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尾松种源对松褐天牛成虫取食、松材线虫病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反复选择试验,从40个马尾松种源中选出既抗松材线虫病又较抗松褐天牛补充营养取食的广东5号种源.接种松材线虫使抗病马尾松种源中某些萜类组分如长叶烯、酚性化合物等增多;而抗松褐天牛取食种源含有更多的单萜烯、倍半萜烯、石竹烯等,含有更少长叶烯,这可能与松材线虫和松褐天牛的取食习性不同有关.游离氨基酸含量低的马尾松种源能抗松褐天牛成虫补充营养取食和抗松材线虫病.这与游离氨基酸含量低的马尾松种源抗性强的观点一致.厚皮紧密型的树皮结构和旺盛的树木生长势也是抗性种源抗性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不同种源的马尾松的抗病性存在差异.就马尾松对松材线虫病的抗病性差异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目前,马尾松抗病性的研究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①不同树龄与抗病性之间的关系;②不同地理种源马尾松对松材线虫病抗病性的差异;③与种源抗病性有关的主要成分;④马尾松的诱导抗病性;⑤马尾松抗病育种.马尾松的抗病性与多种因素有关系,通常具有抗性的马尾松一般生长状况较好;马尾松的抗病物质很复杂,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发现了马尾松的一些抗病物质的种类,并对这些物质的结构进行了研究,但对这些抗性物质的产生和马尾松抗病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通过气相色谱分析研究了高抗、中抗和敏感马尾松种源中性萜类(主要是倍半萜类)化学组成及其差异状况。结果表明,不同马尾松种源的抗性是由其内部化学组成决定的,是种源的特征性质。高抗种源比中抗和敏感马尾松种源含量有更多的长叶烯和α-松油醇,而含有较少的反式石竹烯和β-芹子烯。而且长叶烯与反式石竹烯的含量差越大,马尾松种源的抗松材线虫病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4.
通过气相色谱分析研究了高抗、中抗和敏感马尾松种源中性萜类 (主要是倍半萜类 )化学组成及其差异状况。结果表明 ,不同马尾松种源的抗性是由其内部化学组成决定的 ,是种源的特征性质。高抗种源比中抗和敏感马尾松种源含有更多的长叶烯和α 松油醇 ,而含有较少的反式石竹烯和 β 芹子烯。而且长叶烯与反式石竹烯的含量差越大 ,马尾松种源的抗松材线虫病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5.
正12月10日,安徽省林科院承担的抗松材线虫病马尾松种源及抗性育种技术项目通过国家林业局科技司组织的专家认定。项目组经过5年的攻关,筛选出高抗马尾松家系68个、高抗无性系89个。经测定,所选的抗性无性系株发病率比普通马尾松减少63.7%。江苏省林科院、南京林业大学、安徽全椒县瓦山林场等单位协作完成这项研究。目前,项目已在瓦山林场营建高抗马尾松无性系现地测定林18亩、抗性家系子代测定林16亩、高抗马尾松无性系采穗圃6亩、高抗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抗松材线虫病候选无性系的抗病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抗松材线虫病强的马尾松无性系,以前期筛选获得的抗松材线虫病强的马尾松实生苗为接穗,使用湿地松作为砧木培育嫁接苗,开展无性系2次接种松材线虫抗病性测定。结果表明:使用湿地松作为砧木培育马尾松抗性无性系苗木,经过对马尾松无性系嫁接苗2次接种松材线虫测定,获得健全率较火炬松高的无性系。抗病性第1次、第2次测定的健全率超过火炬松的合格无性系分别为77.7%、66.2%,平均健全率分别为81.4%、94.5%,对照树种火炬松平均健全率分别为61.3%和82.1%,获得的无性系抗病性显著提高。为了减小误差,应该选用嫁接成活苗数量相对多的无性系间进行抗病性强弱次序评价。采用了10株以上无性系间抗病性强弱次序评价进行对照,减少了抗性强弱无性系两极分化,抗性能力中等的无性系相应增多,在选拔植株营建抗性种子园过程中应给予重视,尽量选择接种测定数量较多的高抗无性系。  相似文献   

