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巧家石漠化现状及草地治理生态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云南省巧家县岩溶地区草地治理试点工程项目区石漠化分布现状、危害及工程实施效果监测的分析,结果表明:巧家石漠化分布面积广,石漠化程度高且片区分布不均,石漠化已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通过项目的实施,岩溶项目区的草地植被已得到有效恢复,牧草营养明显提高,既能减轻水土流失,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岩溶地区的草畜矛盾,促进了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云南省巧家县岩溶地区草地治理试点工程项目区石漠化分布现状、危害及工程实施效果监测的分析,结果表明:巧家石漠化分布面积广,石漠化程度高且片区分布不均,石漠化已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通过项目的实施,岩溶项目区的草地植被已得到有效恢复,牧草营养明显提高,既能减轻水土流失,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岩溶地区的草畜矛盾,促进了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云南岩溶区的石漠化与综合治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云南岩溶石漠化分布现状、成因和危害进行分析,指出石漠化土地在云南省各地州市均有分布,不同地区石漠化分布规模和危害程度不同;石漠化具自北向南分布面积逐渐增多、石漠化程度逐渐加重的特点,滇东较滇西严重;强烈的人类活动为石漠化的主导驱动力;石漠化加速了生态环境恶化,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河道淤积和自然灾害频繁,导致土地资源丧失和非地带性干旱等。在综合西南岩溶石漠区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封山育林植被恢复、草地畜牧业、生态移民模式,以及坡改梯、立体生态农业和“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适于云南岩溶不同石漠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南岩溶生态系统特征与石漠化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以贵州省为核心的中国西南岩溶区面临双重危机:生态恶劣,石漠化严重;人口贫困,全国1/3强的贫困县分布在该地区。针对西南岩溶地区生态系统特征、石漠化分布和《岩溶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2006-2015)》的指导思想,提出岩溶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对策:水是龙头,土是关键,植被(经济植物)是根本,区域生态经济双赢、农民脱贫致富是目标。  相似文献   

5.
正一、岩溶石漠化地区草地畜牧业(贵州晴隆县草地畜牧中心)晴隆县位于云贵高原中段的贵州省西南部,海拔543~2025米,为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当地岩溶石漠化分布面积较大,气候属高原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年降水量在1500~1700毫米。当地牧草资源虽较为丰富,但由于过度开垦导致大面积草地开始退化,加之人口密度高,人为活动剧烈,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6.
草地畜牧业是改变岩溶地区贫穷面貌的首选产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湖南省石漠化及草地石漠化的分布,大多分布在山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贫困地区,这些地区环境恶化,经济落后,财政紧张,人均收入低,石漠化现状严峻.分析了石漠化地区发展草地畜牧业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对城步县发展奶业的情况进行了介绍,结果表明草地畜牧业是改变岩溶地区贫穷面貌的首选产业.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铜仁市天然草地变化趋势,掌握草地变化规律,为铜仁市石漠化治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2007—2012年采取定点监测方法,对碧江区、德江县、江口县、印江县、石阡县9个样地进行观测,从草丛高度、植被盖度和草产量3个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铜仁市岩溶地区天然草地发展变化总体稳定,呈正向演替变化;降雨因素成为岩溶地区天然草地的关键影响因素;草层高度、盖度与年产草量的变化走势图多呈"波浪形",这与年份间的降雨量有极大的关系;草层高度、植被盖度与年总产草量间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22,0.676,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三者间的线性方程为:Y=3.030X1+3.622X2-208.020。  相似文献   

8.
为查清贵州省草地资源状况,按照《草地分类》要求及《天然草地退化、沙化、盐渍化的分级指标》《岩溶地区草地石漠化遥感监测技术规程》的分级标准,运用GIS空间叠加技术、监测点数据综合加权、样本点与NDVI建立相关模型,对贵州省区域内草地退化及石漠化状况进行评估.经综合评估,贵州省草地退化已缩减到20%左右,以轻度和中度退化为...  相似文献   

9.
以河西地区草地植被为研究对象,基于长时间序列的MODIS和野外实测数据,探讨了现有的3种植被覆盖度反演模型在研究区的适用性,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2001–2015年河西地区草地植被覆盖度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TVI的经验模型能够在大范围内较好地估算植被覆盖度;河西地区草地生长季植被最大覆盖度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植被覆盖度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2001–2015年间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总体上呈现出极显著增加的趋势(P 0.01),但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异质性;植被恢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退化草地零星分布在马鬃山北部、石羊河流域西部以及祁连山东段地区。  相似文献   

10.
<正>广西岩溶土地分布范围广,岩溶地貌发育典型,全区10个市76个县(区、市)均有岩溶土地分布,岩溶土地总面积832.25万公顷(hm2),占76个县(区、市)行政区域总面积的46.6%,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7.8%[1]。岩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加快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步伐,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2]。2008年国家启动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我区有12个县列入试点范围,从2011年开始逐年新增重点治理县,至2014年治理范围已覆盖76个石漠化县(区、市)。经过几年的探索,在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草地建设与草食动物发展工程建设中,逐步探  相似文献   

