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日本高校学报类期刊的“年刊现象”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日本高校学报类期刊的“年刊现象”进行了剖析,指出由于期刊整体形象不佳导致稿源枯竭。持久性的“年刊现象”有难避免。  相似文献   

2.
林业类高校学报基金论文相关指标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林业类高校学报基金论文相关指标的变化规律,以8种林业类高校学报为研究对象,通过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采集相关数据,统计分析基金论文比、基金数量、篇均基金数、基金类型等指标.结果显示:林业类高校学报基金论文比整体较高;《学报》的基金论文比和篇均基金数基本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基金论文比与3年影响因子无显著的相关关系;《学报》高被引论文的基金论文比略高于期刊的总体基金论文比,且高被引论文中综述类论文所占比例较高.因此,应理性看待基金论文,可将重心放到追踪基金论文的研究方向上,以此为期刊组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编辑素质是高校农业学报质量的保证。作为期刊工作中心环节的编辑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加快编辑观念和编辑行为模式的转变,尤其需要注重现代编辑意识的培养。在分析高校农业学报编辑现状的基础上,笔者指出编辑应树立的现代编辑意识:超前意识和创新意识、全面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国际化意识和主动学习的意识。这些意识是提升高等农业学报的品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中南林学院学报》是综合性学术期刊,教育部优秀期刊,全国优秀高校学报,湖南省优秀高校学报,湖南省一级期刊。本刊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部中国科技论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统计源期刊,万方数据一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全数据库、中科技期刊数据库等首批入编期刊。其章要被《中国林业》、《中国生物学》、《竹类》、  相似文献   

5.
科技期刊是传播科学技术和科技信息,探讨学术问题,宣传推广科技成果,培养和造就科技人才的重要阵地。按其所报道学科的多寡,有综合性和专业性期刊之分;从所报道的内容来看,有高级(学报类)、中级(通报类)和初级(科普类)三个层次。不同类型的科技期刊,其性质不同,体例各异,读者有别。根据不同刊物的性质特点,探讨改进编辑出版工作的途径,是提高办刊质量和水平的关键。综合性中级农业科技期刊,既不同于学术水平较高的学报类期刊,也区别于以普及科技知识为主要目的的科普性刊物。它界于  相似文献   

6.
影响因子 ,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 ,是指该期刊前两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与该期刊前两年发表论文总数之比。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 ,可公平地评价和处理各类期刊。通常 ,期刊影响因子越大 ,它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华东地区进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的 90多家高校学报 ,2 0 0 0年影响因子为 0 .0 1 2~ 0 .495 ,影响因子 0 .0 90以上的 5 0家高校学报 ,见表 2所列。表 2 华东地区 5 0家高校学报 2 0 0 0影响因子序号期 刊 名 称  影响因子序号期 刊 名 称  影响因子1福建林学院学报 0 .4 9…  相似文献   

7.
根据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与北京大学图书馆历时1年、从1万多种期刊筛选的结果,131类中文期刊中农、林学科有11类,《南京农业大学学报》被列为农学类、园艺类、植物保护类、肥料学/土壤学类的核心期刊和综合性农业科学22种重要期刊之一,此次确认核心期刊,在国内高校图书馆对馆藏图书资料的分析研究尚属首次。它采用裁文量统计,文摘统计、引文分析、综合筛选,最后由学科专家鉴定的步骤与方法评定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2006年11月29日,《湖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50周年庆典在湖南农业大学隆重举行。来自教育部、湖南省新闻出版局、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高校文科学术文摘》杂志社、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湖南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湖南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和兄弟院校学报编辑部的领导和专家以及全体校领导、学报编委会成员、各学院及处室负责人和期刊社全体离退休职工、在职编辑人员等150余人参加了庆典。学校副校长符少辉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日本高校学报类期刊的“年刊现象”进行了剖析,指出由于期刊整体形象不佳,导致稿源枯竭。持久性的“年刊现象”很难避免。  相似文献   

10.
依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2012-2013年版)为数据,统计分析了近2年我国5种海洋水产类高校学报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来源文献量、平均引文数、基金论文比、他引率、学科影响指标、学科扩散指标。结果表明,海洋水产类高校学报整体发展较好,但不同期刊间的质量差别也较大。  相似文献   

