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9年2月13日,资中县乡村振兴战略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编制的《资中县蚕桑产业融合发展园区总体规划》获得通过。资中县委书记曾国富、县长林双全等县领导出席评审会。评审提出在蚕桑产业规划中要与其他产业融合,注重新业态的植入,填补优质产品的换挡期;产业延伸及布局要做到极致,体验、科普、美味、亲子等内容多做开发。  相似文献   

2.
根据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做好2020年省级财政现代农业发展工程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工作的通知》(川农函[2020]246号)文件,以蚕桑为主导产业的南充市嘉陵区、宜宾市珙县纳入四川省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名单。要求产业园区建设突出产业融合和种养循环发展、质量水平提升,资金重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现代设施装备建设、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至此,四川已有6个以蚕桑产业为指导产业的县区纳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名单,其中凉山州宁南县、广安市武胜县已经在2019年被评为四星级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南充市仪陇县被评为三星级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相似文献   

3.
按照四川省委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的明确要求,宜宾积极围绕“高质量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强市,全力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市”的发展目标,聚焦蚕桑产业“良种、良法、良机、良田、良制”的有机融合,助推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2016年,宜宾被授予“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称号;2019年,高县和珙县被授予“中国蚕桑之乡”称号,...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传统的以家庭为主体经营的蚕桑生产模式受到了更大的挑战,劳动力、技术转化、生产经营成本、效益等多方面的因素已制约了蚕桑产业的发展,必须探索一条新型的适应蚕桑规模化、功能化、高效化的产业发展之路。如皋率先在全国进行了蚕业现代产业园区建设的探索,建成了集养蚕缫丝、蚕桑资源利用、医药保健、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蚕桑产业园区。笔者从江苏现代蚕桑产业园区的建设的实践出发,探讨在我国建立现代蚕桑产业园区的条件、建设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对策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四川蚕业》2017,(2):1-2
<正>蚕桑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脱贫攻坚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我们在稳定发展传统蚕桑产业的同时,积极推动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1抓优质基地,在提高蚕茧质量上求突破一是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我市编制了《"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委托西南大学编制了《南充市培育丝纺服装千亿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现代农业园区的内涵,分析了现代农业园区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的必要性。从蚕桑产业发展现状,以临安市为例,分析了发展现代蚕业园区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提出了现代蚕桑园区建设应遵循的原则,注重基地建设、规范合作社运作、标准化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劳动者素质提升等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刘泽听  毛业炀  邓卫东  陈义安  伍文  崔彪 《四川蚕业》2019,(收录汇总):13-16
近年来南充市深入贯彻落实全省“10+3”产业体系建设安排部署,着力在蚕桑现代农业园区创建、优质蚕桑基地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及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加强工作力度,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部分地方资金投入不足、管桑养蚕劳动力缺乏、土地资源要素制约加剧等问题。提出了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积极争取各级项目支持、强化产业科技人才支撑等对策,以期推动南充市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蚕桑产业是我国传统的优势产业,符合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利于实现党中央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标准化的现代桑园基地建设是蚕桑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前提和基础,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商务部关于开展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示范基地建设推进茧丝绸产业提质增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已于2017年12月20日发  相似文献   

9.
推动蚕桑产业上规模、增效益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批优良、早涝保收、集中连片的优质高产桑园基地。唐村镇党委、政府在充分调研、比较分析蚕桑产业优势的基础上,确立了“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蚕桑”的总体思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积极实施“大田革命”,着力建设省级桑树新品种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成为全县第一个千亩连片现代蚕业园区,并以千亩现代蚕业园区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推动全镇掀起种桑养蚕高潮,实现生态效益蚕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四川蚕业》2017,(4):6-7
<正>珙县位于四川宜宾南部,海拔310~1642m,幅员面积1148.13km~2,辖11镇6乡,农户9.27万户34.64万人。近年来,珙县紧紧围绕国家级农业蚕桑标准化示范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建设等战略部署,突出"创新转型、融合发展"主题,全面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实施全域绿色生态农业,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增加农民收入。2016年全县  相似文献   

11.
<正>重庆市长寿区以建设工业园区的理念谋划现代畜牧园区建设,着力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探索建设产业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善、村容村貌优美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思路。一、抓平台强基础积极搭建平台,筑巢引凤,为畜牧园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1.注重规划优先。科研院校合作编制完成了产业发展、场点布局等十多个规划,形成了生猪和蛋鸡良种繁育、标准化养殖示范、粪污利用和科技信息服务等重点产业体系,为园区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2.注重服务管理。先后成立农  相似文献   

