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勉县稻茬田移栽油菜种植12.45万亩,占该县油菜种植面积的73.7%,协调稻茬油菜群体与个体之间关系,确定合理密度,完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已成为油菜实现再高产的瓶颈。  相似文献   

2.
油菜是我市主要油料作物,年种植面积达80万亩,平均亩产159公斤,最高达到251公斤。自2003年引进推广稻茬油菜免耕技术以来,年推广达20万亩以上,实践证明,油菜免耕具有省工省时、节约成本、培肥地力、减轻劳动强度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油菜是如东县主要的油菜作物,为了掌握稻茬油菜最佳移栽密度,协调稻茬油菜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完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于2016—2017年开展了稻茬油菜不同密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如东县油菜移栽密度应根据地力和施肥水平,掌握在8.0万~8.5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4.
王秀娟 《安徽农学通报》2013,(24):54-54,106
潜山县稻茬面积占比较大,但种粮大户稻茬以种植小麦为主,大都单产低、无经济效益。针对以上问题,建议种粮大户发展稻茬油菜生产,推广稻茬免耕机开沟直播、机收油菜技术,以促进增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市稻套油菜面积逐年扩大,为进一步探讨稻套油菜高产栽培的需肥规律,特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6.
2003年我市在进行较大面积超高茬抛栽稻示范种植的基础上,进行超高茬不同抛期试验研究,旨在完善其配套栽培技术,从而为大面积种植提供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7.
连续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稻茬免耕直播、稻茬免耕点播、稻茬免耕移栽、稻茬翻耕直播的几种种植方式中,稻茬免耕点播的油菜生长发育,明显比传统稻茬翻耕直播理想,更容易形成较为理想的冬前壮苗,进一步增强油菜抗寒、抗病和抗倒伏的能力,大多数的经济性状得到明显改善,平均比稻茬翻耕直播油菜增产14%左右,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为解决稻茬免耕油菜的产量不稳定和种植方式混乱这一难题,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8.
2014-2015年在城固县开展稻茬免耕直播油菜沣油737播量试验,探索出稻茬免耕直播油菜适宜的播量及农机农艺参数,为油菜节本高效及全程机械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奠定了油菜稳定发展的基础。试验表明稻茬免耕直播油菜沣油737适宜的播量为每亩300-350克,并随播量增加,株高、分枝及主花序长和角果数等呈递减趋势,而分枝节位呈递增趋势,有利于机械收割。  相似文献   

9.
江淮流域的稻田适合于一年两熟稻———麦、稻———油、稻———肥耕作制度。本区域雨水充沛,稻田位于低洼地带,排水不畅,冬播难度较大,部分稻田一年只种一季水稻,造成光、温、水、土资源的浪费。如本区信阳市稻田面积30万公顷,稻茬油菜不足15万公顷,小麦绿肥种植面积很小,差不多有一半稻田冬季空闲,有些虽已复播油莱,但因掌握不好节令,耕作管理粗放,造成广种薄收,影响着长江流域双低油菜开发带的形成。稻茬油菜的主要障碍是:水稻腾茬迟,整田耗工费时,油菜适播期短,地下水位高,土壤渍水,冬季冻害等。针对障碍因素,因地制宜改革耕作制度,即…  相似文献   

