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场地处江苏无锡蠡园对面的大浮山区。1972年开始种茶,五年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领导、科技人员、工人三结合,大搞群众性科学实验运动,不断探索茶叶速生丰产的客观规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972年建立的40亩福丁大白茶速生丰产试验园,目前平均树高84厘米,树幅120厘米,1977年已开始投产,平均亩产鲜叶792.5斤,折干茶173.2斤。其中9亩重点试验园,树高90厘米,树幅134厘米,1974年即开始打顶采叶,1976年投产,1977年平均亩产鲜叶1150斤,折干茶252斤,茶势长势良好,茶叶品质优良,达到了速生丰产的目的。(表1.2)  相似文献   

2.
<正> 我场近年来胡椒亩产逐年上升,大面积初投产(定植后第四年)平均亩产上100斤,小面积亩产300多斤,最高亩产达527斤,现将投产胡椒高产的主要栽培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1982年到1984年,在甘肃省科委和武都地区科委的支持下,有关部门组织人员在陇南文、武、康三县茶区进行了大面积低产茶园改造的示范试点,在总面积308亩的茶园中引进、推广了改土、改树、改革茶园管理等综合技术措施,使示范茶园平均亩产从原来的91.4斤上升到214.2斤;收入由原来的158.88元上升到83年的334.28元;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改变茶园的种植密度,降低茶树定型高度,加强密植茶园的土、肥、水管理,经对不同种植密度茶园的茶叶产量构成因子的对比分析,矮蓬密植茶园是北方茶树引种区较理想的种植方式,能有效地提高茶树本身的抗逆能力,使3年生密植茶园667m2产干茶25kg,4年生密植茶园667m2产干茶75kg以上。  相似文献   

5.
1992年11月初,笔者参观考察了兴国县均福山林场的高产密植茶园,深感他们的“一年种、二年采、三年夺高产”密植型茶园经验很值得各地借鉴。兴国均福山林场建于1957年(属垦殖场),除2.4万亩山地外,还有几百亩农田。80年代末期,他们利用农田大力发展密植茶园,现已有15(亩开始采收,亩产干茶最高为271kg,平均100kg,按该场茶叶销售总平均价30元/kg计,最高亩产值8130元,平均亩产值3000元,除去建园投资720元/亩,管  相似文献   

6.
汉寿县军山铺公社聚宝油茶林场,1977平建立后即对270亩油茶进行了全面垦复,这年共产茶果71500斤,亩产茶油12.7斤。由于全垦对根系有些影响,1978年只产鲜茶果44500斤,亩产茶油7.9斤。1979年产鲜茶果12500斤,亩产茶油12.4斤。1980年产鲜茶果67500斤,亩产茶油  相似文献   

7.
<正> 湖南省怀化县石宝公社贵鱼大队油茶林场,采用大枝带叶扦插的方法营造油茶林,有成活率高、生长快、结果早、产量高的特点。如1973年在二队张家垅试验山扦插1.5亩,121枝,成活率高达95%,且生长良好.据1979年9月中旬调查,高的已超过2米,冠幅1.5米以上,根径3厘米,当年春梢一般20厘米左右。插后当年开花,次年结果,1976年产茶果15.1斤;1977年产茶果368斤;1978年产茶果400多斤;1979年据抽样调查,可产茶果600多斤,折油36斤,平均亩产茶油达20斤以上。比实生苗造林易管理,生长快,结实早。现在公社“三八”油茶林场和  相似文献   

8.
据广西林科所经济林组报导,他们在所本部试验地的一块十九年生软枝油茶,亩产茶果1684斤,折油112.9斤.软枝油茶是目前推广的优良品种之一,具有结实早,产量高,年产变幅小等优良特征.种后四年有收益,十年亩产茶油超过50斤,十五年达到79斤,比普通油茶高  相似文献   

9.
正"茶园就是我家的‘聚宝盆’‘摇钱树’。我家有4亩茶园,今年春茶销售形势好,亩均收入三四千元不成问题。"5月21日,正在桐柏山上忙着采茶的脱贫户严明山高兴地对笔者说。严明山是河南省桐柏县吴城镇陈留店村农民,家中7口人,是2014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近年来,为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镇村干部和他结成帮扶"对子",为他免费发放茶苗、培训种茶技术、解决茶叶销售难题。通过种植茶叶,严明山成功脱贫致富。如  相似文献   

