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 采用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游憩活动对重庆缙云山游憩地带植物的影响程度与规律. 结果表明: 游客的踩踏会直接导致游道附近乔下植被盖度、物种数、灌木高度、草本高度和乔下植被完整度降低, 游客对离游道近、向阳的缓坡地带树干表面光滑植物的刻划伤害严重. 因此, 强化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植物保护措施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
游憩活动对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作为保护区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是游憩活动冲击的主要对象。在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游憩活动对重庆缙云山土壤环境的影响程度与规律。结果表明:游憩活动与土壤的硬度、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容重、孔隙度、含水量、有机质、pH值、全氯和碱解氯等因子的变化有显著相关性,且影响距离均达到了3m,但不同游道受到的影响程度有明显差异.游憩活动与土壤的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的变化无显著相关性,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土壤作为保护区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是游憩活动冲击的主要对象.在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游憩活动对重庆缙云山土壤环境的影响程度与规律.结果表明:游憩活动与土壤的硬度、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容重、孔隙度、含水量、有机质、pH值、全氮和碱解氮等因子的变化有显著相关性,且影响距离均达到了3 m,但不同游道受到的影响程度有明显差异.游憩活动与土壤的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的变化无显著相关性,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游憩观光已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森林、珍稀动物和多民族民俗风情等集中而多样化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极具旅游价值。正确地评估其游憩价值,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实现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调查问卷、游憩费用法对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游憩价值进行了货币化评估,计算出2009年莲花山自然保护区游憩价值为70.305万元,忽略计算时未考虑因素及存在误差,可分析出该自然保护区具有较高的游憩价值。考虑到游憩价值将随时间、国内外旅游业的发展形势、旅游政策、旅游规划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等因素影响,笔者建议管理者通过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大宣传提高保护区知名度等手段提升莲花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游憩价值。  相似文献   

5.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游憩价值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使用旅行费用法对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游憩价值进行评估。针对旅行费用法存在的2个缺点:①与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②只能评价森林游憩的使用价值,分别引入发展阶段系数之比以及条件价值法中对森林游憩非使用价值的评估,加以调整。评估结果表明,旅行费用是影响游客到天日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游玩的最重要因子。2007年。天日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游憩价值为39727.4万元,人均1805.80元,消费者剩余8599.6万元,人均390.90元,评估结果与当前国内外所做同类研究相近,过程相对较为合理和客观。图1表1参16  相似文献   

6.
在湖南省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内选取6个游憩点进行植被群落结构和生物量的调查,其中包括4条游径、1个烧烤场和1处游客休息地。结果表明:游憩活动会对生态旅游区植被的群落及生物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同一水平距离带上,活地被物层植被的盖度和生物量出现远距离>中距离>近距离的规律;草本层植被的生物量(x)与其盖度(y)正相关,并可用经验方程y=5.0392x 8.8824来表示。图1表3参14  相似文献   

