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石永闯  陈新军 《海洋渔业》2019,41(1):118-128
小型中上层海洋鱼类是重要的渔业资源,目前其捕捞产量约占到全球海洋渔获量二分之一。小型中上层海洋鱼类具有生命周期短、生长速度快、分布不均匀、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等生物学特点,近年来,一些小型中上层海洋鱼类渔获量出现下降趋势,为保证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其进行准确的资源评估研究和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策略显得尤为重要。以文献计量统计分析为基础,对20多年来应用于小型中上层海洋鱼类资源评估的模型方法以及所需数据类型进行归纳与回顾,同时对模型中重要的参数估计、不确定性来源进行总结。分析认为,由于缺乏完整、准确的生物学信息导致无法对小型中上层海洋鱼类使用传统的资源评估方法进行评估,因此,其资源评估研究仍处在发展阶段。建议今后研究中应开展以下工作:1)努力提高现有模型的评估精度,尽可能考虑更多影响因素; 2)要进行长期系统的渔业资源独立调查; 3)充分利用体长等易获得数据,开发体长结构模型和基于生态系统的评估模型,降低模型选择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海洋科学家们认为,饲料鱼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特别是对大型鱼类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全球饲料鱼的捕捞量应减少一半。科学家们在对全球饲料鱼资源状况做了全面分析后表示,小型饲料鱼类具有巨大作用,是海洋食物链的关键环节。这些小型鱼类在各自生态系统中很大程度上都不应该被捕捞。  相似文献   

3.
王靓  花传祥  朱清澄  李非 《中国水产科学》2020,27(11):1379-1392
小型中上层鱼类是北太平洋海域重要的渔业资源,具有生命周期短、生长速度快、高集群性等特点,其资源年间波动显著,且受气候-海洋变化的影响。本文围绕秋刀鱼(Coloabis saira)、鲣(Katsuwonus pelamis)、鲐(Scomber japonicus)、鳀(Engraulis japonious)、竹䇲鱼(Trachurus japonicus)、沙丁鱼(Sardinops sagax)6种主要的小型中上层鱼类,回顾了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ño/La Niña-southern oscillation,ENSO)、太平洋年代际振荡(the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黑潮-亲潮(Kuroshio-Oyashio,KR-OY)等关键气候-海洋指数的特点及对鱼类栖息地环境和资源变动的影响。概括了气候-海洋变化对小型中上层鱼类的洄游分布和资源丰度的直接影响过程,以及对亲体繁殖产卵、仔稚体成活率和资源量波动间接的滞后影响过程。建议:(1)在多种气候-海洋指数基础上添加种群动态过程、捕捞方式系数、自然死亡率等参数构建生物量动态模型,揭示气候-海洋变化对渔业资源量的影响过程;(2)结合北太平洋涛动(North Pacific oscillation,NPO)、北极涛动(Arctic oscillation,AO)、北太平洋环流振荡(North Pacific gyre oscillation,NPGO)等其他北太平洋主要气候,基于物理海洋模型及空间耦合水动力学模型研究大尺度海流、中尺度涡旋对小型中上层鱼类影响。  相似文献   

4.
前言小型中上层鱼类占捕捞渔获量较大比例,估计占世界海洋渔获量的50%,其中地中海地区占60%左右。小型中上层鱼类组成中,极大多数是鲱鱼类,例如,南斯拉夫渔获量组成中沙丁鱼占70%,西班牙渔获量中中上层鱼类占56%,其中鲱鱼占46%。法国沙丁鱼占传统罐头产品的三分之一,鲐鱼也占三分之一。资源丰富的小型中上层鱼类给加工利用带来许多问题,从经济角度上来看,与其它  相似文献   

5.
海洋岛渔场是我省近海主要渔场之一,总面积达3052了平方公里。该渔场是多种鱼、虾的良好产卵、肥育、越冬场所,鱼类资源丰富,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近四分之一。多年来,由于捕捞强度不断增长,鱼类资源受到破坏,虽然总产量波动不大,但是传统性鱼类产量有所下降,小型鱼类如鲤鱼等数量增多。为了合理利用近海渔业资源,本文根据该渔场的鱼类生产的变化情况,提出该渔场综合治理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正> 随着我国传统的底层经济鱼类资源的逐渐衰退和枯竭,马面鱼产量的急剧下降,东海区中上层鱼类的产量已达40万吨左右,仅次于带鱼占海洋捕捞产量的20%,成为海洋捕捞业的支柱。但由于大量的捕捞力量投入中上层鱼类的生产,致使中上层鱼类也出现了充分利用和过渡利用的迹象。一些资源专家和有识之士纷纷要求加强对中上层鱼类的保护,实施最小可捕标准制度,以防重蹈底层鱼类的覆辙。现就实施最小可捕标准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实施后的效果等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由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承担的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项目"太湖小型鱼类资源生态调控技术示范与推广"已完成全部研究任务,并取得重要进展。近年来,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剧及渔业捕捞强度加大,太湖鱼类资源呈现出小型化、单一化的衰退趋势,表层小型鱼类湖鲚成为绝对优势种群。针对太湖鱼类资源目前存在  相似文献   