7.
抗松材线虫病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营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材线虫病是危害松属树种的毁灭性病害,危害严重、防治困难。安徽省从2001年开始从疫区和非疫区的马尾松林分中选择324株抗病优树以及部分广东、广西种源,通过嫁接繁殖和人工接种松材线虫的方法进行无性系抗病性测定。2011年利用筛选出的68个家系的89个高抗无性系营建了1.6 hm2抗松材线虫病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各家系成活率90.9%~100%,平均成活率93.6%。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没种源氨基酸含量与抗松材线虫病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选出和验证抗病马尾松种源的基础上,研究了马尾松不同抗病性种源的树全内氨基酸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抗病种源在接种松材线虫前后均比较感种源含有较少的组氨酸、苏氨酸、甘氨酸、异亮氨酸、胱氨酸、甲硫氨酸、亮氨酸、酪氨酸和精氨酸等9种游离氨基酸。它们与感病指数均呈正相比,这说明游离氨基酸含量低的马尾松种源抗松材线虫病。11种固态氨基酸的含量与感病指数有负相关性。说明其含量较高的种源具有较强抗病性能。  相似文献   

9.
针叶矿质营养元素与松材线虫病感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ICP仪测定10个有代表性种源的马尾松针叶的矿质营养元素,同时对这10个种源接种松材线虫,结果发现不同种源的抗性差异显著。马尾松不同时期的矿质元素含量与马尾松对松材线虫的抗性关系不一样,其中休眠期针叶内的Mn,Fe,Co含量与抗性呈正相关,而Ni含量与抗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马尾松抗松材线虫病相关基因,为解析马尾松抗性机理和高抗马尾松早期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高抗和易感2种马尾松基因型接种松材线虫,在接种后第1、15和30天取样进行转录组高通量测序,通过对高抗和易感马尾松差异基因识别以及富集分析,以筛选与抗松材线虫病相关的组成型差异基因。[结果]对高抗和易感马尾松接种松材线虫后的转录组进行比较,在接种后第1、15和30天分别获得2 866、679和1 657个差异基因,且在接种松材线虫后不同时间点间,共有差异基因相对较少。对差异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在接种后第1、15和30天,最显著的生物学进程是氧化-还原过程,而GO项刺激反应、转录调节以及香叶基二磷酸代谢过程也显著富集。对这几类GO项相关基因进一步分析,发现接种后3个时间点GO项刺激反应中共包括26个R基因,除了2个R基因外,其它R基因表达皆为组成型,在接种松材线虫和对照间差异不显著,而GO项转录调节中仅2个差异基因被nr注释为ERF转录因子,其余为未知基因。接种松材线虫后,ERF转录因子在高抗马尾松上的表达量始终高于易感马尾松上的表达量,且在接种松材线虫和对照间表达量变化不显著,也为组成型基因表达。GO项香叶基二磷酸代谢过程中,GGPPS 3个基因也在高抗马尾松上具有更高表达量,为组成型基因表达。这些基因中TIR-NBS-LRR基因(c65785.graph_c0)、ERF转录因子(c78073.graph_c0)和3个GGPPS基因在高抗马尾松中表达量较高,而在易感马尾松中表达量较低,甚至为0,可作为开发分子标记的候选基因用于鉴定抗性马尾松。[结论]高抗和易感马尾松在接种松材线虫后第1天其表达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的基因最多,其中,LRR基因、ERF转录因子和GGPPS与马尾松的抗性相关,部分TIR-NBS-LRR基因、ERF转录因子和GGPPS有望被开发为鉴定高抗马尾松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1.
对福建省宁化县20年生的火炬松与马尾松混交试验林的生长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立地因子和相同经营措施条件下,火炬松与马尾松混交林的生长量与火炬松纯林、马尾松纯林的生长量间具有极显著差异。在不同混交方法中,以带状混交林的生长量最大,林分总蓄积量达166.023 m3.hm-2;块状混交林次之;株间混交林最小。在不同混交比例中,以火炬松∶马尾松=8∶2混交林和火炬松纯林的生长量较高,林分总蓄积量分别达164.277 m3.hm-2和161.217 m3.hm-2,马尾松纯林的生长量最小。  相似文献   

