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干湿粮混合水分传递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着色法探讨了干、湿粮在混合过程中的水份传递规律,用单因素试验的方法。建立了干、湿粮水分变化规律在原始消化,混合粮受热温度,混合比等不同条件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对这些规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水份变化量的平衡计算公式,揭示了干湿粮混合方法解决高水份粮烘干问题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2.
研究旨在探讨干、湿饲料和发酵湿料对肉鸡生长性能、表观消化率、肠道形态和胴体性状的影响。试验配制3种试验日粮,日粮1为干粉料;日粮2是湿糊状饲料,以1??1.3比例与水混合;日粮3为发酵湿料,饲喂之前以1??1.3与水混合,将其在密封塑料袋中发酵24 h。共选取2周龄马歇尔肉鸡192只按照完全随机设计(CRD)分配到各日粮组中。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日粮配制好后立即饲喂。饲料经发酵后p H从6.61降到4.37(P<0.05)。饲喂发酵湿料和湿料肉鸡最终活体重和增重较高(P<0.05)。与饲喂干料相比,饲喂发酵湿料和湿料肉鸡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未受影响(P>0.05)。与干、湿料相比,饲喂发酵湿料肉鸡表观有机物消化率较高(P<0.05)。死亡率、小肠绒毛形态和胴体性状未受日粮处理的影响(P>0.05)。与发酵湿饲料相比,饲喂湿饲料显著降低了肌胃重(P<0.05)。饲喂发酵湿料较干料腹部脂肪较高(P<0.05)。研究结果表明,饲喂发酵湿料明显提高肉鸡有机物消化率,改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3.
1.食盐储存法。将湿粮薄摊在仓内干燥、通风处,将海盐加水溶化均匀喷洒在湿粮上,储存期间经常翻搅散湿。浓度为0.75%的盐水喷粮可防发芽,0.1%的盐水喷粮可防生霉。湿粮水分越大所用盐水的浓度应越高,经盐水处理的湿粮,能安全储存10天。  相似文献   

4.
肉牛生产中添加剂应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选用16月龄和24月龄草原红牛阉牛各50头,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按饲养试验要求分成二批次重复性试验,每批次5个处理。对照组喂基础日粮(无添加剂);试验Ⅰ组基础日粮+基础添加剂;Ⅱ、Ⅲ、Ⅳ在Ⅰ组基础上分别添加莫能霉素、复合纤维素酶和速眠肥三种添加剂。基础日粮组成(kg):16月龄和24月龄:混合精料2.0、2.5;玉米酒糟10.0、12.5;干玉米秸3.0、3.5;混合精料组成:玉米78.2%,豆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湿发酵豆粕代替干豆粕对育肥猪饲喂效果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实验,选取日龄相近、体重为51.81±4.22kg的健康杜×长×大育肥猪84头,分为两个处理。基础饲粮为玉米-豆粕型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用湿发酵豆粕代替未发酵干豆粕。试验期61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发酵豆粕对育肥猪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以及料重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发酵豆粕试验组去除水分的料重比对照组低0.02;试验组饲料成本比对照组饲料成本低0.11元·kg~(-1),造肉成本试验组比对照组低0.16元·kg~(-1)。说明湿发酵豆粕代替干豆粕对育肥猪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并降低了饲料成本。  相似文献   

