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各种常规资料,分析了2011年4月28-30日发生在四子王旗的沙尘天气,其中蒙古气旋和冷锋是造成此次大面积沙尘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而且散度场、垂直速度和温度平流场的变化与此次沙尘天气爆发至衰亡均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应用Micaps实况资料,对2011年4月29-30日呼和浩特市沙尘天气的大尺度环流演变和物理量场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该次沙尘天气过程中出现沙尘暴的必要触发条件,得出:蒙古气旋和冷锋是这次沙尘暴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高空急流是诱发该次沙尘天气的一个重要因子;温度平流、层结不稳定、垂直速度、散度与此次沙尘天气从爆发到衰亡的发展过程有很好对应关系,有利于诱发该次沙尘天气。  相似文献   

3.
刘海博 《北京农业》2012,(33):129-130
2011年6月27-28日云南省西双版纳机场出现大到暴雨天气过程,通过对中高空天气形势及物理量特征等分析得出,此次降水过程是云南西部、南部地区受到切变线影响,而孟加拉湾低压有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沙尘天气的成因、分类及对人们生活造成的影响,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沙尘天气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6.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1年3月12-14日内蒙古境内出现的大风沙尘天气过程从天气形势、大风形成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供同类天气预报分析参考。  相似文献   

7.
2014年6月28日至7月1日,呼和浩特市出现一次明显的降水过程,降水量级普遍为小雨,其中,累计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和林格尔,为28.9 mm;此次过程是由于高空冷涡东移南下的冷空气与南风急流带来的暖湿空气交汇下沉产生的降水天气过程;文章利用FNL1°×1°资料分析了高低空、地面的主要环流形式,以及对个别物理量场的着重分析,从而得出此次降水过程造成和林格尔、清水河地区短时强降水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西藏沙尘天气显著减少,呈下降趋势,为探究造成这一变化趋势的原因,利用日喀则市1992~1995年的气象数据,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各因子对沙尘天气的影响程度,发现气温、植被及风速对沙尘天气的影响贡献最大,气候变暖、植被面积增加有助于减少沙尘.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临夏州 1 955~ 2 0 0 4年 50年的气候资料 ,从地形、气候、环流特征等方面入手 ,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临夏州大风、沙尘的天气、气候学成因 ,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临夏州春季 (3~5月 )大风沙尘天气短期实时预报系统。该系统为减轻当地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有效保护临夏大气环境 ,提供了预测及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10.
崔晓燕 《北京农业》2013,(12):133-134
对2011年7月28日晚崇州市雷暴雨分析得出:500hPa西风槽、副热带高压、700~850hPa切变线是影响此次崇州市强降水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南海和孟加拉湾合并成低空急流为暴雨区提供了丰富的水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形成了暴雨过程有利的抬升条件,潜在不稳定条件也是影响此次暴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利用地面、高空区域自动站常规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2.5°×2.5°)再分析资料,对2022年4月26日阿拉善盟大风沙尘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大气中低层锋区增强,配合地面冷高压南压触发阿拉善盟大风沙尘天气;(2)强沙尘暴发生区域内,在中小尺度次级环流作用下,地面偏东风风速增大,同时伴有强烈的垂直而运动;(3)温度平流与高低层大气流速构成正反馈,在正反馈机制作用下,暖平流使地表沙尘粒子受热上升做上升运动,同时有利于地面风速增大;(4)垂直速度对判断沙尘天气范围、强度以及最小能见度出现时间具有指导意义;(5)阿拉善盟境内巴丹吉林、乌兰布和及腾格里三大沙漠是主要沙源,为沙尘天气的发展与维持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黑龙江省沙尘天气发生的分布特征及形成的地理因子的研究,可知黑龙江省沙尘天气发生形成的沙源主要为松嫩平原及科尔沁沙地,蒙古低压的活动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动力,同时其形成也受到全球变暖以及厄尔尼诺等全球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吴恒  冯旭  郭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139-17142,17145
2010年4月7~9日吉林省连续3日出现大风沙尘天气,通过对天气形势及卫星云图和相应物理量场的分析得出:蒙古气旋东移形成大的气压梯度是大风形成的主要原因;高空涡度平流、中低空温度平流、促使地面低压强烈发展生成新的锋面气旋是大风形成的中尺度系统;动量下传加大了地面的强风和沙尘天气。  相似文献   