7.
以拉市海高原湿地保护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筛选出游憩环境因子,聚类出社会状况与隔绝程度、基础设施供给与管理、自然环境状况和游憩环境与公共服务管理4种指标,将案例地游憩环境分为原始自然型、半原始自然型、乡野型及城郊型4种类型,参考游憩机会谱“连续轴”思想构建出“四标四类”的拉市海高原湿地游憩机会谱(PWROS)。基于PWROS针对拉市海高原湿地保护区现状,在游憩活动区域划分、基础设施和游憩管理规划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为解决拉市海高原湿地保护区游憩需求与资源开发之间的矛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旅游干扰对自然保护区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启  秦安臣  李艳慧  冯学全  吴京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127-19129,19171
[目的]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肥力指标及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旅游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方法]采取的方法是样带法。[结果]由于旅游干扰,人为践踏使地表枯落物减少1/2,有机质含量平均下降7%,土壤全氮含量平均减少0.04 g/kg,其余全磷等都不同程度有所下降。[结论]随着人为干扰强度的增大,土壤肥力状况呈下降趋势,并且这种趋势在0~20 cm土层表现的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9.
10.
森林游憩的发展回顾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顾了森林游憩在国外的发展历程,系统讨论了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在我国森林游憩业中的发展过程与现状,并展望了森林游憩业在我国的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敏感水平、植被景观重要值、物种信息指数、伴人植物数目、植被层盖度等旅游影响因子对鹞落坪植被与旅游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敏感水平、植被景观重要值和信息指数成负相关;旅游活动对群落结构作用能力依次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12.
13.
Based on the two long-term experiments on red soil in hilly areas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Hunan Province, a study on rehabilitation of natural vegetation in this area has been carried ou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more frequently vegetation was cut, the less bio-mass and the fewer the species of the vegetation were year by year, especially the growth of xylophyto. For example,in plot 1 (under annual cutting), the bio-mass of vegetation decreased from 90. 2kg/plot to 45. 0kg/polt, the species of the vegetation decreased from 15 to 4,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xylophyta biomass decreased from 17% to 0.9% in 1991. As for imparata cylindrica var. major during the process of restoration of natural vegetation, applying fertilizer made it reproduced excessively, then eliminate. With frequently cutting, the soil fertility was exhausted gradually and the biomass of Imparata cylindrica decreased sharply, especiall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14.
红壤丘陵山区人为活动对植被恢复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在湘南丘陵山区的2个长期定位试验,研究该地区自然植被恢复的情况。结果表明:频繁刈割不仅使植物的生物量逐年下降,植物种类减少,特别是抑制木本植物的生长。对该地区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的白茅草问题进行的针对性研究证明,施肥可使白茅草过度繁殖而死亡。频繁刈割地力不断耗竭,白茅草生物量锐减,特别是在施氮肥的条件下生长最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旅游开发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影响,采用样方分析法对长白山主要景点各样方内的土壤和植被群落进行调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旅游干扰主要对乔木层幼苗数有一定的影响,对灌木层盖度和草本层的高度影响明显,尤其是对游径边缘5 m以内的近景区。旅游干扰使土壤理化性质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随着干扰强度增加,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全氮及全磷含量逐渐减低,而土壤容重、PH值、全钾含量则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鼓励和支持休闲设施供给建设,加之国民收入持续提高,节假时间增加,休闲旅游发展迎来新时代。在此时代背景下,结合巢湖创建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的良好契机,充分依托环巢湖滨湖地区优越的自然及人文资源,通过渐进有序、文旅融合的空间总体规划,将环巢湖滨湖岸线打造成集自然生态景观、休闲娱乐、公共服务、文化展示于一体的滨湖带状休闲空间,使其成为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的核心引力区域,为城市特大湖泊岸线相关保护和开发建设探索出可供借鉴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自然保护区适应性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旨在尝试采用适应性管理模式改进自然保护区传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自然保护区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构建自然保护区适应性管理的体系结构,针对自然保护区可能产生的管理不确定性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可行的管理理念,实现生态相容和可持续管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借鉴台湾有关相容性分析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对白沙湾风景区中受游客欢迎的14种主要游憩活动进行动静态尺度和活动属性分析,研究其活动相容性。结果表明:活动属性因子相似,动静态程度差别较大,则活动不相容;活动属性因子相似,动静态程度相似,则活动相容;活动属性因子不同,动静态程度相似,则活动无关。白沙湾风景区游憩活动相容性分析结果可为规划与管理游憩活动空间提供参考依据,对提升景区游憩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深入了解不同植被对石漠化地区土壤品质变化的影响,对桂西北石漠化地区13种不同植被典型样地的土壤理化性质、纤维素分解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及无机磷转化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植被土壤的生化作用强度有明显的差异,以乡土树种为优势种的样地,其土壤生化作用强度通常高于外来树种为优势种的样地,青檀、鞍叶羊蹄甲、圆果化香、侧柏、青冈、任豆、阴香、吊丝竹等乡土树种可作为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的先锋树种;除植被覆盖度低的类芦样地外,以湿地松、小叶桉为优势种的样地土壤生化作用强度较低。从生态恢复效果及经济社会效益角度考虑,在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应重视不同树种的优化配置及生态恢复技术的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