6.
先前报道从盐渍的鲱鱼卵产品(干鲱鱼卵)中提取的脂质含大量胆固醇,磷脂酰胆碱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如二十碳五烯酸(EPA,20:5n-3)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22:6n-3);该脂质可降低鼠血浆脂质和葡萄糖浓度。本试验旨在评价含大量蛋白的干鲱鱼卵对鼠脂质和葡萄糖代谢的影响。雄性Crij-CD-1(ICR)鼠分别采食3种含冻千鲱鱼卵的试验饲粮。12周。试验饲粮如下:无干鲱鱼卵(对照饲粮)、1%干鲱鱼卵(含1%干鲱鱼卵饲粮)和4%干鲱鱼卵(含4%干鲱鱼卵饲粮)。与对照饲粮组相比,1%和4%干鲱鱼卵饲粮组,血浆总胆固醇、磷脂和葡萄糖浓度趋向于降低。对照饲粮组和4%干鲱鱼卵饲粮组,血浆葡萄糖浓度有显著差异(P〈0.05)。4%干鲱鱼卵饲粮组血浆脂联素浓度显著高于对照饲粮组(P〈0.05),但是血浆胰岛素浓度在三组间没有显著差异。与对照饲粮组相比,4%干鲱鱼卵饲粮组肝脏总胆固醇和磷脂浓度趋于降低。与对照饲粮组相比,1%和4%干鲱鱼卵饲粮组血浆和肝脏n-3,n-6值极显著升高(分别为P〈O.005,P〈0.0005)。结果显示摄食干鲱鱼卵影响鼠脂质和葡萄糖代谢。  相似文献   

7.
冬小麦新品系天9457是由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育种中心以天选41号作母本、天选40号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02—2004年天水市冬小麦高山组区试中,平均折合产量5249.25kg/hm^2,比对照品种中梁22号增产13.80%。该品系株高103cm左右,穗长7.5cm,千粒重45g,容重769g/L,籽粒含粗蛋白16.34%(干基)、赖氨酸0.49%(干基)、湿面筋24.2%(14%湿基),沉降值44.95mL(14%湿基)。抗寒、抗旱性强,高产、稳产。经接种鉴定,苗期对混合茵免疫,成株期对条锈菌小种条中29号、洛13Ⅲ表现免疫,对混合茵表现中高抗,总体表现对条锈病中高抗,轻感白粉病。该品系适宜于天水市高山和半山二阴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当代农业》2013,(23):58-58
瘙痒、脱屑……皮肤病常让人痛苦不堪.如何选对药物是尽快摆脱它的关键.皮肤科外用药有一个最简单的原则:干对干,湿对湿,不干不湿用糊剂。即有渗出较多时,选用湿敷:渗出少时,采用洗剂、糊剂;  相似文献   

9.
《吉林农业》2002,(3):37-37
现将制作技术介绍如下: 一、工艺流程:原料─处理─浸润─蒸煮─制曲─保温─发酵─浸泡─淋油─杀菌─灌装 二、原料处理:把过滤后的花生仁渣放在吊袋内滤去水份,便成为一团团的湿花生渣,按湿花生渣70%、粗麸皮25%、面粉5%的比例制成混合花生蛋白料。 三、浸润蒸  相似文献   

10.
奶牛完全混合日粮(简称TMR)是一种将粗料、精料、矿物质、维生素和其他添加剂饲料充分混合在一起.计算具体的营养浓度.由发料车发料.奶牛自由采食的一种先进的饲养技术。奶牛的每一口日粮具有相同的营养.且营养平衡。  相似文献   

11.
应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试验方法,探讨干湿小麦混合三级顺流干燥工艺的干燥性能指标与干燥工艺参数间的关系,回归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对干燥工艺函数进行有约束非线性优化,获得干燥工艺最佳参数组合可供干燥机设计参考。比较分析两种顺流干燥工艺,干湿小麦混合三级顺流干燥单位热耗量可节省26.9%。  相似文献   