11.
调查分析了20家农业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栏目设置情况,其中有10家学报没有设置栏目,仅有目次;有2家学报按论文体裁设置栏目,学科论文发表情况不太明了,只有8家学报按学科专业设置了目次。指出学报应重视栏目设置问题,介绍了栏目设置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对比分析了《作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Theor Appl Genet、Plant Physiology和Crop Science等5种中、外农学期刊的基本出版情况、编委会、出版时滞、引文情况、作者度机构合作情况和网络化情况等。结果显示:(1)卷数、期数、页数和栏目设置等4个限制因素中外刊只有2个,而中文期刊均有3个;(2)《作物学报》审稿周期长于2外刊,2中刊的出版周期并不比2种国外同行期刊长;(3)中文期刊的篇均引文数和参考文献中期刊自引率均远低于外刊;(4)中、外刊在引文习惯上有所不同。国外学者较注重对研究课题历史文献的检索和阅读;(5)“作者国家数”和“国际合作论文比”中、外刊差异很大,外刊远大于中刊,充分显示了2中刊与3外刊在国际化程度存在很大差距;(6)2中刊在网络化方面做的较好,但与因外期刊相比还存在差距。基于上述结果.提出了2中刊相应的编辑出版策略。  相似文献   

13.
对安徽省10家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主要期刊计量学指标以及被国际重要检索系统收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合肥工业大学学报和安徽农业大学学报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排位在全国同类期刊中比较靠前,这3家学报被国际重要检索系统收录在安徽省是最多的,办刊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农村科技期刊有数百种,大多创刊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一般为月刊或双月刊,编辑人员一般为3~6人.目前,农村科技期刊存在主要问题是:与农村及科研单位的联系不紧密;重技术信息,轻市场信息;缺乏特色.今后农村科技刊物的走向:追求自己的风格,办出特色;增强期刊为农民服务的功能;走立体经营的办刊模式;扩大信息的比重.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对我国各农业高好在6种中文农业核心期刊中发表论文数量、各校《学报》论文被6种期刊的引用量以及《学报》论文被2种在全国影响较大的二次文献收录量的统计、分析,综合评价各农业高校的科研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16.
提升农业科技期刊广告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科学研究的发展和农业科研体制的改革,农业科技期刊的广告经营发展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其它行业的广告经营情况相比,农业科技期刊由于期刊自身定位不明确,而使广告经营额、经营规模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不按期刊自身的定位去制定广告经营战略,而是对热门行业的热门广告进行无序竞争;广告创意、制作水平不高;没有或很少挖掘新的广告领域,缺乏广告的整体战略发展的设想,以及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理念。农业科技期刊的广告经营发展必须在期刊自身定位准确的基础上,大力转换经营观念,全面提高广告经营和广告创意水平,大力开发网络广告,加强期刊本身的宣传力度,提高和扩大期刊自身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才能开创农业科技期刊广告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试用文献计量法综合评价我国农业高校科研学术水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对我国各农业高好在6种中文农业核心期刊中发表论文数量、各校《学报》论文被6种期刊的引用量以及《学报》论文被2种在全国影响较大的二次文献收录量的统计、分析,综合评价各农业高校的科研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知识经济下科技期刊的特征分析 ,指出在知识经济活动中 ,科技期刊是传播科技信息的重要载体。科技期刊编辑人员学术意识是关系到科技期刊质量和生存的关键。科技期刊编辑人员除具备一般期刊编辑人员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外 ,还必须具备较高的学术意识 ,要不断地提高自己在科技期刊编辑领域的学术造诣 ,努力成为本学科的专家 ,才能使科技期刊越办越好  相似文献   

19.
Online journals promise to serve more information to more dispersed audiences and are more efficiently searched and recalled. But because they are used differently than print-scientists and scholars tend to search electronically and follow hyperlinks rather than browse or peruse-electronically available journals may portend an ironic change for science. Using a database of 34 million articles, their citations (1945 to 2005), and online availability (1998 to 2005), I show that as more journal issues came online, the articles referenced tended to be more recent, fewer journals and articles were cited, and more of those citations were to fewer journals and articles. The forced browsing of print archives may have stretched scientists and scholars to anchor findings deeply into past and present scholarship. Searching online is more efficient and following hyperlinks quickly puts researchers in touch with prevailing opinion, but this may accelerate consensus and narrow the range of findings and ideas built up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