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毒综合征     
目前肠毒综合征的发病率几乎100%,但死亡率不是很高,如果与其它病并发或混发,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死亡,影响经济效益。本病的发病原因是由4种梭菌、3种病毒(梭菌为:肉毒梭菌、腐败梭菌、C型魏氏梭菌、鹑梭菌;3种病毒为冠状病毒+轮状病毒+星状病毒)和陈化粮或发霉饲料等引起。  相似文献   

2.
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或称C型魏氏梭菌)感染引起的仔猪梭菌性肠炎,俗称仔猪红痢.  相似文献   

3.
兔梭菌性下痢是由A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1999年3月,鸡西市园林兔场发生免梭菌性下痢,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艰难梭菌是一种革兰阳性厌氧芽胞梭菌,是人类肠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以肠道病理损伤及菌群失调为主的感染性疾病.使用抗菌药物后可导致艰难梭菌过度生长,分泌大量毒素A(肠毒素)和毒素B(细胞毒素),通过毒素介导致病.毒素A启动细胞损伤后,毒素B即可侵入肠黏膜,引起细胞病变,导致一系列与感染相关的临床表现.少数强毒株艰难梭菌还可以产生二元毒素,该毒素可以导致细胞骨架破坏,增强毒素A和毒素B的作用导致严重病变.研究发现,人和动物艰难梭菌之间具有同源性,成为人类感染艰难梭菌的传染源.对艰难梭菌产生毒素的致病机理进行综述,为治疗艰难梭菌感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魏氏梭菌(Clostridium welchii),又称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是引起牛的猝死病的主要病原,对养牛业的危害极大。本文简要介绍了牛魏氏梭菌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制。  相似文献   

6.
产气荚膜梭菌又名魏氏梭菌,是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的一种条件致病菌,也是动物肠道正常菌群的成员之一,它既可引起多种畜禽疾病如鸡坏死性肠炎、兔出血性下痢、羔羊痢疾、仔猪红痢、羊肠毒血症等,也能导致人的创伤性气性坏疽和食物中毒等.资料[1~3]表明,近年来在我国流行的家畜猝死症多与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有关.在实验室中分离产气荚膜梭菌常用的培养基有1%葡萄糖鲜血琼脂平板(简称1%葡萄糖血平板)、亚硫酸盐多粘菌素磺胺嘧啶琼脂平板(SPS平板)、胰蛋白胨亚硫酸盐环丝氨酸琼脂平板(TSC平板)及卡那霉素加卵黄CW琼脂平板(CW平板)等,但对上述4种培养基分离效果的比较,尚未见资料报道.本文试图对上述4种培养基进行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效果的比较,以筛选出最佳分离培养基.  相似文献   

7.
肠毒综合症的发病原因是由肉毒梭菌、腐败梭菌、C型魏氏梭菌、鹁梭菌四种梭菌和冠状病毒、轮状病毒、星状病毒三种病毒引发的.肠毒综合症近几年来的发病率几乎是100%,但死亡率不是很高,如果与其它病混感则会出现一定的死亡,给养殖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正>猪梭菌性肠炎又称仔猪坏死性肠炎(仔猪红痢),是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是由一种C型产气荚膜梭菌(又称魏氏梭菌)引起的。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尤以1~3日龄的仔猪多发,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以下痢、小肠炎症变化为特  相似文献   

9.
为快速检测厌氧菌引起的细菌性腹泻,建立一种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和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本试验参照GenBank中产气荚膜梭菌Cpa基因序列、艰难梭菌Glud基因序列和脆弱拟杆菌Leu基因序列上设计合成了3对特异性引物(目的片段分别为326、750 bp和448 bp),通过对PCR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多重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多重PCR能从试验的产气荚膜梭菌、艰难梭菌、脆弱拟杆菌扩增出其目的条带,而其他细菌均不能扩增出目的条带;多重PCR对产气荚膜梭菌、艰难梭菌和脆弱拟杆菌的最低检出量分别为1.6×10-2、0.7pg/μL和2.8pg/μL。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特异性,为鉴别诊断这3种致病厌氧细菌所导致的腹泻提供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um perfringens)是一类G 产芽胞的厌氧梭菌,可以引起人食物中毒和家畜气肿疽,其致病性很大程度取决于产生不同的外毒素.目前至少已鉴定出20余种不同的产气荚膜梭菌的毒素.根据产气荚膜梭菌的4种主要毒素(α,β,ε,т),可以将产气荚膜梭菌分为A~E5个型.……  相似文献   

11.
诺维梭菌又称水肿梭菌、第二恶性水肿杆菌,主要侵害大的肥育猪和种猪,猪发病率高.诺维梭菌能产生极强的外毒素,根据所产生的毒素可分为A、B、C、D4个菌型.  相似文献   