11.
瓦庆荣 《草业科学》2008,25(3):18-21
石漠化问题加剧了喀斯特地区的水土流失和旱涝等自然灾害,进一步加深了该地区贫困程度,越来越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和生态全面发展的桎梏.恢复喀斯特地区草地植被是解决喀斯特地区石漠化问题的根本出路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最后屏障,可以在快速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的同时短期内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恢复石漠化地区草地植被,要在保护和合理利用现有草地资源的基础上, 与种植优质牧草、发展草地畜牧业相结合, 与推广沼气技术相结合, 与生态旅游相结合.要拓宽投融资渠道, 增加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12.
在<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2006-2015年)>的基础上,从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措施、治理环节、治理模式3个方面介绍了岩溶地区草地建设和发展畜牧业的丰富经验;阐述了草地建设和发展畜牧业的目标任务、技术途径和投资标准;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密切部门协作,加强项目管理、确保试点成效,落实草原法规、推进承包经营,强化项目监测、开展效益评价等是草地综合治理试点应落实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中国南方岩溶区草地建设技术与示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草地畜牧业是岩溶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进的最佳结合点。中国南方岩溶区有发展草地畜牧业的优越条件,并已取得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通过人工种草、草地改良、围栏封育等措施,短期内可提高植被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遏制石漠化增长,而且可以利用畜牧粪便,发展沼气,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燃料问题,减少因薪炭需要对森林的砍伐。就大量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提炼出适合于这些区域的草地建设技术体系,在贵州省威宁、德江、晴隆3个县作技术应用示范,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草地在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和畜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探明草地空间分布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对维护区域草地生态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土地利用数据集,分析贵州省1980-2020年草地空间转移特征,将景观格局与空间自相关相结合,深入识别草地空间分布格局演化规律及有效管理区域,并利用地理探测器量化草地空间分布格局演变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40年来,贵州省草地面积变化可划分为增长期(1980-2000年)、衰退期(2000-2015年)、恢复期(2015-2020年)3个阶段,草地面积总体上减少了176.88 km2。发生变化区域集中在西部与南部地区,以草地和林地、耕地之间的转移为主,草地总体空间分布格局表现出“西部与南部高,东部与北部低”的特征;2)草地整体景观破碎程度增加,聚合度降低,形状趋于复杂,区县尺度的草地斑块更破碎和分散,但形状更规则;3)草地全局空间自相关程度减弱,局部自相关存在高-高聚集和低-高聚集的空间聚类现象,且集中分布在西部与南部地区;4)草地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海拔是主导因子,解释力最高,为42.9%。双因子的交互作用可增强对草...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岩溶地区生态修复与草地畜牧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根据岩溶的形成机理及国内外治理途径、研究方向,在全面分析云南岩溶地区地形地貌的基本特征、社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 通过国家重大草业项目"云南省巧家县岩溶地区草地治理试点工程"的实施和取得的初步成果,总结20多年来云南省岩溶地区生态修复与草地畜牧业发展的实践和经验,提出岩溶地区综合治理最主要的措施是发展草地畜牧业;确立了云南岩溶地区生态修复和发展草地畜牧业的主要模式,即滇东、滇北采用"退、改、复"草地生态修复模式,建立以肉牛、肉羊、绵羊为主的草地畜牧业产业带;滇中、滇西采用"封、围、建"草地生态修复模式,建立以肉牛、奶牛为主的草地畜牧业产业带;滇南采用"除、替、引"草地生态修复模式,建立以肉牛、肉羊、奶水牛为主的草地畜牧业产业带.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议国家要明确岩溶地区草地生态修复工程,优化创新实用技术等对策措施,全面揭示岩溶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本质,实现生态、生活的双改善.  相似文献   

16.
石漠化是喀斯特地区的一种生态灾害,草地建植是治理石漠化的有效措施。但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目前草地的利用率与草地载畜量较低,未能与畜牧业有机结合起来。文章以人工草地生产过程中的草种筛选、草地施肥、草地除杂与草地刈割等技术为切入点,归纳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乡土与功能性牧草的筛选、养分平衡配方施肥、化学与农业措施除杂以及草地刈割的技术与方法,系统阐述了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气候条件与喀斯特草地牧草资源、草畜情况,进而分析评价草地畜牧业的发展潜力,并就如何充分挖掘其潜力提出相应对策与措施,以期为石漠化地区草地畜牧业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晴隆模式:破解农村贫困与生态退化恶性循环的怪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畜牧业》2013,(19):22-25
一、产业发展概况晴隆县是贵州省"贫困+石漠化"的典型。自2000年实施草地生态畜牧业以来,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作,以场带户,利益共享"的运作机制,执行"中心+农户、农户集体转产"的模式联合农户养羊,以草地畜牧业科技扶贫、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为载体,以波尔山羊杂交改良为突破口,找到了破解岩溶石漠化难题的"钥匙"。在政府资助下,通过技术中介组织贫困农户在陡坡岩溶山地开展人工种植优质牧草,  相似文献   

18.
以宁夏盐池9年围封草地为对象,研究围封草地群落特征和土壤水分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具有异质性较高的植被群落特征,并且呈以长芒草+蒙古冰草群落、白草群落和赖草群落3个群落镶嵌分布的空间格局;土壤水分是影响该地区植被生长的关键生态因子,它对围封草地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对生物量、高度和盖度影响较大,而对物种丰富度影响较小;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是群落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而3种群落内各自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特性使得各群落内部的植被生长状况差异也较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湖南省龙山县实施了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草地改良工程项目,作者参与项目的实施,阐述了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人工改良草场的技术应用,并就其效益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20.
人工草地在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中的作用及其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漠化是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最严重的地质灾害和生态灾害。草地是保护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的最后屏障,在石漠化防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全面论述了喀斯特的分布,面临的生态、经济问题,草地建设在石漠化治理中的作用以及喀斯特地区草地建设的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指出喀斯特地区草地建设存在草畜配套不合理、草地使用不合理、产业化程度比较低、缺乏草地配水等主要问题,并提出耐旱耐瘠草种选择、草地配水措施、草地畜牧业的产业化、低成本建植人工草地、灾害预报与控制等研究,是喀斯特地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