10.
<正> 长期以来,小粒种咖啡单产很低,产量在100~200斤/亩间徘徊,主要原因是栽培管理技术落后和选育种工作跟不上。为此,我们从1980年开始对小粒种咖啡早熟、高产综合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试验的1.53亩小粒种咖啡定植第二年就能投产,并取得亩产600.3斤干豆的高产,以后连续两年亩产都在710斤以上。这充分表明小粒种咖啡的丰产潜力是很大的,关键在于科学的种植和管理。现将几年来对早产高产综合栽培技术的结果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们油茶林场是1975年3月建立的,共20人,经营油茶林5,000亩。一年多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深入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大力开展油茶培育管理的科研活动,取得了一些成绩:高标准垦复油茶林2,000亩;修枝整形、改造林相500亩;油粮、油油间作140亩,其中三油间作40亩,收花生6,540斤,折油945斤;收茶果14,300斤,折油730斤;茶油、花生油、菜油合计平均亩产91斤。5亩“三油”丰产试验地亩产121斤。油粮间作100亩,收黄豆4,868斤,红薯4,491斤,折合粮食10,636斤,人均531斤。间作总产值4,599元。通过抚育间作,油茶显著增产,一般亩产茶油13斤,最高达25斤。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相似文献   

12.
莒县“南茶北引”科学实验活动,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了。至目前,全县共有十二处公社的一百四十六个大队,建茶园近万亩是我省种茶重点县之一。去年我县夺得了春茶空前的大丰收,据不完全统计,收获细茶近两万斤。为力争夺得夏、秋茶更大丰收,谈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海拔1500公尺以下的地区,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不论作早、中、晚稻,只要栽培措施造当,都有增产潜力,一般比常规品种每亩增产二百斤、三百斤,甚至四百斤以上。大力推广杂交水稻是粮食大幅度增产,使水稻低产变高产,高产再高产的一项关键性措施。从我们的实践也说明,常规品种作早稻亩产八百余斤,最高的亩产千斤。可是杂交水稻亩产普遍过千斤,高产的达一千三百多斤。常规品种作晚稻亩产三百余斤,高产达五百余斤。而杂交水稻亩产普遍五、六百斤,个别的可达八百斤以上。这样为双季稻亩产过“吨粮”,三季跨“三纲”打开了路子。  相似文献   

14.
1983年冬,嵊县城郊林场在县科委和县林业局的帮助下发展笋用竹,在土壤较为脊薄的荒地上试种角竹50丛,种植面积0.225亩。1984年春季开始出笋,1985年基本成林,1986年春开始投产,经专人统计,一季春笋亩产达1330多斤,产值达500元以上。大大超过了同类型土地茶叶亩产值。  相似文献   

15.
<正> 潞江农场香树队干部谷新春同志家庭农场管有胡椒6.2亩,85年获得丰收,总产5,300斤(黑胡椒1,100斤,其它为白胡椒),平均亩产854.8斤,单株产量5.71斤,创潞江坝高产新记录。这块椒园是1980年9月定植的。1984年半投产,总产量1,610斤,平均亩产259.6斤,85年产量比84年增产二倍。其主要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 近年来,云南茶叶生产发展较快,特别是“六五”期间发展迅速,到1988年全省茶园面积达224万亩,居全国第二位,年产干茶85万担,居全国第六位,平均亩产由建国初期的12千克提高到32.5千克,商品茶生产已成为我省的主要出口创汇产品之一。  相似文献   

17.
抓基础、重科学、获效益——黎明农场四分场连续三年茶叶高产经验郑继华(西双版纳黎明茶厂)黎明农场四分场地处西双版纳勐海县勐阿乡。1969年开始种茶,现有茶园104.67hm2,职工291人。由于茶树树龄结构复杂,种植规格不规范,管理水平差,相当面积的茶...  相似文献   

18.
<正> 咖啡为长期经济作物,一般植后三年投产,几年后进人盛产期。根据咖啡生育习性,八○年我场在咖啡栽培技术方面进行了革新,使三年投产的咖啡,第二年全投产了,提早一年投产,如燎原队八○年定植小粒种咖啡50亩,八一年全投产了,9月份开始收果,八二年元月十日收完,共收鲜果48,088斤,折咖啡干豆9,617斤,平均亩产干豆192.3斤,超过过去大面积盛产期最高亩产量,其中产量最高的李秀英、岗伍7·1亩,  相似文献   

19.
双江农场地处双江县孟孟坝区。海拔1045公尺,年平均温度19.4度,年雨量906毫米,有霜期为50天,(即十二月下旬至次年二月上旬),是一个双季稻区。 我场从一九七七年起用南优二号作双季早稻栽种,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一九七七年试种南优二号10亩,平均亩产1079斤,比常规早稻品种每亩增产250—300斤。一九七八年进行连片示范种植计80亩,平均亩产1150—1200斤,比常规品种每亩增产300—350斤。其中长势较差的16亩(杂种中混入20%的保持系)总产一万  相似文献   

20.
腾冲红花油茶是我省特有的优良木本油料树种。具有适应性强、寿命长、产量高,收益快等特点。经营水平高的四、五年即开花结实,一般七、八年开花结实,结实年限可达百年以上。衰老了,可砍伐更新,萌发新株三年即可开花结实。腾冲红花油茶树冠庞大,单株产量较高,优良单株可产茶籽200斤左右。种子含油量亦较高,每百斤干籽可榨油三十斤左右。适宜在土壤肥厚的高寒山区种植,是目前我省高海拔地区理想的木本油料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