12.
松林火灾对松材线虫病流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林火灾与松材线虫的发生和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火烧松林内羽化的松墨天牛,平均每头可携带7364条松材线虫,侵入松林后就会导致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和蔓延。火烧松林诱发松材线虫病可分为当年发病型,次年发病型和隐匿发病型。治理火烧松林能有效地控制松材线虫病的发生与传播。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4条新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山西北部油松、樟子松容器苗培育技术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山西省杨树实验局油坊林场苗圃为示例,对山西北部油松、樟子松针叶树容器苗培育的苗床准备,基质配制,土壤消毒,苗木假植,营养袋装置,摆放,灌溉施肥,苗木病虫害防治,苗木越冬等方面,结合工作实践经验,进行了技术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松材线虫病木削片传播线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5.
在 6~ 18年生湿地松、火炬松用材林中布置了 10片间伐强度试验林 ,对不同间伐处理的林分测树因子和间伐作业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最后确定了两个树种工业用材林密度调控方案。正常情况下 ,2 0 0 0株· hm-2以下密度林分 8年生后间伐即有收益 ,而首次间伐龄应在 12年生之前方能使保留木生长速率获得提高。通过间伐可使立木规格材出材率略有提高 ,但伐后 4~ 6 a间 ,立木蓄积量、规格材出材量、林分总收获量基本上随间伐强度加大而减少 ,两次间伐的间隔期至少应在6 a以上。综合考虑立地条件、生长效应和经营目的 ,认为两个树种工业用材林营建应选择立地指数14~ 18林地 ,培育纸浆材林分 ,初植密度 2 0 0 0~ 16 6 7株· hm-2 ,或 15年生主伐 ,或 8~ 10年生作中强度间伐至 12 0 0株· hm-2左右 ,18~ 2 0年生主伐 ;培育建筑材 ,初植密度 16 6 7~ 1111株·hm-2 ,10~ 12年生第 1次间伐至 110 0~ 80 0株· hm-2 ,16~ 18年生第 2次间伐至 80 0~ 50 0株·hm-2 ,2 0~ 2 5年生时主伐  相似文献   

16.
松树对松材线虫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7.
12年生湿地松、火炬松种源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我国12年生火炬松、湿地松7个试验点种源及树种对比试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火炬松种源间差异显著,种源与地点互作用显著,但互作方差较小。根据种源的生长(高、径)和适应性(保存率、抗病虫害、耐寒等)选出L-9、6、10火炬松优良种源。这些种源均产自美国东南沿海,最适宜在我国中亚热带发展,其次为南亚热带;北卡州及内陆种源L-2,5,6生长快且较耐寒,适宜在北亚热带种植,湿地松种源间差较小,呈随机变异,  相似文献   

18.
Although gravitropism of maize (Zea mays L.) roots is dependent on light, it is not known if light affects the gravitropism of pine radicles. Therefore, seeds of slash pine (Pinus elliottii Englm.) and loblolly pine (Pinus taeda L.) were germinated under constant light or constant darkness. A gravitropic set-point angle (GSA) of 90° indicates the radicle is pointed horizontally while a GSA of 0° indicates the radicle is growing toward the center of the earth. After 20 days from sowing, the GSA was less than 10° in both light and darkness. Therefore, gravitropism of both pine species occurred in the dark. The presence of light initially stimulated gravitropism but this effect was ephemeral. After 25 days from sowing,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adicle growth among light treatments, suggesting that darkness did not affect pine radicle gravitropism. However, light did increase germination of both species. Radicle length was slightly increased when seeds germinated in the dark.  相似文献   

19.
松树蛀干类害虫引诱剂引诱松褐天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采用自行配制的松树蛀干害虫引诱剂引诱松墨天牛的试验结果,对引诱剂的诱捕效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诱捕剂单日最大诱捕量为5头/单个诱捕器。雌雄比为1:1.02,所诱捕到天牛雌虫60%-80%腹内有卵,藏卵数各地统计,8-40粒不等。引诱剂引诱距离的测定结果,引诱剂在离松林缘150-200m距离内均能引诱到松褐天牛。诱集的虫种中有两种天牛,其中松褐天牛占总虫量35.7%,短角幽天牛占11.6%。  相似文献   

20.
2种国外松与马尾松生长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福建闽侯南屿林场火炬松、湿地松及马尾松家系子代测定林连续10 a的跟踪调查分析表明,火炬松家系不仅在胸径、树高及材积上存在极显著差异,而且与湿地松、马尾松的生长量也存在极显著差异;火炬松早期生长明显优于马尾松,但是随着树龄增长,马尾松生长速度明显加快,7年生时生长量超过火炬松家系平均生长量,10年生时超过火炬松最好家系生长量;湿地松生长趋势与火炬松相似,即前期生长比马尾松快,后期生长落后于马尾松,但湿地松早期生长稍落后于火炬松,后期生长优于火炬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