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杂”配套,是指稻田种植杂交油菜秦油2号——迟熟杂交早稻——早、中熟杂交晚稻及其相应配套技术组装成的综合高产栽培技术,是稻谷亩产可以过吨粮、粮油双高产的种植新模式。一、“三杂”栽培增产增收1988~1989年度,“三杂”配套示范1891亩,结果秦油2号杂交油菜平均亩产菜籽131.2公斤;双季杂交稻平均亩产951.6公斤。其中,早杂475.2公……  相似文献   

2.
油研3号(原杂09)系我所近年育成的早熟高产杂交油菜新品种,于1991年11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我国第一个通过品种审定注册的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杂交种。该品种早熟性突出,全生育期平均仅198天。在1989~1990年全省区域试验中,最高亩产228.8公斤,平均亩产131.7公斤,比对照增产18.4%。在1990年全省生产试验中,平  相似文献   

3.
张盛祥 《作物杂志》1992,8(2):26-27
1987年秋遵义、湄潭、凤冈,绥阳、余庆,桐梓6县引进秦油2号杂交油菜组合,在海拔400~1015米的不同生态地域布41点进行试验示范624亩,余庆县太平区示范420亩,平均亩产230公斤,比常规油菜增产30%,1988年全区13县(市)试种秦油2号6万多亩,平均亩产150公斤,最高亩产249.15公斤,创全省油菜种植史上最好单产水平。1989~1991年秋种秦油2号均在百万亩上下,亩产130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4.
《种业导刊》2006,(12):45-49
(接第九期)棉花品种名称:鄂杂棉16F1品种来源:荆州市金龙发种业有限公司用“X-99”作母本,“J68”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棉花品种。区试代号:龙杂142。200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棉2006001。品质产量:2004~2005年参加湖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纤维品质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2.5%跨长29.4毫米,比强29.8cN/tex,马克隆值4.9。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皮棉103.85公斤,比对照鄂杂棉1号增产9.28%。其中:2004年皮棉亩产105.82公斤,比鄂杂棉1号增产11.68%;2005年皮棉亩产101.88公斤,比鄂杂棉1号增…  相似文献   

5.
秦优7号高产保优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优 7号 (原代号杂油 86 )油菜由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育成 ,组合为双低雄性不育系陕 3A×双低恢复系 K4 0 7。 2 0 0 1年通过陕西省审定 ,是我省和黄淮区第一个高油分双低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1 特征特性1.1 产量表现 :2 0 0 0年、2 0 0 1年参加国家黄淮海片区试 ,产量、品质和抗 (耐 )菌核病名列首位 ,两年平均亩产 2 11.6 kg,较对照秦油 2号增产 2 .9%。2 0 0 1年参加国家长江下游区试 ,比对照增产 8.1%。两年在黄淮长江流域六省区 2 5个点大面积示范 ,平均亩产 2 10 .0kg,比秦油 2号等品种增产 11.4 % ,说明秦优 7号是一个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复种的好处1.增加产量 晚稻配套栽培,能较大幅度地增产。桃江乡窑头村1985~1987年226亩地膜花生平均亩产269.4公斤;露地花生平均亩产210.5公斤,地膜花生比露地花生亩增产27.98%。花生后茬杂交晚稻平均亩产453.5公斤,双季连作杂交晚稻平均亩产411公斤,前者比后者增产10.34%。  相似文献   

7.
陇糜3号糜子     
品种来源:原代号74—132,由甘肃省农科院粮作所用会宁大黄糜作母本、甘糜1号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1988年4月经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产量表现:19.6年试验点9个,平均亩产127.9公斤,比当地对照大黄糜、红糜子等增产19.6%;1987年试验点7个,平均亩产110公斤,比当地对照会宁大黄糜等增产17%(其中夏播平均亩产162.1公斤,增产18.9%);1985~1987年37个示范点,增产幅度为8.3~62.2%。  相似文献   

