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人们尊称采参祖师爷孙良为老把头,感怀其孝、义、勇的崇高品质,将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六日,称之为老把头节即山神节。几百年来,老把头节成为了当地一个极为重要的节日。不但是与人参打交道的人们过老把头节,还有与大山打交道的伐木人、养蚕人、采山货人、开矿人、猎人等都过老把头节,甚至解放前,山里的土匪和种大烟的人也隆重地过老把头节。老把头节一直延续至今。2007年4月19日,抚松县举办了山神老把头节祭拜仪式,纪念闯关东挖参的开拓者——孙良。之后,该地多次举办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2.
正家住莱阳本姓孙,漂洋过海来挖参。路上丢了亲兄弟,顺着蝲蛄河往上寻。三天吃了个蝲蝲蛄,不找到兄弟不甘心——孙良1老把头孙良故事在长白山区,几百年来一直流传着采参祖师、老把头孙良闯关东挖参,并被当地各行各业人们尊称为长白山神的故事。明末清初,正是朝代更迭,兵荒马乱的年代,山东莱阳一带更是连年旱灾、瘟疫横行,百姓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逃难,躲避瘟灾。在莱阳穴坊镇西富山村  相似文献   

3.
老把头作为采参鼻祖、行帮至圣,在长白山享有崇高威望。经过几百年流传,山东莱阳人孙良被公认为长白山老把头。这种民间信仰经过反复提炼升华,美学表现鲜明生动。1舍生取义,老把头故事的悲剧美,“悲剧是走向崇高的死,崇高却是在崇高中走向生。”长白山老把头向死而生,悲剧色彩浓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4.
正三月十六,山神之寿。祭祀山神,把头保佑。放山快当,棒槌拿够。风调雨顺,年丰人寿。300多年前,地杰人灵的长白山,钟灵毓秀的通化快大蝲蛄河,成为一个莱阳籍英雄的归宿地。这个英雄叫孙良。他为救母来到长白山挖参,为  相似文献   

5.
正每年农历三月十六日,是长白山区参农必须纪念的山神老把头节。山神老把头是放山人和种参人心目中的保护神,传说三月十六日是山神老把头的生日。山神老把头很久以前就有传说,有人说山神老把头名叫王皋,还有人说老罕王努尔哈赤就是山神老把头,近四百年来,人们大多认为孙良是山神老把头,一首诗流传至今:家住莱阳本姓孙,漂洋过海来挖参。路上丢了好兄弟,找不到兄弟不甘心。三天吃个蝲蝲蛄,你说伤心不伤心。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文化,理应具有一个核心,一个灵魂,我们说,老把头就是长白山民间文化之魂。没有老把头,就没有长白山文化。为了求实求真,笔者下了很大工夫研究他。如果你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理应如此。对此,《安图县志》叙述最全面:一切求财于山者,都向山神老把头叩头,求其护佑。一般人只知道挖参人信  相似文献   

7.
正在长白山区,几百年来一直流传着采参祖师老把头孙良闯关东挖参,并被当地各行各业人们尊称为"长白山神"的故事。老把头孙良更是长白山挖参人的保护神。每年农历三月十六,是老把头的生日,长白山地区的人们都要杀猪宰羊,比过年都隆重。尤其是老把头那首脍炙人口的绝命诗,在当地更是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8.
王博凡 《人参研究》2012,24(3):61-62
孙良到底是哪里人,是什么时代人?这个谜团一直困扰着研究者。流传长久广泛的绝命诗、各种人参故事和长白山区诸多县志,是认定的理由之一。在交通不便、人烟稀少、信息闭塞的年代,各行各业都流传和信奉老把头孙良,这说明,孙良应该确有其人,在明末清初时从莱阳闯关东到了长白山、死在了长白山。从历史上看,清太祖努尔哈赤创立了出则为兵,  相似文献   

9.
在长白山地区广为流传的.据说是采参人的守护神老把头孙良的绝命诗,“异文”繁多,其文本无论是在具体宇词上,还是在篇章语句上都呈现出异样状态.这种现象的产生,就其表层上的原因看,在于孙良绝命诗是以民间口头流传的方式传播的.口语的非固定性与流传性,加之传播者与接受者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以及心理特质等等差异,导致这首诗  相似文献   

10.
正伴随着,三长十六短,铿锵有力的鼓声,一年一度,三月十六,老把头节,在吉林省通化县快大镇喇蛄河畔,盛大举行。人们尊称采参祖师爷孙良为老把头,感怀其孝、义、勇的崇高品质,将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六日,称之为老把头节即山神节。几百年来,老把头节成为了当地一个极为重要的节日。不但与人参打交道的人们过老把头节,还有与大山打交道的伐木人、养蚕人、  相似文献   

