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日本引进50个日本柳杉优良无性系系穗条,采用嫁接繁殖技术保持46个,并经反复嫁接得到一致性试验材料,在贵州省中部和西部中、高山地区进行无性系选择、繁育系统研究,初选出日本柳极优良无性系13个,并在贵州省林科院试验林场建立5.33hm^2种子种园和1.33hm^3采穗圃。  相似文献   

2.
1987年,由部,省,地县四级在云南省马关县营建69.6hm^2杉木无性系种子园,株行距4m*5m(500株/hm^2)。1991-1993年间采用髓心形成层加套袋保法去顶嫁接,建立无性系种子园,尔后开展了一系列的管理,其主要技术育:解袋抹芽;松绑扶正等。本文对这些管理技术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对杉木初级种子园进行适时合理疏伐,可使种子园的种子产量大幅度增产,按照无性系生长的差异每hm^2保留240~300株,300~360株对种子增产效果显著,疏伐后种子产量是疏代前11年的12.7倍,年平均每hm^2种子产量以达114.2kg。  相似文献   

4.
油茶优良无性系选育及测定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1980 ̄1990年开展长埠《油菜无性系早实丰产配套技术研究》中试同时,对参试的油茶无性系进行了长期观察、调查,并对照全国油茶优树标准,1995年优选出了长林53号等18个适合本地区栽培的优良无性系,每hm^2产油脂885.75 ̄512.85kg,比实生对照增产189.2% ̄67.43%,超过国标96.8% ̄14%,抗病力强,果实炭疽病率为0。1996年1月被江西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18个  相似文献   

5.
营建岑溪软枝油茶二、三号高产无性系采穗圃研究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油茶高产无性系采穗圃,用大砧嫁接换冠方法营建结果,生长快,迅速为生产提供优良穗条。本圃1985年开始嫁接,1988年便向生产单位提供了29598个优良穗条,1990年提供了4.4万多条。本圃建成后,面积仅0.55hm ̄2可为生产提供6万余条优良穗条,可育苗12万多株,造林46.67hm ̄2。利用大砧嫁接建圃,不仅迅速为生产提供优良穗条,而且还获得高产、稳产,连续四年平均每公顷产油730.2kg,比对照增产623.75%。  相似文献   

6.
1985年选择长白落叶松种子园优良无性系进行芽接,于1987年营造丰产林0.48hm^2,以普通长白落叶松作对照。树龄8年生时,优良无性系树高,胸径,材积及每公顷蓄积量平均分别为3.99m,3.48cm,20.2×10^0-4m^3,和2.244m^3,分别和对照106.2%,103.3%,123.9%和123.8%;13年生时上述各因子平均值为7.18m,7.94cm,22.6×10^-4m^3  相似文献   

7.
对龙泉市林科所杉木等1代种子园盛果前期资料的统计分析表明,嫁接后第3-4年开始投产,第8-9年开始进入盛果期,产量一般稳定在75~120kg/hm^2各无性系间平均单株产量差异极显著,而重重复率达到57.96%-70.61%,同一无性系直冠形接株平均单株产量极显著高于盘冠形接株,差距达到3.5倍左右,并有随着树龄增加而扩大,而种子发芽率前者极显著高于后者,涩粒率前者低于后者,因此,选择遗传性优良的  相似文献   

8.
在20个乌桕优良农家品种的无性系中,以表型性状为主要技术指标,综合评选出无6、13、12、20、4、3、11、10等8个高产无性系,其产量高而稳,平均产量为242kg/hm^2,比参试无性系平均产量高2倍,而且年度变化较小。各无性系存在可配性,但差异很大,高产无性系最佳配置方式是葡萄桕+鸡爪桕,然后中配性强的组合进行栽培。  相似文献   

9.
704hm^2小山竹残次林结过一年的抚育改造,1993年均产值达1824元/hm^2,为改造前的6.1倍,为对照当年产值2.6倍,投入产出比1:5。  相似文献   

10.
1990-1994年,在福建平潭、长乐、莆田等地采用福建省林科所和华东农业大学的科技成果,开展了速生、抗病木麻黄良种无性系育苗、造林技术推广工作。5年共培育水培苗99.875万株,造林399.2hm^2,成活率在905以上,树高年平均生长量可达2m,比常规实生苗的高重复一提高2倍。造林一年后,幼林保存率比当地实生苗高34.5%,幼树高生长比当地实生苗高0.71m,地戏增粗0.72cm。5年的试验,  相似文献   