8.
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6年贵州省开始引进杂交油菜种植,取得成功,推广迅速,现全省已达150万亩左右。杂交油菜亩产均达125~150公斤左右,高者可达175~200公斤以上。1985年全省油菜籽产量平均亩产58公斤,到1990年夏收全省平均产量达76公斤,其中以杂交油菜为主的156.85万亩油菜高产栽培示范面积,总产达1.7亿公斤,占全省4.3亿公斤总产的40%。而且,种植杂交油菜,采用以育苗移栽为主体的一套技术,促进了栽培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发展。为实现“稳定面积,  相似文献   

9.
宝油87是以甘蓝型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YD 02 A为母本、双低恢复系YD 41 R为父本配制的高油双低杂交油菜新组合[1-2],于2010年选送参加江西省油菜区域试验。在2010—2012年2年江西省油菜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产量132.18 kg·(667 m^2)^-1,比中油杂2号(对照)增产5.08%;2年平均产油量62.59 kg·(667 m^2)^-1,比中油杂2号(对照)增产24.85%[3]。平均含油量为45.66%,在该组试验中排名第一位;2年平均芥酸含量为0.88%;平均硫甙含量为23.34μmol·g^-1(饼)。于2013年1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皖油17号(原代号9605)是滁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H3A与雄性不育恢复系H3C配组而成的甘蓝型三系杂交油菜,2001年9月通过安徽省审定。1特征特性1.1特征特性皖油17号属偏春性春化类型油菜,叶色常绿。顶叶圆形,侧裂叶1或2对。青秆,匀生分枝。花瓣侧叠,鲜黄色。种皮红褐色,有光泽。1.2产量表现1998—2000年安徽省油菜区试,两年平均亩产180.4kg,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8.0%。2000—2001年安徽省油菜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1.6kg,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6.3%。1.3品质表现经农业部油料及其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分析,皖油17号种子芥酸含量0.36%,…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冬作免耕栽培在不少地区已进行了程度不同的试验研究,其增产、省本的趋势基本一致。实行免耕栽培后,对麦子后期生长有否影响;免耕麦比翻耕麦是提前衰老还是提早成熟;特别是连续几年免耕栽培对土壤理化性的影响问题众说纷纭。针对上述争论,我们在连续6年冬作免耕栽培技术的研究基础上作了定位试验,经4年的试验对比、考察分析结果表明:免耕与翻耕土壤理化性无显著差异,植株的叶绿素含量虽有提前降低趋势,但不影响灌浆速度及干物质积累。在辅之相应的技术措施条件下,免耕麦还是有一定的增产、提早成熟等内在潜力。同时,实行免耕栽培还能防治水土流失,保持良好的土壤理化性状。经9年的冬作免耕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免耕麦平均亩产237.8公斤,比翻耕麦平均亩产223.3公斤增产6.49%;免耕蚕豆平均亩产128公斤,比翻耕蚕豆平均亩产110.4公斤增产15.9%;免耕油菜平均亩产128.3公斤,比翻耕油菜平均亩产112.3公斤,增产14.3%。同时考察了后茬早稻产量,免耕田早稻平均亩产433.6公斤,翻耕田早稻平均亩产431.1公斤,两者基本持平。从上述增产数据可知,冬作免耕栽培的增产效果是明显的,还具有省工、节本、缓和季节矛盾等作用。然而,在生产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存在着争论,如免耕麦容易造成后期植株落黄快,免耕栽培会引起土壤的养分下降,理化性状变劣等,为明确上述问题,我们特设计本试验。  相似文献   