12.
不同杂种优势群玉米籽粒灌浆速率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不同杂种优势群玉米自交系籽粒灌浆速率的特性,筛选灌浆速率快的自交系,为高产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提供借鉴。【方法】采用烘干法测定173份玉米自交系在授粉后10、20、30和40 d籽粒灌浆速率以及6个相关性状。应用SAS软件对灌浆速率在年际、自交系、取样时间、重复、年际×自交系、自交系×取样时间、年际×自交系×取样时间进行联合方差分析。应用SPSS软件对灌浆速率及其相关性状如10、20、30和40 d苞叶的含水率、苞叶数、40 d穗轴含水率、穗轴长、穗轴粗及40 d籽粒含水率进行相关分析。利用均匀覆盖玉米全基因组的210对SSR标记对试验材料进行全基因组扫描,通过Structure V2.3.4软件分析其群体结构。对不同杂种优势群平均籽粒灌浆速率进行方差分析,并筛选出各个群中籽粒灌浆速率快的自交系。【结果】表型分析结果表明,在P=0.01水平上,籽粒灌浆速率在不同年际、自交系、取样时间、自交系×取样时间、年际×自交系×取样时间上存在极显著差异,而重复、年际×自交系间差异不显著。通过对不同自交系籽粒灌浆速率与其相关性状间相关分析,发现10 d籽粒的灌浆速率与20 d的灌浆速率在0.01水平上达到了极显著的正相关(0.515),与40 d的灌浆速率和籽粒的含水率在0.01水平上达到了极显著的负相关(-0.198,-0.228);20 d的籽粒灌浆速率只与40 d籽粒含水率在0.05水平上达到了显著的负相关;在授粉后30和40 d,籽粒的灌浆速率与40 d穗轴的含水率、穗轴粗以及40 d籽粒的含水率、30和40 d苞叶含水率在0.01水平上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30 d籽粒的灌浆速率与10 d苞叶含水率达到了显著正相关;40 d籽粒的灌浆速率与20 d苞叶的含水率达到了显著地正相关。群体结构分析表明,参试自交系分成P、旅大红骨、瑞德、兰卡斯特和塘四平头5个杂种优势群。兰卡斯特和塘四平头群在0.05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瑞德、P群和旅大红骨群间同样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兰卡斯特、塘四平头群与瑞德、P群、旅大红骨群间则存在显著差异。对各群内自交系间进行多重比较,各群内自交系间灌浆速率在0.05水平上差异均不显著。试验共筛选到33个灌浆速率高于0.8 g•100 grain-1•d-1的自交系,其中瑞德群有13个,P群、旅大红骨、兰卡斯特、塘四平头群分别有9、6、3、2个自交系。【结论】不同玉米自交系籽粒灌浆速率存在较大差异,杂种优势群间的灌浆速率变化节奏不同,P群、旅大红骨、瑞德的表现快-快-慢的节奏,兰卡斯特、塘四平头的表现快-慢-慢的节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机械粒收背景下,明确不同种植区玉米生理成熟后田间站秆籽粒脱水至适宜收获期的积温需求,以期为各种植区选育适宜粒收品种,合理安排农事作业和提高机械利用效率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2014—2018年,在西北灌溉春玉米、北方春玉米和黄淮海夏玉米产区的典型试验点,选用141个不同熟期的主栽玉米品种,系统观测了籽粒含水率的动态变化,结合气象数据,分析不同产区玉米生理成熟后田间站秆籽粒脱水至含水率25%、20%的积温需求。【结果】不同产区玉米生理成熟期籽含水率不同,黄淮海夏玉米区参试品种的生理成熟期含水率均值为28.5%,西北灌溉春玉米区和北方春玉米区分别为29.9%、29.6%。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品种的生育期与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以生理成熟至25%、20%含水率积温和生理成熟期含水率为指标,运用双向平均法将参试品种划分为积温需求少含水率高(I)、积温需求多含水率高(II)、积温需求少含水率低(III)、积温需求多含水率低(IV)4种类型。对于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一年一熟的春播来说,可以选择III、IV类型品种,但是IV类型品种需要预留足够的积温来进行田间站秆脱水。对于黄淮海地区一年两熟的夏玉米,III类型品种能够较好协调小麦和玉米的生产调配,充分利用可供籽粒脱水的积温的余量。【结论】由于区域间玉米脱水期间热量条件的不同,玉米籽粒生理成熟至25%、20%含水率的天数均表现为西北灌溉春玉米区长于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通过选择适合不同区域的积温类型品种、科学制定收获时间,可以有效降低收获时籽粒含水率和提高收获质量。  相似文献   