12.
宜宾市蚕桑产业聚焦现代特色农业强市建设部署,紧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优、绿、特、强、新、实"六字经,着力推动培育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加工水平较高、产业链条完善、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品牌影响力大、农村三产业融合、要素高度聚集、辐射带动有力的蚕桑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乡村振兴产业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核心载体。  相似文献   

13.
《北方蚕业》2018,(4):42-44
调查分析安康市蚕桑生产现状、发展优势及存在问题,提出下一步发展方向和建议。安康蚕桑产业要以规模化、集约化基地建设为抓手,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加强蚕桑产业园区建设,培育蚕桑产业联盟,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壮大蚕桑文化产业,整体促进行业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现代蚕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宜宾特色效益农业的亮点。在特色农业产业中,蚕桑产业具有建设周期短、收获时间快、产业链条长、综合效益高的特点。尤其在宜宾南部喀斯特地貌山区和丘陵地区,将现代蚕业与石漠化治理、蚕桑循环经济产业、新  相似文献   

15.
正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高沟镇将蚕桑作为特色产业,发挥其在特色田园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在该镇扁担村建设蚕桑产业园,发展蚕桑经济,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农文旅综合发展。为保证园区建设进度和质量,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栽培生理与密植高产岗位、家蚕饲养技术岗位、桑树生产管理机械化岗位积极提供协助,从园区定位与选址、技术方案优选与确定开始就积极介入,提供了全程的技术服务和指导。该园区从2019年4月开始规划和建设,2019年7月实现首批养蚕  相似文献   

16.
海宁市面对严峻的蚕桑产业形势,以通过申报“商务部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示范基地建设”“浙江省蚕桑产业技术团队”“国家农业(蚕桑)产业强镇建设”等项目为契机,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促进蚕桑产业转型发展为理念,以发展“规模化、机械化、数字化、融合化”蚕桑产业为目标,积极探索产业振兴新模式,谋划蚕桑产业新突破,努力构建高质量、高水平蚕桑产业体系,不断建立完善产业链融合新模式,提升现代蚕桑示范基地功能,促进一二三产深入融合发展,积极提升蚕桑生产效率和产业综合竞争力,为传统蚕桑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7.
广西是全国最大的蚕桑生产基地,生产规模和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广西秀丽的自然风光、奇特的生态景观和特色民俗风情为推动广西农旅融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蚕桑产业与特色旅游融合发展中,广西拥有庞大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但同时面临蚕桑农旅规划不合理、蚕桑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和宣传力度较小等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强科学规划指导、打造特色蚕桑品牌和深挖蚕桑文化资源等对策,从而推进蚕桑产业农旅融合发展,助力广西的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汤新新 《中国蚕业》2010,31(1):61-63
概述了德清县发展蚕桑产业的主要成绩,在分析现在蚕桑产业所面临蚕业生产萎缩、从业人员老化、生产用房流失、桑园基础条件差、蚕茧垄断经营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桑园流转机制、加强科技合作与科技推广、整合蚕种生产资源、进一步推进现代蚕业园区建设、优化蚕桑专业生产合作社功能、发展现代观光蚕业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蚕桑产业已有5 000多年的历史。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蚕桑产业也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将蚕桑产业与生态旅游农业进行深入的有机、多元融合,开发延伸其潜藏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和文化优势。发展蚕桑生态旅游具有传承与发扬古丝绸文化、挖掘开发桑树的生态价值、倡导回归自然的绿色消费新理念、促进精准扶贫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论述了中国发展蚕业生态旅游具有悠久的产业历史与文化,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等有利条件。介绍了山东省的颐寿园,江西省的凤凰沟蚕桑丝绸博物馆等开展蚕业生态旅游的成功范例。针对中国发展蚕业生态旅游存在规模小、游客关注度低,蚕桑文化内涵不足、游客参与度低,结构单一、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提出了紧跟时代步伐、加强顶层设计,充分利用资源、丰富产业内涵,借鉴先进经验、建设多元化结构的生态旅游产业园区等发展蚕业生态旅游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培训教材——蚕桑》于2009年11月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四川省蚕桑产业的发展现状、区域布局规划和新型农民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等为依据,以主体技术路线为主线,以关键实用技术为重点,介绍了桑、蚕主要推广品种,结合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蚕桑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基础知识和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