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清香型"乌龙茶与"浓香型"乌龙茶之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冯廷佺 《中国茶叶》2005,27(5):18-19
乌龙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有"中国特种茶"之称.历史上,乌龙茶消费地区主要集中在闽北、闽南,广东潮州、汕头和我国台湾地区.与之相应适销的乌龙茶花色品种有: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凤凰单枞、冻顶乌龙.自从台资茶叶企业进入内地以来,市场上出现了以内地乌龙茶品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利用我国台湾茶机和初制技术生产的乌龙茶,其香气较传统乌龙茶清香,业界称之为"清香型"乌龙茶.  相似文献   

2.
闽北乌龙茶出口现状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福建省南平市是全国乌龙茶的主要生产基地,南平生产的茶叶产品——闽北乌龙荼是福建大宗出口茶的特色产品。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WTO,日本不断设置新的技术壁垒,以及闽北乌龙茶本身一直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闽北乌龙茶出口产业的发展。本文对闽北乌龙茶出口现状进行初步分析,结合日常检验检疫的工作实际,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分析了乌龙茶主要产区包括闽南、闽北、广东和台湾四个产区共33个乌龙茶茶样的感官品质和主要生化成分。结果表明,闽南、闽北、广东和台湾乌龙茶的感官品质平均分差异不显著,分别为86.88±2.26、87.72±1.20、88.47±1.87和88.25±2.97;而其茶汤品质化学成分含量有明显差异,可能与其茶树品种、鲜叶原料及加工工艺有关;儿茶素组分含量差异较大,高儿茶素含量和高酯型儿茶素比例是导致广东乌龙茶(797.39±151.84、487.11±112.69)和闽北乌龙茶(587.33±57.74、300.92±30.97)茶汤滋味强度大的主要原因之一;乌龙茶氨基酸含量相对较低,主要包括茶氨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等。本研究结果将为乌龙茶品质提高和消费者鉴别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曾国渊 《中国茶叶》1992,14(1):30-31
乌龙茶品种多样,具外形的条索、色泽特征,依地区及品种不同而异。人们对乌龙茶商品规格要求有着传统的习惯与爱好,一般不注重外形而讲究内质,但是,外形与内质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成品乌龙茶的审评,主要是看香气和滋味达两个因子,其次才是外形和叶底因子,汤色仅供参考。福建乌龙茶按地区分闽北及闽南两大类,不论是闽北乌龙茶还是闽南乌龙茶,其成品茶的品质要求都为香高幽雅、茶汤橙明、回味甘甜、耐冲泡,品评方法也部分干评和湿评两种。 1.外形首先是检视茶叶应归属于哪个区域和品  相似文献   

5.
闽北水仙是福建乌龙茶的主要品类之一,目前产量约9万担,仅建瓯县就有生产8万担。近年来,随着高档乌龙茶开发研制的不断成功,目前闽北水仙的品质已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进行了“清高香闽北水仙茶制造新工艺研究”(以下简称新工艺),从改善香气以提高成茶的品质入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简报如  相似文献   

6.
闽北乌龙茶为半发酵茶,喝起来有红茶一般的醇厚,还散发出绿茶一般的清香。乌龙茶独特的风味不在于其本身,加工技术也非常重要。现在的闽北乌龙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武夷岩茶,在近年来加工技术上不断创新,产品多样化。在闽北乌龙茶的制作工艺对茶的质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本论文着重于研究闽北乌龙茶工艺研究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闽南乌龙茶初制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因制茶技术不同,品质也异。根据其制法和品质的不同,可将茶叶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等六大类。乌龙茶产区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台湾的部份地区,相应地称之为福建乌龙茶、广东乌龙茶和台湾乌龙茶。福建乌龙茶又分为闽南乌龙茶和闽北乌龙茶。闽北乌龙茶采用“重晒轻摇重火功”,闽南乌龙茶则采用“轻晒重摇轻火功”,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品质风格。有良好的品种,还要加以科学的制作技术,才能制出好茶。闽南乌龙茶也不例外,从鲜叶采摘直至烘焙成干茶,在每个工艺的要求都十分严格。1 鲜叶采摘 闽南乌龙茶一般采摘形成驻…  相似文献   

