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生态环保意识弱,政府生态环保责任落地难,生态环保公共建设滞后,环保部门执法监察难,农业生产方式非持续等原因,造成德宏州农村生态环境恶化。通过转变农民思想观念、增强生态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生态文明理念、落实环保属地管理责任,拓宽公共投资渠道、补齐生态环保建设短板,明晰环境资源产权、提升环保部门执法能力,坚持绿色生态导向、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路径选择,加快德宏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  相似文献   

2.
江门市是广东省的农业大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就农业空间格局规划、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方式选择、农村生活方式培养等问题作系统思考和科学探索。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之策。河南省作为粮食生产大省,认真落实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在加快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确保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阐述了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的涵义,具体表述为:一是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二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三是全国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四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五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六是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从基本思路、建设目标、技术路线3个方面明晰了粮食生产核心区的目标任务,进而提出了以下关键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坚定不移地抓好粮食生产;加大基础建设,坚定不移地提高农业发展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推进节本增效,坚定不移地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创新体制机制,坚定不移地增强农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由此稳步推进粮食核心区的建设,打牢中原经济区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4.
自2007年淄博市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首批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示范市以来,全市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理念,完善规划,创新发展路径,推动农业由"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物质流动方式,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流动方式转变,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文章对淄博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和经验做法进行了调查总结,并对如何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进行了探讨与研究,旨在为其他地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领域。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障食品和木材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根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循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加快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治理农业污染,建设美丽乡村。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力,也是农村环境保护的主体,研究农民的生态行为意义重大。杭州市市周边村庄农民施用有机肥的情况调查表明:农民生态行为受经济利益、生态意识和知识水平、农业技术推广程度和其它非经济因素的影响。政府应完善农业生态环境微观治理机制,提升农民生态意识、强化政府责任、促进农业技术推广。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湖南是农业大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科技的引领和支撑。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推进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粮食生产连续12年获得丰收,粮食产量屡创新高,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如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确保粮食稳产、高产的同时实现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需要亟待研究的一个主要问题。发展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是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缓解农业资源约束,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大幅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发展经历了历史性的转变。粮食生产在解决数量问题后向讲求品质质量方向转变;农业生产由单一粮食生产实现了向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多业经营转变;农业由粗放式经营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是现阶段现代农业建设  相似文献   

10.
资源匮乏、利用率偏低、农产品污染严重、生态系统失衡是制约甘肃省西峰区生态农业文明建设的主要原因。应通过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循环生态农业、实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等途径,促进生态农业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传统农区多属于粮食主产区,肩负着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的重任。因此,时传统农区粮食生产方式的研究十分必要。从界定粮食集约化生产方式的内涵出发,对以河南为代表的传统衣区现有的粮食生产方式的现状进行驶了分析,得出传统农区粮食生产方式属于粗放式的结论。基于分析提出了传统农区粮食生产方式转变的路径——集约式粮食生产路径,即稳步推进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大科技投入,整合粮食产业链和政府的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12.
<正>3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专家表示,这个意见是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的基础上,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提出的任务、目标和具体措施,必将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产生深远影响。新增长点——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必须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构建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13.
正宁乡素有"鱼米之乡""茶叶之乡""生猪之乡"的美誉,2015年以来,注重以美丽乡村建设促现代农业转型,以美丽经济培育促农民增收致富,致力创新现代农业的生产方式、经营形式和盈利模式,全力推动传统农业大县加速向现代农业强县转变。主要做法是:1.创新生产方式,加快推进生产品牌化以粮食、烟草、花猪三大主导产业为重点,以产  相似文献   

14.
资源匮乏、利用率偏低、农产品污染严重、生态系统失衡是制约甘肃省西峰区生态农业文明建设的主要原因。应通过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循环生态农业、实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等途径,促进生态农业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该文阐述了科技创新对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意义以及两者的关系,同时分析了当前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九大提出了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对生态文明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农业迅猛发展却阻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出现了耕地面积减少等生态问题。本文分析了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性,调查了济南市农业发展现状,并依此提出了对策,即科学合理利用地区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绿色农产品发展、提升绿色农业的宣传力度,以期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鄂州市粮食生产现状,提出了稳定粮食生产,鄂州要严格保护耕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强科技支撑力、加强项目建设、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农业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孔四新 《农学学报》2013,3(11):14-19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 地球正遭受着过度开发带来的灾难,生态问题正演变为当今世界人类社会发展的中心问题。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政治报告,彰显生态文明建设在当代中国发展中的重要性。作者在追溯生态文明起源和历史的基础上,剖析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农业的主要问题,如:农业政策和体制问题、粮食安全问题、农业污染与食品安全问题、水污染、水土流失与沙漠化问题,生物质能源、能源植物开发相关生态和社会问题。提出了建设农业生态文明的途径和对策:建立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多元化农业产业体系,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发展循环农业。一是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树立生态文明观;二要完善生态文明的法律政策,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 三要保护自然资源、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四要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系统整合创新; 五是改革现有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多元化农业。可持续的循环农业及多元农业是中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景观农业则是农业生态文明发展的一个趋势。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九大提出了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对生态文明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农业迅猛发展却阻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出现了耕地面积减少等生态问题。本文分析了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性,调查了济南市农业发展现状,并依此提出了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4条对策建议:科学合理利用地区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绿色农产品发展、提升绿色农业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以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提出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来转变生产方式,通过对畜禽粪污与作物秸秆两大主要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物质多级循环,把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与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