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改革传统的养蚕工艺,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1990年起我市引进了小蚕人工饲料育的先进技术,并在大蚕期配套进行条桑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991年夏季我们建成了1120m~2、一次可饲养200张蚕种的小蚕人工饲料育饲育中心,采用1~3龄人工饲料平板1回育。饲育前蚕室、用具彻底消毒,每张蚕种备干体饲料4公斤,收蚁前1日将干体饲料与清水按1:2.2比例充分搅拌均匀、装袋、成型、高压灭菌后备用。蚕卵卵面进行充分消毒,蚕种定量分区,放入纸盒内进行补催青。收蚁时将纸盒中的蚁蚕连同卵壳与少量未孵化的蚕卵扫落在饲育框内的平板饲料上,饲育室的温湿度,1~2龄温度为29~30℃,湿度为85—  相似文献   

2.
孙美仙 《蚕桑通报》2004,35(3):44-45
20世纪80年代末,海宁蚕种场开始扩大原蚕生产规模,开辟原蚕区饲养基地,形成了专业场走向农村联户饲养,收茧制种以场带队的生产模式.为了发挥各农户优势,90年代又转为小蚕联户,大蚕分户饲养就地制种的生产形式.目前,该场已发展成为春、秋两期饲养10000 g蚁量,年生产18万张以上的一代杂交蚕种的原蚕生产制种场.现有职工48名,具有技术职称的农业技术人员8名,生产用房5000多m2,原蚕区分布在3个村300余户农户中,桑地面积约46.7 hm2.持续多年的饲养原种及培桑管理,使整个原蚕区基础逐年扎实,生产的蚕种质量逐年提高,为海宁市蚕桑事业作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3.
正2019年11月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联合广西时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南宁市邕宁区那楼镇三江村开展的1~2龄小蚕人工饲料共育生产中试进行了采茧调查,饲养"桂蚕5号"20张种,收获蚕茧762.0 kg,平均张产38.1 kg,比全龄桑叶育的对照蚕种"两广二号"平均张产高1.1 kg,蚕发育整齐、茧质优良。这标志着适于广西饲养的人工饲料育适应性蚕品种及其配套饲料和饲育技术初获成功,为今后大范围推广奠定了基础。广西是目前中国最  相似文献   

4.
农村原蚕区蚕种生产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农村蚕种生产成本及经济收入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蚕种生产收入虽然比丝茧高出许多,667m2桑园收入达到2 228元,但由于投入资金及人工较多,人工工效仅为46.8元,且原蚕饲养规模越小,人工工效越低;在太仓原蚕区如人工单价按50元计算,饲养原蚕2张以下的农户收入处于亏损状态,传统农村蚕种生产仅靠经济效益在经济发达地区已难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 据1989年4月全国蚕种生产与经营管理座谈会议统计,全国现有近300个蚕种场,年制发普通蚕种1500—1700万张,其中由原蚕区饲养原蚕,收购种茧制造的蚕种数量占制种总量的比例,湖北省为45%,江苏省为55%,陕西省为58%,浙江省为60%,四川省为80%,广东省为100%。如以全国平均为70%,每户次饲养10克原蚕、克蚁制种量为15张计算,则需要7.47万户次饲养原蚕。点多面广,管理、设备、技术等跟不上,给蚕种生产提出了若干新问题。本文拟就在新问题、新形势下,对原蚕区制种技术经济体系的合理化,谈一些设想,以与业界同行研榷。设想的主要内容为(1)选配选用、安排饲养杂交原种,(2)逐步  相似文献   

6.
以广西现行品种两广二号的4个亲本932、芙蓉、7532、湘晖为对象,探索累代人工饲料选育效果,经9代连续选育后重新组配成四元杂交组合,命名为GS9,并以两广二号为对照品种,调查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对一代杂交种饲养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时,亲本经连续9代选育后提高了一代杂交种饲料育的发育整齐度和存活率,促进了幼虫后期的蚕体生长;且对5龄经过、全龄经过和茧质影响不明显.对两广二号的亲本进行多代人工饲料选育,提高了一代杂交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表明这种选育方法是有效的;但GS9尚未达到实用化程度,应继续选育提高,以期育成适宜人工饲料育的家蚕品种.  相似文献   

