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解淀粉芽孢杆菌TWC2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TWC2菌株活性代谢物质的产量,以菌体生物量和发酵液拮抗甘蔗赤腐病菌(Colletotrichum falcatum Went.)活性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的方法对TWC2菌株发酵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TWC2菌株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为:5 g/L麦芽糖,10 g/L果糖,10 g/L蛋白胨,10 g/L酵母浸出粉,1 g/L CaCl_2。最适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34℃,摇床转速200 r/min,发酵起始pH 6.0~6.5,接种量7%,装液量40 mL/250 mL,发酵时间为48 h。在最佳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发酵液抑制甘蔗赤腐病菌的能力较优化前提高了39.91%。  相似文献   

2.
从提高细胞生物量并降低发酵生产成本的目的出发,本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对已筛选出的枯草芽孢杆菌CS27菌株进行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工艺条件优化。得到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5%黄豆粉、0.5%糖蜜、0.8%氯化铵、1.0%氯化钠、0.1%柠檬酸钠、0.5%碳酸钙、0.1%七水合硫酸镁;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2℃,最佳装液量50 mL/250 mL,最适接种量10%,初始pH7.0。在优化后的培养基发酵条件下细胞生物量可以达到1.75×10~9 cfu/mL,为枯草芽孢杆菌CS27菌株规模化生产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防治眼菌蚊Bt.菌株的筛选与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温志强  边广  洪丽文 《热带作物学报》2010,31(12):2267-2272
通过11株Bt.菌株对平菇厉眼蕈蚊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得出91019菌株对平菇厉眼蕈蚊3龄幼虫有较高的毒力效果,其发酵原液和250倍稀释液对平菇厉眼蕈蚊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93.10%和82.76%。通过正交试验对91019菌株的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得出理论最佳培养基组分及培养条件为:玉米粉1.0%、黄豆饼粉2.5%、酵母粉2.0%、鱼粉2.0%、蛋白胨0.4%,KH2PO4 0.5 g/L,CaCO3 4.0 g/L,MgSO4.7H2O0.5 g/L,ZnSO4.7H2O 0.02 g/L;接种量2.0%、pH7.0、装液量25 mL、培养温度25℃。  相似文献   

4.
海洋青霉HN89菌株次生代谢产物抗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洋青霉HN89菌株次生代谢产物的抗菌活性与发酵条件对抗生素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海洋青霉HN89菌株的次生代谢产物对细菌、酵母、霉菌均有抑制作用;摇瓶发酵产生抗生素(HN89A)的最佳培养基成分为:玉米淀粉20g/L,黄豆粉2g/L,K2HPO41g/L,NaCl0.5g/L,MgSO4 0.5g/L,FeSO4·7H2O0.01g/L,蛋白胨1g/L,用海水配制的海带汁(W/V,2%)1L,最佳发酵条件为28℃下振荡培养(200r/min)96~108h。合适的温度刺激能促进HN89A的合成。   相似文献   

5.
为阐明草本纤维植物的非纤维素物质生物降解机理,采用高效脱胶菌株DCE01对大麻韧皮进行浸泡振荡发酵,利用平板活菌计数法、DNS法、COD测定法、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发酵液中生物降解非纤维素物质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发酵液中DCE-01活菌量随发酵时间延长而增加,6.5 h以后的增幅变缓;果胶酶、甘露聚糖酶和木聚糖酶的催化活性在发酵过程中逐渐增大,在10.5 h时最大,依次为411.4 IU/m L、521.4 IU/m L和45.6 IU/m L;COD值以及酶降解产物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半乳糖、木糖等单糖类组分的含量均随发酵时间延长而增加,而甘露糖被DCE01菌株用作碳源,其含量在19.8~23.6μg/m L之间小幅度变化,葡萄糖含量则随发酵时间延长呈现两次先升后降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TB2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具有广谱拮抗作用的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TB2菌株的摇瓶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组份为:玉米淀粉1.0%、豆粉1.0%、(NH4)2SO40.5%、MgSO4·7H2O0.1%、FeSO4·7H2O0.03%、K2HPO4·3H2O0.02%、KH2PO40.01%;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为7.5,温度35℃,接种量3%,装液量50mL/250mL三角瓶,摇床转速200r/min,发酵周期22~26h。优化条件下发酵水平活菌数达到8.52×1010cfu/mL。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离和鉴定对大麻有脱胶效果的碱性果胶酶生产菌株,优化其产果胶酶培养基组成,试验选用果胶作为唯一碳源进行菌株筛选,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筛选果胶酶发酵培养基组成。结果表明:从沤麻水体中分离到14株具有脱胶能力的细菌,其中X-6菌果胶酶产量最高,该菌革兰氏阴性,大小为0.6~0.8μm×2~3μm,据其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 DNA鉴定,该菌株鉴定并被命名为产碱假单胞菌X-6(Pseudomonas alcaligenes X-6),该菌的最佳产果胶酶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5 g/L,马铃薯淀粉4 g/L,酵母粉4 g/L,玉米浆4 g/L,氯化钙1.5 g/L,氯化钠0.5 g/L,经验证在该条件下果胶酶活力达到586 U/m L,采用发酵后的粗酶液对大麻进行脱胶试验,残胶率由38.9%降低至17.2%,脱胶效果较好。试验分离和鉴定出一株对大麻脱胶效果较好的菌株,并获得其产果胶酶发酵培养基。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一种使高效脱胶菌株能够长期保存且易活化的方法,试验采用抽真空法和甘油冷冻法两种方法对保存了3年或10年的菌株CXJZU-120进行苎麻脱胶,定期测定活化菌液和发酵液中相关活化性能指标。结果表明:甘油冷冻法保存3年的菌株经活化10 h,菌体颜色深浅不一;发酵10.5 h,其活菌数为1.66×10~7cfu/mL,COD值为3.86 g/L,苎麻脱胶失重率为19.53%,只适合短期保存。然而,抽真空法保存3年、10年的两支菌株经活化10 h,活化菌体颜色均较深;发酵10.5 h,其活菌数均可达1.02×10~9cfu/mL,COD值分别为6.02、5.65 g/L,苎麻脱胶失重率均超过27%。因此,抽真空法适合高效脱胶菌株CXJZU-120中、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9.
在室内测定菌株B215对香蕉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都有良好抑制效果的基础上,优化拮抗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在NA培养基上,装液量为50mL/500mL,最适初始pH值为7.0~7.5,初始接菌量为1%,培养温度为28℃,以便更好地应用于田间试验。以此培养条件为依据,开展拮抗菌株的盆栽小苗实验,选用正交试验L8(27)设计,得出菌株B215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最佳防效组合为:在小苗定植前,用活菌培养液750mL/株浸根,可以降低小区香蕉枯萎病发病率。进一步试验验证结果显示:盆栽试验B215对Foc的防效为62.95%。  相似文献   

