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蚕桑生产经营主体是现代蚕业的核心,是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导力量。自贯彻实施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蚕桑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浙政办发[2009]105号)以来,我市蚕桑生产经营主体的培育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蚕桑专业合作社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相比其他农业产业,仍存在经营主体弱、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带动能力不足,蚕农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缓慢,运作欠规范等诸多问题,蚕桑对工商企业、民间资本吸引力不强,经营主体弱质化趋势未从根本上得到改观。为了稳定我市蚕桑产业,对经济、生态及社会再作贡献,通过调研摸清我市蚕桑生产经营主体发展状况与存在问题,并对其影响培育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加快培育和提升蚕桑生产经营主体的总体思路、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来,随着蚕桑生产的大面积滑坡和蚕茧产量的急剧减少,稳定、发展蚕桑生产的呼声日益高涨。合理布局,推进蚕桑产业化进程仍然是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蚕桑生产是我市农业生产中的一项传统产业和优势项目,茧丝绸行业对推动我市整个经济的发展,对提高农民收入和劳动就业,扩大出口创汇作出了重要贡献。回顾和反思我市近几年蚕桑生产大起大落的经验教训,对于正在出现恢复性生机的蚕桑生产以及确定今后的发展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要使我市蚕桑生产走上稳定协调发展的健康轨道,必须以建设高效蚕业为目标,大力推进蚕桑产业  相似文献   

3.
前言蚕桑生产是我市农村的传统骨干付业.无论从发展的广度或是经济效益上看、蚕桑生产都是我市经济腾飞中所不可忽视的重要商品性生产.当前,世界正酝酿着"新的产业革命",向着信息社会的时代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继续稳定蚕桑生产在我市国民经济中已取得的地位,如何继续利用和开拓我市优越的自然资源,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生产优势,进而转化成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促进农业的两个转化,搞好蚕桑战略发  相似文献   

4.
蚕桑产业是发展我市农村经济的特色支柱产业。近几年来,经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现已发展到10万亩桑园规模,其中新栽桑园累计达4万亩,初步形成了区域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产业特色。下面就我市蚕桑产业基地建设的做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一、蚕桑生产是我市一大优势我市蚕桑生产历史悠久。气候适宜,经济技术条件好,并且具有发展蚕桑生产得天独厚的优势。建国以来,在党的领导下,蚕桑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全市现有桑树四亿多株,养蚕农户一百五十多万户,占总农户数的50%以上,全市发种九十多万张,产茧四十一万多担,占全省蚕茧产量五分之一,名列全国第五位。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促进了丝绸工业的发展。丝绸是我市外贸出口商品中的拳头商品,八六年占市创汇总额的  相似文献   

6.
蚕桑生产是嘉兴市传统的优势产业,种桑养蚕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我市的农业生产中,蚕桑生产有着最完整的产业链,从蚕种繁育到种桑养蚕,从缫丝织绸到丝绸印染,从服装生产到出口创汇,其产业链最长最完整。蚕桑生产不但为我市的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蚕桑生产是我市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蚕桑产值占农业产值的第二位,年产茧量占全国的10%,占全省的40%,是全国的蚕茧重点产区。丝绸是我市出口创汇的骨干商品,1986年出口创汇额5873万美元,占全省丝绸出口额的24.7%。发展蚕桑生产对振兴嘉兴经济起着积极作用。一、蚕桑生产的历史与发展据史料记载,我市栽桑、养蚕、缫丝、织绸距今已有3500多年的历史。1925年~  相似文献   

8.
桐乡市是全国优质蚕茧重点生产基地,蚕桑产业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种桑养蚕优越条件,是我市农村经济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近年来,由于茧丝行情的不稳定、从业劳动力的严重不足及生产环境的日益恶化等因素,直接挫伤了蚕农养蚕的积极性,蚕桑生产呈下滑趋势.为稳定我市蚕桑生产,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现就产业萎缩现状,制约因素及稳定措施进行初步剖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刘波 《四川蚕业》2012,40(3):43-44
<正>我市蚕桑资源丰富,是全省优质茧丝生产基地之一,蚕桑产业曾一直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增加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受国际金融危机导致茧丝价格下滑及"5.12"地震灾后重建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我市蚕桑产业严重萎缩,曾一度跌入历史低谷。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市蚕桑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 为了开拓多种经营项目,增加农村经济收入,扩大外贸出口,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及市经贸局、工业品外贸公司、市农牧局、开发办、桑果站、丝绸厂等一行十人,在市政协主席毛明发、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顾问任志超带领下,从4月25日到29日对宝鸡县、千阳县的蚕桑生产及宝鸡县丝绸厂、市蚕种场进行了视察、调查。总的印象是:我市蚕桑生产已经走出低谷,起步发展,初具规模,势头很好,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一、我市蚕桑生产两起两落的原因和教训。我市早在商周朝代,就已经是蚕桑生产发达的地区之一。清雍正至光绪年间,凤翔府还设有蚕桑局。解放后,党和政府重新恢复和发展蚕桑生产,1963年宝鸡地区领导把蚕桑生产作为发展多种经营的骨干项目来抓,到1968年,桑园面积达到1.4万亩,产茧量72吨,相继建起了丝绸厂和  相似文献   

