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香溪河流域景观强度指数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旨在拓展蓄水后水环境演变的理论,并为生态修复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2014年2月到2019年12月,在香溪河河口、中游以及上游回水末端8个采样点连续进行水质监测,分析了营养状态的时空变化,并基于采样点范围和距长江干流的距离将研究区域划分为T1和T2两个小流域,量化了不同流域景观发展强度(LDI)。结果表明(:1)2014-2019年,T1流域的农田面积和不透水表面面积分别增加了2.80%和0.11%,森林面积减少了2.84%,T2流域的农田面积和不透水表面面积分别增加了2.84%和0.17%,森林和草地面积有所减少,2个流域的景观发展强度指数均逐年显著增加,T2流域的LDI高于T1流域(;2)T1和T2流域的平均综合营养水平指数分别为42.03和46.21,两个流域的富营养化频率逐年增加,T2出现的频率高于T1,T1和T2流域的最大TLI值均出现在2014年,分别为60.63和78.59,分别处于中营养、超富营养状态,TP和COD是重要影响因素(;3)LDI与T1流域的河流营养状态(r2=0.88,P<0.01)和富营养频率(r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表层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和氮素分布特征,并结合室内动力学实验,对香溪河库湾沉积物氮素的组成差异和氨氮释放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沉积物氨氮释放潜能。结果表明,香溪河表层沉积物中总氮(TN)含量为683.71~843.19 mg/kg,氨氮(NH~+_4-N)含量为122.77~237.85 mg/kg,硝氮(NO~-_3-N)含量为35.78~102.44 mg/kg。采用一级动力学模型模拟了氨氮释放动力学,氨氮的最大释放量为67.06~74.43 mg/kg,是长江中下游湖泊平均值的1.5倍,存在一定的释放风险;表层沉积物在起始0~5 min内快速释放,达到最大释放量的97.90%~98.41%,150 min后基本达到释放平衡。香溪河氨氮的平均释放量在水土质量比为5 000时达到最大,随后趋于平衡。相关性分析发现,最大释放量与释放潜能均与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和粒度分布相关性不明显,这可能与香溪河的水环境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老鸦河水库水质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其富营养化状态,测定了老鸦河水库的总氮、总磷、叶绿素、高锰酸盐指数、透明度等水质指标,分析了老鸦河水库水质的时空变化趋势,并应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了水库富营养化现状。结果表明:(1)老鸦河水库氮磷分布呈夏季高,秋季次之,春季较低,冬季最低的季节变化趋势;空间分布变化规律不明显。(2)老鸦河水库全年营养状态为中度富营养。  相似文献   

4.
三峡工程修建后所形成的大幅度、反季节水位消涨节律使得库区消落带植物群落及其生态功能严重退化,积极开展消落带植物群落的生态恢复有利于改善库区的生态环境。以香溪河消落带为例,通过对人工恢复地和自然恢复地植物群落的野外调查,研究了不同恢复模式下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与结构、物种多样性以及群落生物量特征,以客观评价不同模式对植物群落恢复的影响。结果显示:(1)人工与自然恢复模式下的消落带均形成了以1年生和多年生草本为主的植物群落,其中人工恢复样地中共有草本48种、灌木6种,自然恢复样地中有草本42种,无灌乔木分布;(2)人工恢复地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略高于自然恢复地,自然恢复地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而人工恢复地因在消落带上引入了灌木物种呈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趋势,植物群落组成在不同海拔梯度也呈相应的变化;(3)2种恢复模式下植物群落生物量均随着海拔梯度的增加而逐步增加,但人工恢复地草本植物群落的生物量显著高于自然恢复地,其中总平均生物量高出27.5%,海拔145 m及165 m处的生物量分别高出62.7%和69.4%。实验表明,人工恢复通过引入灌木物种和增播草本植物,在一定程度加快了消落带的恢复进程,增强了植物群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6.
贡湖水源地水体营养状态评价及富营养化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8-2009年对太湖贡湖水源地金墅港、田鸡港、龙塘港等3条主要河道的水质及大型水生植物进行了季节性野外调查,并对该区3月和6月的浮游植物进行调查。水质调查结果表明,贡湖水源地河流水体富营养化风险较大,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全年TN平均浓度为3.094mg/L,TP平均浓度为0.112mg/L。以叶绿素a、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透明度为主,并结合浮游植物指标,利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不同季节水质营养状况进行评价,春季(3月)和夏季(6月)水源地均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其中春季达到中度富营养化[LTI(Σ)=64.113],秋冬季节水源地水质为中营养[LTI(Σ)=53.526]。浮游植物调查结果显示,6月浮游植物总密度显著高于3月,6月和3月分别为306.1×104和165.9×104个/L,以蓝藻门、绿藻门和硅藻门为主。大型水生植物调查结果显示,3月和12月水生植物种类和生物量均较少,几乎没有大型水生植物,仅春季龙塘港有少量芦苇出现;6月水生植物增多,3条河道凤眼莲和芦苇均有较高生物量,金墅港的菊花草最多,其盖度达到90%,其次有紫萍、金鱼藻和穗状狐尾藻等,龙塘港和田鸡港苦草和漂浮植物(如紫萍和槐叶萍等)生物量较大;9月3条河道的菊花草、金鱼藻、紫萍、凤眼莲和芦苇都有较高生物量,而苦草生物量下降。结合调查结果和水源地实际情况,提出了水生动物控藻技术,水生植物水质净化与抑藻技术以及集成修复技术等防治水环境恶化的生态修复对策。  相似文献   

