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卫东 《农村电工》2011,19(1):30-31
1电缆故障的种类与判断无论是高压电缆还是低压电缆,在施工安装、运行过程中经常因短路、过负荷运行、绝缘老化或外力作用等原因造成故障。电缆故障可  相似文献   

2.
1 电力电缆(本文简称电缆)发生故障的原因 电缆发生故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常见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种. (1)电缆受外力损伤.主要是市政建设管理部门监管不严,施工单位对电缆保护意识淡薄以及供电企业的巡查力度不够引起的,约占电缆事故的40%.  相似文献   

3.
电缆故障点的四种实用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电缆故障的种类与判断无论是高压电缆或低压电缆 ,在施工安装、运行过程中经常因短路、过负荷运行、绝缘老化或外力作用等原因造成故障。电缆故障可概括为接地、短路、断线三类 ,其故障类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三芯电缆一芯或两芯接地。2二相芯线间短路。3三相芯线完全短路。4一相芯线断线或多相断线。对于直接短路或断线故障用万用表可直接测量判断 ,对于非直接短路和接地故障 ,用兆欧表摇测芯线间绝缘电阻或芯线对地绝缘电阻 ,根据其阻值可判定故障类型。故障类型确定后 ,查找故障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下面根据笔者的经验 ,介绍几…  相似文献   

4.
探究一起10 kV电缆终端接头绝缘击穿故障的原因,通过对故障终端接头的解体分析,发现故障终端接头未按工艺要求施工、施工中存在绝缘损伤等情况为引起该事故的主要原因。同时,介绍了改进电缆终端头安装质量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的广泛应用,电缆故障率也随之增加,电缆绝缘检测显得尤为重要。在众多检测方法中,直流叠加法检测精度较高,能真实反映电缆绝缘情况。研究XLPE电缆直流叠加法的绝缘检测原理,通过Multisim13对其进行仿真分析,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1 导线允许最高温度 为防止线路过热,造成导线绝缘烧坏引起线路故障,导线运行最高温度不得超过下列限值:橡皮绝缘导线65℃,塑料绝缘导线70℃,裸导线70℃,铅包或铝包电缆80℃,塑料电缆65℃.  相似文献   

7.
李杨 《农村电气化》2022,(10):88-89
10kV电缆若发生故障,将会严重影响用户的用电体验。分析10kV电缆故障原因,包括线路升温造成故障、过流保护不够灵敏、电缆外护套穿孔、电缆受到外力破坏、断路与接地故障等,并根据故障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如加强用电负荷与温度监测、电缆绝缘检测与腐蚀监测、10kV电缆敷设质量验收等。  相似文献   

8.
朱雪雄 《南方农机》2017,(16):155-156
作为城市配电网络的主要传输媒介电缆,故障后很难直接观测。由于电缆的许多故障是由于绝缘受到破坏而引起的,因此,在电缆绝缘劣化初期尽早对部分放电现象的强度、位置做有效的监控及分析,可以达到有效的预测维护。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决策树的电缆绝缘状态分类规则。研究结果表明决策树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电缆绝缘状态分类技术。  相似文献   

9.
王明  叶青山 《农村电工》2008,16(2):19-19
1 电力电缆常见故障 (1)接地故障.电缆一芯或多芯接地. (2)短路故障.电缆两芯或多芯短路. (3)断线故障.电缆一芯或多芯被故障电流烧断或外力破坏,形成完全或不完全断线.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变电站直流系统绝缘故障的危害和防范措施。首先,对某地市级供电公司近3年内发生的直流系统绝缘故障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造成变电站直流系统绝缘故障的原因主要为直流支路二次电缆、辅助接点的绝缘老化破损和进水受潮。其次,以变电站发生的直流绝缘故障事件为例开展分析,剖析暴露的问题。最后针对各类故障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治理措施,提升变电站运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1背景电力电缆接头是电缆线路中最薄弱和最容易发生故障的部分,其绝缘状态直接影响着电缆线路的运行安全和使用寿命。数据显示,电缆附件发生的故障远高于电缆本体,而电缆中间接头故障高于电缆终端接头故障。电缆中间接头故障导致线路故障停电,给配电运维部门带来大量的抢修工作,也大大降低了电网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1短路 家庭供电线路短路是指电流未经过家用电器而直接由导线接通构成闭合回路.短路故障与其他故障相比,烧熔丝速度快,危险性大.家庭供电短路常见原因如下. (1)家庭供电导线、插座或家用电器超期服役后绝缘老化变质,或受高温、潮湿、腐蚀等破坏而失去绝缘能力. (2)线路接头部位绝缘恢复不良、穿墙部位因摩擦损坏绝缘,导致中性线与相线相连. (3)绝缘导线直接缠绕、搭挂在铁钉或铁丝上,因磨损和锈蚀破坏导线绝缘. (4)私拉乱接,接线错误而引起相线与中性线直接接触. (5)雷电过电压击穿线路、电器等的绝缘.  相似文献   

