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香荚兰镰刀菌根腐病药剂毒力测定及幼根接种防治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PDA含毒介质上的试验表明,苯莱特,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抑菌效果最好,稀释30万倍的药液对尖孢镰刀菌抑菌率分别为100%,91.9%,67.9%,而粉锈灵3000倍液,抑菌率仅为70.1%;苯莱特,粉锈灵1500倍液对腐皮镰刀菌抑菌率仅为94.1%和14.0%。  相似文献   

2.
西双版纳香荚兰根腐病田间化学防治试验(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网棚桁架式栽培条件下,使用粉锈灵(15%WP)、苯来特(50%WP)、多菌灵(50%WP)500-1000倍液淋土壤,防治香荚兰镰刀菌根腐病,经3年田间试验,3种农药1000倍液施药后2个月内均有防效,其中粉锈灵效果最好,粉锈灵表现出明显刺激根系生长作用,同时也表现出对部分茎基部一蔓的生长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3.
用粉锈灵(15%WP)、莱来特(50%WP)药土田撒施防治香荚兰镰刀菌根腐病,原药用量为3.7g/m^2,施药3个月后的平均防效分别为49.74%和28.51%,施药6个月后的平均防效分别为54.32%和28.91%。在当年新植苗较多,生长较差的园地,粉锈灵处理出现了强烈的抑制幼株生长的药害反应。  相似文献   

4.
香荚兰白绢病土表施药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绢病病区土表喷施加量的300倍液波尔多液处理后,发病率(75%)和病情(部分腐烂)都明显低于一般处理的发病率(100%)和病情(全部腐烂、长满菌丝、产生菌核)。土表施用菌核净、土菌消、波尔多液、波尔多液+苯莱特的试验表明,4种农药对防治白绢病,抑制基腐、蔓都有明显效果。其中土菌消效果最好,其次为菌核净;波尔多液和波尔多液+苯莱特效果相近,较差。  相似文献   

5.
土壤水分对槟榔幼苗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歆  刘贝贝  彭黎旭 《热带作物学报》2015,36(11):2034-2038
为实现槟榔幼苗标准化灌溉,采用盆栽实验,设置5个水分梯度[土壤相对含水量(30±5)%~(90±5)%],测定不同水分条件下槟榔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空气相对湿度(RH)、空气中CO2浓度(Ci)和气孔导度(Cond)等参数,研究各个因子对槟榔幼苗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的影响,采用回归分析分别拟合土壤水分与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1)土壤相对含水量<60%时,影响槟榔幼苗Pn的主要因子是Cond、RH;土壤相对含水量≥60%时,影响槟榔幼苗Pn的主要因子是Ci、RH。(2)土壤相对含水量45%~60%时,影响槟榔幼苗Tr的主要因子是Cond、Vpdl;土壤相对含水量60%~70%时,影响槟榔幼苗Tr的主要因子是Cond和Ci;其余水分条件下影响槟榔幼苗Tr的主要因子都是Cond。(3)根据本次研究,拟合土壤水分对槟榔幼苗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数学模型分别为Pn=-0.001 8x2+0.293 9x-5.567 9,R2=0.998 1;Tr=-0.001 6x2+0.265 2x-6.008 3,R2=0.943 8。  相似文献   

6.
锰浸种对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以2个大豆(Glycine max Merrill.)品种浙春2号、浙春3号为材料,设置不同的锰水平浸种,研究锰浸种对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期中各种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锰浸种对大豆的萌发率影响不大;但适量锰(0.001-1mg/kg)浸种可使大豆幼苗叶片的脯氨酸(Pro)含量降低,呼吸速率增强,可溶性糖的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性升高,有利于大豆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7.
不同沼液灌溉量下橡胶幼苗生长及土壤肥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沼液灌溉量下橡胶幼苗的生长状况及土壤肥力特征,以便科学指导施肥,本研究以橡胶树实生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培试验方法,设置7个不同沼液用量处理,分别为0 mL(T0)、471 mL(T1)、942 mL(T2)、1413 mL(T3)、1884 mL(T4)、2355 mL(T5)、2826 mL(T6),测定分析了不同沼液用量的橡胶幼苗长势及主要土壤肥力因子。结果表明:沼液灌溉有利于橡胶幼苗生长,不同处理间橡胶幼苗苗木质量指数大小顺序为:T4(1884 mL)>T3(1413 mL)、T5(2355 mL)>T2(942 mL)>T0(0 mL)、T1(471 mL)>T6(2826 mL),沼液施用量为T4处理时苗木质量指数最佳,株高、地径指标偏优,预示植株定植成活率高;同时施用沼液有利于土壤养分含量的增加,并提高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度函数法对试验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试验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表现为T3(0.933)>T5(0.906)>T4(0.855)>T2(0.826)>T6(0.794)>T1(0.742)。研究认为,施加沼液可明显改良土壤化学性质,但过度施加沼液会降低苗木质量指数,且沼液量为1413~1884 mL时为最适灌溉量。  相似文献   