8.
脂肪酸是乌龙茶香气形成的关键前体。选择18个茶树品种的闽北乌龙茶(毛茶与其复焙茶)和3个茶树品种的闽南清香型乌龙茶,采用硫酸-甲醇法制备脂肪酸甲酯,运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其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福建乌龙茶中检测到11种脂肪酸,含量较高的主要是含16个和18个碳原子的脂肪酸;闽北乌龙茶的脂肪酸总量及不饱和度均低于闽南乌龙茶;十六碳酸(C16:0)、顺,顺-9,12-十八碳二烯酸(C18:2)和顺,顺-9,12,15-十八碳三烯酸(C18:3)等9种脂肪酸的含量在品种间差异显著,以雀舌的C18:3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复焙对闽北乌龙茶的脂肪酸的影响与其碳原子数和不饱和度有关,其中二十二碳酸(C22:0)和二十四碳酸(C24:0)全部降解,但含量下降最多的脂肪酸是C18:3。由此可见,福建乌龙茶的脂肪酸含量及组成差异特征与其产地有关,并受茶树品种和工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乌龙茶是走向全国的茶类。在省市茶叶市场和各大中城市茶叶店,都有乌龙茶的销售,全国乌龙茶消费明显增长。在十六大召开前,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对各省市、部长采访时,还谈到安溪铁观音。乌龙茶为何受欢迎?主要因素有三,即品质水平高,冲泡技艺高,拍卖价最高。乌龙茶种类有铁观音、武夷岩茶、大红袍、武夷肉桂、闽北水仙、黄金桂、凤凰单丛等。乌龙茶品质总体特点是具有绿茶的清香和花香,又具有红茶醇厚的滋味。品种不同又形成各自独特的风味。乌龙茶与其它茶类相比,最大特点是七泡有余香有茶味,受到消费者喜爱,放弃他茶转饮乌…  相似文献   

10.
乌龙茶的感官审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龙茶是我国的特产,按产地不同,有闽南乌龙茶、闽北乌龙茶、广东乌龙茶和台湾乌龙茶之分。乌龙茶具有外形条索粗壮,色泽油润有光,内质香气馥郁芬芳,汤色清澈金黄,滋味浓醇鲜爽,叶底绿叶红镶边的独特品质特点,尤其注重香气和滋味,其审评方法与其他茶类有所不同。由于产地、品种、加工方法不同,各地的乌龙茶品质也有差异,其审评方法也不完全一致。一、审评设备1.审评室审评室坐北朝南,要求光线调和明亮,周围没有异气物品的影响。为使室内光线调和充足,在北面设有倾斜角为30°的黑色遮光板窗户,顶部玻璃下设置白色调光布,使干看台面受光均匀。…  相似文献   

11.
从七五年开始,由建阳地区茶叶公司主持,成立了“闽北乌龙茶机械化科研小组”经过六年的探讨与摸索,先后试制了振善机,凉蓄机及四代综合做著机。经鉴定,该机适用于闽北乌龙茶做普工序的要求。其特点:1.做  相似文献   

12.
<正>闽北乌龙茶历史悠久,品质优异,文化内涵丰厚,素负盛名,蜚声中外,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闽北主要的品种有水仙、肉桂、大红袍等,为适应市场产品多样化需要和多元化的消费需求,许多茶企开始利用新品种(系)研发清香型闽北乌龙茶,并获得市场认可。玉琼茶(606)从黄旦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灌木型,小叶类,早生种。树姿半开张,发芽密度密,叶片上斜状着生,芽叶浅绿色,芽叶茸毛中,叶形椭圆,叶脉7.7对,叶色浅绿,叶面微隆,叶缘微波,叶齿锐度中,叶齿密度中,叶齿深度浅,叶身稍背卷,叶质中,叶尖渐尖,叶基楔形。制闽南乌龙茶品质优异,干  相似文献   

13.
闽南乌龙茶的制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乌龙茶的创制在明清时期,由安溪茶农在绿茶制法的基础上发展成乌龙茶制法,先传入闽北、广东潮州,后传入台湾。乌龙茶的传统手工制法,多达十几道工序。1949年以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机械的应用,乌龙茶的生产方式发生了不少变化。乌龙茶生产从传统的手工生产到半机械化生产,20世纪90年代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并向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方面发展。闽南乌龙茶制作工艺流程为:鲜叶→摊青→萎凋→凉青→摇青→杀青→揉捻→初烘→包揉造型→足火。  相似文献   

14.
不同类型乌龙茶香气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茗科1号(金观音)制成的清香型乌龙茶、闽南乌龙茶和闽北乌龙茶为研究对象,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茶叶香气,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其香气成分,并对不同类型乌龙茶之间的香气化学成分及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被测样品中共检测出47种香组分,其中共有的香气成分有35种,以碳氢化合物、醇类、醛类、酯类为主,橙花叔醇含量占精油总量的30%以上,是最主要的香气物质。香气精油总量、主要香气组分含量、吲哚、橙花叔醇含量高低顺序为清香乌龙茶&gt;闽南乌龙茶&gt;闽北乌龙茶;闽南乌龙茶香气组分44种,数量最多,α-法尼烯、醇类物质含量/精油总量比例最高;闽北乌龙茶酯类物质含量最高,尤其是棕榈酸甲酯、亚油酸甲酯和亚麻酸甲酯。不同类型乌龙茶在香气组分、含量上存在差异,从而形成各自的香气特征。  相似文献   

