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黑莓鲈(Pomoxis nigromaculatus)的胚胎发育进行了连续跟踪观察,并探讨了水温对其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24±1)℃时,孵化时间为40.23 h;胚胎发育的温度系数Q10值为2.01,适宜胚胎发育的温度范围为22℃ ~24℃;孵化温度与孵化时间呈负相关关系;温度与孵化率的回归方程式为:y=25.899x-0.5 407x2-216.92 (R2 =0.9217);温度与畸形率之间的回归方程式为:y=0.5496x2-22.857x +236.44 (R2=0.9422);胚胎发育生物学零度为10.22℃,有效积温为(545.14±22.60)~(554.42±22.74)℃·h.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汉江上游流域鳜饵料鱼的配套问题,建立鳜与鲢配套催产模式,分析了水温对鳜和鲢人工繁殖中效应时间、孵化时间、开口时间等的影响,了解鳜和鲢人工繁殖各时间段与水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鳜孵化时间和开口时间与水温(18~28℃)显著相关,受精卵孵化时间(y)与水温(x)的关系式为y=41 058x~(-2.142 4),R~2=0.995 2,仔鱼开口时间(y)与水温(x)的关系式为y=-0.099 6x~2-5.226 0x+266.02,R2=0.961 4;鲢的效应和孵化总时间(y)与水温(16℃x32℃)的关系式为y=0.051 4x~2-4.924 4x+129.91,R~2=0.978 2;鳜、鲢配套催产时间(y)与水温(x)的关系式为y=-0.151 0x~2-0.301 6x+136.11。研究表明,在水温18~28℃条件下,可根据水温计算出鲢的催产时间,为在鳜人工繁育生产中进行开口饵料鱼的精准配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倒刺鲃的胚胎发育及水温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倒刺鲃的胚胎发育进行连续跟踪观察,并探讨了水温对其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25±0.5)℃时,孵化时间为53.43 h;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克氏囊。水温21~33℃条件下,倒刺鲃的胚胎均能孵化,水温(x)与孵化时间(y)成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y=235.72 e-0.056 6x,P<0.01;水温与积温的关系为:y=7 519.4x-0.519 2,P<0.01。孵化率(y)与水温(x)相关关系式为:y=-1.665 5x2+88.621x-1 091.5,由曲线方程可以推算出胚胎发育的适宜水温范围为23.4~29.8℃,通过曲线求导数推算极值的方法,求得胚胎发育的最适水温为26.6℃。  相似文献   

4.
温度对中华倒刺鲃胚胎与仔鱼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温度对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胚胎与仔鱼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在21~29℃温度范围内,胚胎均能孵化出膜,孵化时间y与温度x成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y=993017x-3.0318,R2=0.9614(P<0.01);孵化积温y与温度x的关系式为y=993017x-2.0318,R2=0.9179(P<0.05)。胚胎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1~29℃,最适温度范围为23~27℃。仔鱼生长发育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仔鱼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3~31℃,最适温度范围为25~31℃。结果表明,在适宜温度范围内,适当升温可以加快中华倒刺鲃胚胎与仔鱼发育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对倒剌鲃的胚胎发育进行连续跟踪观察,并探讨了水温对其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25&#177;0.5)℃时&#183;孵化时间为53.4.3h;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克氏囊。水温21~33℃条件下。刨剌鲃的胚胎均能孵化&#183;水温(x)与孵化时间(y)成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y=235.72e^-0.0566x,P〈0.01;水温与积温的关系为:y=7519.4x^-0.5192.P〈0.01。孵化率(y)与水温(x)相关关系式为:y=-1.6655x^2+88.621x—1091.5.由曲线方程可以推算出胚胎发育的适宜水温范围为23.4~29.8℃.通过曲线求导数推算极值的方法。求得胚胎发育的最适水温为26.6℃。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温度对四川华鳊胚胎发育的影响,笔者观察16、19、22、25、28、31℃6个温度条件下四川华鳊的胚胎发育过程,描述总结(25±0.5)℃下胚胎发育各个阶段的形态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四川华鳊胚胎发育过程可划分为受精卵、胚盘形成、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分化和出膜等8个连续发育阶段;在(25±0.5)℃下孵化总历时44.83 h;在温度为16℃时,胚胎发育至原肠胚晚期全部死亡;19℃时孵化率为30.00%,其中畸形致死占87.19%,显著高于其余4个温度组(P<0.05);温度由19℃升至31℃时,胚胎发育所需时间变短,各温度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器官分化阶段均用时最长,占整个胚胎孵化历时的72.53%~77.07%;胚胎畸形率随着温度升高而上升,31℃的胚胎畸形率约为28℃的2倍;在22~28℃时,胚胎的受精率和孵化率、成活率最高,畸形率最低。研究结果表明,水温在(19±1)℃,卵径(y)与胚胎孵化时间(x)的关系为y=49.56-44.36x+47.92x^2(r^2=0.996);水温22~28℃为适宜孵化温度,最佳水温约为25℃;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为12.69℃,有效积温为522.35~595.11℃·h。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温度(5±0.5)℃、(10±0.5)℃、(15±0.5)℃、(20±0.5)℃和(25±0.5)℃)下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的耗氧率、耗氧量与呼吸频率的关系。结果表明,耗氧率、耗氧量和呼吸频率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且不同温度间差异显著(P<0.01)。呼吸频率在5~10℃较低温度时没有明显差异(P>0.05)。呼吸频率在不同的温度下都存在明显的昼夜差异(P<0.05),白天明显高于夜晚。不同温度下呼吸频率和耗氧率的回归关系为y=63.052e(0.0115x)(R2=0.982 2);呼吸频率和耗氧量的回归关系为y=-1.719 7x2+38.437x-61.914(R2=0.961 8)。在15~20℃间的耗氧率、耗氧量和呼吸频率相对变化较小,为适宜养殖的水温。  相似文献   

