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朱国祥 《畜牧与兽医》1996,28(4):165-166
种鸡育雏、育成阶段控制饮水的方法与效果朱国祥(丹阳市种禽场,212300)随着雏鸡体重增长,种鸡排泄物逐渐增多,对于非自动饮水的鸡舍,雏鸡4周龄以后(肉用种鸡3周龄始)垫料易潮易脏,鸡粪易氨化的情况,日益突出。鸡群常因舍内地面污染,氨浓度剧增引发大肠...  相似文献   

2.
孵化条件引起雏鸡异常■顾志良译(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225003)很多质量差的雏鸡存在先天性的缺陷,这种鸡在青年种鸡(小于30周龄)后代中比较多。如果种鸡在这一阶段后,质次的雏鸡比例仍然较高的话,应当检查其它可能的原因,如蛋的处理、孵化条件、营养、遗...  相似文献   

3.
种鸡产蛋早期(28周龄)产出的种蛋孵化的雏鸡称之为“小日龄雏鸡”,其在生产性能的发挥上和抗病力上都优于其它的雏鸡,但由于雏鸡个体小,对环境要求较高,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雏鸡表现“难孵、难养”的问题,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来提高种蛋的孵化成绩及雏鸡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4.
就肉种鸡感染某些疫病时,其雏鸡内在质量下降特征作一探讨。通过对比阳性与阴性种鸡群有关指标变化,并将不同内在质量的雏鸡分别投放到新、老饲养小区,分析饲养环境和内在质量对出栏效果影响,结果发现:阳性种鸡所产雏鸡使新饲养区入舍鸡均重下降6.14%(P<0.01),老饲养区下降10.96%(,P<0.01)。而且当雏鸡质量下降时具有以下特征:1.种鸡受精率及其雏鸡出栏率与孵化率、健雏率呈非同步波动;2.新、老饲养区商品鸡出栏效果差异加大;3.商品鸡周龄死亡率持续三周龄以后的死亡率增减趋势与正常情况截然相反。  相似文献   

5.
雏鸡是指出壳到6周龄(即一般蛋种鸡和商品蛋鸡的育雏期为6周龄),处于保温养育阶段的幼鸡。雏鸡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消化能力弱,对饲料的敏感性强,胆小,且生长迅速,代谢旺盛,因此极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能否育好雏鸡,直接决定着养鸡业的成败。春天气候干燥,气温回升,光照时间较长,雏鸡易成活,因而春季是进雏的黄金季节,但育好春雏还必须抓好以下几个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6.
雏鸡是指出壳到6周龄(即一般蛋种鸡和商品蛋鸡的育雏期为6周龄),处于保温养育阶段的幼鸡。雏鸡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消化能力弱,对饲料的敏感性强,胆小,且生长迅速,代谢旺盛,因此极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能否育好雏鸡,直接决定着养鸡业的成败。春天气候干燥,气温回升,光照时间较长,雏鸡易成活,因而春季是进雏的黄金季节,但育好春雏还必须抓好以下几个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7.
肉种鸡称重技术与应用孙文福,褚金忠,徐全平(山东省广饶县种鸡场257300)在肉种鸡的生长过程中,为了正确地了解种鸡的生长发育情况,检验限饲的效果,从雏鸡3周龄开始,每周末鸡群抽样5~10%,进行个体称重,一直到产蛋高峰前,产蛋高峰后每4周称重一次....  相似文献   

8.
一、1-20周龄公母分群饲养 0-5周龄(育雏期)饲养管理:佳和黄肉种鸡公鸡叶5周龄的培育目标是:体格健壮,腿长、平胸,睾丸发育良好,体重比母鸡高30%左右,行走时龙骨与地面的角度约成45度。为使种公鸡有较长的腿部,种公鸡早期不能过渡限制饲喂。因为8周龄前腿部骨骼生长较快。种公鸡在0-5周龄饲喂雏鸡料,自由采食,  相似文献   

9.
<正>任一家孵化厂的生产目标是生产出最大数量的1日龄可售雏鸡,因此孵化厂必需关注种鸡的饲养管理,从而提高种鸡的生产性能和1日龄雏鸡的质量。1父母代鸡的育成首先,父母代种鸡的育成期管理对种鸡的后续生产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必需遵循一些基本的建议,如提供充足的槽位和饮水位,以促进种鸡的采食和饮水。就商品蛋鸡而言,1周龄的体重将影响产蛋期的许多生产指标,如产蛋高峰的维持时间和成活率(表1)。  相似文献   

10.
饮水管理是肉用种鸡饲养工作中一项重要的日常管理。实践证明,管理得当不仅能保持鸡体正常的生理机能,而且有助于发挥种鸡的生产潜力,提高生产者的经济效益;若管理不当,则可导致严重的问题。如过量饮水,会导致垫料潮湿,诱发肠道疾病和腿病;若限水过度,会影响正常的采食量及饲料的消化吸收,从而会降低生长速度,产蛋期会影响产蛋率,严重的可导致脱水死亡。因此,搞好饮水管理十分重要。一、肉用种鸡饮水质量的管理肉种鸡1周龄内最好饮用凉开水,1周龄后换用洁净的自来水或深井水,水质要符合质量标准,严防大肠杆菌超标。饮水可…  相似文献   