10.
金龟子绿僵菌菌株培养基的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体振荡与固体平板双培养的方法,对金龟子绿僵菌MA4,MAIml两菌株的培养基进行改良.研究结果表明:MA4,MAIml菌株的最适复合碳源均为玉米粉、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碳氮比为4:1(m:m,下同)、碳浓度分别为0.5,1.0mol/L,即改PPDA培养基为:MA4菌株以11.8g/L的玉米粉代替蔗糖,17.1g/L的酵母浸膏代替蛋白胨;而MAlml菌株的则以23.6g/L的玉米粉代替蔗糖,蛋白胨由10.0g/L更换为16.2g/L.  相似文献   

11.
绿僵菌在3种不同培养基上培养时产孢量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绿僵菌菌株在3种不同培养基上培养时其产孢量的2个影响因素(初始接种浓度和相对湿度),得出菌株在3种不同培养基上培养时须分别配以适宜的接种浓度和相对湿度,以获取最大产孢量(燕麦培养基:1×107cfu/mL,65%;PPDA培养基:1×106cfu/mL,85%;玉米粉酵母浸膏培养基:1×108cfu/mL,75%)。另外,随继代培养代数增加,菌株在这3种培养基上前五代的产孢量比较稳定,第七代及之后的产孢量明显下降。根据3种培养基不同的功能,在PPDA培养基上培养菌株时要着重注意不同继代培养代数对产孢量的影响,其它2种培养基培养菌株一般不超过五代,产孢量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2.
运用现代生物学技术,对米曲霉40214菌株发酵产中性蛋白酶的培养基组分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旨在提高菌株产中性蛋白酶的产量。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组分,添加葡萄糖8.0%,酵母粉4.0%,Na2HPO40.10%;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8℃,初始pH值6.5,发酵时间96 h,加水量60.0%,经过优化后酶活性提高了1.75倍,达到2 845.68 U/mL,实验为进一步提高米曲霉40214菌株产中性蛋白酶的能力并将其应用到食品发酵中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双向固体发酵工程技术,以蛹虫草为发酵菌株,以人参药材为培养基主要成分进行发酵,观察了不同培养条件下菌丝的生长情况,确定了参草菌质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测定了发酵前后多糖、虫草酸、虫草素以及人参皂苷的含量变化。结果确定参草菌质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人参的粉碎粒度为10目筛、生长因子CaCO3的加入量为1.5%、初始含水量1.5倍、接入液体种子量与人参固体培养基比例为1:1,于26℃、65%相对湿度条件下培养28天。发酵产物中虫草酸、虫草素、人参稀有皂苷Rh1、Rg3含量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4.
降香黄檀、檀香根际解钾菌的筛选与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降香黄檀-檀香人工林的土壤肥力,从不同林龄的降香黄檀、檀香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高效解钾菌。从钾细菌富集培养基上初筛和解钾菌筛选培养基复筛得到可培养物89个。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菌株解钾能力。结果表明,可溶性钾含量在70μg/m L以上的菌株有6株,其中菌株JT-K21、JT-K11和JT-K18的解钾率为80%以上。JT-K21培养液的可溶性钾含量高达132.68μg/m L,解钾率达到221.18%。基于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比较分析,初步鉴定JT-K21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不同碳氮源试验表明:JT-K21对蔗糖和硫酸铵的吸收效果最好。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菌株JT-K21液体发酵菌体浓度最大培养组最优组分为蔗糖(10 g/L)、硫酸铵(0.2 g/L)、氯化钠(0.1 g/L)、钾长石(5 g/L);JT-K21液体发酵解钾活性最佳时,培养基最优组分为蔗糖(10 g/L)、硫酸铵(0.2 g/L)、氯化钠(0.1 g/L)、钾长石(3 g/L)。  相似文献   