8.
重金属Pb2 、Cd2 胁迫对青稞幼苗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青稞幼苗为实验材料,采用水培方式,研究了50mg/L Pb2 、Cd2 胁迫对青稞幼苗相对含水量(RWC)、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50mg/L Pb2 胁迫下的青稞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变化不大,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胁迫后期有所升高,SOD活性在前期升高比较明显,其后缓慢下降。50mg/L Cd2 胁迫下青稞幼苗叶片RWC明显减少,MDA含量显著增加,脯氨酸含量先急剧升高后下降,POD、CAT活性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增强,其中CAT活性在胁迫末期稍有下降,SOD活性先明显升高后下降。这些结果表明,50mg/L Pb2 对青稞幼苗的抗氧化能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其对青稞幼苗的胁迫程度不大,而50mg/L Cd2 胁迫对青稞幼苗造成了严重伤害,说明青稞幼苗在受到相同浓度Pb2 、Cd2 胁迫时,对Pb2 的抵抗能力大于Cd2 。  相似文献   

9.
两系法杂交稻两优培九种子纯度幼苗鉴定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在种子置床发芽后5,14,20d左右观察了两优培九与其母本培矮64S的幼苗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在幼苗的芽鞘、叶片、根系和长势长相等方面均有区别。根据此3个阶段的幼苗特征鉴定的两优培九的种子纯度与真实纯度(海南鉴定结果)相比,误差均在3%以下,所以可从幼苗形态上初步鉴定两优培九的种子纯度。  相似文献   

10.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材,设常温下喷施清水(CK)、常温下喷施苯肽胺酸(PA)、低温下喷施清水(LT)和低温下喷施苯肽胺酸(LT+PA)4个不同处理,低温处理7 d后将玉米幼苗移入常温环境下恢复3 d,测定各处理幼苗生长情况、细胞质膜透性、活性氧(ROS)、抗氧化酶活性和氮代谢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幼苗叶片活性氧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膜透性增大,胁迫前期会诱导酶促抗氧化防御系统活性增强,随胁迫时间延长,抗氧化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氮素吸收量逐步减少,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呈明显降低趋势,玉米幼苗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叶面喷施苯肽胺酸可显著减少膜损伤来促进根系对NO3-的吸收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同时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上升和GS/GOGAT代谢途径的正常运行在氮代谢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不同土壤含水量下槟榔幼苗形态和生理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土壤水分与槟榔生长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合理的槟榔灌溉技术。以槟榔幼苗为对象,设置5个水分梯度,分别是T1:(30±5)%、T2:(45±5)%、T3:(60±5)%、T4:(75±5)%、T5:(90±5)%,测定槟榔幼苗的形态、光合特性以及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等指标。结果表明:(1)55%~65%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可以提高槟榔幼苗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和叶长,其中槟榔幼苗的株高和茎粗比在25%~35%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下分别提高了26.89%、19.89%,并且槟榔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均达显著水平。当土壤相对含水量大于65%时,槟榔幼苗的裂叶长不断增加,但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2)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55%时,槟榔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出现下降趋势,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不断降低,槟榔幼苗的根冠比不断增加。(3)在30%左右土壤相对含水量下槟榔幼苗叶绿素含量达最低值11.16 mg/g,但水分利用率相对其他处理较高,植株叶片发黄且矮小,根系活力也较小。综上所述,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5%~65%时,有利于槟榔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5-羟色胺(又名血清素)对油菜耐旱性的调节作用,以中双11号为材料,通过水培试验,采用PEG6000 (polyethylene glycol)胁迫模拟干旱,分析了干旱条件下施加外源5-羟色胺对油菜幼苗生长、活性氧代谢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模拟胁迫下,油菜的生长受到抑制,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alonadialdehyde,MDA)、脯氨酸(proline,Pro)以及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SS)的含量明显增加,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的活性显著提高。在干旱模拟条件下施加外源5-羟色胺可以缓解干旱对油菜幼苗的不良影响,促进其生长。与单纯干旱模拟条件下的幼苗相比,添加外源5-羟色胺显著地提高了CAT、SOD、APX的活性,减少了过氧化氢和丙二醛的积累,同时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与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以上结果说明,外源5-羟色胺通过增加油菜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来清除过多的过氧化氢和丙二醛,减轻膜脂过氧化反应,同时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从而缓解干旱胁迫对油菜幼苗的不利因素,促进油菜幼苗生物量积累,提高油菜幼苗的耐旱能力。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浓度赤霉素(GA3)和吲哚乙酸(IAA)对丸粒化披碱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0mg/LGA3和100mg/LIAA对丸粒化披碱草种子萌发、株高、生物量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并且GA3对丸粒化披碱草种子发芽率的促进作用较IAA明显,而IAA对丸粒化披碱草幼苗株高、生物量的促进作用较GA3明显。当GA3浓度大于50mg/L时,对丸粒化披碱草种子萌发表现出抑制作用,而IAA各浓度均未对种子萌发表现出抑制作用。GA3和IAA处理对丸粒化披碱草幼苗根冠比均表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对5个不同香蕉品种幼苗进行常规施肥管理,并对其长势和倒2叶的N、P、K、S含量进行观测和测定。结果表明:5个参试品种的假茎粗和假茎高增大趋势无显著差异,巴西蕉和贡蕉绿叶数有所减少。5个参试品种中,幼苗叶片N含量大小顺序为:巴西蕉>广粉1号>贡蕉>粉杂1号>热科1号;P含量大小顺序为:贡蕉>巴西蕉>广粉1号>热科1号>粉杂1号;贡蕉和热科1号幼苗叶片K的含量较大,粉杂1号最小;而含S量大小顺序为:广粉1号>粉杂1号>贡蕉>热科1号>巴西蕉。5个参试品种叶片的N、P、K、S含量的大小顺序一致,均为为:N>K>P>S。  相似文献   