7.
小蚕人工饲料共育试验对于推广人工饲料适应性蚕品种和饲养技术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为适应现代省力化养蚕发展的需要,2018年春蚕期以人工饲料适应性杂交组合菁松R×皓月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和1~3龄人工饲料育4~5龄桑叶育为试验区,菁松R×皓月全龄桑叶育和优食一号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为对照区,进行了试验调查。结果表明:菁松R×皓月和优食一号小蚕采用人工饲料共育与普通桑叶育相比,眠蚕体质量呈现下降的趋势,改喂桑叶后,眠蚕体质量与普通桑叶育差距缩小,但菁松R×皓月1~3龄人工饲料育后改喂桑叶熟蚕的体质量与普通桑叶育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菁松R×皓月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和1~3龄人工饲料育4~5龄桑叶育的公斤茧颗数和盒种产茧量均偏低,50 g鲜上茧的干壳量低于菁松R×皓月全龄桑叶育,但高于优食一号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菁松R×皓月茧丝长略长于优食一号,同时菁松R×皓月1~2龄人工饲料育和1~3龄人工饲料育对良蛹率、茧丝长等无明显影响,但茧丝纤度有变细的倾向。菁松R×皓月对1~2龄人工饲料共育适应性较好,但与优食一号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适应未来推广1~3龄人工饲料共育甚至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的需要,建议加强对菁松品种1~3龄乃至全龄人工饲料适应性的选育。  相似文献   

8.
家蚕人工饲料育不仅有省工节本,减少蚕病、农药中毒和氟污染危害等优点,而且在蚕种生产过程中能有效地杜绝微粒子病的感染。笔者曾于2002 ̄2003年进行了日系原蚕1 ̄2龄人工饲料育及繁育一代杂交种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日系白玉原蚕1 ̄2龄人工饲料育的饲养成绩、克蚁制种量及其一代杂交种的张种产茧量均与全龄桑叶育接近。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家蚕人工饲料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蚕品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也大大提高。为了解原蚕全龄人工饲料育繁育的一代杂交种的饲养成绩,我们于2005年秋蚕期在本院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蚕业规模经营是蚕桑生产稳定发展和蚕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嘉湖蚕区劳动力紧缺和养蚕设备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小规模经营已成为制约蚕桑稳定发展和蚕业现代化的瓶颈.为推进蚕业规模经营,提高蚕业经济效益,有必要对适应规模经营的家蚕室外育及饲养型式进行研究,从而寻找出一种适应规模经营,蚕农容易接受、成本和劳动强度较低的饲养型式.为此向湖州市科学技术局申报了"适应规模经营的家蚕室外育研究"项目,于2002年被湖州市科技局列项,课题实施3年已取得了以下三方面的成绩:设计完成了塑料大棚、稻草大棚和活动蚕室3种不同类型的大棚,并对其实用性进行了比较,为今后在本市蚕区推广应用大棚育提供了参考;研究出一种适应规模经营、蚕农容易接受、成本和劳动强度较低的饲养型式,即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大棚育,并总结出一套适合该饲养型式的饲养技术,为蚕业规模经营提供了一种新的饲养模式;3年来在练市镇朱家兜村以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大棚育的饲养型式,饲养蚕种23张获得成功,为今后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该项技术作了准备.本课题已完成了预定指标,并于2004年底通过评审.  相似文献   

10.
淮阴区是江苏省农村繁育一代杂交蚕种重要的也是最大的生产基地。1996年春,淮阴区开始在南陈集镇鲁黄村开展原蚕生产,到2008年,全区原蚕生产已发展到5个乡镇10个村,年饲养原蚕蚁量近10000公分,年繁育一代杂交蚕种近20万张,年繁育蚕种量已占全省蚕种总制造量的8%。  相似文献   

11.
通过饲养调节原种催青与原蚕小蚕期温湿度而生产的一代杂交蚕种证明,经过原种催青期、小蚕期适当提高温湿度后,其抗逆性和产量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对贵州省现行主推家蚕品种贵蚕1号、华康2号其原种进行了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调查人工饲料育适应性.结果表明:贵蚕1号日系原种826×科明疏毛率均值92.14%,综合适应性得分74.80%,人工饲料的综合适应性最好;华康2号日系原种C-2×D-2、中系原种B-1×A-1疏毛率分别为71.52%、48.04%,综合适应性得分40.78%、30.37%,人工饲料的综合适应性弱;贵蚕1号中系原种新杭×827的疏毛率为16.82%,综合适应性得分7.80%,人工饲料的适应性最差.  相似文献   

13.
广食一号夏蚕期分别采用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1~2龄M10粉体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1~4龄颗粒人工饲料育5龄桑叶育3种饲育形式,秋蚕期采用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调查了广食一号在不同季节及不同饲养形式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及主要经济性状.结果表明,广食一号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优良,疏毛率与对照品种菁松×皓月相仿,但在同样饲养条件下,其3龄起蚕率、蚕体质量以及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品种.广食一号对M10粉体人工饲料的摄食性低于颗粒人工饲料,但发育整齐度仍然较高,蚕体质量、生命率、产茧量和茧质均明显高于颗粒人工饲料育.广食一号1~4龄颗粒人工饲料育,全龄经过及5龄虫蛹生命率与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无明显差异,结茧率和茧层率稍高于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但蚕体质量、产茧量、全茧量和茧层量均明显降低,说明这种颗粒人工饲料不能满足广食一号3~4龄期的营养要求.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茧质调查及丝质鉴定结果表明:在相同龄期相同饲料饲育条件下,广食一号的产茧量、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及茧丝质主要指标优于菁松×皓月.  相似文献   