10.
保山市稻茬田油菜半免耕移栽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稻茬田油菜半免耕移栽技术的优越性;结合保山市稻茬田油菜半免耕移栽应用的实际,分析稻茬田油菜半免耕增效特点;初步总结了稻茬田油菜半免耕移栽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豫南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带过渡性气候类型,适宜双低油菜的种植,但该地区主要以稻茬田油菜种植为主,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双低油菜平均产量不高。本文首先分析了豫南地区稻茬田油菜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然后根据当地实情从选种、晒田、播种、管理、收割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双低油菜的栽培技术,重点介绍了稻茬田油菜的种植、移栽和田间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稻茬高度对谷林套播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在晚稻-油菜套种模式下,稻茬高度对套种油菜田土壤蓄水保墒、套种油菜出苗及生长发育均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旨在探求适宜套播油菜出苗、生长发育及高产的晚稻机收留茬高度,为实现农艺、农机高效有机结合提供参考。【方法】试验于2014—2016年在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江西省红壤研究所进行,以丰油730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4个稻茬高度(20、30、40、50 cm)。通过测定套播油菜成苗率、成株率、越冬期和盛花期农艺性状、叶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产量及构成因素,比较分析晚稻不同留茬高度对套播油菜生长发育、产量的影响。【结果】(1)在20—50 cm范围内,留茬高度增加有利于提高套播油菜出苗期密度,且成苗率和成株率随着留茬高度增加先增加后下降,以留茬40 cm处理最大,成熟期密度也相对较大。与留茬20 cm、30 cm处理相比,留茬40 cm处理成苗率和成株率分别提高了13.73%、7.09%和13.18%、7.23%,与留茬50 cm处理差异不大;(2)留茬高度显著影响套播油菜生长发育。油菜总叶数、绿叶数、最大叶宽、根颈粗、单株干重等个体指标及顶部3片全展叶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随留茬高度增加而下降,最大叶长随留茬高度增加而增加,叶面积指数和群体干重等群体指标随着留茬高度增加先增加后下降;(3)套播油菜单株产量随着留茬高度增加而下降,单位面积产量随着留茬高度增加先增加后下降,以留茬高度40 cm产量最高;相比产量最低的留茬20 cm处理,增产18.92%,增产效果显著。留茬高度与套播油菜成熟期的一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主序角果数、千粒重、单株干重、单株产量等产量相关性状关系密切,均达到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结论】留茬过低,成苗率和成株率低,尽管个体生长发育较好,但成熟期密度不足不利于高产群体构建;留茬过高,成苗率和成株率显著提高,但个体生长发育偏弱,不能发挥群体生长优势,最终影响产量形成。在4个稻茬高度下,留茬高度以40 cm为宜,套播油菜群体生长和产量表现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3.
试验表明,在稻茬免耕油菜上施周促生长专用肥浸种液能明显促进油菜的生长发育,形成较为理想的壮苗越冬,进一步增强油菜抗寒、抗病和抗倒伏的能力,大多数的经济性状得到明显改善,平均增产30%左右,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为解决稻茬免耕油菜的产量不稳定这一难题,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14.
豫南稻茬区作为全国油菜的主产区之一,近几年由于受种植习惯、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的影响,油菜种植面积难以扩大。笔者结合多年的研究与生产实践经验,针对限制当地油菜种植面积扩大的主要因素和群众种植习惯,提出了豫南"稻-油"轮作区双低杂交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谨供参考。一、豫南"稻-油"轮作区油菜生产情况(一)区位优势豫南"稻-油"轮作区主要包括信阳市、驻马店市的正阳县、确山县、泌阳县、新蔡县及南阳市的桐柏县、新野县、唐河县、邓州县,常常年种植面积为20万~25万hm^2。  相似文献   

15.
稻茬油菜育苗免耕移栽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稻茬油菜育苗免耕移栽的最佳密度,为大面积推广稻茬油菜育苗免耕移栽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结合贵州省晴隆县实际,笔者等在晴隆县沙子镇保家村保家组进行了稻茬油菜育苗免耕移栽密度试验研究。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点试验地设置在贵州省晴隆县沙子镇保家村保家组沈徐礼家责任田  相似文献   

16.
稻茬免耕油菜田杂草的发生与化学防除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本地稻茬油菜腾茬晚 ,播种偏迟的问题 ,近两年 ,我们推广了稻茬免耕直播油菜播种技术 ,并获得了较好收成。但是稻茬免耕油菜杂草发生早 ,密度大 ,与油菜争肥、争光、争水、争空间 ,严重影响油菜生长。 1999~2 0 0 0年 ,我们对本地区稻茬免耕油菜田的杂草种类进行了调查 ,并进行了化学除草试验、示范 ,结果如下。1 杂草发生情况经调查 ,固始县稻茬免耕油菜田主要杂草有 11科 2 5种 ,其中禾本科杂草有 8种 ,阔叶杂草 17种。其主要优势种为 :看麦娘、猪殃殃、碎米荠 ,3种杂草的田间均度分别为 :5 0 .5 % ,5 6 .0 % ,4 3.5 % ;田间频率…  相似文献   

17.
我市常年种植油菜8万亩左右,种植面积有扩大趋势。油菜与稻麦相比,用工多,劳动强度大,效益较低,特别是南部稻区,由于受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油菜生产一直处于低迷局画,制约了油菜生产发展.受北部旱田直播油菜的掀起和稻麦套播轻型栽培技术的启发,本站1998年开始对稻套油轻型栽培技术进行了系列试验研究,目前已形成比较完整、操作简便、农户易掌握的稻田套播油菜轻型栽培技术模式及其体系。这一栽培模式和体系迅速在全市各地推广应用,并辐射周边县市的油菜生产。  相似文献   

18.
油菜是本区主要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万亩左右。1977年以前,双三制面积大,油菜以育苗移栽为主(移栽苗占70%),亩产不满百斤。1978年推广杂优稻后,早茬增多,油菜直播面积增加(占71.6%),单产随着提高,达161.6斤。1982年,油菜面积猛增到21767.1亩,直播油菜占96%,平均亩产高达312.03斤,并出现了亩产近400斤的高产片和超500斤的高产田。  相似文献   

19.
为发挥皖南油菜生产优势,积极扩大油菜种植面积,同时保障水稻面积的稳步增加。围绕品种和栽培方式宣州区在本省率先开展了“油-稻-再生稻”周年三熟制试验示范。通过开展油菜茬再生稻栽培模式探索,实现一年三收,在实现扩油稳粮任务的同时,提高农户的收入。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稻茬油菜种植季节偏紧等问题,进一步稳定油菜种植面积,于2013年引进2BFQ-6型油菜精量播种机,连续2年进行浙油50机械直播试验示范,表现为省工节本,经济效益明显。总结了该品种机械直播产量表现及效益,并提出栽培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