15.
曹琼  苏欢  宛晓春  宁井铭 《茶叶科学》2018,38(3):237-243
提出一种量化判定乌龙茶产地的方法。共收集主要乌龙茶产区闽南、闽北、广东和台湾等地的代表性乌龙茶样品130个,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其没食子酸、儿茶素、咖啡碱和茶氨酸等理化成分的含量。用遗传算法和连续投影算法筛选出重要的化合物,基于这些化合物指标分别用支持向量机、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及随机森林模型对闽南、闽北、广东和台湾4个产区的乌龙茶进行分类和预测。结果表明,用遗传算法筛选的3个化合物(咖啡碱、EGCG和ECG)结合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模型BPNN能够实现对4个产区乌龙茶的高效判别,且训练集和预测集的判别率分别为97.13%和98.34%。该研究结果能为乌龙茶产地的鉴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茶业的发展,关键在体制。实行何种经营体制,直接关系到市场的拓展和生产的发展。走集团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之路是福建乌龙茶乃至中国乌龙茶的根本出路。本文就这个问题谈谈笔者的粗浅看法。一、福建乌龙茶的优势与问题福建乌龙茶是福建特色茶叶中之特色,闽南的安溪铁观音和闽北的武夷岩茶久负盛名,驰名中外。福建乌龙茶,无论是产量、质量、价格、市场还是创汇都具有较大的优势。其主要特点表现在四个集中:一是产地集中。1996年福建省马龙茶产量4.8万吨,占全国乌龙茶总产量5.5万吨的87.27%,其中闽南茶区约2.5万吨,占全省乌…  相似文献   

17.
闽北水仙是闽北乌龙茶的当家品种,其级内茶产量占闽北乌龙茶总量的85%—90%,它的品质特征在于具有清高幽长的品种香,和醇厚活泼而又润滑回甘的滋味。此种独特风格的形成,与其精制过程的再干燥有密切关系。再干燥是闽北水仙精制过程中唯一能起到调节和弥补毛茶内在品质某些缺点的工序,是体现闽北水仙形态和色泽特征的关键作业。其主要技术因素简述如下: 1.温度:温度是影响闽北水仙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根据茶叶的级别不同、季别不同和性状不同,分别采取高温烘焙、中温烘焙和低  相似文献   

18.
陈力 《中国茶叶》1993,15(3):4-5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讲究快节奏和高效率,已使冲泡时间长、茶汁浸出慢的条形乌龙茶不相适应。此外,条形乌龙茶初制也费时费工,生产效率低,包揉作业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且又难以实行机械化、连续化生产,限制了生产的发展。因而随着国内外市场对乌龙茶需求增大,急需改革制茶工艺,以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近年来颗粒乌龙茶也就应运而生,但品质尚不稳定。为此,笔者对颗粒乌龙茶初制的萎凋和摇青工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乌龙茶主要产于我国福建南部(闽南)、北部(闽北)及广东和台湾等地,不同产区乌龙茶具有独特的香气品质特征。本文选取不同产区有代表性的乌龙茶样品,采用专家感官审评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了香气感官品质审评和香气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乌龙茶香气化合物主要包括醇类、酮类、醛类、酯类、碳氢化合物、酚类、含氮化合物等,但不同产区乌龙茶香气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反-橙花叔醇(40.96%)与α-法尼烯(20.00%)是台湾高山乌龙茶的主要香气成分;反-橙花叔醇(46.22%)、吲哚(15.20%)和α-法尼烯(23.01%)是闽南清香型铁观音的主要香气成分;反-橙花叔醇(13.51%)、芳樟醇及其氧化产物(11.87%)和紫罗酮类物质(5.26%)是闽北水仙的主要香气成分;而反-橙花叔醇(31.43%)和吲哚(35.83%)是广东乌叶单枞的主要香气成分。本文还分析比较了不同做青程度乌龙茶的香气成分,同时探讨了香气成分含量与乌龙茶香气品质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闽北乌龙茶的制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北乌龙茶主要以武夷山的武夷岩茶、武夷水仙、武夷奇种为代表,制造方法独特,工艺精巧,兼有红、绿茶制造原理。在生产过程中,既精选适制的茶树品种鲜叶,又有严格的采摘标准和精湛的制作技术。武夷岩茶传统手工制法多达13道工序,现除极品茶仍采用传统制法外,大宗产品均采用机械化生产,其制作工序分为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烘焙5道工序。一、鲜叶采摘标准闽北乌龙茶鲜叶采摘较粗老,一般标准是芽叶发育成熟形成驻芽时,采3~4叶,俗称开面采。由于老嫩程度不同,开面又可分为“小开面”、“中开面”、“大开面”三种,闽北乌龙茶一般应掌握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