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柳蝙蛾Phassus excrescens Butler在哈尔滨市1年生发1代,危害杨、柳大苗树干中部和根。文中介绍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为生产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呈贡劣质山地对墨西哥柏、银荆树植树造林进行了不同整地方式、植塘规格、种植密度、抚育方式的试验。结果:撩壕整和水平台地的保存率及幼树生长量优于块状整地,且在阴坡深草地段尤为显著。3种植塘规格(60cm×60cm×60cm,50cm×50cm×50cm,40cm×40cm×40cm)对墨西哥柏的保存率和高、径生长差异不显著,对银荆差异极显著,大塘优于小塘。3种种植密度(1.5m×1.5m,1.5m×  相似文献   

3.
樟子松苗移植密度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樟子松1年生苗采用20×20cm、20×10cm、20×75cm、20×50cm、20×40cm、20×33cm6种移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苗木高生长差异不明显,地径差异达到了1%的显著水平。苗木径高比、单株生物量随着移植密度的减小而增大。一级苗百分率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经济效益随密度的增大而上升,最大密度与最小密度的单位产值相差4倍以上。从综合质量指标和经济效益两方面考虑,以20×40cm和20×50cm两种移植密度最佳。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杨树感病寄主美×青Populus pyramidalis×P.cathayana分离培养冰核细菌,初步确定春优势种为欧文氏菌Erwinia sp.1个菌株,假单孢菌Pseudomonas spp.3个菌株,室外杨树幼苗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冰核细菌引起杨树冻在,诱发肿茎溃疡病,是病害发生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5.
枣尺蠖核多角体病毒活性及林间防治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枣尺蠖( Chihuo zao Yang) 核多角体病毒(CzNPV) 活性的生物测定结果及在山西太谷枣树林间防治枣尺蠖的试验效果。以不同浓度该病毒悬液浸渍鲜枣树叶,饲喂感染3 龄初枣尺蠖幼虫,病毒浓度对数值与死亡机率的回归直线方程为^y = 0 .231 + 0 .859 x ;LC50 及95 % 的置信限分别为3-65 ×105 及4-04 ×104 ~3-13 ×106PIBs/m L。以2-5 ×105 、1-25 ×106 、2-5 ×106 、1-25 ×107 和2-5 ×107PIBs/m L5 种浓度病毒感染3 龄初幼虫,其LT50 值分别为10-01 、9-57、9-08 、7-94 和7-49 d 。同一浓度病毒(2-5 ×106 PIBs/mL) 对不同虫龄感染力不同。幼虫死亡率随虫龄增大而降低,从2 龄的96-7 % 降低到4 龄的30-0 % ;LT50 值随着虫龄增大而增大,从2 龄的5-97 d 增加到4 龄的12-57 d 。在山西太谷枣林枣尺蠖幼虫2 龄、3 龄占85 % 时喷洒浓度为2-5 ×107PIBs/ mL 的病毒悬液,虫口减退率高,成本较低,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试验表明:不同挖穴规格的幼林生长达到概率保证为95%的统计学上显著与极显著差异水平,以40cm×30cm×25cm的穴规格为最好。种源差异及主副处理的交互作用由于试验林尚小,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7.
根据湿地松、火炬松密度试验早期测定结果,湿地松、火炬松造林初植密度为107~167株/667m2,湿地松可偏小,火炬松可偏大。根据整地试验研究,本着降低营林成本的原则,湿地松采用中穴(50cm×50cm×50cm),火炬构采用大穴(70cm×70cm×60cm)和中穴(50cm×50cm×50cm)整地  相似文献   

8.
不同密度I—69杨树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1种密度I-69杨树人人林的胸径及树高生长材料,建立树高及胸径的生长模型。通过6种模型的比较,选出最适宜的Logistic树高生长模型及单分子胸生长模型。探讨了树木的径、高生长规律。11种密度的胸径生长可划分成5个密度组(4m×6m,4m×7m);(5m×6m,6m×6m);(5m×8m,6m×8m,7m×7m);(5m×10m,7m×8m,8m×8m);(5m×15m)。密度对树高生长影响  相似文献   

9.
环斑猛猎蝽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据北京室内饲养观察,环斑猛猎蝽一年发生一代,以4龄若虫越冬。卵期9.9±1.1d。若虫共5龄,历期315.0±4.9d。成虫羽化后7-25d交配,交配后22-23d开始产卵。描述了各虫态形态特征。记述了生物学特性。试验表明该虫是杨扇舟蛾、黄刺蛾、杨叶蜂、舞毒蛾、油松毛虫、黄褐天幕毛虫、刺槐蚜等多种林木害虫的捕食性天敌。  相似文献   

10.
柳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生产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柳毒蛾Stilpnotia salicis(Linnaeus)NPV的生产方法及林间防治试验结果,以天然饲料饲喂幼虫,到4龄时接毒感染,7天后开始逐日收集集病死虫,感染率86%以上。死虫含病毒量5.7×10^9PIB/g3年林间多点防治试验表明,无论室内及林间增殖的病毒防治柳毒蛾的效果均相当或估于常用化学农药。  相似文献   

11.
山白兰苗木移植密度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黎明 《广西林业科学》1995,24(3):155-157
对山白兰苗木移植密度的试验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宜的苗木移植密度(株行距)为25cm×20cm,该密度的苗木生长表现好,苗圃产苗量较高,公顷产量13.5万株。  相似文献   

