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JICA项目在威宁、大理、昆明、丽江、临沧、勐腊、蒙自、腾冲8站的地基GPS资料分析了云贵高原上空的可降水量特征。计算和分析表明,云贵高原全年可降水量为8 253.3 mm,较为丰富,可降水量在湿季大大超过干季。夏季可降水量最大,秋季次之,春季略低于秋季,冬季最小。可降水量年内变化明显,昼夜年内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一年之中,可降水量7月最多,2月最少。在云贵高原上空,可降水量是由北向南增加的。  相似文献   

2.
地基GPS遥测四川盆地可降水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维佳  赵兴炳  周嵬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979-10981
利用JICA项目(中日合作灾害研究中心项目)新津(103°49′16″E、30°27′″31″N,海拔429.75m)、达县(107°30′24″E、31°12′27″N,海拔313.63m)、北碚(106°26′36″E、29°50′33″N,海拔217.43m)3站2008~2009年的地基GPS资料,分析了四川盆地可降水量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全年可降水量为11304.7mm,十分丰富;一年之中,可降水量夏季最大,秋季次之,春季略低于秋季,冬季最小;可降水量月变化明显,昼夜月变化趋势则基本相同;同时,四川盆地全年可降水量空间分布较均匀。  相似文献   

3.
利用GAMIT软件反演北京大气可降水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AMIT软件选取了10个IGS站和2个基准站对2003~2007年北京GPS部分观测数据进行了解算,验证解算精度达到要求后反演出各测段内时间分辨率为1h的大气可降水量序列,并与无线电探空仪获取的探测结果和气象局解算的GPS数据分别进行比较。根据二者线性拟和关系发现初步结果趋势一致,可应用于下一步建立大气延迟改正模型。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GPS/MET与卫星红外遥感大气可降水量的基本原理以及COSMIC和AIRS的工作方式及反演原理,并对COSMIC与AIRS反演的大气可降水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OSMIC具有覆盖范围广、垂直分辨率高、全天候的观测特点,COSMIC反演的大气可降水量比AIRS与无线电探空值更接近,但受掩星事件发生时所能探测最低高度的限制,不能得到该高度以下的大气信息。AIRS在晴空时大气可降水量反演精度较高,但受云天的限制,在云层以下,反演精度就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0~2013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和实际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山西地区14年来整层大气可降水量以及实际降水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全年大气可降水量月平均数值较低,其中,夏秋季节最多,春季次之,冬季最少,且秋季与春季基本呈反向变化趋势;实际降水量季节变化明显,春夏季节降水最多,秋季次之,冬季最少,实际降水量总体要多于大气可降水量;降水量年际变化明显,呈总体减少趋势,大气可降水量年变化与实际降水量年变化并不一致,但总体也为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6.
基于深度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分别利用地面气象多要素(气温、气压、露点温度、相对湿度、水汽压、小时降水量)和单要素(水汽压)建立怀化地区GPS大气可降水量估算模型LSTM5和LSTM1,并对模型精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地面气象要素建立的2种大气可降水量深度LSTM模型有较好的估算精度,决定系数均大于0.94,均方根误差均值小于1.158 1 mm,平均绝对误差均值小于0.709 9 mm,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均值小于4.54%,较基于水汽压的可降水量线性拟合或二次多项式拟合模型的估算精度提升了70%以上,且LSTM1模型精度略优于LSTM5模型;模型估算精度与大气可降水量条件相关,当可降水量较低或较高时,模型估算结果更为理想;同时模型估算精度与观测站海拔呈现正相关,观测站海拔越高LSTM模型精度越高。  相似文献   

7.
利用沙漠腹地地基GPS数据、周边探空资料、MODIS近红外水汽数据,分别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水汽进行初步分析,以期了解该区域的大气可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周边山区大气可降水量结果的分析可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西北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的相对高值区,水汽值普遍高于其周边山区;沙漠西南部靠近青藏高原一带为水汽的低值区。无论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还是周边山区,大气可降水量的年内变化都是一致的,夏季最大,秋季高于春季,冬季大气可降水量最低。  相似文献   

