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加强退耕还林还草检查验收工作力度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宣传力度,加速退耕工程管理信息化和后续产业建设步伐,切实落实退耕补贴政策,是顺利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和有效保护退耕成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退耕还林还草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还草是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针对山西省退耕还林还草中存在的问题,依据生态学原理,提出了科学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提高生态植被建设成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结合张家口地区自然、社会经济特点简要论述了退耕还林还草的重要作用,对当前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国家在实施退耕过程中必须同时考虑当地由退耕带来的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并相应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尺度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西部地区正在施行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无疑是西部植被恢复、生态环境改善的一项重大举措,但就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本底条件来看,我们认为有必要确认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的尺度范围,对西部生态环境的改善程度有一个共识,以确保国家以有限的投资获取西部地区最大的生态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6.
黄土丘陵沟壑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战略资源条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分析了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水热、土地、林草等资源条件以及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战略的重要意义,并提出该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战略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7.
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恢复起到很大促进作用,但该政策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宁南山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分析了宁夏南部山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状况及其生态、经济效应,并相应提出来了问题和建议。指出今后宁南山区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应进一步扩大规模,兼顾生态和经济效应,通过生态重建来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人民生活贫困,症结是水土流失严重,关键是广种薄收,陡坡种植,要实现稳定的退耕还林还草,在退耕的步骤,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先试点,后普及;先修地,后退耕;先深山,后浅山;先陡坡,后缓坡;先间作,后全退的原则。在还林还草的方法上,要处理好“被子”与“票子”的关系,实行以草、灌为主,适度发展经济林,长、中、短相结合,在保障措施上,要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确立科学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会宁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植被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MODIS NDVI数据的解译,结合研究区野外调查资料,对甘肃省会宁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的植被状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植被生长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1)通过退耕还林、封山禁牧等措施,该区植被盖度明显提高,2000-2011年植被NDVI指数增加的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77.74%,约4404.75 km2; (2)退耕还林还草区植被群落趋于稳定,且呈现出良好的生长势头;(3)严重水土流失的现象得到了遏制,山洪暴发次数明显降低,50个排洪沟暴发山洪的年均值比实施前减少了1/2多,而且山洪的流量和破坏力也明显降低; (4)广大农户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取得的水土保持效益广泛认同,而且大多数农户的家庭经济收入呈现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1.
退耕还林还草是近年来国家在生态建设中的一个重大工程项目,自1999年实施以来取得很大成效,但由于制度设计本身的缺陷,造成工程实施中政府同时担任裁判员和运动员两种角色,使得此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针对这种现象,本文提出在工程实施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即建立市场化的生态购买制度,通过市场运作中的"看不见的手",更好地调节并完成现行的生态补偿制度.同时对这种生态市场的建立和定价模式做出了详细设计.  相似文献   

12.
坝上地区退耕还林地土壤水文生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退耕林地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层的水文生态效应及其水源涵养功能,通过野外取样与室内测试的方法,以封育草地为对照,定量研究坝上地区典型区域张北县沙棘林、柠条林和榆树林等退耕林地的土壤颗粒粒径分布、水分物理性质和入渗性能等水文生态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同一土层间土壤密度、孔隙度与持水性能差异显著,同一植被类型内不同土层间各指标差异不明显;与草地相比,林地能较好地改善土壤结构,土壤水文生态效应好于草地;4种植被类型的土壤颗粒粒径分布主要集中在1~0.05 mm范围内,约占64.08%~71.13%;林地土壤密度小于草地,榆树林、沙棘林和柠条林的土壤密度分别比草地的减小25.26%、24.98%、16.49%;土壤孔隙度以及土壤饱和持水量、有效持水量表现为沙棘林>榆树林>柠条林>草地;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遵从f=at-b的幂函数关系,柠条林、沙棘林和榆树林的稳渗速率分别为草地的4.96、3.18和2.88倍。研究结果可为坝上地区退耕林地生态效应的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退耕还林是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关键措施。不合理的农村能源消费结构和落后的能源消费方式是破坏森林植被的重要原因之一。实施退耕还林后,必须妥善解决农村能源问题。通过分析,提出在退耕还林地区进行农村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改变以秸秆、薪柴为主要能源的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沼气和推广以煤代柴,逐步建立以沼气为主,煤炭、电力、薪柴为辅的多元能源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14.