7.
于2008-2009年对太湖贡湖水源地金墅港、田鸡港、龙塘港等3条主要河道的水质及大型水生植物进行了季节性野外调查,并对该区3月和6月的浮游植物进行调查。水质调查结果表明,贡湖水源地河流水体富营养化风险较大,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全年TN平均浓度为3.094mg/L,TP平均浓度为0.112mg/L。以叶绿素a、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透明度为主,并结合浮游植物指标,利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不同季节水质营养状况进行评价,春季(3月)和夏季(6月)水源地均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其中春季达到中度富营养化[L  相似文献   

8.
依据2009年2、5、7、8、9、11月海洋环境调查资料,对胶州湾湿地海域营养盐的时空分布和富营养化水平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胶州湾湿地海水中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高含量区基本位于大沽河入海口及其邻近海域,其含量和分布主要由大沽河入海径流所控制;(2)胶州湾湿地海水中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月际变化明显,其含量基本与大沽河入海径流量呈正相关,即丰水期营养盐含量高,枯水期营养盐含量低;(3)胶州湾湿地海水富营养化水平较高,属磷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4)胶州湾湿地海水的有机污染较为严重,属中度污染;(5)大沽河入海径流是胶州湾湿地海水氮、磷等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海水中氮、磷含量过高导致海水富营养化,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一突出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泼河水库氮磷的分布特征及其富营养化水平现状,笔者根据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对泼河水库的监测数据,分析了泼河水库氮磷分布特征,并应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研究水域富营养化现状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1)泼河水库氮磷分布呈夏季高、春季次之、冬季最低的特征;(2)泼河水库营养状态为中营养。  相似文献   

10.
2009年7月至2010年5月以叶绿素a、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等为主要水质指标,选用营养状态指数生物指示法对上海市7个周边区的16条农村河道的水环境质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所有被调查的河道均已经达到富营养化,按4项主要水质指标评价,16条农村河道已无I类水。秋冬季15条河道总氮含量处于劣Ⅴ类水质,夏季也有10条处在这个水平;总磷含量呈现劣Ⅴ类水的河道在冬季明显较多,达到13条,夏季次之为7条,而秋季大约有9条河的总磷含量处在Ⅲ类水;氨氮含量在春冬季分别有9条和10条河道处在劣Ⅴ类,但夏季  相似文献   

11.
桑沟湾养殖海域无机氮营养盐的分布与行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调查结果表明,桑沟湾IN的垂直分布均匀;该海域受人类频繁活动的影响,其平面分布和量值都有显著的季节性差异;NO3-N是该海域IN的主要存在形式。在海带养殖期间,IN和IN/IP比值始终处于低水平,其季节变异明显受到该湾初级生产水平的制约,故IN必然成为桑沟湾初级生产的限制因素,另外,海带养殖也加速了其养殖期间湾内水体中IN的物质循环速率。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棉花滩水库富营养化状况评价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12年1-5月份棉花滩水库调查资料为基础,利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对棉花滩水库的营养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棉花滩水库大部分水体在Ⅳ~Ⅴ类水质标准范围,大部分水体呈中营养状态,个别水域存在富营养化趋势,主要的污染物是沿岸畜禽养殖业和生活污水污染.库区水体中鱼类种群结构失调,水体生态系统平衡状态濒临破坏.  相似文献   

13.
辽东湾海蜇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描述了辽东湾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的生长特征。它与鱼虾类的生长特征不同,没有渐近值,到9月10日后个体收缩。我们用高次方程描绘了辽东湾海蜇的一般生长型。根据海蜇的一般生长型,研究了海蜇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