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仔鹿大肠杆菌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所引起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在1~5日龄,最早可在生后数小时发病,因此本病使仔鹿的成  相似文献   

2.
仔鹿大肠杆菌性下痢是仔鹿多发病,多发生3—15日龄,16—25日龄发病也较多,死亡率较高。发病原因1.母鹿长期管理饲喂不当,母鹿得不到或吃到很少青绿多汁饲料。当硒  相似文献   

3.
新疆兵团农二师地处塔里木河流域下游地区 ,所属17个农牧团场、一个公司 ,是我国最大的马鹿饲养地 ,年存栏马鹿三万余头。2002年马鹿产仔 ,公司某鹿场产后仔鹿体温较高 ,大都在39.5~40.5℃之间。精神沉郁 ,拉稀、粪便带血 ,仔鹿产后两天开始死亡 ,据统计 ,6月1日~6月12日共产仔鹿42头 ,死亡12头 ,死亡率为28.57% ,造成直接损失近10万元 ,且仔鹿继续发病 ,经采用青霉素等治疗效果不佳。6月10日鹿场报告农二师兽医站。技术人员通过对发病仔鹿剖检 ,实验室细菌分离、培养、镜检和深入鹿场现场调查 ,确诊为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所致仔鹿脓毒败血…  相似文献   

4.
梅花鹿大肠杆菌病,以胃肠道炎症为主要特征,多发于仔鹿和幼鹿,常引起仔鹿白痢.2007年4月五河县某梅花鹿养殖场饲养的梅花鹿先后出现急性死亡和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排稀糊状血便为特征的疾病,最终衰弱死亡.  相似文献   

5.
梅花鹿大肠杆菌病,以胃肠道炎症为主要特征,多发干仔鹿和幼鹿,常引起仔鹿白痢.2007年4月五河县某梅花鹿养殖场饲养的梅花鹿先后出现急性死亡和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排稀湖状血便为特征的疾病,最终衰弱死亡.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化验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梅花鹿大肠杆菌病,具体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通过多年研究,人们从许多下痢的哺乳仔鹿体内分离到了几个类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故断定致病性大肠杆菌便是本病的病原体。当然,某些个别病例尚可能由于其他病原体致病,但在本病的流行中不占主导地位。本病通常发生于3~20日龄的仔鹿,尤其3~10日龄者发病率最高,15~20日龄者次之,20~30日龄者更少,30日龄以上者甚少发生。  相似文献   

7.
以现场查询、临床检验、病原分离鉴定等研究方法,对吉林省12个鹿场仔鹿常发病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仔鹿常发病主要有6种,占各种疾病总死亡率的78%:病原鉴定和血清型研究证实仔鹿白(黄)痢主要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所致,仔鹿巴氏杆菌荚膜群为B群,采用综合技术对仔鹿常发病进行防治,有效地控制了仔鹿的死亡,其繁殖成活率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梅花鹿大肠杆菌病,以胃肠道炎症为主要特征,多发于仔鹿和幼鹿,常引起仔鹿白痢。2007年4月,五河县某梅花鹿养殖场饲养的梅花鹿先后出现急性死亡和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排稀糊状血便为特征的疾病,最终衰竭死亡。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梅花鹿大肠杆  相似文献   

9.
1.产后精心管理:母鹿分娩期间,应有专人值班守护,发现情况及时处理,确保鹿的母仔健康.仔鹿产下后,迅速将仔鹿身上的黏液擦干净,若鹿舍内温度低,最好生火取暖,烤干仔鹿身上的水分,使仔鹿能早站立行走,同时尽快吃上初乳,然后编剪耳号,定时送回母鹿群喂乳.在哺乳期,要保持仔鹿的清洁卫生,避免造成仔鹿身上有异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本场仔鹿白痢发病率偏高,主要以每年5~8月间仔鹿拉白色糊状样粪便为主的疾病。本场每年出生200多头仔鹿,而发病率达10%,患病死亡率达40%。从而影响了仔鹿的成活率,经济损失较为严重。基于此我们在仔鹿的补饲料中添加了氟哌酸和改进了对患病仔鹿的治疗措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提高仔鹿成活率达6%。  相似文献   

11.
<正>茸鹿养殖生产中,仔鹿的培育不仅关系着母鹿养殖的生产效益,而且仔鹿培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鹿一生中鹿茸的产量。在生产中,每年鹿场都有由于母鹿死亡、奶水不足和弃仔等现象导致的仔鹿难  相似文献   

