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从 1999年高校扩招开始,“教育产业化”一跃成为全社会的热门话题,笔者认为 ,高校扩招不是目前“通货紧缩”的经济背景下拉动需求的权宜之计,而是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 ,而素质教育又与教育产业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笔者拟就这方面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  一、实现素质教育“量”的保证 ,必须选择产业化道路   据 1998年国家教委的统计资料,我国每年有近 10%的小学毕业生、 50%的初中毕业生、 75%的高中毕业生不能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 ,到 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2.
对于2014年的应届毕业生而言,即便考虑到大学扩招等因素,找不到工作就不能像今年毕业生那样理直气壮地怪“人多”了。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组织部等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从1995年江苏省率先招聘大学毕业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至今,大学生当“村官”的探索已进行了13年。在一批批农村青年离开农村进城打工的热潮中,一批批大学毕业生离开城市走向农村,当上“村官”。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就业的困境和就业指导的新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伍力 《甘肃农业》2004,(2):56-57
随着高校扩招的毕业生陆续进入求职市场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在政府部门努力扩展就业渠道的同时 ,高校在提高大学生求职成功率方面是否可以有所作为 ?本文认为 ,与仅仅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成品包装”的就业指导模式相比 ,促进大学生的生涯发展辅导能更加有效地提高毕业生的“可就业性” ,有助于实现我国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5.
工农业生产在我国的经济结构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现代服务业以及高新技术类等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岗位约为3250万,在高校扩招政策落实后,我国的应届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17年这一数字已达到850万。这一结构性问题,是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关键因素。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进行分析,并针对其中的问题,通过思政教育视角,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高校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辅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枫  薛艳 《中国农业教育》2006,(4):62-63,2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连续扩招带来大学毕业生数量剧增,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面对这一现实,高校要尝试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生涯辅导,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7.
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总局等6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2010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通知指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630万人,就业任务十分繁重。通知要求各地政府在2010年工作中,要更加注重拓展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  相似文献   

8.
赵敏 《云南农业》2005,(8):18-19
目前,随着教育体制改革,高校扩招的推进,毕业生就业难等因素影响,中等农校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招生难、办学难、发展难导致农业经济发展对农科人才的大量需求,农民对农科知道的热切盼望形成了“冷”与“热”不知谐的状态。如何改变现状、抓住机遇、走出低谷,自我发展将是我省农校普遍面临和值得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文中以科学发展观对高校“扩招”及“扩招”后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高校在“扩招”后平稳期要抓住机遇,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1999年全国高等院校扩招,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其主要表现为结构型不平衡,专科生的就业状况与初次就业率是影响整个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主要因素。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有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社会需求和人才选择机制以及毕业生自身素质等诸方面的综合因素。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就业市场,提供就业信息;改变大学教育培养模式,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改革高等学校课程设置;扩大大学生选择学校和所学专业的自由度;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  相似文献   

11.
禚娟 《甘肃农业》2005,(12):222-223
1999年国家决定在高等教育原定招生计划的基础上扩大招生规模331万人,拉开了高校扩招的序幕,面对高校的扩招,社会各界反映不一,本文仅以湖北省为例说明高校扩招对消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组织部等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从1995年江苏省率先招聘大学毕业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至今,大学生当“村官”的探索已进行了13年。在一批批农村青年离开农村进城打工的热潮中,一批批大学毕业生离开城市走向农村,当上“村官”。  相似文献   

13.
潘玉生  束秀玉 《现代农业》2013,(10):107-107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问题更加严峻。尤其是对农业类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其就业面临了更多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作为推进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又一举措,2008年开始上海市人保局把农民专业合作社急需的人才纳入本市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统一招募计划中,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到合作社工作。2009年,通过全市“三支一扶”统一招募,全市共有477名应届大学毕业生通过考试,到合作社担任起社长助理、营销策划、网络管理等工作。  相似文献   

15.
高校大规模扩招后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 (以下简称“两课”)面临哪些新问题 ?如何针对新情况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 ?我校社科部前不久进行的一次专题调查 ,也许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发。1 扩招后“两课”教学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1.1从学生角度讲1.1.1学生总体文化素质下降 ,“两课”教学较过去更加困难  1999年开始的扩招 ,预示着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 ,各高校适应扩招及大众化教育需要 ,纷纷降低了录取分数线 ,使高校生源总体基础较以往差 ,文化素质有所下降 ,对搞好“两课”教学产生了不利影响。扩招后…  相似文献   

16.
《农家顾问》2009,(6):9-9
今年5月15日,四川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9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招募2009年四川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志愿者的公告》,启动2009年四川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工作。今年该省将新招募1200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2年的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等方面的志愿服务。  相似文献   

17.
进年来,随着高校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大量增加,而社会却不能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从而产生了大量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不能就业,引起了政府、高校,家长、擘生的重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高校、家长、学生都开始了进行各自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高校扩招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改革和发展的快车道,呈现出生机勃勃、积极发展的良好态势,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高校体制改革和迅速地扩大了招生规模.2000年全国普通高校实际招收本专科生220万人,比1999年增加34%,与1998年的108万人相比,两年时间翻了一番,这样的增长速度与国家发展高等教育的方针政策是一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已于1999年明确提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通过多种办学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到2010年,我国适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由9%提高到15%左右,这就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在未来的10年中还将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使更多的人有机会上学,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这样既满足了将来的社会需求和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又减缓了目前社会的就业压力.然而,这也意味着再过2-3年毕业生数量将有大幅度提高,现在每年100多万毕业生就业,就业形势已感到不容乐观,当毕业生数逐渐增加到200万、300万甚至更多时,矛盾将会更加突出,毕业生就业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如何正确分析、把握扩招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做好扩招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高等教育大众化“几乎成了教育界尽人皆知的口号,其他行业的人们对其也都有些朦胧的感知。然而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特别是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出现毕业生剧增与就业市场吸纳能力之间的激烈矛盾和冲突,它们严重地阻碍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实现。作者认为要解决制约高等教育大从化的瓶颈问题,必须在高校树立创业教育观。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4):267-268
随着近些年高校扩招工作不断深入,大学门槛不断放低,更多的学生成功考入大学。扩招后的大学生基数大大增长,导致了在大学生毕业时毕业生的人数也成倍增长,而每年社会提供的岗位不足以接纳所有的毕业生,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迎来史上"最难就业季"。本文以H大学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校毕业生就业意向、就业准备程度进行调查,了解该校毕业生的就业愿景,以小见大,以便对就业指导工作,企业人才甄选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