14.
夏玉米机械粒收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目的】机械粒收是玉米生产的发展方向,收获质量是影响其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中国玉米机械粒收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在西北和东北等春播玉米区推广应用面积较大,黄淮海夏播玉米区正在积极开展试验示范。本研究通过分析黄淮海夏玉米机械粒收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支持。【方法】2013—2015年累计选用了23个玉米品种,在黄淮海典型代表区河南新乡开展试验研究。2013年和2015年在收获期分别进行2次机械收获,2014年1次机械收获。收获当天测定各个品种的收获前籽粒含水率,并调查测产。机械收获后从机仓随机取一定量籽粒样品,立即测定收获后籽粒含水率,然后手工分拣样品,测定籽粒破碎率和杂质率;收获后,在田间选取3个代表性样区,调查落穗损失和落粒损失。【结果】2013—2015年,籽粒破碎率共调查131个样点,结果显示,收获时玉米籽粒含水率在20.80%—41.08%,籽粒破碎率变幅为4.98%—41.36%,籽粒破碎率随着籽粒含水率的提高明显升高;破碎率低于8%的有38个样点,占比29.01%,籽粒含水率低于26.92%时,收获的玉米籽粒能够满足破碎率8%以下的要求。机收杂质率共调查134个样点,杂质率0.37%—5.28%,杂质率低于3%的样点有107个,占比79.85%,杂质率也随着籽粒含水率的升高而增加;2013—2014年,籽粒含水率低于28.27%时,杂质率能够低于3%的国家标准;2015年收获时籽粒含水率虽然较高,但杂质率均在3%以下。田间损失率共调查108个样点,变幅为0.18%—2.85%(落穗率和落粒率),均能满足国家标准,损失率不是影响机械收获质量的限制因素。在本试验条件下,籽粒含水率低于26.92%时,破碎率和杂质率分别低于8%和3%,田间损失率也符合国家标准,能够满足机械粒收质量要求。研究还发现,籽粒含水率相近的不同品种之间,机械收获的破碎率和杂质率也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品种固有的理化特性对机械收获质量也有影响。【结论】收获时的籽粒含水率是影响机械粒收质量的关键因素,在相同籽粒含水率条件下,品种之间收获质量表现出显著差异。由于年际间热量等条件的不同,收获时的籽粒含水率存在一定幅度的变动,但通过选择适宜品种、科学安排播种和收获时间,以河南新乡为代表的黄淮海夏玉米区完全能够保证玉米机械粒收质量。  相似文献   