12.
曹强 《兽医导刊》2022,(3):70-71
由梭菌引起的真胃炎和肠炎是在所有家养反刍动物中参见的重要消化系统疾病.这些疾病最常见的病原是A、B、C、D和E毒素型的产气荚膜梭菌过度生长引起的,病伴随着细菌外毒素的释放导致皱胃和肠道黏膜坏死.此外,艰难梭菌也可能与犊牛的肠炎有关,但比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临床病例相比数量较少.本文就反刍动物胃肠道梭菌病的病因、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体外评估益生菌丁酸梭菌的抑菌性能。试验采用牛津杯法,设土霉素、无菌蒸馏水及丁酸梭菌3个组,以抑菌圈直径(DIZ)比较判定丁酸梭菌对4类14个指示菌的抑制作用。抑菌作用判定标准:“不敏感”,DIZ=7.8 mm;“低敏感”,7.8 mm12.0 mm。结果显示:(1)肠道有害菌:丁酸梭菌对大肠杆菌K88、猪霍乱沙门氏杆菌的抑制达“高敏感”,对大肠杆菌K99、产气荚膜梭菌为“中敏感”,对鸡白痢沙门氏菌为“低敏感”。(2)肠道有益菌:丁酸梭菌对罗伊氏乳酸杆菌、嗜热双歧杆菌的抑制结果为“不敏感”;相反,土霉素对罗伊氏乳酸杆菌有“高敏感”抑制。(3)饲料源有害菌:丁酸梭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达“高敏感”。(4)商业饲用益生菌:丁酸梭菌对凝结芽孢杆菌的抑制达“高敏感”,对地衣芽孢杆菌为“中敏感”,对枯草芽孢杆菌为“低敏感”,对屎肠球菌、粪肠球菌、产朊假丝酵母的抑制作用判定为“不敏感”。综上,与广谱抗生素比,丁酸梭菌对畜禽肠道菌群的平衡有积极效应,同时丁酸梭菌与其他益生菌的拮抗...  相似文献   

14.
丁酸梭菌对致病菌和有益菌的体外作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丁酸梭菌在体外对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和对有益菌的增殖作用。将丁酸梭菌分别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后进行培养,并与菌种单独培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培养36~48 h,联合培养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菌菌数均显著低于单独培养组;菌数比例为(1~100)∶1至100∶1时,丁酸梭菌对沙门氏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菌数比例为100∶1时,丁酸梭菌对大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抑菌作用较强;菌数比例为10∶1时,丁酸梭菌对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增殖效果最好。联合培养8 h后,菌数比例为10∶1时,丁酸梭菌对双歧杆菌有显著的增殖效果。  相似文献   

15.
魏氏梭菌病,又称兔产气荚膜梭菌(A型)病,是兔的一种急性致死性腹泻病,其发病率、死亡率均高,对养兔业的危害极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 病原:魏氏梭菌即产气荚膜梭菌,一般可分为A、B、C、D、E、F六型。兔的魏氏梭菌病主要由A型引起,少数为E型。A型魏氏梭菌为革兰氏阳性大杆菌,两端稍钝圆,无鞭  相似文献   

16.
旨在探究甘肃省牛和羊产气荚膜梭菌的流行情况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对采集自甘肃省不同地区的229份牛、羊源肛拭子进行了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到的产气荚膜梭菌菌株进行毒素基因检测、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及四环素耐药菌株的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在229份样品中分离到53株A型产气荚膜梭菌,分离率达23.1%...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探究地方品种吉林黄鸡粪菌移植(FMT)联合丁酸梭菌对海兰褐蛋雏鸡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将1日龄海兰褐蛋雏鸡32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空白组和FMT组饲喂基础日粮,丁酸梭菌组和FMT+丁酸梭菌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丁酸梭菌(5×108CFU/kg)。于试验第1、3、5天,FMT组和FMT+丁酸梭菌组灌喂100μL粪便菌悬液,同时空白组和丁酸梭菌组灌喂等量的生理盐水,试验期为14 d。结果表明:FMT组、丁酸梭菌组和FMT+丁酸梭菌组雏鸡的平均日增重(ADG)高于空白组(P<0.01);7日龄时各试验组脾脏指数高于空白组(P<0.05),法氏囊指数高于空白组(P<0.05);FMT组和丁酸梭菌组7日龄回肠绒毛高度高于其他各组(P<0.01),FMT组14日龄回肠和空肠的绒毛高度高于其他各组(P<0.05);FMT组血清补体C3和IgA高于其他组(P<0.05);FMT+丁酸梭菌组丙酸、丁酸和总酸高于空白组(P<0.05);FMT+丁酸梭菌菌群丰富度指数(P<0.05)和多样性指数(P&g...  相似文献   

18.
产气荚膜梭菌肠毒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气英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它是一类革兰氏阳性产芽孢的厌氧梭菌,可引起人的食物中毒和肠毒素相关腹泻.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由产气英膜梭菌导致腹泻的主要原因与该菌在芽孢形成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肠毒素有关.文章重点针对产气英膜梭菌肠毒素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肠毒综合征     
目前肠毒综合征的发病率几乎100%,但死亡率不是很高,如果与其它病并发或混发,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死亡,影响经济效益。本病的发病原因是由4种梭菌、3种病毒(梭菌为:肉毒梭菌、腐败梭菌、C型魏氏梭菌、鹑梭菌;3种病毒为冠状病毒+轮状病毒+星状病毒)和陈化粮或发霉饲料等引起。  相似文献   

20.
艰难梭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厌氧芽胞梭菌,是人类肠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其主要致病因素为毒素A(肠毒素)和毒素B(细胞毒素).毒素A引发细胞损伤后,毒素B即可侵入肠黏膜,引起细胞病变,导致一系列与感染相关的临床表现.同时,艰难梭菌毒素也是引起猪、鸡等畜禽发生腹泻的重要因素,因此探讨艰难梭菌毒素对机体的损伤作用,有利于揭示艰难梭菌的致病机理,为其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