11.
生活在江西南部地区的人们个个能歌善舞,对他们来说,舞蹈就是对文化和情绪情感的真实体现。赣南采茶舞,作为一种独特的舞蹈艺术,就起源于江西南部。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赣南采茶舞以其精湛的表演艺术和表现技巧成为客家人宝贵的艺术财富。本文对赣南采茶舞特有的地方艺术特色进行了总结,着重阐述了赣南采茶舞的表演技巧和表现风格,以及对中国舞蹈艺术的未来发展能否起指导性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赣南采茶舞起源于江西南部地区农民的民间劳动,舞蹈来源于生活,富有浓厚的民族风情和生活情趣,是一门十分独特的艺术。本文结合赣南地区的茶文化风情,分析了赣南地区劳动人民在劳动中所创造的采茶舞的艺术特色和形成过程,希望能够对我国舞蹈艺术创作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康鹏欢 《福建茶叶》2023,(11):180-182
中国作为一个地大物博、源远流长的文明古国,在漫长历史进程发展中,形成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其中茶词艺术是重要组成部分。两宋时期,民众生活水平较高、社会开放程度较大,这些都极大程度促进了宋朝茶文化的繁荣发展,当时的文人墨客会常常以茶文化作为宋词创作题材,不仅向世人传递出茶的丰富文化内涵,同时表达了文人自己的内心真实情感。本文将进一步对宋代茶词及其艺术特色展开分析与探讨,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品味宋代咏茶词,给读者带来良好的文化启迪。  相似文献   

14.
《茶人三部曲》是我国现代茶文学发展中的里程碑式著作,作者王旭烽在创作这一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不仅融入了自身长期的生活体验,而且也融入了自身对茶文化的认知与探索。本文从《茶人三部曲》对茶文化的叙述、对茶人形象的塑造以及对历史的艺术性抒写三个方面,对《茶人三部曲》所具有的艺术特色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茶马古道中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茶马古道中沿途地区特色的山歌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文章介绍了茶马古道的历史起源、发展,阐述了茶马古道对于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探讨了茶马古道与特色山歌相互依存的特殊关联性。从生活、文化和音乐的角度,考察了茶马古道中特色山歌的艺术价值。最后,引出茶马古道中特色山歌传承方式,这对特色山歌的发展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千年名茶,孕育了信阳的茶文化,尤其信阳的歌舞更是与茶叶水乳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阳茶舞。著名的信阳民间茶舞有固始花挑、花扇、商城花伞等。信阳茶舞,不仅蕴藏着信阳茶的内秀,还散发着信阳茶的芳香。信阳茶舞舞姿优美、轻盈、明快、以秀丽见长,具有浓郁的南方特点,又兼有北方粗犷、刚健的风格,表现得比较外向,气氛非常欢乐,它是信阳人民讴歌采茶劳动、赞美生活、抒发情感的最直接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7.
吴瑶 《福建茶叶》2016,(7):157-158
乾隆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同时也是我国茶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乾隆皇帝具有饮茶的爱好并乐于举办和参与各类宫廷茶事活动,所以乾隆时期御用茶器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并体现独特的艺术特色。本文在对清朝茶文化做出论述的基础上,从造型、图案装饰以及釉色三个方面对乾隆时期御用茶器的艺术特色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邱佳雄  王丽 《福建茶叶》2021,(12):285-288
建盏代表了中国茶具烧制工艺的巅峰,建盏风格盖碗的设计,既满足了当今饮茶方式需要,也为建盏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契机,给现代盖碗增添了宋韵之美.本文列举了市面上常见的建盏风格盖碗的平面结构图,并对建盏风格盖碗的器型和釉色特点进行剖析与鉴赏,以期对当下的茶具设计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9.
采茶戏作为茶文化派生出来的一种戏曲种类,是茶文化与戏曲两种不同艺术类型的相互融合的结果。赣西采茶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既融合了当地的本土特色,又不断地实现自身的突破发展,形成了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对赣西采茶戏的创新和发展的研究,探讨赣西采茶戏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0.
董柳莎 《福建茶叶》2016,(5):320-321
采茶舞是一种流行于民间的艺术形式。采茶舞虽然不是全国流行的主流文化,却因为它特有的文化内涵而被各专家学者以及茶乡百姓所称道,它非常全面地反映了茶乡人民的劳动生活场景。在娱乐的基础上加入了体现劳动美和艺术美的内涵,不仅表演内容独特,表演风格也非常独特。如果能够以促进中国人民审美欣赏水平提高的目的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宣传采茶舞,也能为中国民族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