15.
从茶树中分离到一株相对较高谷氨酸脱酸酶活力的内生真菌菌株CSN-4,对该菌株产谷氨酸脱羧酶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响应面法对以YPD为基础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为每200 m L的发酵培养基:乳糖5 g,酵母膏1.6 g,蛋白胨5.4 g,NH4NO3 2 g,KH2PO4 0.9 g,Mg SO4 0.4 g,谷氨酸钠1 g。发酵条件为:装液量40 m L,转速180 rpm,p H值6.0,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72 h。葡萄糖,酵母膏,KH2PO4为3个最显著因素。在优化后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谷氨酸脱羧酶酶活力达到98.63 U/m L,是优化前的2.26倍。单因素和响应面结合的方法优化发酵培养基组分和发酵产酶条件,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产酶量。  相似文献   

16.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拮抗放线菌BPS2发酵条件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Curvularialunata(Waker)]拮抗放线菌BPS2进行了发酵条件的研究,包括发酵液的初步筛选、碳源、氮源、初始pH值、装液量、发酵时间等。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为1000mL培养基中蔗糖2.0%、玉米粉2.0%、黄豆饼粉3.0%、蛋白胨0.6%、硫酸铵0.3%、磷酸二氢钾0.1%、氯化钠0.1%、碳酸钙0.3%,培养初始pH值为6,250mL三角瓶装液量为30mL,发酵周期为60h。  相似文献   

17.
以红盾彩椒为试材,进行组培快繁,研究不同激素类型与配比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及芽的伸长的影响,并初步建立彩椒的组培快繁体系。 结果表明:子叶愈伤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0.3 mg/L 6-BA+1.0 mg/L NAA;不定芽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3.0 mg/L 6-BA+0.5 mg/L IAA+4.0 mg/L AgNO3;芽伸长最适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2 mg/L IAA+2.0 mg/L ZT+2.0 mg/L GA3;最后在1/2MS+0.5 mg/L IBA(或 0.5 mg/L NAA)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  相似文献   

18.
优化嗜热脂肪芽孢杆菌CHB1的5 L发酵罐发酵条件。通过单因素法优化发酵罐的通气量、转速、温度、pH等参数,并测定CHB1在5 L发酵罐中的生长曲线。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转速180 r/min、通气量6 L/min、发酵温度58 ℃、接种量4%,发酵过程自动流加乙酸控制pH值为8.0,培养21 h。采用自动流加乙酸控制pH值的方法,效果显著,控制pH值为8.0时,发酵效果最好,细胞生物量高达6.07×108 cfu/mL,约是不控制pH值发酵的对照组(3.5×108 cfu/mL)的2倍。  相似文献   

19.
周耀  丰来 《作物研究》2010,24(4):351-354
研究了显齿蛇葡萄细胞悬浮培养的基本条件,同时测定了悬浮液中二氢杨梅素的含量。确定了细胞悬浮培养的基本条件是:取继代培养4代之后的愈伤组织接种,以12.5 g/L的接种量接种在附加6-BA(2.0 m g/L),2,4-D(1.0 m g/L),NAA(0.5 m g/L)的M S培养基上,添加100 m l/L的椰子汁,起始pH 5.8,110 r/m in,光照强度为250~350 Lx,光照培养12h/d,25±1℃下培养6 d。经过优化培养之后的悬浮液中二氢杨梅素含量为0.829 g/mL。  相似文献   

20.
玉米内生细菌YY1菌株高产抗菌物质的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内生细菌YY1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对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有强烈的拮抗作用,通过产生抗菌物质发挥抑菌活性。以培养基的无菌滤液对玉米大斑病菌的拮抗活性为检测指标,确定其产生抗菌物质所需要的最佳碳源、氮源及无机盐,通过正交试验得到该菌株产生抗菌物质的培养基配方,并对其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为可溶性淀粉3.0%,蛋白胨2.0%,KH2PO40.02%,MnCl20.01%。发酵工艺参数优化结果为培养基装液量30 mL/250 mL,接种量4%,培养基初始pH值为9.0,28℃条件下、120 r/min摇床振荡培养48 h。经发酵条件优化后,其抗菌活性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