12.
思茅松毛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i Matsumura于1986年在首次发现,经3年调查研究,我市1年仅发生1代,幼虫有7龄,4龄越冬,多发生在海拔500m以上短叶松林中,并已基本摸清该虫在本市的分布及各虫态,虫龄的发生期与历期。  相似文献   

13.
松白小卷蛾(SpilonataLaricinaHeine-man)属鳞翅目卷蛾科(Tortricidae)害虫。据科学院刘友樵教授等(1962年)在带岭观察,是落叶松叶部的主要害虫。近几年来,落叶松人工林已普遍结实,尤其是种子园、种子林果实累累。我们在观察落叶松球果害虫的同时,发现此虫不仅是落叶松的叶部害虫,而且是危害落叶松花和球果的主要害虫之一。特别是对花危害更烈。1994~1996年我们对松白小卷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防治试验。1生物学特性1.1生活史经室内饲养与林内观…  相似文献   

14.
侧柏叶枯病在河北为害侧柏,是盘菌侵染所致,病菌子囊盘0.14~0.33mm,平均0.20mm,子囊625~87.5×10~12.5μm,内含8枚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单胞,透明或略带橄榄色,椭圆形,大小为7.5~12.5×6~8μm,经鉴定病菌是侧柏绿胶杯菌(ChloroscyphaplatycladusDaisp.nov.)。病害的发生与立地条件有密切的关系,采用营林措施对该病害的蔓延有一定控制作用。此病在河北省尚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控制榆黄黑蛱蝶的为害,于1995 ̄1999年对榆黄黑蛱蝶进行室内饲养及室外自然条件下观察,了解该虫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该虫在承德la发生1代。卵产于枝梢顶端,卵粒排成块状;初孵化的幼虫有群集性;化蛹于枝条、枝皮破裂处及门框上,有的第熟幼虫会出现在路面上。根据这些习性,提出收集卵块、打蛹、捉幼生、关键期用药的防治措施,可以提高防治效率,减少农药用量,保护避署山庄的自然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新发现一种危害重阳木Bischofia polycarpa的食叶性害虫,经鉴定为曲波舟蛾Porsica curvaria (Hampson)。描述了各虫态的形态特征,测定了该虫的DNA条形码序列(COI基因)。通过室内饲养和室外观察,初步掌握了该虫在上海的生物学特性和年生活史,同时对其分布、发生情况及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从种子发芽、苗木生长、造林初期生长三个环节对马西姆松(Pinusmaximinoi)、卵果松(Pinusoocarpa)、墨西哥松(Pinuspatula)、台库努曼松(Pinuspatulatecunumannii)、湿×加F_1(Pinuselliottii×Pi-nuscaribaeavar.hondurensisF_1简称ECF_1)、湿×加F_2(Pinuselliotii×Pinuscaribaeavar.honduensisF_2,简称ECF_2)及湿地松(Pinuselliottiivar.elliottii)等共28个种源种子与湿地松(Pinuselliottii)种源广东台山的种子进行引种对比试验,选择其可能存在在适宜本试区生态环境的速生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8.
雷林1号桉生长表现,产量与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雷林1号桉作为短轮伐期人工林经营的适宜密度,1984伐期人工林经营的适宜密度,1984年在海南省东部滨海丘陵台地区采用1.0m×1.0m、1.0m×1.5m、1.0m×2.0m和1.5m×1.5m等4种密度进行试验研究。经9年观测,结果表明:前两种密度经营适于短轮伐期薪材林,首采年龄为4-5年;若经营短轮伐期用材林,宜采用1.5m×1.5m或1.0m×2.0m的密度,植后8年左右采收。雷林1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濮阳林科所在对圆冠泡桐(Paulownia×henanensisC.Y.ZhangetY.H.Zhao)进行研究过程中,按照苗木与大树抗性一致的原理,于1991年在睢县林业科技试验开发中心,做了圆冠泡桐抗旱、抗淹、抗盐碱研究,取得了客观结果,并在7年的生产实践中得到了验证。1 抗旱试验试验材料为圆冠泡桐1年生种根,对照为豫林1号泡桐1年生种根。试验方法是,5月4日将温床催根处理好的长12cm、粗1cm的圆冠泡桐、豫林1号泡桐40个种根分别直埋于40个盆中。7月20日当平均苗高达50cm时,…  相似文献   

20.
楸树造林密度及其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楸树造林密度7年试验总结。在7种造林密度中,树高最高(平均5.13m)的密度为21m×1m、3m宽窄行,最低(平均4.40m)的密度为2m×2m,相差16.6%;最大胸径(平均7.4cm)和最大单株立木材积(平均0.00866m ̄3)的密度为3m×4m,最小胸径(平均5.7cm)和最小单株立木材积(平均0.00471m ̄3)的密度为2m×2m,胸径相差29.8%,材积相差84.9%;密度居中的2m×1m、6m宽窄行及3m×3m,对光照的利用较佳,冠下平均光照强度0.80—0.95万勒克司,冠下、株间、行间光照平均透过率分别为12.4—14.4%、16.0—21.2%、50.8—59.1%;2m×1m、6m宽窄行的光台强度较2m×2m增加20.1%;密度愈小,郁闭愈晚,径阶偏向大径阶分布,密度愈大,郁闭愈早,径阶偏向小径阶分布,并需较早的间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