14.
利用Micaps系统,对邵阳市2020年5月14—15日常规天气图、卫星云图、雷达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探究此次暴雨天气过程成因,并对各家模式预报检验分析,以期为相似天气系统演变预报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曲莎 《北京农业》2013,(15):177-178
2010年11月27-28日辽宁省凤城市出现了严重的暴雪天气过程,此次暴雪为两槽一脊型环流特征,并有西来斜压槽配合地面蒙古气旋,为强冷空气入侵类型。强烈上升运动是造成此次暴雪天气的主要触发机制;中低空存在着较强的潜在不稳定能量,上升运动区垂直速度梯度较大,为暴雪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能量;高能舌及逆温层的存在和发展使辽宁东部大部分地区上空具备深厚的暖湿气层,潜在能量的储备成为凤城市暴雪天气发生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首先回顾了2000~2008年我国发生的沙尘天气环境事件概况,然后对这9a间各个时段不同区域的沙尘天气环境事件的发生次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结合降水、气温、植被等因子对沙尘天气事件发生次数的高发时段和高发区域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成因分析,最后得出了3点结论。  相似文献   

17.
利用观测数据、卫星云图、雷达资料,分析了2018年4月19—20日出现在甘肃临夏地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此次过程出现了冰雹及短时强降水,并造成了灾害。结果表明,低涡东移南压、从甘肃河西到甘南州的大范围中层切变、充足的水汽条件及前期较高的基础温度是触发本次强对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2—2013年白城市5个气象站的春季沙尘观测资料,分析了沙尘天气的特征。结果表明:区域沙尘天气、局地沙尘天气出现的次数呈现波动起伏状态,区域浮尘天气的次数较少,仅出现过3次,出现浮尘天气较多的年份正是区域沙尘天气和局地沙尘天气较少的年份;3月区域沙尘天气出现的次数最多,4月、5月局地沙尘天气出现的次数最多;各站平均每年出现沙尘天气的次数基本上呈现西南多东北少的分布,通榆出现的次数最多。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6年6月13日出现在吕梁市的飑线天气过程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吕梁市的飑线天气过程主要是在低层前倾槽过境、中高层槽后西北气流共同影响的有利的形势背景下产生的,在此天气过程出现之前吕梁市大气层结十分不稳定,低层有显著的辐合抬升条件,之后出现了特别强烈的对流运动,从而促使本次飑线天气的发生发展。从物理量场上来看,吕梁市处于水汽辐合的中心,为本次飑线天气过程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此次吕梁市飑线天气中925hPa以下分布着显著的中尺度辐合线,为本次飑线天气的出现提供了较好的动力抬升条件。吕梁市上空层结特别不稳定,推动了此次飑线天气过程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风廓线雷达、气溶胶激光雷达等非常规气象资料,以及借助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和潜在源贡献分析法(PSCF),对比分析衡水市2021年3月15日与4月15日2次沙尘天气。结果表明:2次过程均受蒙古气旋和地面冷锋的影响,旋移动路径均为偏东路径,沙尘爆发前期200 hPa位于高空急流入口区左侧,辐合下沉运动有利于能量积累。315过程系统比415过程更强,但减弱更快、更偏北,并以回流形势影响河北省中南部,415过程无回流形势。2个过程高低层均存在逆温,415过程高层逆温层存在时间更长,导致沙尘天气维持时间较长,315过程低层逆温更强、维持时间更长。315过程沙源地降水和温度距平比415过程更大,其沙源地为蒙古大部地区、内蒙古中西部、河北省南部—山西—河南,415过程沙源地为蒙古大部地区、内蒙古中西部。315过程沙尘输送分为2个阶段并伴有沙尘回流,其输送高度较高,415过程输送高度较低并无沙尘回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