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花苗蕾期管理1防治病虫害棉花出苗后易遭受棉蓟马、蚜虫等危害,棉蓟马一般危害主茎生长点,使棉花形成无头棉呈现多头症状,影响棉株正常生长发育,可选用内吸型杀虫剂进行除治。同时,注意防治立枯、炭疽等苗期病害。  相似文献   

2.
<正> 棉铃虫是棉花蕾铃期主要害虫。其二代发生阶段,传统农药喷雾防治,因药剂作用面大,常可大量杀伤天敌,引起伏蚜猖獗,这是当前棉虫综合治理技术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据报道,二代棉铃虫产卵主要集中在棉株顶心与上部第1—3果枝的端部嫩叶和幼蕾上,其着卵量占总卵量的90%左右,以及卵孵化后低龄幼虫喜食嫩叶和为害棉株顶尖的特点,我们于1988年进行了棉株顶端滴药的局部施药方式,防治二代棉铃虫试验,以达到灭害保益,维护棉田生态平衡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棉花是克州农民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棉花受蓟马危害呈加重趋势,棉蓟马从2003年以前的次要害虫逐渐转为目前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特别是2007年,蓟马危害造成棉花产量损失近3成,百株平均有虫150~200头,最高为400多头,有虫株率90%左右,无头棉、多头棉率达15%~20%,最高达37%,严重危胁着棉花生产。  相似文献   

4.
尉犁县棉田苗期主要虫害有棉蚜、棉蓟马。棉蚜刺吸棉花叶片,造成卷叶,使植株生长停滞、发育迟缓,严重影响棉苗正常生长。棉蓟马危害棉花叶片和棉株生长点,造成植株畸形,出现无头棉或枝叶丛生的多头棉,导致棉田减产10%以上。本文概述了棉田苗期主要虫害综合防治措施,供棉农参考。  相似文献   

5.
棉黑蚜在棉花苗期会造成棉株生长点枯萎脱落,形成多头棉,影响棉花正常生长。本文针对棉花苗期天气多雨,空气湿度大,机车无法正常作业的情况下,采用农用植保无人机防治棉黑蚜,并对防效进行调查和比较,以供棉农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害彩色棉种植的虫害主要有:棉蚜、棉红蜘蛛、棉蚜、棉蓟马、棉铃虫等,如防治不及时将对棉花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7.
绿盲蝽是棉花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南皮县棉田每年都有发生。该虫是一种多食性害虫,除为窖棉花外,还可以为害枣树、苹果、李子、杏树、玉米、红薯、牧草、豆类、西瓜等100多种植物。它主要以成、若虫刺吸棉花的顶心、嫩叶、花、蕾及幼铃,棉花顶心被害后,形成多头棉,丛生疯长;嫩叶被害后形成破叶,俗称“破叶疯”;花蕾及幼铃被害易脱落,对棉花产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8.
<正>自2000年沈丘县开始种植抗虫棉以来,棉铃虫、棉叶螨等主要病虫害基本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于棉盲椿个体小,具有迁飞性且棉农不注意防治、防治不及时、气候条件等原因,导致棉盲椿的发生为害逐年加重,种群数量急剧上升,危害加剧,已经取代棉铃虫成为沈丘县危害棉花的首要害虫。棉盲椿累计发生面积0.233万hm2次,累计防治面积0.52万hm2次。笔者通过对棉盲椿3年的田间调查研  相似文献   

9.
棉花生育状态模型在棉虫综防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了棉花生育状态模型在棉虫综合防治中的应用效果。调查结果表明 :与村民传统的治虫对照区相比 ,在以棉花生育状态指标作为指示信息进行棉虫综合防治的处理区内 ,棉叶螨为害株率降低了 3 5.6个百分点 ,伏蚜卷叶株率下降了 8.40个百分点 ;盲蝽象、玉米螟和棉铃虫的累计虫量分别下降了 91 .3 5%、93 .96%和 62 .1 6% ;天敌数量上升了 2 1 .65% ,治虫次数减少了 64.1 8% ;治虫费用下降了 58.2 6% ;棉花理论产量增加了 1 6.0 0 %。  相似文献   

10.
棉铃虫是吐鲁番棉区棉花主要害虫之一,以第二代为害棉花最重。近年来吐鲁番地区采用的二代棉铃虫防治指标为经验指标,即百株累计卵量20粒,或百株三龄以下幼虫5头,对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和棉花的补偿能力利用不足,导致用药量过大。1998年,我们在棉田自然开放系...  相似文献   

