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超锋  张轶  高均伟  刘涛  王瑞 《养猪》2014,(2):89-90
为了解信阳地区猪瘟防疫情况,应用ELISA方法对信阳地区90家规模化猪场的3677份血样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猪瘟抗体平均合格率为75.5%,高于国家70%的群体合格标准,其中平桥区最高为85.5%,商城县最低为69.3%。今后,要加强对猪瘟的免疫,以提高对整个猪群的保护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信阳地区猪伪狂犬病防疫情况,应用ELISA方法对信阳地区90家规模化猪场的3 677份血样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PR抗体平均合格率为70.8%,略高于国家70%的群体合格标准,其中潢川县最高,为77.7%,新县最低,为56.5%。今后,要加强对猪伪狂犬病的免疫,以提高对整个猪群的保护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疫苗免疫剂量及次数对鸭病毒性肝炎(DVH)母源抗体的影响,将2月龄体质量均等的枫叶种鸭120只平均分为3组(A1、A2、A3)。A1组在留种蛋前3周免疫DVH弱毒苗(CH60株)0.5 mL/只,A2组在留种蛋前5周和3周各免疫0.5 mL/只,A3组在留种蛋前5周和3周分别免疫0.5 mL/只和1 mL/只。雏鸭孵出后,用ELISA方法检测1日龄雏鸭的抗体效价,并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A1、A2、A3组种鸭免疫后收获的第1周种蛋孵出的雏鸭(B1、B2、B3)抗体效价分别为0.52~0.57、0.54~0.59、0.56~0.63,雏鸭攻毒保护率分别为73.3%~93.3%、86.7%~100%、90%~100%;免疫后收获的第4周种蛋孵出的雏鸭(C1、C2、C3)抗体效价分别为0.40~0.46、0.42~0.47、0.45~0.50,雏鸭攻毒保护率分别为40.0%~56.7%、50.0%~60.0%、56.7%~70.0%。结果表明:种鸭DVH疫苗的免疫次数和剂量,均可影响雏鸭体内抗体水平的高低,进而直接对雏鸭保护力产生影响;母源抗体会随着种鸭免疫时间延长逐渐减少,从而降低对雏鸭的保护力;对种鸭免疫DVH弱毒苗(CH60株)能够对孵出的雏鸭提供较高的母源抗体。本研究为通过种鸭免疫来预防雏鸭DVH发生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不同接种途径对枫叶鸭病毒性肝炎(DVH)抗体的影响,选择非免疫种鸭所产的1日龄体质量均等的360只健康枫叶雏鸭(A组),平均分为4组(饮水组、滴口组、肌注组、对照组);选择免疫种鸭所产的360只雏鸭(B组),也平均分为4组(饮水组、滴口组、肌注组、母源抗体监测组)。在雏鸭5日龄时,除对照组和母源抗体监测组外,对其他组雏鸭进行免疫接种,分别于免疫后5、10、15 d,用ELISA方法检测雏鸭抗体效价,并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A组的肌注组平均抗体效价(0.588±0.018)饮水组(0.560±0.015)滴口组(0.541±0.009),雏鸭攻毒保护率依次为91.1%、85.6%、78.9%;B组的肌注组平均抗体效价(0.513±0.021)饮水组(0.484±0.051)滴口组(0.466±0.014),攻毒保护率依次为72.2%、66.7%、60.0%,均低于A组。结果表明:无论有无母源抗体干扰,肌内注射的免疫效果最好,其次是滴口,饮水的免疫效果较差;母源抗体可干扰疫苗的免疫效果。因此,需根据使用疫苗种类和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最有效的免疫途径,同时做好母源抗体监测,选择最佳免疫时间。本研究为鸭场免疫途径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ELISA法检测鸭病毒性肝炎抗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初步建立了监测鸭病毒性肝炎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法。对小鸭体内鸭病毒性肝炎的抗体水平进行了监测,结果小鸭母源抗体的半衰期为4天,给雏鸭注BAV-1DHV弱毒疫苗后48小时鸭的抗体水平明显增高,第5天抗体水平达到最高峰,随后抗体水平缓慢下降,直到第25天,还能维持一定的抗体滴度。  相似文献   

6.
鸭病毒性肝炎是鸭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发病急,死亡快,给养鸭户造成很大经济损失。2004年4月18—30日,发现两例鸭病毒性肝炎。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ELISA检测鸭病毒性肝炎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相似文献   

8.
9.
龚睿  张轶  孙何云  赵舒雅 《猪业科学》2014,(10):100-101
为了解信阳市种猪群细小病毒疫苗免疫情况,应用ELISA方法对58家规模猪场的1 983份样品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猪细小病毒抗体平均合格率为75.7%,高于70%的群体合格率标准,其中,罗山县最高为84.1%,最低的光山为61.5%;经产猪群抗体合格率高于后备猪群。  相似文献   

10.
对淄博市8个区县42个养鸭场(户)鸭群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发病原因、流行规律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淄博市鸭群病毒性肝炎病占鸭发病数的42.5%,为第一位,是造成雏鸭死亡的主要疾病。在被调查的218例鸭病毒性肝炎病例中,发病日龄以3日龄~14日龄最多,共168例,占75%;发病季节以冬、春季最多,其中冬季69例,占31%,春季87例,占40%;在规模养殖场与散养场户中,规模养殖场76例,占35%,散养场户142例,占65%。通过调查,基本摸清了淄博市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现状和发病特点。  相似文献   