14.
两对家蚕杂交组合稚蚕人工饲料育饲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进  张升祥  徐世清  崔为正 《北方蚕业》2011,32(4):40-42,49
本试验以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饲养形式,调查了人工饲料适应性杂交组合ZHG×春54正反交和广食×春54正反交的饲养成绩。结果表明,2对杂交组合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良好,24h疏毛率均达到或高于98%,3龄起蚕率广食×春54正反交显著高于ZHG×春54正反交,但1龄和2龄眠蚕体重广食×春54低于ZHG×春54,发育经过以广食×春54短于其他3个杂交组合;茧层量和茧层率正反交平均值ZHG组合高于广食组合,但全茧量和小区产茧量则是广食组合略高于ZHG组合;4个杂交组合1~2龄存活率均为100%,虫蛹生命率均达到97%以上,但广食组合的死笼率略低于ZHG组合。试验结果初步证明,2对杂交组合具有很高的配合力,在摄食性、产茧量、生命率等方面能够达到小蚕人工饲料育实用化要求。  相似文献   

15.
人工饲料全龄2次给饵法(1—3龄1次、4—5龄1次,1—4龄1次,5龄1次)育蚕的结果表明:幼虫发育良好,且无蚕病发生,茧质亦较优。本饲育法与对照区(全龄3次给饵育)相比,饲育劳力更节省,适用于人工饲料育的丝茧和蚕种生产。  相似文献   

16.
2002年我区秋蚕期血液型脓病危害严重。蚕病发生的特点:一是发病面广;二是发病时间早,有的农户在2龄就发现血液型脓病,不仅在迟眠蚕中有病蚕,即使在大批蚕中也有蚕病发生;三是发病情况严重,损失较大。据对城区八里店镇调查,有3%农户的210张蚕种因暴发蚕病而颗粒无收;25%农户的1600张蚕种因发病严重,张产仅10~20kg;40%农户的2500张蚕种发病较轻,张产在25kg左右;只有30%左右的农户少量发病,张产在32kg以上。因血液型脓病危害,八里店镇饲养的6431张秋蚕,平均张产仅32.5kg,与去年同期比,平均张产减少3.4kg,损失蚕茧21.9t,估计全镇发病损失率在1…  相似文献   

17.
<正>一、蚕种制造业及其制种概况 日本经农林水产大臣许可的蚕种制造单位如表1所示。据1990年12月统计,许可制造蚕种的单位共38个。可生产普通种的场有45个,可生产原种的场有38个。而实际生产普通种的为33个,其中大企业3个,30个是中小型企业。另外,日本蚕丝会蚕品种研究所制造原原种。  相似文献   

18.
1997年上半年,我场在贵港市港南区八塘镇苏岗村饲养的第一批原蚕,发生了大面积、大范围、持续时间长的农药中毒事故,严重影响了本批蚕的生长发育和蚕种生产。笔者对此作了较详细的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l中毒的特点1.1中毒面大、范围广。以户统计,全村原蚕户33户,中毒17户,占总户数的引.非k。以饲养量统计,全村饲养原种u.5张,中毒30.5张,占总数的I入O%。全村批饲养2张以上的养蚕大户共Ic户,发生中毒的就有8户。全村17户中毒产中,IO户为养日系品种、7户为养中系品种。1.2中毒持续时间长。从二龄小蚕开始至熟蚕结束…  相似文献   

19.
回顾广西蚕种质量检验检疫走过的历程,是不断自我完善和壮大的过程。从最初的蚕种场自己检验母蛾微粒子病到全区集中统一检验,从年检量原种2.6万张,一代杂交种43万张,发展到最大年检量年检原种20万张,一代杂交种442万张,为保证全区蚕种质量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广西正处在努力由蚕茧生产大省向蚕业强省跨越的发展时期,展望广西蚕种质量检验检疫,将更加促进广西蚕业健康、稳步、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丁农  蒋敏求 《蚕桑通报》1991,22(3):25-27
从蚕种生产的发展趋势看,蚕种场特别是原蚕区迫切要求原种强健、好养、制种量高,杂交原种正是由于具备这些特点,而受到蚕种场的欢迎。因此多元杂交种特别是四元杂交种的利用数量将不断扩大。但是对组成四元杂交种的每个亲本来说,四元杂交种属F_2代,因此各种经济性状的变异是否会明显大于其亲本,特别是蚕茧的匀正度能否齐一,对制丝原料茧来说尤其重要,为人们所普遍关心。徐卫华等(1990)就杂交原种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