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华北落叶松耐寒、喜光,不耐庇荫,在适生地区的阴向缓斜陡坡中厚层山地棕壤上,生长良好。华北落叶松在立地条件好的燎荒地、火烧迹地及灌木稀少的疏林地天然更新良好。但经调查在林冠下天然更新不佳。有云杉母树的情况下,天然华北落叶松林下云杉幼树较多。因此,华北落叶松天然林有被云杉更替,向云杉林演替的趋势。因此,华北落叶松林成熟后,宜采用小面积块状皆伐作业,实行人工植苗更新。  相似文献   

2.
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天然更新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兴安落叶松原始林、渐伐更新林、皆伐更新林3种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对其天然更新幼苗的大小级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始林与渐伐更新林的更新幼苗大小级结构均属于稳定型种群,有利于种群的连续更新;而皆伐更新林幼苗大小级结构属于下降型种群,不利于种群的连续更新。3种森林类型的幼苗分布格局均呈聚集分布,聚集程度等级由强到弱顺序为:原始林>皆伐更新林>渐伐更新林。并提出了兴安落叶松合理经营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27年生江南油杉人工林天然更新及其幼苗生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7年生江南油杉(Keteleeria cyclolepis)人工林的生长状况和天然更新特征调查,结果表明:树高年均生长0.87 m,胸径年均生长0.96 cm;天然更新幼苗地径分布在0.5~3.0 mm之间,苗高在30 cm以内,并集中于东、南方位树冠垂直投影范围;幼苗生长密度峰值出现在距离树干1 m和4 m处。江南油杉人工林的幼苗生长期,应及时抚育除草,避免遮挡光照,从而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32个样带779个样方的调查,认为坡度、留母树否、灌木生长状况是影响皆伐后天然更新的主要因子。山脊油松林可实行留母树皆伐。皆伐后天然更新的华山松较人工更新高生长落后5~8年。皆伐后天然更新幼林树种组成复杂,稀有树种减少,演替趋向于形成华山松林。锐齿栎和光皮桦的林分是萌生——实生混交林。  相似文献   

5.
不同造林措施对桉树人工林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桉树人工林地力退化问题,通过比较两种造林措施下桉树人工林地土壤肥力特征发现,皆伐和造林时的人为活动对浅土层(0~20 cm)的土壤有松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容重,部分提高土壤持水量和孔隙度,但造林后林地土壤物理特性变差,炼山+机械挖桩造林措施对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破坏作用要明显高于伐根催腐造林;与皆伐前相比,两种造林措施均导致了林地土壤pH向酸性化方向发展;伐根催腐造林使得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全N、全K、Ca和Mg含量均较皆伐前大,炼山措施导致大量养分烧失和流失,故其最小;土壤微量元素中除了Cu以炼山造林地最大外,Fe、Mn、Zn、B均以伐根催腐造林地最大。  相似文献   

6.
油松是华北地区山地造林的重要树种.建国后七沟林场乃至全省营造的油松林,大部分进入中熟林和近熟林阶段.不久的将来,共同面临的就是伐后怎么样更新的问题.然而,多年来由于油松人工林的分布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造林成活率不高,给油松林更新带来许多困难.在此情况下,研究油松中、近熟林林冠下或皆伐迹地的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不仅对林场大面积油松人工林的更新换代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全省乃至华北地区也有指导意义.为此,结合林业生产,七沟林场从1993年开始,先后两次在中熟林分内选择样地,采用皆伐和间伐两种方式伐掉油松林木,同时对皆伐迹地和间伐后林冠下空地采取全面封山措施,以促进油松的天然更新.2000年我们作了全面调查,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皆伐天然林迹地采用天然更新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多年来,东北地区采伐天然林的方式大多采取皆伐。伐后的采伐迹地一般采用人工栽植落叶松的方法进行人工更新。辽宁宽甸硼海镇98%的采伐迹地营造落叶松,这样的造林方式若持续下去,必将导致天然林面积逐年减少,既不利于水土保持,也不利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皆伐天然林的采伐迹地采用天然更新有很多好处。  相似文献   

8.
通过近5年对河北省木兰林管局龙头山林场道坝梁华北落叶松低质低效人工林改造示范技术研究,探索应用可行的恢复手段,对退化的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进行科学经营,转变经营思路,减少皆伐改造。按照近自然育林法则,采取围栏封禁、开窗引灌、群团状择伐、带状皆伐、人工补造及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一系列科学经营措施,改善森林的生态环境及森林自我恢复能力,提高林地、林木生产力,努力打造健康、优质、高效的复层、混交、异龄林,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9.
谈郁闭度对沙松天然更新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40多年生沙松人工林在不同的郁闭度条件下天然更新的调查,分析了郁闭度与更新幼苗的密度、高生长、径生长的关系及利用天然更新苗更新造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更新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落叶松人工林结实规律、林分状况、生境条件、人为活动对天然更新的影响,分析和探讨了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更新规律。提出在适宜条件下采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方式,配合人工更新的措施,不仅加快采伐迹地更新进程而且节省40%~50%的更新费,且幼林生长状况优于单纯的人工更新。  相似文献   