11.
蚕桑生产是我市的传统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蚕业生产既面临严峻的考验,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何发挥蚕桑这一特色农业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把传统产业变为现代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此推动全市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值得我们认真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建设蚕桑生产基地,是我市发展蚕桑生产的必经之路,是我市蚕桑生产发展历史的经验总结,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此,市政府从去年起,把建设蚕桑生产基地镇(乡)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并作为我市今后发展蚕桑生产的主要任务.市政府同意在去年建设六个蚕桑生产基地镇(乡),并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决定今年新增加六个蚕桑生产基地镇(乡),扩大基地建设规模.  相似文献   

13.
袁良军 《蚕学通讯》2009,29(3):54-55
1蚕桑生产面临的困境 蚕桑生产是我市农村的一项传统产业,也是广大蚕农收入的重要来源。长久以来,蚕桑生产的发展和蚕茧数量的增加,仅是依靠茧丝绸行业单一渠道购销两旺来实现,由于受国际市场丝价波动的影响,蚕桑生产时常出现大的起落,从种茧丝绸的行业产业链条特点来看,蚕桑生产较之丝绸市场具有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14.
殷剑频 《蚕桑通报》2009,40(2):48-50
桐乡市是全国优质蚕茧重点生产基地,蚕桑产业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种桑养蚕优越条件,是我市农村经济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明显,产业效益与传统产业比较,仍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是许多老年农民的唯一收入来源。但近几年来.由于茧丝行情的不稳定、从业劳动力的严重不足及生产环境的日益恶化等因素,蚕桑生产呈下滑趋势,直接挫伤了蚕农养蚕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正>蚕桑生产是我市农业生产中的一项传统项目,回顾和反思近几年蚕桑生产大起大落的经验教训,对于正在出现恢复性生机的蚕桑生产确定今后的发展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要使我市蚕桑生产走上稳定协调发展的健康轨道,必须以建设高效蚕业为目标,大力推进蚕桑产业化进程.一、产业化经营是发展蚕桑业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葛小兴 《蚕桑通报》2009,40(1):53-54
蚕桑是海宁市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也是我省的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多年来我市一直是国家优质蚕茧的生产基地。随着近年来桑园立地条件的整改,桑品种和蚕品种的改良.省力化养蚕技术的推广,更是着实提升了蚕桑产业的生产基础,因此在今后较长时间内,蚕桑收入在整个农业经济收入中仍将占很大比例,仍将是很大一部分农民的经济来源之一,因而仍将会发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随着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市蚕桑产业将呈萎缩的趋势是客观的经济规律。蚕种生产是蚕桑产业的基础环节,其兴衰依赖于产业,更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面临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17.
深化服务、科技兴蚕建德市农业局叶丽娟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目标,充分发展“一优两高”的蚕桑生产是我们创办经济实体的宗旨。我市的蚕桑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发展农村经济中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由于长期以来蚕茧的生产,供销严重...  相似文献   

18.
汪玲 《江苏蚕业》2000,22(4):22-24
蚕桑生产是既有种植,又有养殖的劳动密集型生产。随着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农村青壮劳力的大量转移,操作繁琐、劳动强度大的传统养蚕方法严重制约了我市蚕桑生产的发展。加之春蚕期与大田农作物抢季节。争劳力的矛盾在重点蚕区尤为突出。要解决这一矛盾。提高蚕桑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就必须彻底改进传统养蚕方法,把蚕农从繁重的养蚕劳作中解放出来。为此,我们紧紧围绕“省力化”这个中心,根据家蚕的生理特点和生长特性,本着“科学、节约、简便”的总体原则,重点针对大蚕饲养用工多、投人大的难题展开了研究,经过多年的探索、比较和逐…  相似文献   

19.
蚕桑生产是我市农村经济的多经骨干产业之一,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发展好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大多数养蚕区(市)县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我市蚕桑生产具有普遍发展的广阔前景:一是蚕茧长期有销路,经济价值高,农民有积极性;二是重庆地区具有田边壁多和自然气候适宜的优越条件;三是有较为悠久的发展蚕桑生产历史,有丰富的栽桑养蚕经验.目前,国内外丝绸市场行情进一步好转,今春鲜蚕茧收购价格回升到每公斤13元的正常水平,丝绸销售价格也稳中有升,新一轮发展蚕桑生产的机遇已经来临.为此,笔者认为,各地一定要按照许忠民、陈光国副市长在和重庆市1998年蚕桑(种)生产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讲话要求,千方百计抓好今  相似文献   

20.
蚕桑生产是我市广大农村多种经营的骨干项目。解放四十年来,我市蚕桑生产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目前,全市年发种130余万张,产茧2500万公斤,蚕农茧款收入达2.3亿元,出口创汇7000余万美元。蚕桑生产在我市具备了一定规模,在农业生产值中占相当比重,当前,它的稳定健康发展对我市农村顺利奔小康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