8.
利用雷达、GPS大气可降水量等综合分析了云物理特征参数在一次对流降水中实施人工增雨的指标,根据对流过程的演变,将其细分为生成、发展、成熟、减弱、消亡5个阶段来分析各物理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GPS大气可降水量对降水的产生有较好的指示作用;组合反射率、回波顶高、垂直积分液体水含量与降水相关性好,能表示对流云总体发展情况;成熟阶段是实施人工增雨的最佳时段。  相似文献   

9.
大气气溶胶是影响环境和气候的重要因子,其光学厚度是表征大气浑浊度的一个重要因素。该文利用2011-2012年MODIS Level 2(MOD 04)气溶胶产品分析了江浙沪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分布和季节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江浙沪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峰值出现在春夏两季,并且峰值有由春季向夏季转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汤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757-10758,10761
GPS对流层延迟与可降水量有很强的相关性,在没有气象数据的地区对流层延迟直接推算的可降水量可以作为气象短期预报的参考。针对2个不同高度层,采用线性模型和指数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一种新的对流层天顶延迟模型,并利用标准指数关系大气层参数及地壳变形监测站的实测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精度验证,试验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近55年降水量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由于其独特的山地地形,降水量是该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重要的补给来源。研究该区域降水量变化特征有利于合理地规划水资源。应用反距离插值法、非参数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贵州省多年降水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全省降水量空间分配上极度不均,分布特征为西南多东北少,南多北少,西北部最少;(2)从年际上看,全省1961—2015年降水量在时间上有很大的变化,所有站点年均降水量大致在800~1 500 mm,从代际上看,全省降水量呈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后减少,最后微微增加的趋势,但整体上2001年及以后降水量明显低于1961—1970年;(3)全省降水量空间变化上,多雨区面积变化趋势是先扩大后减小,再扩大再减小,最后中南部都匀-丹寨一带有轻微扩大,而少雨区变化趋势大致与之相反;(4)通过非参数Mann-Kendall突变检验,贵州省所有站点降水量数据增加或减少趋势没有通过α=0.05显著性检验,说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并不明显。通过分析可知,2001年以来相对于多年平均降水量而言,贵州省降水量有异常偏低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NCEP/NCAR逐月可降水量的再分析资料,选取1983年1月-2012年12月共360个时次的数据,分析可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得出结论:近30年内华南中部的可降水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季节性变化明显,可降水量值呈夏高冬低趋势。  相似文献   

13.
根据1962—2011年黔南州12个气象观测站的实况降水量、气温月资料,计算蒸发量及可利用降水量。分析出可利用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及可利用降水量与降水量、气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降水量与可利用降水呈显著正相关,气温与可利用降水在7—8月呈负相关;设定降水量、气温的变化,计算可利用降水的变化量,在各月变化中,6月变化较小,12月变化最大,变化曲线可以用2次多项式拟合。  相似文献   

14.
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计算了1979-2015年青藏高原上空大气可降水量,并分层分析了其空间分布、气候倾向率及年际和年内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层可降水量空间分布和气候倾向率的大小值中心位置及区域差异不同,并且有明显的季节差异.通过检验发现1995年为突变年.年均及春、夏和秋季可降水量的平均值为突变年后高于突变年前,而冬季为突变年前高于突变年后.突变年前,年均和四季的可降水量都为上升趋势,突变年后,冬季为下降趋势,其他季节都为上升趋势,突变年前上升趋势速率比突变年后更快.从EOF分析的前3个模态可知,高原整层大气可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为全区一致型、东西分布型和南北分布型.  相似文献   