11.
《林业科学》2021,57(3)
【目的】研究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的主要限制因素,探索寻找促进天然更新的实用技术,为改善华北落叶松林天然更新和林分结构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宁夏六盘山选择5个试验点,每个试验点按林冠郁闭度不同选择华北落叶松人工林5类生境(近熟林的林冠下、林隙、林中空地、林缘和退耕幼龄林地),每类生境各设1块12 m×20 m样地,2018年10月中旬在每块样地设置割草、除落、开沟、挖穴和对照5种处理,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区组平行于等高线排列,地表处理后撒播华北落叶松种子(100粒·m~(-2))。整个试验共设置25块样地,每块样地5种处理,每种处理3次重复。在近熟林林冠下和退耕幼龄林生境设置防止鸟鼠采食种子的尼龙网覆盖和不覆盖2种措施。2019年6月计数存活幼苗,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覆网时,退耕幼龄林、林缘、林隙、林冠下和林中空地5类生境的幼苗密度均值依次为2.7、1.8、1.4、1.3和0.8株·m~(-2);开沟、挖穴、清枯、割草和对照5种处理幼苗密度均值依次为2.1、1.9、1.8、1.3和1.1株·m~(-2);每类生境的5种处理之间,最高的平均幼苗密度依次为林缘样地开沟4.1株·m~(-2)、退耕幼龄林样地割草3.6株·m~(-2)、林隙样地开沟2.4株·m~(-2)、林冠下样地挖穴2.1株·m~(-2)、林中空地挖穴1.3株·m~(-2)。林地覆网能极显著提高所有处理的幼苗密度。近熟林内林冠下样地的幼苗密度均值提高幅度依次为清除枯落物2.3株·m~(-2)、开沟1.0株·m~(-2)、对照0.5株·m~(-2)、挖穴0.5株·m~(-2)、割草0.5株·m~(-2),即可提高0.5~2.3株·m~(-2);退耕幼林样地的幼苗密度均值提高幅度依次为清枯2.3株·m~(-2)、开沟1.7株·m~(-2)、挖穴1.3株·m~(-2)、割草0.6株·m~(-2)、对照0.3株·m~(-2),即可提高0.3~2.3株·m~(-2),与近熟林内林冠下样地基本一致。【结论】限制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的主要因素包括动物采食种子、过厚枯落物层阻碍幼苗根系进入土壤、病虫危害、杂草竞争和过密林冠遮荫等;建议采取的最佳复合措施为:通过间伐形成或选择业已存在的中等郁闭生境(如未郁闭幼龄林、林缘、林隙等),在林地部分区域全部清除枯落物或大面积开沟,下种后覆盖防止动物取食种子的尼龙网,这样可大幅提高林下幼苗密度。  相似文献   

12.
人工林天然更新过程的干扰效应与人为干扰方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帽儿山地区的红松、长白落叶松人工森临时样地资料,系统分析了影响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干扰因素;林分密度、林缘效应、种源、立地、林地形状与面积大小等。干扰的结果往往对林分更新产生正效应或负效应。研究表明,林分密度负效应,林缘产生正效应,以120m作为种源干扰的有效距离指标,人工造林面积应控制在4hm^2左右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华北落叶松进行不同药剂浸根(ABT生根粉和保水剂),在不同降水量年份的造林试验表明:在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迹地更新,用ABT生根粉浸根能够显著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降低旱死率,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迹地更新一次成功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4.
在成县为了解决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生产种子的问题,我们采用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改建母树林的试验途径,在本县赵坝林场对106.2亩人工林进行了改建母树林的试验研究。经过8年的综合培育,改造的母树林座果率、结实率、产种量和种子品质等各项指标都比对照林分布有显著提高,生产的种子用于育苗造林表现优良,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迹地不整地造林效果的研究,发现不整地的土壤含水量略高于整地的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不整地与整地没有明显变化;不整地与整地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高生长总体没有明显差异。为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迹地造林找到了一条捷径,节省了大笔整地费用。  相似文献   

16.
落叶松是华北北部塞罕坝地区的主要用材林树种,近几年来,随着用材林经营性采伐面积的逐渐增加,伐后更新的任务也随之加大。为探索不同整地方式对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对不同整地方式的人工更新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机械整地造林成活率、当年生长量都明显优于人工穴状整地方式。因此,建议在平坦、开阔的人工林皆伐作业地块上进行落叶松人工更新,最好在造林的前一年雨季之前采用机械整地,在坡度陡峭、狭窄地段结合人工整地,可以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年生长量,节约投资,确保一次成林。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早期营造的长白落叶松及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有的已经达到成熟龄,有的已接近成熟,均表现出速生丰产的特点。通过60年代的抚育伐,人们已体会到营造落叶松人工林是很经济的。由于黑龙江省落叶松种子长期供不应求,面华北落叶松种子价格便宜,60年代初  相似文献   

18.
在对花曲柳、蒙古栎、核桃楸等天然次生林和落叶松人工林的天然更新状况、林下枯落物状况和土壤种子库状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4种林型枯落物与天然更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枯落物对次生林的天然更新有一定的障碍作用,枯落物过多,有效更新幼苗数量就会减少,有效更新状况与枯落物的数量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坡位对华北落叶松生长及林下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坡位在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造林和经营措施中影响较大,坡位不适会导致森林结构的失衡和生态功能的破坏,进而引起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生态恶果。为了研究坡位对华北落叶松生长及林下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对围场县新丰林场不同坡位条件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生长状况及林下植被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坡位对林木蓄积量的影响不显著;(2)坡位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影响效果显著(在5%显著水平上),总体上呈现上坡位大于中坡位大于下坡位的趋势;(3)坡位对华北落叶松林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极显著,灌木层在不同坡位下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与草本植物层的变化趋势相似,处于上坡位的草本植物层和灌木层具有更高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草本植物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平均值高于灌木层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20.
人工林下天然更新种群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红松、长白落叶松人工临时样地资料,分析了帽儿册地区人工林下天然更新种群的数量特征、水平分布、垂直成层结构以及天然更新种群枯死木状况。两种人工林林分中,水曲柳更新种群数量占绝对优势,且呈聚集分布,平均拥挤度m^*=5.1;水曲柳在林分的更新层、演替层、主林层均有合理分布,水曲柳在帽儿山地区属于巩固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