11.
间接ELISA检测鸭肝炎病毒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的病毒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鸭肝炎病毒(DH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经特异性及重复性试验,效果良好。ELISA效价与琼扩、中和效价存在平行关系。经ELISA检测,1日龄雏鸭免疫后,4日龄可检出ELISA抗体,10日龄达到峰值。DHV高免血清在雏鸭体内作用维持时间为10d左右。攻毒保护试验表明,攻毒前雏鸭的血清抗体水平与攻毒后雏鸭存活率具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新型鸭肝炎病毒实验感染雏鸭的组织病理学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以“新型鸭肝炎病毒”实验感染雏鸭,对感染雏鸭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接毒后24-48h为感染鸭死亡高峰,试验发病的死亡率为80%;感染雏鸭肝、脾、胰、肾的组织病理变化分别表现为出血性、坏死性肝炎,坏死性脾炎,胰局灶性坏死及肾小叶的异嗜性粒细胞浸润。肝、肾组织的脂肪染色结果表明,肝脏有脂肪蓄积,而肾脏未见有脂肪蓄积。  相似文献   

13.
鸭病毒性肝炎和急性霍乱混感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患病麻鸭的生活环境、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鸭病毒性肝炎和霍乱,并提出了有效的治疗办法,分析了发病原因及传播途径,以利于提高鸭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鸭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雏鸭的一种以肝脏为主要病理变化的急性、高度致死性、接触性传染病。目前,该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给养鸭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许多地区频频出现DHV免疫鸭群暴发鸭肝炎的报道,严重制约了养鸭业的健康发展。论文就鸭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与病毒基因组结构、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序列分析与基因分型、结构蛋白VP1、VP3等分子生物学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合理制定鸭肝炎病毒的免疫方法与免疫程序提供参考,为鸭病毒性肝炎的综合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应用微量中和试验(MT)、间接血凝试验(IHA)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ELISA)对三种不同途径即滴鼻、口服和肌肉注射人工感染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12头仔猪的血清抗体进行了检测。感染猪在第1~2周时即可测出抗体,3~5周后抗体滴度达高峰,抗体持续时间最短为18周,最长可达22周以上。其中以肌注和滴鼻组抗体产生较早,而口服组稍晚。肌注组抗体上升较快,抗体持续时间较短,而滴鼻和口服组抗体上升稍慢,抗体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6.
中药抗鸭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迎 《动物医学进展》2009,30(12):71-74
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播迅速的病毒性传染病,严重危害各国养禽业的发展.目前国内外多采用疫苗免疫接种进行预防,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中药在鸭肝炎的防治上取得了显著成果.抗病毒中药能直接杀伤病毒,还可以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细胞因子,减轻病毒产生的毒素对机体的损害,通过免疫细胞识别和吞噬病毒,双向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抗病毒中药具有疗效稳定,毒副作用较小,价格低廉等优点,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论文就近年来中药抗鸭肝炎病毒的复方制剂和中药单体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用不同毒力株鸭肝炎病毒人工感染雏鸭,测定雏鸭血浆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含量,研究NO在鸭病毒性肝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雏鸭感染不同毒力株鸭肝炎病毒后第1天血浆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含量就开始上升,第3天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并持续至实验结束。揭示一氧化氮同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8.
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其特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新生乳猪增殖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通过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将其纯化,获得较为完整的病毒颗粒。病毒ELISA效价为1∶3×105,蛋白含量为3.96g/L。将提纯的PEDV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融合率为95.6%。用间接ELISA进行筛选,共检出38个阳性孔,阳性率为28.8%。对其中15个阳性值较高的孔进行3次再克隆,阳性率达100%,最后获得15株稳定分泌特异性抗PEDV单抗(McAb)的杂交瘤细胞。ELISA阻断试验与交叉试验证明,其分泌的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腹水和细胞培养上清的ELISA效价分别为1∶103~1∶106和1∶128~1∶512。经鉴定,15株McAb的分子类型均为IgG,均无免疫沉淀特性。杂交瘤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90~110,平均95。尤为重要的是,这些杂交瘤细胞所分泌的抗体,有的对PEDV具有中和作用,能够阻断病毒对猪只的侵害作用。  相似文献   

19.
鸭瘟病毒北京株UL6和UL7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测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依据文献报道的鸭瘟病毒(DPV)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和合成了二对引物,分别为SP1和SP2,LP1和LP2。北京株鸭瘟病毒于鸭胚中增殖,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按酚-氯仿法抽提DNA。然后以DPV DNA为模板进行PCR,分别扩散增出与理论相符的421bp和1209bp的二个DNA片段,并将它们克隆于质粒pGEM-T Easy中。经酶切和质粒PCR,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重组质粒以步移法从双方向测序,获1586bp的核苷酸序列。研究发现这1586bp的核苷酸序列与文献报道的UL6和UL7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9%,仅有一个碱基的差异。进一步作氨基酸分析,发现这个碱基所引起的变异为无意义突变(CCT→CCC)。结果表明,鸭瘟病毒的UL6和UL7基因在不同的毒株中高度保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