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分布于我国云南中部的中国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的染色体组型、G-带及高分辨G-带带型。染色体数目2n=82。性染色体雄性为ZZ、雌性为ZW。40对常染色体中,1号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5号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其余皆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性染色体Z为中着丝粒染色体,W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全部染色体进行测量分析,计算相对长度和双臂染色体着丝粒指数。根据相对长度和着丝粒指数,绘制了染色体组模式图。制作了1—20号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Z的中期G-带以及全部染色体的高分辨G-带,并进行了两种G-带带型特征的描述和比较,绘制了两种G-带比较模式图。  相似文献   

2.
中国原鸡(Gallus gattus) 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产于中国南部原鸡(Gallus gallus)的染色体组型及其 G-带核型。其染色体数目2n=78;性染色体雄性为zz,雌性为 zw。全部常染色体(包括微小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经测量分析,计算了双臂染色体的臂比、着丝粒指数和全部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分析了1—19号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G-带带型,并绘制了相对长度模式图和G-带模式图。  相似文献   

3.
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方法研究了成都麻羊(Capra hircus)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并进行G—带,C—带显带分析。结果是,正常麻羊染色体数目2n=60,29对常染色体皆为具近端着丝点染色体;公羊性染色体为XY,母羊为XX,其中Y染色体是染色体组中最小的,唯一具中间着丝点的染色体,X染色体是第三长的染色体。显带分析表明,每两条同源染色体具有相同的特定G—带带型,可与其它对染色体相区别,常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域G—带为浅染,性染色体则为深染。常染色的C—带位于端着丝点区域,X染色体则没有明显的C—带区。本文还对山羊,绵羊染色体组型进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以二倍体不结球白菜及其同源四倍体为材料,采用常规染色压片法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二倍体不结球白菜核型公式为2n=2x=20=10m+8sm(2SAT)+2st,其中第1、2、3、4、6对为中着丝粒染色体,第5、7、8、9对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第10对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第5对染色体具有随体,核型类型属于2A型,为基本对称型;四倍体不结球白菜核型公式为2n=4x=20m+16sm(4SAT)+4st,核型特征与二倍体基本一致,仅染色体长度变异范围与二倍体相比略大。表明四倍体不结球白菜是由其二倍体加倍得到的,为同源四倍体。  相似文献   

5.
岭南牛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11头(6♂5♀)岭南牛的核型、G带、C带和Ag-NOR,结果发现,岭南牛群体内Y染色体存在多态性,Y染色体有中和近端着丝粒染色体,中着丝粒Y染色体的G带和C带与普通牛(Bos taurus)相同,近端着丝粒Y染色体G带和C带与瘤牛(Bos indicus)相同。统计了2928个细胞的Ag-NORs数目,每细胞平均Ag-NORs数为5.377±0.279,变化范围3 ̄10个。认为岭南牛是我国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梭罗草的开发利用和遗传育种提供细胞学依据。[方法]利用根尖压片法对梭罗草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梭罗草根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42,其中包括16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4对近中着丝粒染色体和1对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其核型公式为:2n=6x=32m+8sm(4SAT)+2st;梭罗草体细胞染色体组的总长度为178.26μm,平均长度为8.48μm,染色体长度的变化范围为2.93%~8.40%;按照stebbins的核型分类标准,其核型属于2B型。[结论]梭罗草为染色体组基数x=7的六倍体。  相似文献   

7.
华南野猪的核型及其与家猪的进化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报道了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热带丛林的华南野猪(Sus scrofa chirodentus)的染色体组型、G-带、C-带和核仁形成区(NOR)。其结果显示,华南野猪的染色体数目2n=38。与过去报道的欧洲野猪和中亚及远东地区的亚洲野猪各亚种(2n=36)比较,少1对近中着丝粒染色体,而多2对端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形态和G-带带型均与过去报道的家猪相同;C-带1号、13—18号染色体着丝粒区结构异染色质显示深染,其余双臂染色体(2—12号和X)着丝粒区均浅染;核仁形成区(NOR)亦定位于8号和10号染色体的次缢痕处,惟8号染色体有的细胞仅出现一个具有活性的NOR。本研究结果表明,华南野猪与欧洲和中亚、远东地区野猪亚种的核型有着明显的差异,而与家猪完全一致。这揭示了华南野猪与家猪在起源和进化方面存在着极为密切的亲缘关系。根据核型进化理论,华南野猪很可能是现代家猪的原始祖先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家鸡(Gallus domesticus)和中国原鸡(Gallus gallus spadiceus)的染色体组型和G-带带型.其结果是,二者的染色体数目2n=78,性染色体均为ZZ(雄性)和ZW(雌性)型;测量和计算了两种动物全部染色体(包括微小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双臂染色体的臂比和着丝粒指数,二者各对染色体形态和相对长度基本相似,据此绘制了两种动物染色体相对长度、着丝粒指数比较模式图.对家鸡和原鸡1-19号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Z进行了G-显带,并比较和分析了二者染色体G-带带型特征,发现家鸡1号、2号染色体着丝粒区均浅染,而原鸡1号染色体长臂区域为浅染,短臂区域及2号染色体整个着丝粒区域均为深染.3-19号及性染色体Z的G-带无明显差异,据此绘制了家鸡、原鸡1-19号染色体G-带比较模式图.根据家鸡和原鸡的染色体数目、形态相似,1-19号染色体G-带同源这一事实,讨论了家鸡和原鸡的核型进化关系,进而为家鸡起源于原鸡的说法提供了细胞遗传学证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分带技术,分析了青山羊的核型、G-带、C-带和银染核仁组织者(Nots),结果表明:青山羊二倍体染色体2n=60,常染色体与X染色体均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Y染色体最小,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中期分裂相显示G—带阳性带纹124条,常染色体着丝粒区均显示阳性C—带。Nor_5是分布于N01号、2号、4号、5号、22号染色体。  相似文献   

