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构建绿洲系统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定量研究绿洲系统承载力的基础。本文在以全新的视角解释绿洲系统生态 -生产 -生活承载力内涵的基础上 ,参照绿洲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国际国内基础 ,依据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 ,构建了一套绿洲系统“三生”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绿洲系统承载力是由绿洲生态承载力、生产承载力与生活承载力构成 ,因此绿洲系统承载力指标体系也由分别反映绿洲生态承载力、生产承载力与生活承载力的指标构成。生态承载力指标主要由反映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指标构成 ,包括资源利用指标、生态指标和环境污染及其治理指标。生产承载力指标主要由反映经济系统承载能力的指标构成 ,包括经济总量指标、经济结构指标、经济增长指标和经济效益指标。生活承载力指标主要由反映社会系统承载力指标构成 ,包括人口发展指标、基础设施指标、生活质量指标和科技教育指标。最后本文对指标体系的综合集成与赋权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构建绿洲系统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定量研究绿洲系统承载力的基础。本文在以全新的视角解释绿洲系统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内涵的基础上,参照绿洲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国际国内基础,依据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构建了一套绿洲系统“三生”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绿洲系统承载力是由绿洲生态承载力、生产承载力与生活承载力构成,因此绿洲系统承载力指标体系也由分别反映绿洲生态承载力、生产承载力与生活承载力的指标构成。生态承载力指标主要由反映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指标构成,包括资源利用指标、生态指标其治理指标。生产承载力指标主要由反映经济系统承载能力的指标构成,包括经济总量指标、经济结构指标、经济增长指标和经济效益指标。生活承载力指标主要由反映社会系统承载力指标构成,包括人口发展指标、基础设施指标、生活质量指标和科技教育指标。最后本文对指标体系的综合集成与赋权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基于SD模型的吐鲁番市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在SD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吐鲁番市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模型,模拟该地区在生态城市相关指标下的生态、资源环境和经济三个系统的发展趋势,将其可持续指标体系引入承载力的评价,在多种参数的调控下,设计四种发展模式,选出最优.结果表明:将2010-2030年吐鲁番绿洲农业、工业增长率分别维持在11%、9%左右,乡村人口、城镇人口增长率分别控制在2.5%、1%,把耕地面积增长率和减少率分别控制在4%、2%,灌溉面积增长率控制在2.1%,地表水、地下水开发率分别降低为2.4%、3.8%,吐鲁番市2030年城市化率将达到50%,耕地面积达到70074hm2,地表水减少到7.3013亿m3,地下水资源量降到1.59亿m3,水资源承载力、经济承载力、耕地承载力也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绿洲生态系统是支撑绿洲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生态要素.文中基于城市化与生态化两大子系统的作用机理,从人口空间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生活城市化、生态环境水平、生态环境压力、生态环境抗逆水平六个层面构建干旱区绿洲型生态城市建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典型绿洲型城市奎屯市的实际情况,着重探讨了其城市化与生态化动态耦合...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一些承载力研究仅考虑水资源或土地资源的片面性和单一性问题,对指标体系进行完善,构建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科技功效、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6个子系统共20个评价指标的水土资源复合承载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关中地区水土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在权重确定中,用基于模糊集决策理论的主观权重对熵权进行修...  相似文献   

6.
为了定量评价和田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指导该地区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本文从“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角度出发,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投影寻踪评价模型(PSO-PPE模型),对和田地区2005—2012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回归分析法对具有明显影响作用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和田八年来水资源承载力处于Ⅱ级,属于弱无压力状态,反映该区水资源承载力满足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但不表明该地区不属于缺水地区;其中人均水资源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城镇化率的高低对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值的大小具有较高影响;从长期发展规划来看,需结合干旱区绿洲发展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措施,以保障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生态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额尔齐斯河流域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各评价指标建立隶属模型,对指标进行正规化处理以消除量纲影响,并利用AHP法求得各指标权重值,利用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方法,对额尔齐斯河流域的系统弹性度、资源承载指数和资源承载压力度进行分级评价,最后对额尔齐斯河流域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荒漠化监测与评价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宜的指标体系是高效开展荒漠化监测与评价工作的关键。文中从地面调查和遥感监测两个方面综述了荒漠化监测与评价的指标体系。地面调查的指标体系一般从三个层次上构建:以单一植被盖度指示荒漠化,综合植被、气候、土壤、土地类型等监测荒漠化状态,基于"压力-状态-响应"理论框架系统构建荒漠化监测与评价体系。遥感监测与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多期影像分类指标、植被参数和土壤参数三个方面。最后总结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多类型-多尺度-多维度"的荒漠化监测与评价指标框架,可为遥感与地面相结合的多类型和多尺度荒漠化过程监测与评价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测度及障碍因素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源环境承载力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南省为例,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四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突变级数模型定量分析2001-2012年河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通过障碍因素诊断模型识别河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障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12年河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介于0.9068-0.9813之间,总体呈上升趋势;2)在各子系统中,资源子系统指数波动上升,其他子系统指数呈持续上升状态;3)河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主要障碍因素是人均水资源、万元GDP能耗、地均固定资产投资等。应继续转变资源环境管护模式,大力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产业,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提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0.
生态安全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与健康等方面不受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等影响的保障程度。区域生态安全研究具有宏观性和针对性的特点,评价标准具有相对性和发展性。在背景调研及深入剖析黄土高原边缘地区生态系统特点基础之上,应用科学发展观理念构建了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压力、质量和保护整治能力三方面指标在内的评价体系框架,并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论证了该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绿洲节水生态农业现代化预警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指数法建立绿洲节水型生态农业现代化预警控制系统指标体系.利用反映警情的一些指标来监督绿洲节水型生态农业现代化运行系统是否偏离正常运行"轨道",以便根据警情采取措施调整其运行.  相似文献   