11.
陆永跃  尹楚道 《安徽农业科学》1999,27(4):380-382,385
研究了棉铃虫卵在棉株的垂直方向上及在不同器官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各代分布以上部4~6 层果枝为主,而且在空间格局上都是聚集的;(2)2 代时以嫩叶、顶心及边心为主,淮北3、4 代,沿江3、4、5 代顶心及边心、嫩叶、老叶处卵量分布比例减小而繁殖器官上比率明显增大;(3)适时摘除顶心、边心及无效花蕾是减轻棉铃虫为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红铃虫为害棉株蕾花引起蕾、花、铃脱落,对结铃和产量有无影响进行系统的观察。经三年试验获得一致的结果,红铃虫危害棉株蕾花所引起的脱落,对棉株结铃率影响无显著差异;对棉株结铃数和产量影响也无显著差异。因此,第一代红铃虫田间可省去施药、摘虫花和花心捉虫等防治措施,减少繁琐的劳动,有利于保护棉虫天敌,维持生态平衡,控制棉蚜和棉铃虫等害虫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13.
去年,南乐县棉盲蝽象发生较为严重,最高百株116头(防治指标10头/百株,大发生50/百株)。随着抗虫棉的推广和普及,棉铃虫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棉田的用药次数也相对减少。所以棉盲蝽象等其它害虫逐步呈上升趋势,给南乐县棉花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一、棉盲蝽象的生活习性  相似文献   

14.
绿盲椿属半翅目,盲椿科.是棉花生产上的主要害虫。2003年河北省南皮县抗虫棉棉田绿盲椿大发生,由于棉农对此认识不足,防治不及时,造成棉花严重减产。近几年本县棉田每年也都有发生。该虫主要以成、若虫刺吸棉花的嫩尖、顶心、嫩叶、花、蕾及幼铃,棉花顶心被害后.形成多头棉,丛生疯长;嫩叶被害后形成破叶,俗称“破叶疯”;花蕾及幼铃被害易脱落,对棉花产量影响很大。棉田被害后,一般减产20%~50%,严重的可造成绝收。  相似文献   

15.
棉太金在豫东地区对棉花的调控效果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棉太金、助壮素、整枝矮丰灵3种药剂对棉花的调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助壮素对棉花主茎节间伸长和棉花果枝伸长抑制作用最强,但对棉花增产作用贡献不大;棉太金、整枝矮丰灵对棉株主茎节间伸长和棉花果枝伸长抑制作用相对缓和,对棉花实收籽棉产量因素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6.
在引种过程中,有些棉农误认为抗虫棉为无虫棉或无病棉,以为这种棉花不生病、不生虫、不需要打药防治就可以随便种植。其实,这样认为大为错误。 所谓抗虫棉就是利用基因工程,将苏云金杆菌中能够产生有毒蛋白质的基因导入棉植株内,选育成具有杀死绵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的棉花品种。因此,抗虫棉仅对棉铃虫等鳞目害虫有抗性,有害幼虫在三龄前因取食棉株器官后中毒而死,但对其它害虫及病害没有特殊抗性。同时,抗棉铃虫是相对的,其对三龄后的大龄幼虫抗性较差,因此田间仍会不同程度残存着棉铃虫。所以,在栽培中仍需加强以下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棉盲蝽象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南乐县棉盲蝽象发生较为严重,最高百株116头(防治指标10头/百株,大发生50/百株)。随着抗虫棉的推广和普及,棉铃虫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棉田的用药次数也相对减少。所以棉盲蝽象等其它害虫逐步呈上升趋势,给南乐县棉花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黄文东 《农村科技》2008,(12):24-25
枣棉间作地中棉叶螨的发生和防治工作难度比较大,是“三虫”防治工作的重点。由于枣树行间种植棉花,仍以棉铃虫、棉蚜和棉叶螨为主要防治对象。枣树和棉花都是棉叶螨危害的共同寄主,枣树比棉花更易发生红、白蜘蛛危害,而且扩散速度快。历年来,本团种植的梨、苹果、枣树,每年5月中旬-8月中旬均防治红蜘蛛2-4次。  相似文献   

19.
正棉叶螨又称棉花红蜘蛛,是棉田的主要害虫。一、为害特点棉叶螨以成螨和若螨在棉花叶片背面结网,在网下刺吸棉株汁液。被害叶片正面先出现黄白色斑点,后慢慢变为红色,进而蔓延扩散到全叶,叶背面布满丝网,严重者可造成棉株叶片变红脱落。棉叶螨1年发生10多代,以雌成螨在棉  相似文献   

20.
苗蚜与二、三代棉铃虫相继为害有一定的交互作用,在各自单独防治指标下相继为害可导致棉花减产。为了确保棉花不减产,经试验,在棉田害虫综合治理中应执行苗蚜卷叶株率10%,百株二代棉铃虫幼虫8~12头,三代棉铃虫幼虫6头的复合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