11.
滩地柳树无性系人工林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长江滩地4年生苏柳172等无性系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蓄积量生长和林木干形影响显著,1m×1.5m密度林分,蓄积年生长量达27.5m^3/hm^2,滩地柳林造林密度应不低于1667株/hm^2。  相似文献   

12.
木麻黄优良无性系测试及水培育苗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从13个木麻黄无性系中筛选出广东的501、福建的平_(20-4)、P(10-33)为最佳品系。以当地的普通木麻黄实生苗造林为对照,造林一年后,与对照相比,其平均保存率高34.5个百分点,平均树高提高71cm,地径提高0.72cm。水培育苗最佳时间为6月上旬至7月上旬。5年共水培育苗99.875万株,造林399.2hm ̄2,成活率90%以上,年平均高生长可达2m,比常规实生苗的生长量提高2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1992-1995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含盐量0.208%的海涂上栽植的11个黑杨无性系中,筛选出5个优良无性系,具有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抗盐和抗病虫害,与I-69杨相比,单株材积增长率为4.86%-64.63%,每公倾蓄积增长率为38.38%-74.17%,增加收入7800-1575元/hm^2。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天然阔叶林经营之路,1975年在金盆山林场开始了天然阔叶林改造试验,目前全县已改造0.44万hm^2,据标准地调查,改造的年后每hm^2生长量达9.15m^3,比对照3.9m^3/hm^2净增5.25m^3/hm^2。与人工营造阔叶林比,每hm^2可节约750元。  相似文献   

15.
对嫁接7年生的杉木1.5代种子园无性系球果进行年龄段分布调查,结果表明:(1)杉木种子园母树球果分布较为密集Ⅲ、Ⅳ、Ⅴ和Ⅵ4个年龄段,占7个年龄段总球果数的78.8%,其中Ⅳ年龄段结实量最多,其着果比例为23.2%。(2)杉木无性系年龄段着果量变异由无性系的遗传因素和种子园的地理环境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平均变异系数无性系间为53.7%(38.9%~75.2%),无性系内分株间为59.2%(6.7%~  相似文献   

16.
在毛乌素沙地和库布齐沙漠推广飞机播种治沙造林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8年累计飞播10.33万hm^2,投入1020.7万元,产出7276.77万元,投入产出比1:7.13,播区植被盖度由播前的3%-12%,增加到50%-70%。使23.13万hm^2流沙得到的初步治理,保护农田80万hm^2,牧场31.07万hm^2同时,围护国道,省(区)道100km,围护矿区公路40km,保护煤  相似文献   

17.
用福建选育的油茶闽43、闽48、闽603个优良无性系和芽苗砧嫁接新技术繁殖苗木,1988年在福安潭头营造试验林。据1992-1995年测产结果,3个品系比对照(CK)分别增产168.10%、132.68%和93.98%。栽培技术管理试验结果表明:定于修剪、土壤施肥及定干和施肥的综合技术比对照管理分别增产5.24%、57.10%和119.26%。以3个优良品系加综合管理比对照种和对照管理分别增加411.40%、179.87%和282.06%。  相似文献   

18.
肉桂经济产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从75个样地产量分析,肉桂有3种经营类型:一种以收获枝叶、提炼桂油要经营目的,第一次收获期为5年生,其后的萌芽林2-3年收获一次,达到同产的收获密度为1.05-1.20万株/km^2,一类立地类型组枝叶产量9474kg/hm^2以上;一种以收获桂皮药材主要经营目的,种植10年后方可达到高产,收获密度0.60-0.75万株/hm^2,一类立地类型组桂皮产量1961kg/hm^2以上;另一种是枝叶、桂  相似文献   

19.
施肥对尾叶桉无性系MLA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雷州林业局两个试验点进行了尾叶桉无性系MLA施肥试验,林龄38个月生的结果表明:处理⑥(P300g/株+K300g/株+150g/株)的平均蓄积生长量为29.24m^3/hm^2.a,比处理⑦(常规施肥,滤泥5000g/株+P250g/株+K150g/株)的平均蓄积生长量26.26m^2/hm^2.a大11;3%,比ck(不施肥)的平均蓄积生长量6.39m^3/hm^2.a大357.59%,比总  相似文献   

20.
杉木15个优良无性系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102个从杉木“三优”中选出的无性系单行小区和块状组配造林小区试验株进行生长量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分龄段逐步筛选法选优。造林后4-5年,林分平均树高4.5-6.0cm,胸径6.0-8.0cm时进行第一次筛选,淘汰60%的无性系后,中选无性系平均比对照增产55.7%。造林后6-7年,林分平均树高7.2-08.5m,胸径10.0-12.0cm时进行第二次筛选,淘汰40%无性系后,中选无性系平均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