12.
山地、绿洲、荒漠是干旱区三大地理景观,三者通过生态资源耦合层、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层、农业产业系统耦合层及生态地理耦合层的叠加作用,最终可使绿洲系统功能放大.提出了山地,绿洲,沙漠各子系统应给予重新定位,才能合理高效发挥山盆系统的整体功能.进一步确定山盆系统不同生态-经济分区的功能定位:即山地-基础资源的维持保护功能(突出...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生态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赵雪雁 《干旱区研究》2006,23(3):506-512
甘肃省生态类型复杂多样,亟需从更宏观的系统层面上确定区域生态承载力的大小,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生态阈值.在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指导下,基于生态承载力的内涵,从生态弹性度、资源环境承载指数、资源环境压力指数等方面,建立了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评价模型.评价结果较为准确地反映了甘肃省生态承载力的大小:(1)生态弹性度很稳定的市(州)仅占14.3%;(2)水土资源处于低、弱承载状态的市(州)占35.7%;(3)水土资源处于强压状态的市(州)占21.5%;(4)地处青藏高原的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承载力最大,处于较稳定较高载弱压状态,而地处河西走廊的嘉峪关生态承载力最小,处于弱稳定低载强压状态.  相似文献   

14.
干旱区绿洲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区各类生态环境问题中,绿洲稳定性是最为核心和关键的,因为绿洲是干旱区所特有的一类景观,是干早区人类生存和生产的核心场所,其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绿洲能否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绿洲的稳定性就是确保绿洲生态系统的能流、物流、人流、信息流处在良性循环状态。选择农牧业经济为主的极端干旱区—塔里木盆地南部典型绿洲,按绿洲系统的结构分为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两个子系统,各个子系统又可分为不同层次的指标层,构建优化的指标体系共18个指标,利用绿洲稳定性指数对研究区3个时期绿洲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析,该项研究对于干旱区绿洲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协调有序发展是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文中以甘肃省崇信县为例,构建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的指标评价体系,然后采用耦合度、发展度、耦合协调系数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关系。研究发现:生态子系统得分最高,社会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较低,全县始终为经济滞后型的发展类型;耦合度明显高于发展度和耦合协调系数,反映了崇信县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子系统的协同发展水平较好,而综合发展水平欠佳的局面。经济系统中经济规模是社会水平和生态水平的主要驱动因素,社会系统中居民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事业对经济水平和生态水平具有支撑作用,而生态系统中工业污染和治理是制约经济水平和社会水平的主要因素。总体而言,由于社会进步、经济结构的调整及生态环境的治理,崇信县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的发展更为平衡、协调,研究结果对于欠发达地区探索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天津市为研究对象,在全要素生产框架下,结合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构建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应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对天津市2002-2013年生态文明建设效率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传统DEA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考虑以人为本基本原则构建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投入产出评价指标体系与非期望产出SBM模型评价方法的综合应用在评价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方面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所得评价结果亦能够反映出被评估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真实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绿洲稳定性研究的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洲系统是干旱区的脆弱系统,争取绿洲系统向稳定性、有序化方向发展是干旱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追求的基础目标。文章从绿洲稳定性概念、绿洲稳定性研究的主要内容、绿洲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和绿洲稳定性评价方法四个方面回顾和总结了绿洲稳定性研究领域国内外的代表性观点,系统介绍了绿洲稳定性评价研究的热点领域、争论的观点和近几年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绿洲稳定性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视域下天津市经济-资源-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市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正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打造“美丽天津”.文中建立了反映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经济-资源-环境(ERE)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回归分析法、隶属度函数构建ERE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测算了天津市1998-2012年ERE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及协调发展度.结果表明:天津市经济发展迅速,资源、环境的发展相对滞后.ERE系统协调发展度1998-2012年平均处于中级协调水平,进一步促进资源、环境的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应成为天津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最后提出严守生态红线、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继续优化产业结构等措施以提高天津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9.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兰州市水生态安全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影响城市地区的水生态安全因素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以具有代表性的北京、西安、西宁和兰州4个城市为例,从水资源条件与开发利用、水环境与水生态和涉水有关的社会经济等方面,统一选取影响水生态安全的38项指标,构建水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模糊系统分析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优化,最终建立以25项指标组成的兰州市水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并用优化后的指标体系对兰州市2009-2013年水生态安全状况进行模糊综合定量评价,找出最主要影响因素。评价结果表明:兰州市水生态安全状况总体趋于好转,但仍受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的影响,部分因素还在威胁兰州市水生态的安全,应引起城建和管理部门重视。最后,对兰州市水生态安全建设方面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延安市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延安市为例,选取具有代表性、能够综合反映研究区域生态环境特征的资源、环境以及经济方面的16项指标来构建生态脆弱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在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分别计算自然生态背景、生态敏感性、人类干扰度以及人类适应性四方面的生态脆弱性值,将其归为自然潜在脆弱性和人为干扰脆弱性两大类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