8.
70年代初,当挪威的围网渔船剧增,滥捕大西洋——斯堪的纳维亚鲱时,几乎超过了资源的承受能力。自那以后,实行了限额捕捞制度。但就世界范围而言,小型中上层鱼类仍然是一种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因为在许多情况下,要很好地食用这些小杂鱼是相当困难的。只是随着水产品加工工业的发展,各种鱼糜制品、鱼油和鱼罐头进入市场,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合理开发利用小型中上层鱼类资源才成为海洋水产工  相似文献   

9.
为落实领导上对海洋鱼类资源调查工作的重要指示,根据1971和1972年全国海洋鱼类资源调查座谈会纪要精神,在省水产局的领导下,由省水产研究所、厦门大学海洋系、厦门水产学院海洋渔业系、厦门海洋渔捞公社、厦门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东山县水产局等单位组成生产、科研与教学“三结合”资源调查组,对闽南渔场中上层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0.
玉筋鱼(Aminodytes personatus Girard)俗称面条鱼、沙钻,为冷温性小型的地方性经济鱼类。玉筋鱼资源丰富,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可用于食品加工、鱼粉加工和冷冻品加工,冷冻品作为鱼类养殖饵料畅销国内外。成为近几年出口创汇的重要品种之一。1998年春汛。黄海区玉筋鱼资源开始被大规模地开发利用,使海洋捕捞  相似文献   

11.
陆化杰  刘凯  欧玉哲  陈子越  陈新军 《水产学报》2021,45(12):2099-2111
随着微塑料在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中的发现,海洋微塑料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对海洋微塑料的来源、类型、分布规律、毒性以及对不同食性、不同栖息地海洋鱼类的影响进行了梳理,对后续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和瞻望。结果表明,微塑料来源广泛、种类繁多、分布在海洋的各个角落,其毒性主要由自身毒性和联合毒性两部分组成。微塑料在海洋中垂直分布特点为底层沉积物含量较高,其次为底层、上层水域,中层水域较少;水平方向上分布特点为河口区含量较高,流场区次之,大洋区较少。不同栖息环境的海洋鱼类对微塑料的摄取数量不同,从大到小依次为:近岸底栖性>底层性>大洋性>大洋底栖性;摄取种类也不同,并主要受微塑料密度的影响,中上层鱼类主要摄取密度较小的微塑料,中下层鱼类主要摄取密度较大的微塑料。不同食性鱼类对微塑料摄取量也不相同,滤食性鱼类摄取量最高,植食性和掠食性鱼类摄取量略不相同。海洋鱼类的摄食特性对不同形状、大小、密度的微塑料摄取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后续研究应结合渔业生物、生态学,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等  相似文献   

12.
闽东渔场鱼类资源生态容量和最大可持续开发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林法玲 《海洋渔业》2004,26(2):86-92
以海洋生态系统营养动力学为理论依据,根据历次调查所获得的闽东渔场初级生产力资料,通过对该渔场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和生态效率的测算、52种主要鱼类营养级及其有机碳含量的检测,采用营养动态模型和Cushing模型估算鱼类资源生态容量(自然生产量),采用Cadima模式和MSY简单模式估算鱼类资源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估算结果:闽东渔场鱼类资源生态容量平均为6.308×10~5t,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为3.268×10~5t。1994年以来闽东渔场实际年渔获量3.435~4.685×10~5t,平均4.267×10~5t,已连续9年超过鱼类资源最大可持续开发量,呈现过度捕捞态势。必须实行渔获量负增长制度才能使鱼类资源得到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13.
珠江口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关键功能群的遴选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功能群是研究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结构和能量流动的基础。实验以2016年和2017年对珠江口万山海域渔业资源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珠江口海域渔业资源历史资料,通过渔业资源优势度、生物量和渔获率指标排序分析,首次提出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关键功能群概念及其顶级经济物种遴选原则,以食物链营养级为基础构造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关键功能群。结果显示,丽叶鲹、棘头梅童鱼、周氏新对虾、隆线强蟹、凤鲚、口虾蛄、太阳强蟹和锐齿蟳为渔业资源优势度、生物量、渔获率排序中处于前30位的共有经济物种;底栖动物食性和浮游动物食性类群构成了珠江口海域的优势类群,分别占34%和20%;依据遴选原则遴选出名贵鱼类、高产鱼类和虾蟹类组成的7种海洋牧场渔业资源顶级经济物种,构造了7种由顶级经济物种及其食物链各营养级生物组成的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关键功能群,包括银鲳功能群、云纹石斑鱼功能群、鲈功能群、黄姑鱼功能群、鲻功能群、斑节对虾功能群和锯缘青蟹功能群。研究结果为我国现代化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功能群构造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海洋渔业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已成为制约福建省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行海洋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研究,对海洋渔业资源和渔业环境的保护起着重要作用,可为海洋渔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本文根据近年来福建沿海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研究资料,综述了福建沿海渔业生态环境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以及今后海洋渔业生态环境研究...  相似文献   