15.
玉米收获期籽粒含水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以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10份熟期相近而收获期含水量差异较大的优良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杂交组合,对田间自然脱水速率、苞叶长等农艺性状与玉米收获期籽粒含水量进行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相关分析表明,田间自然脱水速率与收获期籽粒含水量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R=-0.4508),苞叶长、粒宽等性状与收获期籽粒含水量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苞叶长、粒宽等性状对收获期含水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穗长、田间自然脱水速率对收获期含水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负值。为选育低收获期含水量的玉米品种,应着重选育田间自然脱水速率快、苞叶长较果穗长略短、穗位稍低、轴细、籽粒偏窄及百粒重稍低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16.
夏玉米籽粒脱水特性及与灌浆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当前,玉米收获期籽粒含水率普遍偏高,限制了中国机械粒收技术的推广应用。玉米籽粒授粉后,灌浆与脱水过程相伴,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玉米品种籽粒脱水和灌浆过程的系统观测,明确其籽粒脱水和灌浆特征,探讨二者间的关系,为适宜机械粒收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支持。【方法】试验于2015—2016年在河南新乡进行,累计选用22个供试玉米品种,统一授粉。2015年自授粉后26 d开始至11月14日止、2016年自授粉后11 d开始至10月17日止,连续测定籽粒含水率(MC)、含水量(M)、干重(DW)与鲜重(FW)的动态变化,建立这些指标与授粉后积温(T)之间的回归方程,以此明确籽粒脱水和灌浆特征,并结合籽粒脱水、灌浆参数的相关分析结果,探讨这两个过程的关系。【结果】玉米籽粒含水率、含水量、干重及鲜重的动态变化与授粉后积温均有极显著的非线性关系。22个参试玉米品种籽粒含水率与授粉后积温的关系符合Logistic Power模型。授粉后,参试品种含水率降至28%需要积温1 126—1 646℃·d,平均1 357℃·d;含水率降至25%需要积温1 218—1 810℃·d,平均1 480℃·d。综合分析籽粒干物质和含水量的变化动态,籽粒含水率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籽粒建成至线性灌浆期结束为止,干物质的快速积累是含水率快速下降的主导因素;第二阶段自线性灌浆期结束至籽粒收获,含水率下降的主导因素转化为籽粒水分的持续散失。相关分析显示,玉米灌浆期天数、积温与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在2015年达到极显著负相关,2016年相关性不显著;不同品种生理成熟前、后及总脱水速率与灌浆速率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结论】籽粒含水率与授粉后积温建立的Logistic Power回归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稳定性。籽粒含水率的变化由籽粒灌浆和籽粒脱水两个关键因素分阶段主导,评价适宜机械粒收的品种,不仅要注意籽粒灌浆特性和熟期,还要关注籽粒脱水特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党参种子的检验方法及质量标准.[方法]从山西、甘肃和陕西3省6县共收集和调查27份党参种子,并参照《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GB/T 3543.1-7,1995对其净度分析、千粒重、发芽率、生活力测定、含水率等指标的检验方法进行研究,制定党参种子最佳质量检验方法.并根据制定的检验方法和规程,对不同产区的27份党参种子样品进行质量检验,采用K类中心聚类法制定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结果]党参种子喜凉不喜热,适合栽培在天气凉爽的地区,发芽的最适温度应是25℃,最适发芽床是纱布床;最适宜染色条件为染色温度40℃,TTC浓度0.5%,染色时间4h;在聚类分析基础上,将净度、千粒重、含水率、活力、发芽率5项指标作为质量分级指标,将党参种子质量可分为3级标准,活力和发芽率差异明显,成为分级标准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净度、千粒重和含水率.[结论]该研究为党参规范化栽培和产业化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早稻抽穗、结实期开花、乳熟和蜡熟三阶段,不同土壤水分(土壤饱和含水量的80%、60%、40%和25%)对结实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产量除开花阶段降至土壤饱和含水量的80%和60%两处理外,结实率除开花阶段降至土壤饱和含水量的80%和处理外,均随土壤水分下降而降低;在开花阶段,当降低到土壤饱和含水量的25%时,结实率降低,秕粒增加,而且空粒显著增多,千粒重亦显著下降.在水稻结实期各阶段,土壤水分降低使精米率显著提高,青米率下降,同时精米中的直链淀粉含量减少,糙米中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稻米籽粒的剪切特性指标可以作为稻米品质评价的指标之一,本文通过试验获得了稻米籽粒剪切特性的力学指标包括硬度、破坏能、破坏力及破坏应力等,并研究了含水率对稻米籽粒剪切特性的影响,通过多项式回归建立了剪切特性指标与含水率之间关系的回归方程,为水稻品质育种,评定和控制水稻的最后质量提供新的方法和新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一种测量流动谷物含水率的声学方法。通过试验,确定了大豆流声信息与含水率的关系。在200~310Hz频率范围内分析了含水率9%~16%时声压与含水率、流量、声源距离、下落高度诸因素的关系,并建立了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