15.
高原地区的大气水循环对高原涡的发生、发展和维持过程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它们的关系还有待研究.本文根据客观识别和追踪算法得到的高原涡活动资料以及气象再分析资料、卫星及地面观测数据资料,通过合成分析、相关分析和EEMD等方法,统计1979-2017年间7月高原涡持续时间的变化特征,分析高原涡持续时间与青藏高原大气水循环因子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高原涡主要生成在高原中西部,7月的高原涡持续时间在所有月份中占比最高,且有增加趋势;(2)高原涡持续时间与高原中南部的大气水循环因子为正相关,与高原西北部的大气可降水量与高原南部边缘地区的地表蒸发量呈负相关;(3)在不同时间尺度变化特征方面,高原涡持续时间与大气水循环因子的EEMD分解结果表明二者均存在3年和6~9年的年际变化周期,高原涡持续时间与高原中部的大气可降水量、水汽辐合及高原南部边缘地表蒸发量均为增加趋势,而降水量为递减趋势.因此,7月份高原地区的大气水循环因子与高原涡持续时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是高原涡持续时间的可能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6.
基于MODIS杭州地区植被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志勇  张慧  张军海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618-4619
对2000年10月和2005年10月杭州地区的MODIS数据应用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时间序列借助“等密度模型”反演植被覆盖度,分析近6年来杭州地区植被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地区植被有大幅度增加,植被得到较好恢复。  相似文献   

17.
董奎  谭本会 《安徽农业科学》2023,(14):114-119+182
以贵州省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基于对MODIS卫星遥感影像的分析,探讨了遥感监测手段在区域尺度上提高森林植被物候监测精细程度的可能性。结果表明:通过分析比较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增强植被指数(EVI)、相对绿度指数(Gcc)、绝对绿度指数(ExG)等不同植被指数,发现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更能表达森林植被物候变化趋势;采用S-G滤波及动态阈值法提取物候关键期,发现贵州省森林植被物候变化趋势呈现西部地区植被生长开始期晚于东部地区,结束期早于东部地区,整个植被生长季长度西部短于东部;基于EVI的贵州省森林物候空间分异规律总体上不明显,仅纬度与生长开始期(SOS)和生长季长度(LOS)相关性显著,经度海陆地带性及海拔垂直地带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再分析资料中可降水量与地面水汽压关系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凯静  戴新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665-9671
利用ERA-40、JRA-25、NCEP/NCAR、NCEP/DOE4种再分析资料,计算了各种时空尺度的可降水量(W)与地面水汽压(e)的关系式,通过对比不同资料W-e关系式,验证再分析资料可降水量数据的可信度,为其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结果表明:①在中国区域内,ERA-40再分析资料W-e关系式与探空资料W-e关系式最接近,ERA-40再分析资料可降水量数据可信度高于其他再分析资料。②对比全球范围内4种再分析资料W-e关系式发现,年平均W-e关系式在中纬度地区差异较小,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差异较大;季节平均W-e关系式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春、秋、冬三季差异较小,夏季差异较大。因此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春、秋、冬三季,再分析资料可降水量数据可信度较高,其他区域和季节可降水量数据可信度较低。③不同年份间,NCEP/NCAR、NCEP/DOE再分析资料W-e关系式稳定性较好,而ERA-40、JRA-25再分析资料W-e关系式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几何光学的反演方法.通过对GPS/MET和CHAMP掩星数据反演结果的分析,讨论了由大气折射率反演温度和气压时,把某一高度的重力加速度看作定值放在积分外和把重力加速度看作变量放在积分内两种方法计算结果上的差异,并说明了两种方法对GPS/MET和CHAMP数据反演精度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20.
伴随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贵州省对玉米生产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一直以来,相关人员也在逐渐探索如何广泛推广玉米生产技术,以提高贵州粮食生产产量,进而保证人们的生活水平,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制约玉米生产技术的广泛推广。本文主要阐述了贵州省玉米生产的主要技术措施,以不断提高粮食生产总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