11.
在正常饲养条件下,在肉种鸡鸡群中试用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的弱毒疫苗,观察其对体重增长、产蛋生产性能、对其他疫苗应答有无影响。同时连续定期测定种鸡血清REV抗体,并测试抗体阳性鸡的后代有无病毒垂直传播。结果表明,该疫苗接种18周龄种鸡后,对生长、产蛋率、受精率和孵化率等生产性能均无不良影响,对正常疫苗免疫的抗体应答也无影响。经免疫接种REV弱毒疫苗的种鸡,在开产后及产蛋高峰期,均不表现病毒的垂直传播。免疫种鸡后,其激发的抗体可持续280d以上,且雏鸡血清中母源抗体可持续至少7d。结果表明,该REV弱毒在开产前种鸡应用时有很高的安全性,并能为雏鸡提供足够的特异性母源抗体。  相似文献   

12.
种鸡在产蛋高峰过后,其ND和IB抗体水平随着产蛋周龄的增加会逐渐降低。为提高ND和IB抗体水平,防止产蛋高峰后期的种鸡在生产中发生非典型ND和IB,有必要进行一次ND和IB疫苗补充免疫,以提高种鸡对NDV和IBV强毒感染的抵抗力,防止感染病毒后而引发的产蛋性能下降。同时,种鸡免疫ND+IB二联油苗也能提高商品代鸡苗的母源抗体水平,对雏鸡前10天左右提供充足的母源抗体保护,避免雏鸡前期发生ND和(或)IB。为此,笔者尝试在种鸡产蛋高峰后期使用ND+IB二联油苗和ND油苗,以观察对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以及补免后种鸡ND和IB抗体水平情况。  相似文献   

13.
肉用种鸡育雏育成期体重控制与产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肉用种鸡育雏育成期体重控制与产蛋关系马叙宇(江苏省连云港市大地肉鸡总公司第二种鸡场222344)肉用种鸡生长速度很快,如不加强体重控制,八周龄时可长到种鸡20周龄时要求的体重(2.2kg)。种鸡在适宜的环境下体重达标,是提高种鸡生产性能的第一步。否则...  相似文献   

14.
养好后备鸡群,是蛋种鸡发挥高生产性能的基础。后备鸡群的体型、体重达标与否及均匀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产蛋性能的好坏,据有关报道:雏鸡5周龄体重与其产蛋的主要性能指标呈较高的正相关,16周龄体重的均匀度与产蛋持久性及存活率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10周龄体重对早熟性有中等程度相关,这些数据说明后备鸡群的体型发育、体重控制及均匀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种鸡的生产性能(产蛋率、存活率、种蛋利用率、受精率等)。现将如何养好后备蛋种鸡谈几点看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肉种鸡趾部葡萄球菌感染孟昭聚(山东省蓬莱市潮水镇兽医站,265617)某鸡场1994年2月共存养AA父母代肉种鸡10010套,其中61周龄1810套,53周龄1880套,45周龄1960套,39周龄2100套,26周龄1100套,18周龄1160套。...  相似文献   

16.
1育雏期1.1培育标准选择30~45周龄的种鸡所产种蛋,因其孵化出的雏鸡好于其他周龄。种鸡本身不应该患有淋巴细胞白血病、禽脑脊髓炎、传染性贫血和网状内皮细胞增殖病等。  相似文献   

17.
现场经验和研究结果表明,雏鸡质量对肉鸡整体性能表现具有显著作用。获得高质量的雏鸡取决于孵化场因素、种蛋的储存条件及时间、种蛋的外部和内部质量、胚胎发育的生理状态、卵黄吸收情况以及一日龄雏鸡的营养储备、健康和免疫系统状态等。种母鸡的营养影响雏鸡质量,其需要正确的营养以满足自身的需求,达到最适宜的发育状态包括周龄、性成熟、体重和脂肪沉积,并生产高质量的种蛋(内部和外部的质量),如良好的蛋壳质量、水分含量、蛋黄蛋清比、脂肪含量、矿物质和维生素状态等,以此生产高质量的雏鸡。本文阐述了种鸡营养对雏鸡质量影响的各个方面,并指出为确保雏鸡质量,必须为种鸡提供全价饲料,重视饮水卫生,对实际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组织滴虫病是由火鸡组织滴虫引起多种禽类盲肠和肝脏寄生虫性机能紊乱的疾病。该病以肝脏坏死和盲肠溃疡为特征,亦称为传染性盲肠肝炎或黑头病。雏火鸡和雏鸡易感,野鸡、孔雀、珍珠鸡及鹌鹑等有时也可感染。火鸡和鸡对该病的易感性随日龄而变化,3~12周龄火鸡和4~6周龄鸡最为易感,死亡率也最高,成年鸡多为带虫者。近年来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对肉种鸡和蛋鸡的危害大,除导致死亡和淘汰率高外,还长期影响鸡的产蛋性能。现将一起雏鸡暴发组织滴虫病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1 选择优质的雏鸡 养鸡户在购买雏鸡时必须严格把关,雏鸡最好使用一批种鸡所产的种蛋或种鸡周龄相近的种蛋孵化;管理混乱、生产水平不高的种鸡场很难提供具有较高生产性能的雏鸡,因此应从技术力量强、孵化技术过硬、有相当饲养规模及未发生过疫情的种鸡场购雏.  相似文献   

20.
鸡白痢对种鸡及其后代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鸡白痢对种鸡及其后代生产性能的影响戴国俊,张如宽,徐未平,王志跃江苏农学院牧医系(225001)鸡白痢病的病原菌是鸡沙门氏菌,以2-3周龄的雏鸡发病率、病死率为最高。成年鸡感染常呈慢性或隐性经过,无明显临床症状,常不易被人们所注意。因而养鸡者多重视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