15.
 用不同浓度的光合细菌发酵液上清液(原液、稀释10倍液、稀释100倍液)浸泡棉花种子,测定其种子电导率、发芽指标、幼苗生长指标及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表明:稀释10倍液能够显著提高棉花种子的发芽势、苗高、活力指数、幼苗的高度、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这可能是因为该溶液降低了种子的电导率,提高了幼苗的SOD、POD、CAT活性。  相似文献   

16.
抗寒性不同的水稻幼苗,经人工低温(0—4℃)处理后,MDH、SOD、POX和EST同工酶的变化明显不同。说明同工酶分析可能成为鉴定水稻幼苗抗寒能力的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叶面喷施冠菌素对香蕉幼苗耐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长一致、有6片展开叶的威廉斯香蕉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0(CK)、1、5、10μmol/L4个浓度的冠菌素喷洒香蕉幼苗后对香蕉幼苗耐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10μmol/L浓度范围的冠箘素对提高香蕉幼苗抗寒性的效果不明显,并且呈浓度越高反而效果越差的趋势。只有1μmol/L的冠箘素对提高香蕉幼苗的SOD总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叶绿素含量,以及降低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具有一定的作用,其中对提高可溶性糖含量的效果最明显,但是没有提高POD活性的效应。  相似文献   

18.
镉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朝阳  陈玲  吴娆  王湘 《麦类作物学报》2011,31(6):1153-1157
为研究Cd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代谢过程的影响,以小麦品种绵阳19为材料,用CdCl2.2.5H2O配制4个浓度梯度,测定小麦萌发种子在不同浓度处理下的芽长、根长、维生素C、游离组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Cd处理对小麦种子萌发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但不同Cd浓度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低浓度Cd(1mg.L-1)处理对小麦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而随Cd浓度增加逐渐转变为抑制效应;幼苗根长对Cd的反应较苗长更敏感,低浓度下即表现为抑制效应;随Cd浓度增加,小麦幼苗的维生素C含量由下降转为上升,分别比对照增加-15.5%、11.2%和26.3%;游离组氨酸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8.6%、21.7%和15.5%,而可溶性糖含量则随Cd浓度的增加呈现先降后升再降趋势。说明维生素C、组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可作为小麦幼苗遭受Cd毒害的早期诊断指标,其中维生素C在小麦幼苗抵御Cd毒害过程中可能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盆栽试验对生长在不同粒径团聚体干旱土壤中大豆出苗和幼苗生长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低土壤含水量条件下,与大粒径团聚体和未筛土壤相比,小粒径团聚体(尤其1~2 mm)显著提高大豆出苗率(P<0.05),缩短出苗时间,显著增加冠干重、苗高及叶面积,显著增加总根长和根表面积,但显著降低主根直径和根干重(P<0.05)。说明大粒径团聚体不利于干旱土壤大豆出苗和幼苗生长,种床内小粒径团聚体可部分地补偿土壤干旱对大豆出苗和幼苗生长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培矮64S稻粒黑粉病药剂防治效果及其对异交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培矮64s稻粒黑粉病不同药剂、不同防治次数试验表明,药剂防治有效地降低了病粒率,但也明显降低了异交结实率。从防治效果考虑,以克黑净防治3次较好;从经济效益考虑,以始花期和盛花期各喷1次克黑净、终花期喷1次粉锈灵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