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调查杉木与乳源木莲混交林及杉木纯林(对照)生长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杉木与乳源木莲混交林及杉木纯林地上部分各器官及各径级根生物量分配格局。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与乳源木莲混交林中杉木的生长及林分总生物量的积累均优于杉木纯林。从生物量分配上看,杉木与乳源木莲混交林中杉木及纯林中杉木其地上部分各器官的分配均表现为树干>叶>枝,但混交林中杉木叶和干分配率略大于纯林,而枝分配率略低于纯林;混交林中杉木各径级根的生物量均大于杉木纯林。  相似文献   

2.
乳源木莲杉木马尾松混交林生物量分布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乳源木莲、杉木和马尾松纯林及其三种不同混交林林分生物量和它们的空间分布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乔木层的生物量占92%以上,混交林有利于干、枝、叶生物量的积累,不利于皮、草本、灌本及地下部分和凋落物层生物量的积累,但混交林中的半分解物含量比纯林有成倍增加,混交林有利于枯枝落叶的分解。  相似文献   

3.
杉木乳源木莲混交林施肥生长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年生杉木乳源木莲混交林进行了施肥生长效应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肥与不施肥(对照)比杉木平均胸径增长量提高了1.1%~22.6%,平均树高提高了1.1%~24.5%;乳源木莲平均胸径增长量提高了16.2%~37.8%,平均树高提高了13.6%~33.3%,林分蓄积量增加18.0%~32.7%,施肥对林分生长有积极作用。不同配比处理杉木平均胸径存在差异,HNP和HPK与HNY比平均胸径增加值分别提高6.7%和8.6%,、HNP、HPK增加值提高幅度比HNY大,不同配比处理杉木平均树高与胸径一样也有差异,HNP和HPK与HNY比平均树高增加值分别提高6.5%和8.3%,、HNP、HPK增加值提高幅度比HNY大,HPK处理立木材积最大,比HNY、HCK分别增加12.5%、32.7%,比HNP略大,增加1.7%,HNP处理立木材积次之,比HNY、HCK分别增加10.6%、30.5%,不同配比施肥对乳源木莲也有同样的生长效应。N、P、K配比施肥比单施N肥对立木材积生长作用更大。对不同处理立木材积生长量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得知:HNP、HPK、HNY与HCK处理间立木材积有极显著差异,HPK、HNP与HNY处理间有显著差异,其余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林业生产中由于杉木人工林经营多采用纯林且连栽造成产量下降和地力减退的问题,选用杉木与乡土阔叶树种乳源木莲分别按9∶1和7∶3两种比例混交进行试验,杉木纯林对照,造林18年后比例分别调整为5∶1和6∶5。结果表明:通过不同模式林分的杉木林生长量、林分总蓄积量以及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指标的对比,确定杉木与乳源木莲以最初比例7∶3混交,后经过间伐调整为6∶5比例的混交模式对于提高林分生产力最明显、改善土壤肥力效果最好,从而为闽北山区杉木人工林科学经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杉木与乳源木莲混交林中二者的树高、胸径、材积的总生长量、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以及树高/胸径比值曲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杉乳混交林中,杉木在树高、胸径、材积总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上,与乳源木莲相比优势始终较为明显,说明杉木在与乳源木莲的竞争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但在17a后,杉木树高、胸径、材积连年生长量低于乳源木莲,生长开始减缓,此时应适当进行抚育间伐。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福建省尤溪县6年生的杉木与乳源木莲混交林的生长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向杉木、乳源木莲的生长量呈半阴坡阴坡阳坡,半阴坡杉木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保存株数、蓄积量分别达6.8㎝、5.1m、2347株/hm~2、24.878m~3/hm~2,乳源木莲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保存株数、蓄积量分别达5.2㎝、4.0m、630株/hm~2、3.024m~3/hm~2,杉木与乳源木莲总蓄积量达27.902m~3/hm~2。不同坡位乳源木莲、杉木的生长量呈下坡中坡上坡,下坡杉木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保存株数、蓄积量分别达6.9㎝、5.5m、2355株/hm~2、27.318m~3/hm~2,乳源木莲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保存株数、蓄积量分别达5.5㎝、4.2m、628株/hm~2、3.517m3/hm~2,杉木与乳源木莲总蓄积量达30.835m~3/hm~2。  相似文献   

