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84年12月3日,华南农业大学举行纪念会,隆重纪念丁颖教授逝世二十周年。 纪念会由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庞雄飞主持,卢永根校长在会上作了题为《深切怀念敬爱的丁颖老师》的讲话,缅怀了我国现代稻作科学和农业教育的先驱丁颖教授的光辉业绩和治学精神。丁颖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农业科学家、教育家,历任中山大学农学院院长,华南农学院院长,第一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政协副  相似文献   

2.
现代农学起源于西方,它的理论和方法具有普遍的有效性,具有普世的价值。但它的内部形态和外部表征又是具体而丰富多彩的,就是西方各国也不完全一致,因而又有鲜明的区域性。丁颖作为"中国稻作科学之父"、中国现代农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不仅重视和熟悉西方农学的一整套理论方法,而且他一贯反对盲目照搬别国的东西,反对全盘西化的"仆从式"做法。纵向,他从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出发,从中国数千年形成的经验农法中汲取营养;横向,他从社会的和自然的生态学观点出发,密切结合中国的社会实际和自然环境条件,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立体的方法,在稻作起源嬗变、稻种的分类、品种的选育、水稻栽培和稻区划分诸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本土化研究,十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3.
丁颖教授一生致力于稻作学研究,自20世纪20年代因发现野生稻而开启中国栽培稻种起源的研究,数十年不断丰富材料和方法,论证中国栽培稻种起源于华南,纠正了“中国栽培稻起源于印度”的错误.本文旨在探寻丁颖教授在中国稻作、稻种起源问题上探索的每一个脚印,展示他的解答思路与贡献.  相似文献   

4.
“丁颖创新班”是华南农业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招生与分流、通识教育、专业必修和选修、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等教育环节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以“农学丁颖创新班”为例,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办学成效、问题与不足、改进策略与建议等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为农业高校新农科建设时期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6.
杂交水稻新品种氮肥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雅  胡润  朱勤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5):151-153
选取目前水稻大田生产主流杂交水稻新品种徽两优166等5个组合进行氮肥试验,通过高、中、低不同氮肥施用量与不施氮肥进行对比,研究当前主栽杂交稻新品种氮肥需要量和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增加施氮量能够增加各品种的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均以中高氮水平产量最高。各品种氮肥农学利用率均表现为中氮>低氮>高氮。  相似文献   

7.
《吕氏春秋·上农》等四篇论文,通过行政制约、技术督导、知识传授等手段,构筑了古代农业管理的基本模式;形成了以重农、三才思想为核心的农业管理思想体系;体现了以任地、贵志为宗旨的农业管理目标。吕书是我国古代农业管理的经典性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8.
氮肥水平对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农学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5个施肥水平下,探讨了6个品种氮肥的农学利用率、稻谷产量以及米质的差异。研究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升高。不同施肥水平下,对氮肥的农学利用率不同,75、150kg/hm2施氮水平下较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肥的农学利用率下降。因此,降低施肥量可以提高氮肥的农学利用率。不同品种在不同的氮肥水平下表现也不相同:协优57在75kg/hm2施肥水平下的农学利用率最高,达14.6kg/kg;氮肥农学利用率高的品种也需在适宜的施肥水平下才能体现。试验表明:不同的产量目标下,宜选择不同的品种。而无论在何产量目标下,以选择协优9019风险最小,因为它的平均氮肥农学利用率较高。多产稻和汕优63是较耐低肥的品种。从改善米质来讲,150kg/hm2的施氮量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9.
自八十年代以来,关于中国乃至亚洲稻作起源传播的研究已成为农史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迄今仅在我国大陆召开的以稻作起源传播为主题的农业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就达三次。作为一位农史和林业史研究的爱好者,有幸参加过两届分别于南昌和株洲召开的农业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亲耳聆听了国内外一流专家关于稻作起源传播的精辟见解,仔细拜读了他们有关此一论题的诸多匠心之作,再把中、日两国学者多年倡导的有关亚洲“照叶树林文化”作为理论观照,不揣冒味,试图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稻作起源传播的历史问题及其研究方法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并以此就教于农业史和文化史研究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0.
超强118水稻是以多抗群体轮回配制后代系选而育成的早熟长粒型新品种。国家北方重点稻区应用推广品种。第三届中国长春国际农博会植物大赛一等奖获得品种。被中国农科院作为品资搜集保存应用。超强118生育期123天,需活动积温2400℃,株高85~90cm,剑叶直立,穗外露。田间生长整齐,  相似文献   