基于粒度对比法的坝上农田风蚀与粉尘释放量估算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为了计算当前年内的农田风蚀量,该研究利用农田耕作层土壤粒度组成较均一,风蚀使表层可蚀性颗粒减少,不可蚀颗粒含量相对增加这一特点,通过比较一个风蚀季结束后,农田耕作层表层与下层可蚀性颗粒与不可蚀颗粒相对含量的变化,提出了一种估算当前年内土壤风蚀量和粉尘释放量的方法,并给出了风蚀量与粉尘释放量的计算公式。利用此方法对河北坝上地区主要农田类型土壤风蚀量和粉尘释放量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2013年研究区农田风蚀量为960~5700 g/(m2·a),平均为2852.14 g/(m2·a),平均风蚀深度为0.21 cm/a,从强度上划分属于重度风蚀。农田平均粉尘释放量为768.16 g/(m2·a),约占农田平均风蚀量的29.00%。粉尘释放量与风蚀量之间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翻耕耙平地的风蚀量和粉尘释放量显著大于留茬地。该方法的估算结果与前人采用其他方法得到的结果以及实地观测得到的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的方法对河北坝上康保县北部低山区坡地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 Lam.)灌丛沙堆形态及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坡顶到坡脚,灌丛沙堆形态参数(长、宽、高、水平尺度、长宽比和底面积)趋于增加;迎风坡坡顶、坡中、坡脚的灌丛沙堆形态参数大于背风坡相应坡位沙堆形态参数;从坡脚到坡顶,沙堆表层沉积物粒径(0.1mm)的百分含量趋于减少,坡地迎风坡相应坡位沙堆沉积物粒径0.1mm的百分含量大于背风坡;灌丛沙堆表层土壤含水率及硬度从坡脚到坡顶逐渐变大,坡地迎风坡坡相应坡位沙堆表层土壤水分和硬度均小于背风坡;而容重从坡脚到坡顶趋于减小,且迎风坡坡相应部位沙堆容重大于背风坡。因此,低山坡地灌丛沙堆形态发育过程中除受风力强度、沙源和灌丛植被因素影响外,坡位和坡向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以大穗型超级杂交粳稻‘甬优8号’为材料,设置麦秸还田(麦秸全量还田与麦秸不还田)和结实期灌溉方式(浅水层灌溉、轻干湿交替灌溉和重干湿交替灌溉)两因素试验,研究其对大穗型超级稻籽粒结实和主要米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结实期灌溉方式对籽粒结实性状有显著影响。在麦秸还田与麦秸不还田下,与浅水层灌溉相比,轻干湿交替灌溉显著提高了‘甬优8号’的千粒重、结实率、充实度,而重干湿交替灌溉则相反;麦秸还田处理下籽粒结实性状均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麦秸还田与结实期轻干湿交替灌溉互作可以改善超级稻‘甬优8号’的结实性状;与麦秸不还田相比,麦秸还田提高了籽粒的整精米率、粗蛋白含量和消减值,降低了垩白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崩解值;与浅水层灌溉相比,轻干湿交替灌溉降低了直链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和消减值,提高了整精米率、垩白率、垩白度、胶稠度和崩解值,但重干湿交替灌溉则使米质明显变差;两处理对弱势粒的主要稻米品质的调控作用大于强势粒。在麦秸还田下,结实期轻干湿交替灌溉可以较好地协调‘甬优8号’结实性状和稻米品质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河北坝上地区土壤风蚀物理化性质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河北坝上地区风蚀耕地近地面风蚀物及相应土壤表层样品的野外采集与室内分析结果,风蚀物含量随高度呈指数函数规律减少。与相应土壤表层相比,风蚀物中细砂级以下颗粒,有机质及养分含量增加。随着输沙养分含量也减少。随着高度增加,粗颗料含量减少而细颗粒、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增加。因而在输沙量增加时,会有大量的细颗粒和营养物质从土壤中流失。此外,耕作措施通过改变地表状况影响输沙量,进而影响风蚀物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18.
简析了河北省坝上地区自然、气候特征和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坝上地区发展以牧为主的大农业,调整农业结构,在草地恢复和重建中实行集约化经营,增加投入,提高牧草产量,是坝上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揭示河北省坝上地区低山坡地不同坡向和坡位小叶锦鸡灌丛沙堆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规律,为坡地草地生态环境稳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对山坡638个灌丛沙堆野外测量和86个室内土样分析的数据,运用地统计学和样品室内分析的方法。[结果](1)从低山坡脚到坡顶,灌丛沙堆pH值、粗砂、中砂和细砂总含量逐渐减少,粉砂、极细砂逐渐增加;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逐渐增加。(2)迎风坡不同坡位上灌丛沙堆表面颗粒中粗砂、中砂、细砂总含量大于背风坡相同坡位,极细砂和粉砂小于背风坡相同坡位。表面的土壤养分(有机质、全氮和全磷)为迎风坡坡脚大于背风坡坡脚,迎风坡坡中和坡顶的灌丛沙堆土壤养分含量小于背风坡坡中和坡顶灌丛沙堆,但是pH值变化与灌丛沙堆养分变化趋势相反。[结论]受坡位和坡向的影响,灌丛沙堆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计算研究河北省坝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可蚀性结果表明 ,弃耕地潜在可蚀性 (其值 6 3.85 5 % ) >人工林地 (5 4 .2 12 % ) >耕地 (5 3.0 2 0 % ) >草地 (5 0 .787% ) ,表明草地为最适合该区发展的土地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