10.
报告了 1头亚二倍体嵌合体的母猪 (4 0 3号 ) .在所检查的 19个中期相细胞中 ,染色体组型为 36,XX ,- 4D , 2rob(15 ;17)的核型有 4个 (2 1% ) ;37,XX ,- 2D , rob(15 ;17)的核型有 15个(79% ) .对其所产的 10头仔猪进行染色体检查 ,发现其中有 1头雄性仔猪 (4 87号 )为 36,XY ,- 4D , 2rob(15 ;17)的纯合子 ,有 1头雌性仔猪 (5 79号 )为亚二倍体 二倍体嵌合体 ,在其被检的 16个细胞中 ,有 2个为 36,XX ,- 4D , 2rob(15 ;17) (12 .5 % ) ,14个为 38,XX(87.5 % ) .其余 8头仔猪及配种公猪的染色体检查均为正常二倍体 38,XX(XY)核型  相似文献   

11.
山羊与绵羊的染色体核型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 ,对关中奶山羊和同羊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关中奶山羊染色体数 2 n=60 ,其中有 2 9对常染色体和 1对性染色体 ,常染色体都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X染色体为第二对最大的端部着丝点染色体 ,Y染色体为唯一的、最小的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同羊二倍体染色体数 2 n=5 4,其中包括 2 6对常染色体和 1对性染色体 ,常染色体中有 3对为中着丝点染色体 ,2 3对为端着丝点染色体 ,X染色体为最大的近端着丝点染色体 ,Y染色体为最小的亚中着丝点染色体  相似文献   

12.
以肾细胞作材料,采用秋水仙素- -低渗- -空气干燥法对达赉湖野生银鲫的核型进行了分析,肾细胞染色体的数目统计分析表明,达赉湖野生银鲫染色体组是由150条基本染色体和6条小的超数染色体组成.染色体组型按着丝粒位置156条基本染色体可分为四组.银鲫的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19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14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st)9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36对,染色体数目为156,核型公式2n=156,2n =38m+ 28sm+ 18st +72t,NF=222.染色体臂数(NF)222.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分析了两种家鸭(建昌鸭和北京鸭)和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的核型及G带带型。结果表明,三种鸭的核型相似。染色体数目2n=80(♂、♀)染色体基本臂数为86(♂)或85(♀)。性染色体为ZZ(♂)/ZW(♀)型。1号和2号染色体分别属亚中部(sm)和中部(m)着丝粒染色体。Z染色体(4号)属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具有明显的短臂。W染色体(大小相当于7-9号)和其余常染色体均属端着丝粒染色体。三种鸭的染色体G带带型显示出很大的同源性。本试验结果从核分类学角度说明了,在起源上家鸭与绿头鸭的亲缘关系密切,绿头鸭很可能是家鸭的祖先。  相似文献   

14.
四川麻鸭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分析了四川麻鸭(Anas platyrbynchos domestica)的染色组型。染色体数目2n=80(♂、♀)。染色体基本臂数为86(♂)或85(♀)。性染色体为ZZ(♂)/ZW(♀)型。1号和2号染色体分别属亚中部(sm)和中部(m)着丝粒染色体。Z染色体(4号)属亚端部(st)着丝粒染色体。W染色体(大小相当于8号)和其余常染色体均属端着丝粒(T)染色体。  相似文献   

15.
沅水五强溪水库斑点叉尾鮰的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沅水五强溪水库引进外来物种斑点叉尾鮰的体细胞染色体组型。[方法]采用植物血球凝集素和秋水仙素胸腔注射,取活体肾细胞低渗、固定、火焰干燥法制作染色体标本,对沅水五强溪水库引进外来物种斑点叉尾鮰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斑点叉尾鮰中期染色体二倍体数为2N=58,染色体配成29对,其中中部着丝点染色体4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5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13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7对。核型公式为2N=8M+10SM+26ST+14T,染色体臂数(NF)=76。[结论]该研究可为洞庭湖区斑点叉尾鮰的种质资源保护、遗传育种改良提供参考依据,也为进一步探讨引进外来种对本地相近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影响提供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16.
海门白山羊染色体核型研究及C-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分带技术,分析了海门白山羊的染色体核型与C-带。结果表明,海门白山羊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n=60,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均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X染色体的大小介于1号和2号染色体之间,Y染色体最小,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公羊核型为60,XY,母羊为60,XX。大部分常染色体和X,Y染色体着丝粒部位显示阳性C-带,但不同染色体的阳性C-带区域大小不同。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导了东方欧鳊的染色体组型分析结果,其染色体数目为2n=50,由9对中部、11对亚中部、3对亚端部和2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核型公式为:18M+22SM+6ST+4T,NF=96。通过比较发现,东方欧鳊和鳊亚科鱼类的染色体组型差别较大,而与雅罗鱼亚科的某些鱼类有相似之处,这表明东方欧鳊在分类上归入雅罗鱼亚科更为妥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