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枳(木具)为鼠李科枳(木具)属高大落叶乔木,大多处于野生分布状态。其材质珍贵,果实营养丰富,还具有神奇的解酒功能,是一个集材、果、药、食、赏等多种用途为一身的珍稀树种,开发利用价值潜力很大。文章介绍了枳棋的生态适应性,系统论述了苗木繁殖、造林、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果实采收等技术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2.
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盐城市滨海盐土区与杉木中心产区的气候因子比较接近,基本适宜杉木的生长,杉木造林选择地下一在1.5m以下,排水良好的采伐更新迹地并采用 栽植法效果较好。新造幼林套种作物以棉花最好。 相似文献
3.
4.
5.
6.
7.
枳椇酸乳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枳木具果汁和复原乳为主要原料.进行了枳椇酸乳的加工工艺研究。确定了酸乳生产的主要工艺条件:培养温度42℃.枳椇汁加入量10%.菌种比1:1(L.b:S.t),接种量3%.均质压力15~18MPa.发酵液灭菌温度85℃.灭菌时间15min。试验表明.产品的感官质量、理化和卫生等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8.
闽楠的生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楠是国家Ⅱ级保护的濒危植物,为我国珍贵的用材树种,素以材质优良而闻名于国内外。由于天然闽楠生长缓慢、且遭受严重破坏,因而进行人工育苗造林,对保护好闽楠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阂楠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并对其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我省闽楠人工林造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水蚀地造林树种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水蚀地造林选择树种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北纬24°39'—30°08'东经108°47'-114°15'范围内的1386个标准地和12个树种的68株林木根系资料,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亚热带水蚀地上20个树种对土层厚度的生态适用极限值;极限为0—5cm的有Pinusmassaniana等11个树种,6—10cm的有Dalbergiahupeana等7个树种,21—30cm的有Cunninghamialanceolata等2个树种。极限值小的树种根系有较大的根幅和分布深度,并具匍匐于岩石表面浅土层和沿裂隙生长延伸的特性。土层、土层加母质层厚度和坡位对水蚀地生长的影响较大。各生态因子对不同树种的贡献虽有相似性,但仍有差别。生态因子对D5的影响全部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的树种有Sassafrastzumu等,部分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的树种有Pistaciachinensis等。 相似文献
10.
从2006年开始,在福建省沙县,应用简单对比的方法,对枳椇与几种阔叶树和杉木的混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Ⅱ类立地条件下,枳椇生长不如乳源木莲、马褂木、厚朴和杉木,与木荷相当,但大于樟树,可将枳椇作为今后阔叶造林树种的选择。在幼年阶段,在初植密度2400株/hm2情况下,Ⅱ类地各树种混交比例建议如下:枳椇与乳源木莲、马褂木、杉木混交比例应为3:1(枳椇在前,后同),与厚朴混交比例2:1,与木荷混交比例可为1:1,与樟树混交比例1:2。采用枳椇与杉木混交,可有效促进杉木的生长。采用枳椇与落叶阔叶、常绿阔叶以及杉木混交,可有效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增加,增加的效果为,落叶阔叶树大于常绿阔叶树,常绿阔叶树大于针叶树。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枳椇种子不同预处理、不同的TTC浓度和染色时间的设定,研究枳椇种子生活力测定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四唑染色法能够准确的检测种子的生活力,测定的适宜条件为在远离胚根部位切除少部分种子组织后,室温条件下浸种24 h,去除种皮。在30℃环境下,采用0.25%的TTC溶液染色4 h,或0.75%TTC溶液染色2 h。 相似文献
12.
13.
采用砂培的方法研究不同形态氮素比例(NO3--N/NH4 -N为:100/0,75/25,50/50,25/75,0/100)对枳椇(Hovenia acerba Lindl)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硝态氮比例的增加,枳椇的株高、茎粗,侧枝数以及生物量呈上升趋势,其中硝铵比为100/0与75/25处理的株高与茎粗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75/25处理的侧枝数与全株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硝铵比为75/25和50/50处理的中位叶面积最大,0/100处理中位叶面积最小,叶尖枯萎卷曲;硝铵比为0/100与100/0处理的叶绿素a及叶绿素b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50/50的叶绿素b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处理;100/0,75/25与0/100处理的叶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与其它处理;100/0与75/25的叶含氮量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50/50的茎含氮量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100/0与25/75的根含氮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0/100处理的枳椇各器官的含氮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但该处理的植株矮小,根系有腐烂现象,75/25的根含氮量仅次与0/100处理。综上所述,硝铵比为75/25最适于枳椇生长。 相似文献
14.
15.
16.
对枳椇果渣不溶性膳食纤维(IDF)的化学法提取工艺、双氧水脱色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产品的营养成分和功能性质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化学法提取工艺为:以液料比为8∶1(mL∶g)、浓度为1.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在20℃条件下处理40min后过滤,冲洗至中性,然后取滤渣转移至液料比为6∶1(mL∶g)、pH值2的硫酸溶液中,60℃下作用60min,冲洗至中性,干燥。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率为74.02%,质量分数由果渣中的62.62%(干基计)提高到84.97%;双氧水脱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5%H2O2、pH值12、45℃、5h,在此条件下不溶性膳食纤维的白度由51.63%增加到60.21%;制备的膳食纤维产品的持水力由果渣中2.4g/g增加到4.3g/g、持油率由2.3mL/g增加到3.9mL/g、结合水力由2.6g/g增加到4.7g/g、膨胀力由2.8mL/g增加到4.6mL/g。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