11.
在2009年水稻生长季,以高产水稻品种准两优527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掺混尿素(缓速比7∶3)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掺混尿素施用量的增加,插秧后分蘖数、叶片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增加,子粒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施氮量为225kg/hm2时子粒产量达最大;每公顷施纯氮180kg的掺混尿素处理B3与普通尿素处理CK比较,其分蘖数、叶片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子粒产量及氮肥农学利用率均显著提高,表明施用掺混尿素比普通尿素更有利于提高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及氮肥农学利用率。施用量为225kg/hm2的掺混尿素B3处理,最终子粒产量最高,达到11208.6kg/hm2,比普通尿素增10.1%,氮肥农学利用率为10.6kg/kg,是掺混尿素运筹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12.
特丰优2号是吉林省东辽县北方种植研究所在中国农科院指导协助下育成的一个超高产、特优、早熟、抗病水稻新品。2006年2月被列入北方超级稻候选品种,并参加了全国后备超级稻选拔联合试验。2007年通过国家超级稻专家组验收,认定为后备资源品种。具有极其重要的利用价值,在育种上已被省内外各育种单位作亲本材料应用,在生产上已被适宜区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13.
在五个施肥水平下,探讨了6个品种氮肥的农学利用率、稻谷产量以及米质的差异。研究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升高。不同施肥水平下,对氮肥的农学利用率不同,75、150kg/hm2施肥水平下较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肥的农学利用率下降。因此,降低施肥量可以提高氮肥的农学利用率。不同品种在不同的氮肥水平下表现也不相同:协优57在75kg/hm2施肥水平下的农学利用率最高,达14.6kg稻谷/kg氮;氮肥农学利用率高的品种也需在适宜的施肥水平下才能体现。试验还得出:在不同的产量目标下,可选择不同的品种,以达到目标。而无论在何产量目标下,以选择协优9019风险最小。因为它的平均氮肥农学利用率较高。多产稻和汕优63是较耐低肥的品种。从改善米质来讲,150kg/hm2的施氮量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4.
建立大田早稻农学光谱估产模式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素水平的水稻冠层光谱之反射率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其中630~690nm,760~900nm和520~600nm三个波段可作为检测水稻氮素水平的敏感波段。利用测定光谱反射,通过光谱变量计算以估测LAI和Chl等农学参数是可行的。单一生育期光谱建模估产的精度较低,而且应用时生育期也难统一。RVI复合估产模式和LAI-RVI综合估产模式的精度很高,但仍只是“样板模式”,实际应用于大田估产时,仍需进行多点试验,进一步验证模式并建立一套修正方法,以适应不同熟制和不同产量水平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寒优7号是吉林省东辽县北方种植研究所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集优质、高产、抗寒、早熟于一体的新型长粒水稻新品种。该稻的育成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广东省两种不同起源(玄武岩发育的砖红壤和滨海沼泽土)水稻土的发育特征及其分类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腐殖质的H/F比值随淹水时间增长有增大的趋势;砖红壤与滨海沼泽土发育成水稻土的过程中,土壤性质的变化方向不同,不同起源水稻土的pH、盐基代换量、晶质铁以及晶胶率有明显的差别,受起源土壤的影响很大,相反,同一起源不同水型水稻土的性质差异则较小;水稻土应是一个独立土类,土壤剖面形态,铁的晶胶率,腐殖质的H/F比值,pH,盐基总量以及盐基饱和度等可作为鉴别水稻土发育特征和划分土壤类型的依据,供试土壤可划分为砖红壤性水稻土和滨海沼泽土性水稻土两个亚类,每个亚类可按不同水型(淹育、潴育、潜育和脱潜等)划分土属。  相似文献   

17.
金土地牌OS-施特灵主要成分为氨基寡糖素,是用甲壳索经生物技术加工而成。该产品有以下功能:可诱导植物产生抗病酶系,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能杀灭侵入植物体的真菌、细菌及病毒,对晚疫病、霜霉病、枯萎病、病毒病等防治效果显;可激活植物体内各种酶系的活性,促进植物各器官生长旺盛,从而提高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可促使土壤中自生固氮菌、乳酸菌、纤维分解菌、放线菌等植物的有益菌群显增殖,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作者在主要农学参数间相关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叶片含氮量、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与光谱变量的相关分析和综合分析,明确了最佳农学光谱模式及其在各生育期光谱变异中的作用。从而证明通过光谱测定可以推算出叶绿素含量、叶片和稻株含氮量及叶面积指数。  相似文献   

19.
为继续推进化肥减量工作,改善上海市奉贤区水稻施肥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并保证水稻稳产、农民持续增收,特在奉贤区开展了水稻缺素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施肥处理比不施肥处理水稻每667m2增产11.7%、增收6.9%,比缺钾处理每667 m2仅增产2.8%、增收1.7%。在本试验条件下,氮肥农学效率为2.62,磷肥农学效率为9.35,钾肥农学效率为3.75。可见在奉贤区水稻生产上推广42%BB肥多年后,氮、磷、钾肥的农学效率均有所降低(尤其是前茬蔬菜地),下一步应适当调整肥料投入量。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本劝农性质的文献,《便民图纂》中包含着大量的农学知识,以往的研究者认为这些农学知识大多是抄自其它文献,价值不大。本文以书中的耕获类和树艺类部分为例,揭示了这些农学知识独特的原创和地域价值。笔者认为,《便民图纂》上接宋元两代的农书和日用类书,下启《农政全书》,在中国古代农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