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以云南松林区新害虫祥云新松叶蜂主要生物学、生态学习性,结合各种控灾防治措施,作出该害虫防治技术的综合评判.结果表明:10月初~11月初,在林分平均高4.0m以上,郁闭度0.6以上,林间风速1.5米/秒以下,采用“741”、“敌对”烟雾剂防治;在林分平均高6m以下,郁闭度0.3~0.5,风速1.5~2.0米/秒,采用“花虫敌”喷粉和5000ppm25%“1605”微胶囊水剂喷雾防治;在林分郁闭度低、小面积虫源地,个别高大植株、林缘地带采用5~25%甲安磷、5~50%杀虫双、5~25%增效氧化乐果打针注射防治;8月中旬~10下旬,在低矮林分人工剪除有卵(虫)校都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利用48种人工合成的松叶蜂性信息素单体在云南进行了祥云新松叶蜂和会泽新松叶蜂性信息素的筛测试验,并分别利用二氯甲烷和甲醛提取的祥云新松叶蜂性信息素粗提物,和祥云新松叶蜂处女蜂进行林间诱虫试验。试验结果证明,人工合成的48种松叶蜂性信息素的单体对祥云新松叶蜂和会泽新松叶蜂雄性成虫无引诱效果,需针对祥云新松叶蜂和会泽新松叶蜂重新进行性信息素的结构分析。利用祥云新松叶蜂性信息素二氯甲烷和甲醛粗提物的诱虫效果不如祥云新松叶蜂处女蜂。但其甲醛粗提物和二氯甲烷粗提物均能诱到祥云新松叶蜂的雄虫,说明该甲醛粗提物和二氯甲烷粗提物中含有祥云新松叶蜂性信息素成分,但由于提取的性信息素浓度偏低,故诱虫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通过祥云新松叶蜂(Neodiprionxiangyunicus)低龄幼虫和茧空间分布格局及参数m*、K、α、β值估计低龄幼虫林间种群密度m=7563-7606P0、茧林间种群密度m1=0.9463(P-1.05670-1)×100;在9月初至10月中旬,以2.5%敌杀死乳油、25%灭扫利乳油20000倍进行超低量喷雾,选择性防治有虫株,防治效果达92.40%。在11月上旬至11月中旬对小面积虫源地、林缘地带林及个别高大树株,用15%杀虫双水剂每株5ml进行注干防治,防治效果为90.00%。在11月至12月上旬,采用敌马烟剂放烟,防效达97.81%。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高虫口成灾区,人工刨茧,防效达86.10%。 相似文献
4.
5.
通过对祥云新松叶蜂世代和虫期生长发育情况与云南松物候关系的系统观察,初步掌握了该害虫不同危害期与云南松物候的关系,便于用云南松不同的物候期来测报实云新松叶蜂的不同虫期和危害状况,为防治这一虫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祥云新松叶蜂生物学特性、环境因子、空间分布型及测报作了初步研究,影响害虫发生危害的主要因子是海拔、坡向、林分组成。用空间分布型指数法测定, 空间呈聚集分布型的负二项分布,聚集均数λ〉2,说明聚集的主要原因是本身的习性所引起。利用Lwao抽样方程推算出最适抽样数,为林间大面积虫情调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8.
9.
本文对不同海拔和密度的云南松林分内祥云新松叶蜂(Neodiprionxiangyunicus)的发生和危害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该虫的发生和危害与海拔高度有密切关系,与林分密度没有显著关系。其危害局限于海拔1900m以上林分;1850~1900m林分有成群分布,但无危害;1850m以下林分则无成群分布。依不同海拔高度将松叶蜂的发生和危害分为三个类型,分别对不同类型林分松针的韧度、长度、宽度松针干物质、全氮含量、松针油中萜烯类物质种类和含量、松针组织解剖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云南松林分松针韧度、松针表皮细胞厚度、松脂道直径、松针油中萜烯含量组成以及松针全氮和干物质含量与该虫的发生和危害有着密切关系。祥云新松叶蜂发生和危害选择松针韧度低、表皮细胞薄、低氮和低水份含量的高海拔林分。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室内饲养方式,首次对会泽新松叶蜂Neodiprion huizeensis成虫日节律进行全程观察记录。结果发现:会泽新松叶蜂羽化成虫中雌虫数量占优势,羽化率73. 17%,被寄生率12. 17%;成虫羽化随时间变化十分明显,羽化高峰期在11∶00—13∶00,其间羽化数量占羽化总数的71%;交配行为日节律明显,高峰期集中在11∶00—13∶00,12∶00时最高,达到25%;产卵行为从7∶00开始增加,在13∶00—15∶00处于高峰,13∶00时最高,达到32. 5%。成虫行为的日时间分配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为静息行为,其次为移动行为和产卵行为,最小的是交配行为;移动行为主要在白天进行,高峰出现在11∶00—13∶00,夜间成虫基本不进行活动。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a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冀中南部果产区,山楂叶螨种群消长呈单峰曲线,不同年份或同一年份不同果园的发生高峰不同,梨、桃园发生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苹果园发生在6月中旬至8月上旬。发生高峰的温湿度界限指标是旬日均温度26.14±2.11℃,日均相对湿度61.67%±8.92%;在发育起点温度(9.2℃)与界限指标温度范围内,种群增长与有效积温呈高度正相关,符合线性函数logy=-3.5574+2.5195logx,在果园和树冠内的种群空间分布属聚集型;山楂叶螨危害苹果、梨、桃树造成早期落叶的螨口指标分别是叶均31.79、32.34、19.47头(均指雌成螨),叶片被害指数分别为61.27%、60.07%和58.01%。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绵刺种群的结构与动态研究结果表明:绵刺种群在群落中地位和作用非常突出,其重要值为206.92,远远大于其他灌木物种,灌木层为群落的优势层片。绵刺具有2种典型的克隆生长构型:由劈根形成的密集性克隆生长构型和枝条下垂受损产生不定根形成的游击性克隆生长构型,这种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种群的分布格局、年龄结构和生命曲线。分布格局为集群分布。绵刺的年龄结构为下降型锥体,年龄越大,种群数量越多,但并不表示该种群为衰败种群,而为一个比较稳定的种群。生命曲线呈反对角线性上升,达到生理寿命前很少有个体死亡。 相似文献
20.
应用离散富里叶变换研究了井冈山天然东京白克木群落的种群动态规律,结果表明:东京白克木群落的种群动态规律,大周期为140年,中周期70年,小周期28 ̄35年,而且这种规律与个体生长的周期波动一致。规律揭示:天然东京白克木的世代划分以70年为宜,人工林以25年为宜,这将为天然林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