及边缘效应3个主要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着重探讨了生境破碎化:(1)对野牛动物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的生态效益;(2)对野生动物景观结构与格局的时空动态影响分析;(3)对野生动物产生的直接或潜在生态过程中的尺度性;(4)对野生动物遗传多样性产生的影响;(5)野生动物对生境破碎化的适应机制等研究发展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6.
朱鹮是世界上最为稀少的一个禽类物种,为留鸟,为中国级保护动物,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天敌、生存环境、疾病及人类活动等因素严重影响其生存和种群数量。本文通过对上述外界因素的分析,提出应保护和恢复朱鹮栖息地,加强朱鹮疾病研究,扩大人工种群规模,逐步野放更多的人工孵化鸟,补充野外种群并扩展新的保护区。  相似文献   

17.
植物群落构建是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中的关键生态学过程,但如何定向培育植物群落以加快生态系统过程与功能的恢复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优先效应是指在植物群落重塑中,早期到达物种对随后到达物种的建植、生长及繁殖等产生促进、抑制或无影响的现象,其对群落结构调整、功能维持及演替动态等过程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在植物群落的人为构建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当前此类研究主要集中于北美和欧洲国家,用于解决外来物种入侵、多样性保护、植被建设与管理等问题,而在我国的研究尚十分少见。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分析,综述了物种优先效应的研究现状,归纳了其主要驱动因素、响应机制及量化方法等内容。结果表明:优先效应的大小和方向受物种特性、组装顺序、环境条件及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影响;两个主要的驱动机制为生态位抢占和生态位修饰;存在研究区域较为局限,试验观测时间短,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交互研究少及理论支持缺乏等问题。本研究结合我国退化植被恢复的迫切需求,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为我国生态恢复工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符明利  任轶  侯荣  林思亮 《野生动物》2013,34(1):40-42,62
蟒蛇是中国产的最大的蛇之一,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海南坡鹿是中国特有的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它们和其他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组成了海南大田保护区区域生态系统,蟒蛇是处于生态系统食物链顶端的捕食者,要更好地保护海南坡鹿,不能仅针对坡鹿物种本身进行保护,还要对这一生态系统中的其他野生动物和栖息地进行保护。本研究结合有关调查数据分析保护区蟒蛇的种群动态以及空间分布规律,同时探讨蟒蛇的捕食行为对海南坡鹿种群的影响,可为制定有效的、科学的系统保护对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基础问题,也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然而,饱受争议的科学问题是:生活在同一区域内的物种能否在演化过程中分化出新的物种(同域分化)?尽管一些证据表明物种的分化是以这种方式发生的,但是关于分化过程中基因的表达模式和种群遗传学特征知之甚少。为了探讨上述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何舜平团队与西北高原生物研  相似文献   

20.
一、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系统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科学。主要内容是研究生物系统的种群(种群生态学)、群落(群落生态学)及环境所形成的机能系统。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系统。家畜生态学是种群生态学的一个分支。生态学是一门古老的生物科学。近几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成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生态学家研究的生物系统,是最高级的组合体系。低级的生物学过程和环境的,物理化学过程,则只是该过程的个别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