7.
乳源木莲杉木混交林生长及其竞争关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阔叶林尤其是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它的存在对维护我国广大南方地域的生态平衡、满足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阔叶林的人为破坏及阔叶树种人工培育不受重视,加上发展针叶人工林,致使针阔比例严重失调,产生一系列生态问题,很多优良乡土阔叶树种随着天然林的肆意砍伐利用而逐步消失(盛炜彤,1993;俞新妥,1997;陈存及等,2000)。为了扭转这种局面,福建省近年来开始重视阔叶树种的造林,大力挖掘优良乡土树种和寻找新树种,特别是珍稀速生阔叶树种。但是很多优良乡土树种连采种育苗都极为困难,乳源木莲…  相似文献   

8.
杉木乳源木莲混交对地力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对10年生乳源木莲与杉木的混交林及杉木纯林的林地枯枝落叶量及分解速率、土壤理化性质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结构林地物理性质优于杉木纯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多,土壤疏松多孔;土壤有机质、全N、全P分别比杉木纯林提高12.2%、11.8%和4.5%,土壤速效养分(N、P、K)亦分别提高29.6%、10.5%、10.1%,该混交对地力改良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间伐对杉莲混交林中乳源木莲树冠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福建省沙县15年生(13年生时间伐)和17年生(10年生时间伐)的乳源木莲-杉木中龄混交林(杉莲比为7:3)为研究对象,通过应用Ruark异速生长模型,对间伐后混交林中乳源木莲的树冠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混交条件下,不同间伐期对树冠形状有显著影响:13年生时间伐,乳源木莲树冠生长受到限制不能充分扩展,树冠形状近似抛物线形,枝长分布方式对下部层次造成遮荫,不利于乳源木莲树木的光合作用;而10年生时间伐,乳源木莲具有圆锥形树冠、较大的枝倾角和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因此有利于树冠对光的截获,从而增加单株生物产量,有利于培育乳源木莲大径材。杉莲混交林中乳源木莲累积叶面积指数可以分别用以下模型进行估测:y(10年生时间伐)=2.6211Z^0.1318 e^0.0417z(R^2=0.9418)和y(13年生时间伐)=1.7546Z^0.6122e^-0.1411z(R^2=0.9923)。通过残差百分比检验和后验检验表明,模型拟合度较高,预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易晓冬 《绿色科技》2019,(17):101-103
对通过杉木与乳源木莲分别进行了1∶1行状混交和5∶5块状混交开展杉木与乳源木莲混交造林试验,21年生的试验林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与乳源木莲混交提高了林分中杉木的生长量,改善了土壤结构,增强了土壤持水能力;提高了土壤肥力。杉木与乳源木莲单行混交对促进杉木生长及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效果好于杉木与乳源木莲块状混交;该试验中杉木与乳源木莲采取单行混交为宜。  相似文献   

11.
将乳源木莲与白花泡桐以8:1星状混交,6年生长结果表明2树种是很好的混交组合。桐莲混交促进了林木生长,混交林与白花泡桐纯林相比平均胸径、平均树高、立木材积分别提高了19.4%、37.3%、114.0%,与乳源木莲纯林比3指标分别提高了54.2%、22.2%、694.5%。混交还有利于形成高干通支的桐材,形成合理林分结构,扩大乳源木莲种植范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桃江县杉竹混交造林时的林地选择、整地、苗木选择与起运、苗木栽植以及幼林抚育管理等技术的总结,提出了杉竹混交造林的技术和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13.
杉木雷公藤混交林空间分布格局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 a生杉木雷公藤混交林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雷公藤两者种间关系较为协调,无论是地上部分还是地下部分都能够形成合理的层次分布,这有利于提高林分生产力,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杉木巨尾桉混交林林分生物量及土壤肥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杉木纯林、杉木巨尾桉混交林的林分生物量、土壤肥力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杉桉混交林林分的总蓄积量比杉木纯林高出26.41%,生物量则是纯林的1.6倍,大大地提高林分生产力。两种林分林地土壤结构稳定性相差不大,混交林土壤肥力略有下降,但混交林增加了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因而营造杉木巨尾桉混交林是科学经营杉木连栽地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林木间存在着相互竞争。为提高总产量。杉木林需要抚育间伐。法正林理论指导下的杉木轮伐经营,有过历史性的贡献;而面对市场,则表现出严重弊端。目标经营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杉木、檫树混交林生长及其土壤肥力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不同比例杉木、棒树混交林的生长及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0a生杉檫混交种间关系比例协调.林分较稳定,可以促进两树种的生长。从林分群体结构的整个生长同期展望,4:1杉檫混交是一种比较稳定的高产类型,不同混交比例的土壤理化性质有所变化,杉檫列间比杉木列间土壤变得疏松、湿润、较肥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