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总结了当前乡村景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现象,指出新农村建设应该重视的是生产功能的城市化,形态与文化的本土化与乡土化。其次,概括了乡土景观的构成要素与特征。最后,说明了乡村景观建设的乡土化和城市景观建设的乡村化。  相似文献   

2.
在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进下,我国的乡村旅游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对长三角地区现场调研考察和文献研究,归纳总结乡村聚落景观的构成要素,即建筑景观、公共节点、户外小品、道路铺装、植物景观和滨水景观,以及主要特征,主要是地域性、乡村性、乡土性、生态性、文化性、传承性和协调性;并从提高乡村旅游吸引力的角度,提出了打造田园景观风貌,建设特色乡旅项目,打造特色农业景观,创意嫁接时尚景观等营造具有吸引力的乡村聚落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环境背景下,田园旅游发展逐渐受到关注。田园景观资源具有充分的原生性和生态性,满足了现代人回归田园的需求,市场潜力巨大。总结了田园旅游的概念和特征,基于安徽省丰富的田园旅游资源,探讨了原生态田园景观旅游、融入少量人工元素的天然田园景观旅游、以人工元素为主的创意田园景观旅游3种田园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以武功古镇民俗文化体验区建筑与景观方案设计和农耕大地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在挖掘古镇人文历史底蕴的基础上,着眼于五位一体宏观思考,立足于人类最佳居住模式,紧扣“农耕文化”主题,从“风水、文化、景观、业态和大地”五方面构筑古镇旅游景观,探索古镇旅游开发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名山资源型特色小镇具备独特的生态性、文化性和地域性,是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现存在“资源-景观”转换表现水平参差的问题。为提高该类小镇的名山性景观表现水平,以三个典型小镇为例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景观特征,对比探讨三者的景观建设水平和资源转换路径。研究认为,该类小镇景观要在自然景观建设上以保护为前提,以梳理为手段,对与小镇密切相关的名山自然资源进行微介入式改建利用;在人工景观建设上以原真为基础,以创新为亮点,构建连续性表现名山人文资源发展与演变的景观环境;在活动景观建设上以自然条件或文化条件为出发点,培育具有山域特色的观赏、体验活动。同时,要以景观特征强化和景观不足弥补为导向,进一步优化小镇景观。  相似文献   

6.
作为实现“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关键,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影响而形成的、可以被人所感知的具有明显特征的“景观”,是综合提升人居环境形态美、功能美和文化美的重要载体和纽带,是保护魅力国土特征、重塑区域特色禀赋、提升地方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景观立法体系的构建既有助于科学划定生态、农业、城镇等主要控制线,对农业发展、生态功能的恢复及保护、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又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本文介绍了6个国家(经济体)开发的针对乡村景观资源的评估规划技术和保育治理体系,并分析了其通过立法机制推动景观资源保育工作由被动向主动转化的经验。同时,本文从建立乡村景观资源特征数据库、探索景观特征营造和立法保育技术体系、通过地方实践探索适宜我国国情的工作路径等方面提出了我国通过立法机制促进乡村景观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张家界市滨水区人工景观的建设进行了讨论,认为张家界市滨水区人工景观的建设应实现亲水化、生态化、民族化、适景化和专业化。  相似文献   

8.
乡村景观对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景观是城市景观与纯自然景观之间过渡的一种景观形式,是人类与自然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是最符合人类需求的,也是最接近自然的形式.从乡村景观要素与景观规划的角度,总结了乡村景观对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一些启示,试图引导设计师从乡村景观中吸取设计语言和创作的灵感,也有助于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基于乡村景观旅游发展而进行的我国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互动研究,重点突出了以乡村景观环境设计为导向、以乡村旅游开发为中心、以融合国家新农村建设为目标的乡村经济、社会、环境的三元体研究。  相似文献   

10.
具有地域乡土特色的乡村品牌景观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景观是现今园林关注的热点,顺应新农村建设的大趋势。针对现今乡村景观建设忽视乡土元素、形式雷同等问题,走特色景观品牌化道路是必然选择;提出营造乡村品牌景观的建议和措施。品牌景观的概念强调景观的品牌价值,突出景观的独一性,在其开发中,通过对地域乡土特色的多方面分析,将地方特色运用于乡村品牌建设和景观开发中,经过品牌景观建设的五个阶段创作出有地域乡土特色的品牌景观,以推动乡村景观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张家界市滨水区人工景观建设进行讨论,认为张家界市滨水区人工景观建设应实现休闲场所亲水化、绿地生态化、房屋民族化、灯光适景化、餐饮购物专业化.  相似文献   