13.
<正>1事故经过某年3月23日,某供电公司配网监控人员向调度报告,110 k V木村站繁华路10 k V 216断路器速断保护动作跳闸。后有群众向供电公司相关部门反映某处电缆被挖断,调度通知工作负责人程某到故障点检查。程某到达现场并检查后,向调度报告电缆已被挖坏,并申请停电处理。调度通知相关运行人员对繁华一路电缆设置安全措施。配电抢修班电缆运行人员接调度令后,程某组织7名施工人员进行电缆故障抢修(沟内敷设有两条电缆,电缆呈南北走向并排敷设在同一沟内)。在现场组织抢修时,没有办理事故应急抢修单,未充分携带专用仪器、绝缘手套及绝缘垫等。施工人员在对西侧电缆(繁华一路)采用绝缘刺锥破坏测试验明无电后未接地,完成了此条电缆的抢修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电缆线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随着电缆线路数量不断增加,因电缆本身质量及电缆终端头制作工艺不良等原因导致的电缆击穿、短路、接地等故障时有发生,尤其是电缆终端头处的故障率最高。笔者现对常见故障的发生原因进行总结,供同行分析故障时参考。(1)电缆或电缆终端头本身质量的问题。现在市场上存在不少劣质电缆和劣质电缆终端头,因其价格低廉而被一些用户所使用,此类电缆和电缆终端头质量不能保证,  相似文献   

15.
胡嘉 《农村电气化》2013,(Z1):25-26
在电力电缆线路中,如何有效地保证线路的绝缘水平,是影响线路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需要对线路的安全水平进行测试、判断,及时发现电缆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电力电缆线路出现的故障要进行在线监测,能够提高电力部门的服务效率。1高压电力电缆绝缘在线监测的基本原理在线监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监测电缆接头护套感应电压和电流的变化情况,来判断电缆绝缘外层的故障类型,以及通过对电力电缆两边护套环电流变化进行测量,根据具体的数据变化,诊断主绝缘故障,在线监测的原理如图1所示,将被测试的电缆护套采用交叉互联方式,形  相似文献   

16.
48答:兆欧表又叫摇表,用它可以测量电气设备或配电线路的绝缘电阻,根据绝缘电阻的高低即可判断设备和线路绝缘性能的好坏.(1)兆欧表有三个接线柱:一个为线路(L),一个为接地(E),一个为屏蔽(G).测量电力线路或照明线路的电阻时,接线柱(L)应接至被测线路上,接线柱(E)应接地线.测量电缆的绝缘电阻时,应将接线柱(G)接到电缆的绝缘纸上.  相似文献   

17.
20 0 1年 12月 ,我局 110 k V静德变电所一条新敷设的 10 k V电缆线路城工 6 0 5线在进行投产前的直流高压试验时击穿。为了及时通电 ,必须立即进行故障点的查找。我们首先详细地了解了电缆的情况 ,城工 6 0 5线全长约 36 0 0 m,全线为交联聚乙烯电缆 ,型号 YJV2 2 - 10 / 3× 2 4 0 mm。敷设方式主要是敷设在 PVC电缆排管中。因此我们采用 SDCA型电缆故障测试仪进行测试。1 判断故障性质 ,确定测试方法根据现场条件我们选择在静德变电所一侧进行测试 :1用绝缘电阻测试仪依次测量电缆各相对地的绝缘电阻 ,判断电缆是高阻故障还是低阻…  相似文献   

18.
1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技术措施1.1加强新技术应用,大力推广使用新产品(1)在电网改造中推广使用高压电缆及绝缘导线。在走廊狭窄、架空线路难以通过的地区使用电缆线路,在城镇、林区、人群密集区域使用架空绝缘导线,降低故障率,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电工信箱     
栗冬问 :1 高压电力电缆预防性试验主要项目和标准是什么 ?高压电力电缆预防性试验主要项目有 :测相间及相对地的绝缘电阻 ,测泄漏电流 ,进行直流耐压试验。(1) 测绝缘电阻  1k V及以下电缆使用 1k V摇表 ;1k V以上的电缆使用 2 5 0 0 V摇表。一般 1~ 3k V的电缆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 2 0 0 MΩ;6~ 10 k V的不应小于 4 0 0 MΩ ;35 k V的不应小于 6 0 0 MΩ ;三相绝缘电阻的不平衡系数不应大于 2 .5。(2 ) 直流耐压试验 一般直流耐压试验的耐压值为电缆额定电压的 5倍 ,不同型号的电缆 ,其数值有所不同 ,参看表 1。表 1 直流耐压…  相似文献   

20.
1选题理由山东省宁阳县供电公司,所辖35 kV及以上变电站34座,变电站电缆通道内的电缆主要是控制电缆和通信电缆,多是同沟多回路敷设。为了防水、防止小动物入侵,电缆沟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进行密封处理,由于电缆沟常年密封潮湿,特别是雷雨季节积水易造成关联设备及电缆本身的绝缘水平降低,造成电缆老化、发热。一旦发生故障,极有可能发生损坏同沟其它电缆,引起设备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