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沈永福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1985,(2)
都兰县香日德乡从1982年开始,采用冻精进行黄牛杂交改良工作至今已有三年历史;现用黑白花和西门塔尔两种品种牛,对香日德乡社员自养黄母牛杂交后所生杂种犊牛初生重为20.5—28.5公斤,半岁体重85.02—105.71公斤;而当地土种黄牛犊初生重12.10—15.50公斤,半岁体重64.28—83.92公斤。在体尺方面:半岁杂种犊牛,体高85—94厘米。体长89—102厘米、胸围102—118厘米,管围13—14厘米;半岁黄牛犊体高68—86厘米,体长74—88厘米,胸围94—102厘米,管围10—12厘米。由此可以看出,改良牛初生重大,增重快,适应性良好,耐粗放的饲养管理,发挥了父系的优良特性。同时改良牛体大力强,易于调教、管理,适于使役,群众喜欢饲养。总之改良牛优于土种牛,济经效益显著,对加速提高牛群品质,提供乳、肉产品,提高生产性能的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4.
我国我省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异较大,经济水平和发展要求也不尽相同,而且牛的世代间隔长,利用年限长,被引品种和地方品种间的生物学特性和品种特征都有差异,因此,对地方黄牛的生产方向应当早有预见,向什么方向改良应当及早慎重确定。 相似文献
5.
黄牛改良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评价具有重大意义。在评价方法上,各省、地尚无统一的计算标准。笔者在几年来实践的基础上,参阅农业科研成果经济评价方法,结合黄牛改良的生产特点,在直接效益的计算方法上从宏观角度进行了探索,供商榷。 相似文献
6.
秦川牛是我国优良的役肉兼用黄牛品种,产于陕西省关中平原地区。具有角短细致,体躯高大结实,结构匀称,役用能力强,肌肉丰满,肉质良好,遗传性稳定,适应性强,耐粗饲等优点。尤其是全身被毛紫红色的泰川牛,在国内外很负盛名,法国曾提出要购买秦川牛。秦川牛又是一种瘦肉型的品种,近几年,在香港出口一批秦川牛,外贸电:“两车货品质较好,肉质结实,陕西牛肉很受国际市场欢迎。”秦川牛对各种气候均能适应,引种范围广,全国有二十几个省市选用秦川种牛,北达吉林,南至浙江、湖 相似文献
7.
德国黄牛改良当地黄牛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庄河市的黄牛饲养以粗放为主。当地黄牛体型小,生长速度慢,产肉性能和经济效益低。我站自1998年起从辽宁省肉牛繁育中心引进德国黄牛的细管冻精,对当地母牛进行杂交改良。全年冷配黄牛4.53万头,受胎4.08万头,总受胎率为90%。在粗放式饲养管理条件下,德杂一代黄牛在体型外貌、生长速度、肉用性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13.
6月底结束的甘肃省黄牛改良效果普查表明,我省黄牛冻配改良自1974年试配、1979年大面积推广以来,采取同步扩大良种和人工授精技术等措施,加速繁殖和改良的步伐,已取得显著成效。截止1988年,授配头数由1978年的2698头,上升到13.5万头,受胎率、冻配繁活率分别达到78和69.3%,较1979年提高38和33.2%。累计繁殖成活杂种牛40.6万头。杂种牛有较强的适应性,不论初 相似文献
15.
16.
仁措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2,(16):55-57
为提高黄牛繁殖率和受胎率,提高后代的基因性状,黄牛冷配改良技术得以推广应用。冷配改良技术应用是否科学、规范,是影响黄牛冷配改良效果的重要因素。为达到理想的应用效果,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掌握黄牛冷配改良技术要点意义重大。该文分析黄牛冷配改良技术优势及黄牛冷配改良技术应用要点。 相似文献
17.
<正> 我省从1974年开始,在黄牛较多的重点市、县,引进肉用种公牛对当地黄牛开展有计划、有步骤的改良工作,经过三年试点后,在全省大多数市县推开。1978年农业部将我省西部13个草原市县,列为国家商品牛生产基地后,在部分市县采用黑白花奶牛改良黄牛,实行母牛挤奶,公牛产肉或役用,一套成本,两项效益,有效地推动了黄牛改良工作。特别是1983年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养牛业采取国 相似文献
18.
贵德县黄牛改良工作始于五十年代,多用本交和鲜精配种,到八十年代初,引入冻精冷配新技术,近几年来,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驱动下,加上秸秆氨化养牛技术的推广,使广大群众养牛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全县牛改工作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