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大兴安岭林区重度火烧迹地上不同更新模式下兴安落叶松的生长、林下植被恢复和土壤结构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生长量和林下植被恢复的优劣顺序为幼林抚育人工更新侵入式人工更新天然更新,土壤物理结构优劣为人工更新天然更新侵入式人工更新,土壤全N、全P、全K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烧毁了大面积珍贵的寒温带针叶林,形成了许多不同火烧强度、不同火面积的火烧迹地。从火烧对地表植被和土壤的影响、火烧迹地自然恢复状况、火后不同管理措施对火烧迹地恢复的影响三个方面,阐述了大火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对比分析了自然演替和人工管理措施下火烧迹地恢复的差异,并指出火烧迹地恢复的影响因子、火烧迹地恢复模式和技术将是今后火生态学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3.
林火干扰作为森林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和养分循环的重要因子,对于研究火烧迹地植被更新与快速恢复可提供一定的数据理论支撑,而林火干扰对土壤微生境及微生物氮循环的影响机制一直是广大学者研究的热点。文中从火烧强度、恢复时间、火烧木管理方式等3个方面总结国内外林火干扰对土壤氮组分及氮循环的影响研究进展,揭示了林火干扰和全球气候变化对土壤氮循环的短期及长期影响机制,探讨不同生物技术在林火干扰下土壤微生物氮循环基因丰度变化中的应用;提出未来林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氮循环影响的研究展望:1)全面比较研究不同林火干扰模式对土壤氮组分、微生物氮循环的影响;2)研究评价不同林火干扰模式下土壤氮库的稳定性;3)加强高通量测序、定量PCR技术、宏基因组学、稳定同位素探测等技术在林火干扰与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研究中的应用。研究结果对火烧迹地植被更新、土壤氮库的重建与功能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十八站火烧区的行政管辖和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植被与土壤、野生动物和矿产资源,火烧区的现状,火烧区森林植被恢复的意义,火烧区森林植被恢复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兴安岭北坡火烧迹地更新的策略与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家对大兴安岭北坡火烧迹地的更新予以极大重视,组织中外专家进行了现场考察,并制定了全面恢复计划。为了提高该区火烧迹地人工更新成效,我们基于2年来的现场情况,就人工更新策略与若干技术问题陈述如下,敬请多方教正。一、人工更新策略 1、因地制宜的确定更新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研究火后植被恢复过程及影响因子,分析不同火烧强度、不同植被类型的火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变化特征,研究大兴安岭东南部火后不同植被恢复过程,为在长时间尺度上进行北方林火后植被恢复过程研究与监测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火烧前后一系列的MODIS数据,利用NDVI和地面调查数据,以2006年大兴安岭松岭特大森林火灾为例,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在不同强度火烧后的植被恢复过程。根据火烧前后NDVI变化提取过火区;结合地面调查,利用监督分类方法划分火烧强度等级;根据火烧强度分级图和土地覆盖类型图,建立属性数据库,生成火烧强度等级-植被类型图。以2003—2005年同期NDVI最大值为对照,在时间序列上分析植被类型和火烧强度对火后NDVI恢复的影响。根据邻近未过火区的NDVI变化,分析气象因子对NDVI的影响。【结果】轻度、中度和重度火烧区所占比例分别为29%,40%和31%。主要植被类型常绿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灌丛的重度火烧部分分别占50%,52%和60%。重度火烧区域所占比例随着坡度增大而升高。在火后NDVI的变化过程中,各森林类型变化趋势相近,灌丛、草地和沼泽的变化趋势相近。【结论】火后NDVI总体呈上升趋势,并呈现明显的年际波动。除草地外其余植被类型在重度火烧后的NDVI值均明显低于中、轻度火烧,但中、轻度火烧的不同植被类型之间差异不明显。森林重度火烧区NDVI在火后第2年达到最低,轻度火烧区火后6年NDVI基本恢复到火前水平。针阔混交林火后盖度的恢复速度较其他森林类型快。火烧强度对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影响显著,森林火烧后灌木层盖度高于未火烧区,且火烧强度越高,这种现象越显著。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植被类型和火烧强度对火烧迹地NDVI恢复特征的影响显著,且火烧强度对火后植被恢复的影响更关键,但二者交互影响不显著。未过火区NDVI平均值为0.801 2,波动范围为-3.3%~3.4%,过火区d NDVI的变化约25%是由气象因子引起的,其他主要源于植被变化。d NDVI指标可以很好地反映火烧前后植被指数变化,有较好的时序性和空间可获取性,对火烧迹地恢复过程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 1987年5月7日,大兴安岭林区发生了特大森林火灾,以后继续燃烧了二十多天。我们于6月中下旬到火灾地区进行了调查研究,部分踏查了造成的森林资源损失破坏,並对灾后火烧森林资源的利用,火烧迹地的更新,塔河等局场恢复生产后将如何开展正常的森林经营活动以及大兴安岭林区今后的防火工作等问题,与各林业局的同志作了初步调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笔者简单阐述了我国火烧迹地的现状,从土壤的酶系统、微生物系统以及火灾残存物引发的病虫害3方面对火烧迹地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火烧迹地的造林更新措施,包括清理火烧迹地、采用合理的更新方法、选择适宜的更新树种、遵循苗木栽植要求、加大护林巡山力度等。旨在为火烧迹地的植被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火烧迹地更新与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火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干扰因子, 它对森林植被的演替与恢复均有重要的影响。火后植被的更新与恢复过程一直以来是火后植被恢复过程研究的一个热点。文中简述了火烧迹地更新与恢复的研究历史, 当前的研究内容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森林火灾对兴安落叶松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年大兴安岭林区的特大森林火灾,烧毁有林地一百余万公顷,宝贵的森林资源付之一炬。 大兴安岭林区的主要用材树种是兴安落叶松,其木材产量占全区木材总产量的70%~80%。因此,该树种在大兴安岭林区森林恢复与更新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仅以兴安落叶松在火烧后结实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大兴安岭北坡火烧迹地森林郁闭度恢复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发生在大兴安岭北坡的特大火灾造成了森林资源的巨大损失,其森林景观恢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本研究选取与森林生产力具有密切联系的郁闭度因子作为研究对象,以 ArcView、ArcGIS等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研究平台,采用1987年和2000年两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对郁闭度、火烧强度、抚育类型、地形因子等进行分级,通过数据叠加,探讨了森林郁闭度格局的恢复状况以及火烧强度、更新类型、地形因子对郁闭度恢复的影响.结果显示:2000年郁闭度等级构成与1987年火前相比发生了明显变化,无林地以及高郁闭度等级比重明显下降,较低郁闭度等级比重显著上升;火烧强度是影响火后恢复的初始因子,火烧强度与郁闭度等级呈负相关;更新措施短期内对郁闭度恢复影响不显著,但可以缩短森林演替的周期,对未来针叶林群落生产力恢复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地形因子中坡度对郁闭度恢复影响最为明显,其次为坡位,坡向影响最弱.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选取Landsat数据源,基于dNBR和EVI指数开展火烧迹地识别和植被恢复特征研究.[方法]以1987年大兴安岭北部林区根河林业局金林林场森林火灾为研究背景,在地类划分的基础上,以dN-BR为基础数据,采用K-means方法识别并提取火烧迹地,并进行轻、中、重火烈度等级划分;基于火烧迹地的EVI(增强型植被指...  相似文献   