12.
双油杂1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半冬性隐性核不育甘蓝型油菜两系杂交种。该品种农艺性状优良、抗寒、抗倒伏、较耐菌核病、抗病毒病。在2年河南省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单产2731.2kg/hm2,比对照杂98009增产8.58%。在河南省油菜生产试验中,双油杂1号平均单产2489.1kg/hm2,比对照杂交种杂98009增产3.93%。品质优良,芥酸含量0.1%,硫甙含量18.85μmol/g饼,含油量40.96%,品质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3.
秦优 7号 (原代号杂油 86 )油菜由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育成 ,组合为双低雄性不育系陕 3A×双低恢复系 K4 0 7。 2 0 0 1年 6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陕审油 2 0 0 10 0 1) ,同年 12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国审油 2 0 0 2 0 0 2 ) ,是我省和黄淮区第一个高油分双低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1 特征特性1.1 产量表现 :秦优 7号 1997- 1999年参加组合试验和预备试验 ,平均亩产 2 4 7.5 kg,比对照秦油 2号增产 14 .6 % ;2 0 0 0、2 0 0 1年参加陕西省油菜区试 ,两年平均亩产 2 0 8.4 kg,与对照秦油 2号持平 ,参加…  相似文献   

14.
1986年,湖南省黔阳县春季制种V_(64)1261.6亩,总产杂交种子26.055万公斤,平均亩产206.52公斤。比1985年1222亩,亩产189.5公斤增产17.02公斤。据统计,平均亩产过225公斤的高产材4个,过250公斤的高产村民小组14个,跨300公斤以上的农户23户。龙田乡胜利村47亩,亩平244.75公斤,其中段运生制种1.9亩,亩平362.35公斤,创全县杂交水稻制  相似文献   

15.
“晋油1号”冬油菜,是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从我省当地农家品种“汾阳油菜”中系选育成的一个优良品种。经我所1980——1983年3年品比试验,比对照“上党油菜”增产18.9%,1979——1983年经我省25个点(次)区域试验,4年平均亩产275.9斤,比对照“上党油菜”增产11.2%,1983年在平遥、孝义县的9个点生产示范33亩,平均比当地油菜增产  相似文献   

16.
1990年仙桃市示范推广油菜茬红麻高产栽培技术,9817亩平均亩产265.3公斤,比常规法增产24.35%;在1991年出现历史上罕见的红麻前期溃涝、中后期干旱的情况下,亩产仍达251.5公斤,比常规法增产22.42%。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1.选用良种,抓好种子处理选用适宜本地栽培的优质高产品种青皮3号。在播种前,抢晴晒种2~3天后拌药消毒。每100公斤种子拌退菌  相似文献   

17.
广汉市1986~1988三年试种优质早熟杂交油菜涪汕一号和85-117,平均亩产165.8~213.8公斤;我市杂交油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1989年推广面积2万亩,1990年计划推广7万亩,1991年全市实现杂交油菜良种化,计划面积15.5万亩。现根据几年我市的试验和大田调查,总结了杂交油菜生长发育规律,夺取油菜稳产高产的栽培技术,供生产上参考试用。  相似文献   

18.
杂交油菜黔油17号高产示范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优质、高产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7号(原代号为黔杂ZW99004)系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利用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隐性雄性不育系98-116A和抗逆性强的双低恢复系ZW004杂交选育而成。在2000—2002年贵州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产量为162kg/667m2,比对照油研7号平均增产9·6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朝阳1号11矮利3号/矮脚桂花黄)F_1///巴75复交,经10年选育于1991年育成。同年生产力测定,每公顷8364公斤(亩产557.6公斤),较对照桂朝2号增产7.3%,1992年预试每公顷8085公斤(亩产539公斤),较对照桂朝2号增产5.1%,1993年大田试种,平均每公顷8205公斤(亩产547公斤)。 1 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20.
冀承单3号玉米是我所用冀71l作母本,承18作父本,杂交育成。1985年3月通过审定、定名。一、产量情况据有关资料统计,1981~1984年11点次区域试验,冀承单3号平均亩产384.7公斤,比嫩玉1号平均亩增产71.55公斤,增产22.8%。生产鉴定1984~1985年共26点次,分别平均亩产357.35公斤和446.6公斤,比对照增产15.1%及33.5%。在围场县1985~1987年大面积生产实践中平均亩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