15.
人工鱼礁生态诱集技术的机理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工鱼礁是用于营造海洋牧场、调控和优化海洋生态环境、增殖渔业资源的人工设施。人工鱼礁所形成的环境可以作为鱼类良好的栖息、庇护和产卵场所,有利于鱼类的生存和繁殖,因此对鱼类具有良好的诱集效应。本文从多个角度论述了人工鱼礁生态诱集技术的机理以及鱼类行为和生态诱集技术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目前人工鱼礁生态诱集技术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和主要发展方向,旨在为我国沿海人工鱼礁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悬浮物和冲击波造成的渔业资源损失量估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兆礼 《水产学报》2006,30(6):778-784
以液化天然气(LNG)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为例,根据2004年5、8、11月和2005年5月在评价水域进行的渔业资源调查和LNG项目工程分析,评估工程施工期间悬浮物和冲击波对渔业资源的损失量。以往,采用直接鱼类重量损失进行评估,鱼卵、仔鱼和幼鱼潜在的生长价值无法体现,损失量被严重低估。本研究采用渔业资源尾数密度(包括鱼卵、仔鱼生长形成的部分)、受影响的面积和渔获物商品体重的乘积进行计算,可以避免上述缺陷。评价结果表明,LNG工程悬浮物对游泳能力较差的虾、蟹类影响远大于鱼类。以冲击波对鱼类影响为例,传统方法评价结果中的鱼类损失仅为43.39 t,明显低于本研究评价结果的201.9 t。  相似文献   

17.
海洋食物网拓扑学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EBFM)对海洋食物网研究提出了新的理论和方法需求.作者针对食物网动态这一生态系统的核心问题,对其近期发展起来的研究领域——食物网拓扑学理论和方法进行综述.食物网拓扑学通过建立一系列拓扑学指标,定量描述食物网各个成员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以及各个成员对整个食物网的作用.评价渔业对食物网的影响或食物网对外界的响应,开发可持续的捕捞方案,需要建立并运用食物网的动态模型.鱼类生物的重要特点是其捕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由个体大小(体长、体重)决定.而体长结构的渔业种群动力学模型发展已经成熟.因此,建议将食物网拓扑学的动态建模、体长结构的渔业种群生物量模型、鱼类个体大小相关的捕捞过程研究结合起来,作为基于生态系统渔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的、潜在解决方案.对此,下一步的研究重点是,选择食物网资料采集较为容易、渔业统计资料较为全面的海洋食物网,开展试点研究,从而逐步构建起完整的、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EBFM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8.
The Neotropical freshwater fish fauna is very rich—according to the most recent catalogue 71 families and 4,475 species have been described. However, only a small amount of general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on the composition of Neotropical marine fishes. In Brazil, 1,298 marine species have been recorded. General analysis of available cytogenetic and population genetic data clearly indicates research has been mainly concentrated on freshwater fishes. Thus, today, cytogenetic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for 475 species of Characiformes, 318 species of Siluriformes, 48 species of Gymnotiformes, 199 freshwater species that do not belong to the superorder Ostariophysi, and only 109 species of marine fishes. For the species studied, only about 6% have sex chromosomes and about 5% have supernumerary or B chromosomes. A review of the cytogenetic studies shows that these data have provided valuable information abou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fish groups, the occurrence of cryptic species and species complexes, the mechanism of sex determination and sex chromosome evolution, the distribution of nucleolus organizer regions, the existence supernumerary chromosom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yploidy and evolution. In relation to populations in Neotropical marine waters, the studies have shown the presence of cryptic species, which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fishery management. Different levels of genetic structuring can be found among Neotropical freshwater migratory fish species. This raise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fish population genetic diversity and consequently its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in inland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 specifically for conservation of ichthyo-diversity and survival.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然而,由于资源的过度利用、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化,海洋渔业资源不断衰退,海洋捕捞业的发展遇到了困境。传统上海洋渔业主要研究学科之一的海洋捕捞学科,如何适应形势的发展,拓展研究领域,开创海洋捕捞学科研究的新局面,这是海洋捕捞学科面临的一个问题。本文从海洋捕捞学科的发展现状,海洋捕捞学科研究涉及的领域,海洋捕捞学科研究的发展方向,更新充实知识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关于海洋捕捞学科发展的一些有建设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浙江沿海是我国重要的渔区,海洋渔业作为浙江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发展海洋经济的先导产业,在全省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对建国六十年来浙江海洋渔业发展进行历史梳理的基础上,归纳和总结了浙江海洋渔业发展的基本经验及主要成就,并就浙江海洋渔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