13.
北京西山地区火烧迹地植被恢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土壤性质分析的基础上,应用丰富度、多样性、相似度指标,研究了火烧迹地植被恢复情况,并与未过火林地做出了比较,讨论了北京西山地区火烧迹地土壤性质的变化与植被恢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火烧迹地土壤的土粒密度增加,pH值呈上升趋势,土壤有机质减少,全氮增加,有机质的C/N比值在15左右。2)火烧迹地上植被的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高于未过火林地,火烧迹地与未过火林地更新层的物种丰富度相差不大,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则是火烧迹地上较高。3)火烧迹地与未过火林地土壤性质的差异导致了植被的差异,植被恢复也对土壤性质的变化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七年五月六日在大兴安岭北部林区发生了特大森林火灾。烧毁了大片森林。如何迅速恢复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以及如何加速火烧木的清理和利用等问题已成为当前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为此,许多专家和科技工作者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和方案,现结合大兴安岭地区火烧木的特点以及生产能力、生产技术等,对如何加速火烧木利用的方式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5.
火烧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复杂的,范围也很广,从地上部分的乔、灌、草的更新到地下部分土壤的理化性质,都受其影响。火烧对植被更新的影响或有利或有害,这主要取决于火烧强度。本文重点研究了火烧对树木和植被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火烧强度对不同树种的更新影响有显著差异。高强度火烧有利于对白桦和山杨的更新,中强度火烧次之,轻强度火烧最差。  相似文献   

16.
大兴安岭火烧迹地植被天然恢复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大兴安岭新林林业局宏图林场3个不同火烧恢复时期森林植被恢复的调查,以火烧迹地内生物多样性为研究对象,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各调查区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火烧迹地各层物种数随火烧后恢复时间的推移,乔木层与灌木层的变化不是很明显,而草本层变化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种数逐渐降低;各层的物种多样性随火后恢复时间的推移先增加后减少,之后逐渐处于平稳;各层的物种均匀度随火后恢复时间的推移也是先增加后下降,之后逐渐处于平稳,其中波动变化最大的是灌木层,说明火干扰对灌木层空间分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计划火烧作为管理植被生态系统的有效手段之一,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植被管理者及研究者的关注。系统总结国内外计划火烧研究进展对我国林火生态学研究及植被恢复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利用国际科学论文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中近10年的计划火烧研究文献,分析了计划火烧和野火的关系,计划火烧对植物物种丰富度、植物死亡率及植被恢复的影响,计划火烧对土壤性质、微生物及种子库的影响;对于未来研究,提出可利用计划火烧中的频率、强度、规格和时间参数,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经营目标的植被类型研发计划火烧模式,长期定位研究计划火烧对植被—土壤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 一、问题的提出“5、6”特大森林火灾后,国务院大兴安岭灾区恢复生产重建家园领导小组,根据国务院指示精神筹组专家组,进入灾区做了较为全面的实地考察,提出了关于大兴安岭北部特大火灾后恢复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考察报告。就这次特大森林火灾对森林资源造成的损失、对林区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对烧死木(火烧木)的清理利用,恢复森林  相似文献   

19.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北部林区发生5.6特大森林火灾后,恢复火灾迹地森林的任务十分艰巨。鉴于大兴安岭主要优势树种兴安落叶松具有天然更新能力强的特点,以及企业现有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许多专家指出,大部分中度火烧区和部分尚保留有母树的重度火灾区,应该依靠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为主的方法恢复森林。然而,生产实践表明,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作业效果并不十分稳定。现根据对此项作业多年的调查研究,综合有关材  相似文献   

20.
1978年 4月10日至 14日在美国召开的火烧影响讨论会上,美国防火专家对火烧与水的影响作了研讨,他们认为,火烧对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水文过程的变化;流量及水流周期变化;水质变化,水生及生境的变化。一、水文过程的变化 1.对截留的影响:森林下层植被和地被物能减少雨滴对土壤表面的冲击作用。一旦这种截留体被火烧掉,截留量会随之减少,而迳流的危险性却随之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