12.
面对新农村建设进行的如火如荼,农村城市化的势头愈来愈猛烈,乡村景观文化以及乡村景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如何在乡村景观规划和设计过程中,挖掘当地的景观文化,并且能够有效地表现,既保护原有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又适应当代的发展就成为突出的问题。本文结合乡村景观文化及乡村旅游的基础理论来探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得出一些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具体措施,从而为我国的乡村景观建设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乡村道路景观是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改善乡村风貌、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任务。总结了乡村道路景观构成,探讨了乡村道路景观设计原则,提出了基于乡村道路景观要素设计策略,以期为乡村道路景观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乡村环境保护和管理的景观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恢复和提高生态服务功能已经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论文介绍了景观方法,探讨了乡村环境保护和管理景观方法途径,包括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服务功能提升、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关系重建、乡村景观特征提升、小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景观综合管理以及构建以农户为主体的生态景观管护制度.结合海淀区土地整治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生态景观建设规划设计案例,分析了乡村环境保护和管理需要从田块尺度提升到景观尺度的必要性,需要从区域生态景观战略规划、景观尺度上空间格局规划、生态景观化工程技术应用3个层次上,提高生态景观服务功能,保护和修复乡村生态环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加强不同的土地经营者、管理者以及利益相关者合作,推进综合景观管理.  相似文献   

15.
杨杰 《农业与技术》2012,32(10):124
当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如何保护好传统村落的生态环境、传承历史文化、建设现代化的和谐新农村,已然成为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笔者通过自身对乡村景观规划建设的现状调研,以四川省什都市马井镇为例,通过完善对乡村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社会结构等乡村景观元素之间的关系,把新时代下的新农村视为大地生命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规划并建立景观安全格局,从而保障乡村景观在飞速建设的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得以生命力的延续.  相似文献   

16.
榆林沙区景观格局特征与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榆林沙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查和遥感影像解译资料分析基础上,研究了榆林沙区景观构成和特征,分析了景观格局动态,结果表明:1)景观类型中林草地面积最大,占65.4%,在整体景观中优势突出(0.688),为主要景观类型;农耕地、居民建设用地占24.91%,表明人类活动在区域景观格局发展过程中参与的力度己十分强烈,成为自然景观格局变化最大的外来影响因素。2)榆林沙区景观破碎度很低(0.157),景观类型较单调,分配不均匀,景观多样性较低(1.501),稳定性差。3)近20a间,林地、草地、园地面积在整个景观格局中的比例增加了10.24%,而流沙地、盐碱地等难利用地景观比例下降了14.43%,反映了近年来榆林沙地治理力度和显著成效。但是,当地的城镇、工矿、交通、电力等各类建设用地面积增长了13.56%,在整个景观中的比例增加了0.57%,对区域人工植被乃至全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当前乡村景观评价的优缺点,为系统、客观评价乡村景观功能,全面建立乡村景观功能评价体系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专家分析,探讨乡村景观评价的内涵及特点,并对其特征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目前的功能评价对乡村景观的生态、美学功能研究较为深入,但对文化、经济功能的评价有欠缺,评价综合整体性不高。【建议】在生态和美学功能评价的基础上,加强对乡村景观的文化和经济功能的评价,突出评价的全面性,为新农村的环境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现如今,乡村旅游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载体,其不仅可以完善中国乡村经济体系,提高乡村经济活力与发展潜力,亦可为乡村建设工作提供有力指导,针对乡村旅游视域下的乡村植被景观建设进行初步分析与探讨,希望借此可对相关从业人员起到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乡村振兴和美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将阜阳市的地域文化与乡村公共空间景观建设相融合,以延续地方文化脉络,唤醒乡土记忆,提升乡村活力.该文分析了地域文化的构成要素以及阜阳市可用于乡村景观建设的地域文化类型及表现形式,对具体的营造策略进行了探究,以期为阜阳市乡村公共空间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分析我国乡村旅游景观存在的问题入手,研究乡村旅游景区中的乡村景观营造理论并得出三个营造方法。并以山东博山长寿山为具体案例展开研究。在深入分析其现状、历史、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提炼出自然、人工和非物质形态三类乡村旅游景观元素,以这三种乡村景观的营造为切入点,创造养生、休闲、旅游、观光、餐饮、体验、祈福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富有地域特色的景区,以期为乡村景观规划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