12.
<正>仔鹿肺炎是哺乳期仔鹿(尤其初生仔鹿)最常见和多发的1种小叶性肺炎,阴雨连绵、气温骤变或仔鹿遭受雨淋时最容易发生。如果养鹿圈舍狭小、通风不良、阴暗潮湿,尤其仔鹿长期运动不足,并且得不到充分光照  相似文献   

13.
习惯上,将断乳前的幼鹿称为哺乳仔鹿;断乳后到育成以前的幼鹿称为离乳仔鹿;当年所产的幼鹿转年后称为育成鹿。现就哺乳仔鹿的培育管理做一下介绍。 一、初生仔鹿的喂养 仔鹿生后7~8天为初生期,这一时期的饲养管理是幼鹿整个生长发育期的开始,关系到整个幼鹿培育过程  相似文献   

14.
<正>1及时人工哺乳仔鹿产下后应迅速将仔鹿身上的粘液擦干净,若鹿舍内温度低,最好生火取暖,烤干仔鹿身上的水分,使仔鹿能早站立行走,仔鹿生后10~30分钟内即可站立,同时尽快吃上初乳。若母鹿产后因病死亡或产后无乳,乳汁不足等,应及时对仔鹿进行人工哺乳,或用牛乳或山羊乳直接喂给仔鹿。人工哺乳的时间、次数、哺乳量应根据仔鹿的日龄、初生重和发育情况来决定。人工哺乳要耐心细致,饲料员与仔鹿亲近,建立感情,消除仔鹿  相似文献   

15.
<正> 仔鹿下痢是新生仔鹿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尤其是卫生条件较差、体质瘦弱的发病较多。如果不及时治疗,多转为死亡。鹿产仔大多在5~7月份,如果圈舍阴暗潮湿,污水蓄积,仔鹿长期躺卧在不洁净而又潮湿的地上,加上吮吸母鹿脏奶头,再加之新生仔鹿胃腺尚未形成,对胃肠病抵抗能力弱,很容易发生本病。病初,由于母鹿有舔食仔鹿肛门的习惯,所以不易发现病便。约经过2~3天后,病仔鹿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仔鹿溶血病又称仔鹿溶血性黄疸,是由于种公鹿、胎儿与仔鹿血型不同所引起的一种免疫性疾病.仔鹿出生后一般活泼健壮,但在吮食初母乳后出现贫血、黄疸和肌红蛋白尿等症状.  相似文献   

17.
正新生仔鹿痢疾病是由B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毒血症,以剧烈腹泻和小肠出血性溃疡为特征。常导致新生仔鹿的大批死亡,给养鹿业带来了重大的损失。根据我县各个鹿场进行调查结果的综合分析,该病多发生于一周之内的仔鹿,发病率可达60﹪-70﹪,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可达到90﹪以上。1病因在仔鹿产后数日内,病原菌通过吃乳、饲养员的手臂和粪便进入仔鹿的消化道,在外界不良诱因的影响下,仔鹿的抵抗力减弱,细菌在小肠  相似文献   

18.
1.产后精心管理:母鹿分娩期间,应有专人值班守护,发现情况及时处理,确保鹿的母仔健康。仔鹿产下后,迅速将仔鹿身上的黏液擦干净,若鹿舍内温度低,最好生火取暖,烤干仔鹿身上的水分,使仔鹿能早站立行走,同时尽快吃上初乳,然后编剪耳号,定时送回母鹿群喂乳。在哺乳期,要保持仔鹿的清洁卫生,避免造成仔鹿身上有异味。  2.及时人工哺乳:若母鹿产后因病死亡或产后无乳,乳汁不足等,应及时对仔鹿进行人工哺乳,用牛乳或山羊乳直接喂给仔鹿。人工哺乳的时间、次数、哺乳量应根据仔鹿的日龄、初生重和发育情况来决定。人工哺乳要耐心细致,饲养员…  相似文献   

19.
1及时人工哺乳 仔鹿产下后应迅速将仔鹿身上的粘液擦干净,若鹿舍内温度低,最好生火取暖,烤干仔鹿身上的水分,使仔鹿能早站立行走,仔鹿生后10~30分钟内即可站立,同时尽快吃上初乳。  相似文献   

20.
<正>仔鹿缺乳症是指新生仔鹿出生后不能获得身体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母乳量而引起的虚弱证。由于鹿乳所含的营养物质与其他动物的乳汁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蛋白质和脂肪非常丰富,乳糖较少,对发育迅速的仔鹿十分重要,而仔鹿出生后,通常要经过3个月的哺乳期,如果在这期间发生缺乳症会使仔鹿生长发育停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