8.
温度对瓦氏黄颡鱼幼鱼氨氮排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锦云  陈玉翠 《水产科学》2006,25(5):232-235
以瓦氏黄颡鱼幼鱼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温度对其氨氮排泄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水温(10、15、20、25、30℃)条件下,瓦氏黄颡鱼幼鱼的氨氮排泄率分别为2.69、3.92、5.72、6.96、8.71 mg/(kg.h),氨氮排泄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其二者的回归关系可用幂函数方程描述:y=0.2128x1.086(n=48,R2=0.883),F检验表明相关性极显著(F相似文献   

9.
试验结果表明,4-5月和9-10月,水温22~27℃时,为硬壳蛤快速生长期;11月至翌年2月,水温8~15℃时,生长缓慢;5-6月硬壳蛤处于繁殖期间,生长也较为缓慢。硬壳蛤壳长和壳高的相关关系为y=1.8479x 0.5923;壳长和体质量的相关关系为y=0.0002x3.1174。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温度对锦鲤受精卵孵化和仔鱼活力的影响,在不同水温(15、17、19、21、23、25、27℃)条件下,开展了锦鲤受精卵孵化和仔鱼活力的对比试验,观察比较了受精卵的培育周期、孵化周期、孵化率和畸形率等指标,开展了初孵仔鱼的耐饥饿试验,并测定其不投饵存活系数(SAI)。结果显示:水温为15~27℃时,受精卵的培育周期和孵化周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培育周期与温度为二次函数关系,回归方程式为y=0.267 3x~2﹣17.186x+319.38,R~2=0.988 82。水温为21~23℃时,受精卵的孵化率较高(85.1%~90.9%),畸形率较低(2.6%~3.7%)。在试验水温(15~27℃)下,仔鱼的SAI值随温度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21~23℃时,SAI值较高(23.12~26.47)。试验结果表明,锦鲤受精卵孵化和初孵仔鱼生存的最适水温为21~23℃。  相似文献   

11.
温度对白斑狗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不同梯度的孵化温度对白斑狗鱼(Esox lucius)胚胎发育的影响,并对其孵化率和畸形率等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各温度梯度组中,16℃温度组的孵化率和正常仔鱼孵出率均最高,分别为61.5%和59.75%,其次为14℃温度组,其孵化率和正常仔鱼孵出率分别为59.75%和56.25%;白斑狗鱼胚胎发育的适温范围为14~16℃;水温和发育时间呈显著负线性相关,其相关方程为:Y=-20.133X+469.8,R2=0.9678;在8~18℃范围,总积温为2130.19~2825.96℃.h。  相似文献   

12.
流速、温度对西伯利亚鲟幼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90 d的饲养实验中,研究了集约化室内储水池养殖条件下,流速和温度对西伯利亚鲟幼鱼生长的影响。按照流速,实验鱼分为4组:即流速分别为 V1组(0.12 m·s-1),V2组(0.16 m·s-1), V3组(0.20 m·s-1),和V4组(0.5 h流速为 0.20 m·s-1, 0.5 h流速为 0 的间隙式水流组)。水温在13.8 ~24.7 ℃变化。 在16.7~22.5 ℃的温度段内,随着流速增大,幼鱼的最终体重、体长、生长效率、净增重、每日生长率及日增重等指标均逐渐增大,饵料系数逐渐降低,其中西伯利亚鲟鱼的生长效率(GE)与流速(V)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其关系式为GE=52.5 V + 69.567 (R2 = 0.997, P< 0.05)。尽管高流速V3组的特殊生长率(DGR)是最大的,但V3组在22.5~4.7 ℃之间和13.8~16.7 ℃之间时DGR是最小的。间隙式水流V4组(0.5 h流速为0.20 m·s-1,0.5 h流速为0)DGR和净增重(NY)不是最高,但其饵料系数(FC)和生长效率(GE)分别是各组中最低和最高的,而且在高温和低温段DGR均有比其他组升高的趋势。另外,水流因子与温度交互作用影响西伯利亚鲟幼鱼的生长,本次四组流速组西伯利亚鲟幼鱼的最适生长水温各不相同,在20.2~20.7 ℃之间。结果显示在设施集约化养殖中,V4组能够产生较好的效益。图2表2参22 关键词:西伯利亚鲟; 生长; 集约化养殖; 流速; 温度  相似文献   

13.
赤眼鳟耗氧率、排氨率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封闭流水式的实验方法,研究了对不同温度(16℃、20℃、24℃、28℃)对体质量小规格(6.98±1.19)g和大规格(22.45±1.79)g的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幼鱼耗氧率、排氨率以及窒息点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X)对小规格和大规格赤眼鳟的耗氧率(Yo)和排氨率(YN)有显著性影响,其两两间的相关关系可分别用方程式:小规格赤眼鳟Y_o=0.012x-0.135(R~2=0.969),大规格赤眼鳟Y_o=0.007x-0.058(R~2=0.991);小规格赤眼鳟Y_N=0.001x-0.010(R~2=0.981),大规格赤眼鳟Y_N=0.001e~(0.085 x)(R~2=0.943)来表示。在16~28℃范围内赤眼鳟幼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呈显著上升。在16℃时赤眼鳟的排氨率要显著性的低于20~28℃,而在20~28℃之间赤眼鳟幼鱼的排氨率差异性不显著。耗氧率昼夜变化表明大、小规格赤眼鳟白天平均耗氧率高于夜间。16℃条件下,小规格和大规格赤眼鳟的窒息点最低分别为0.860和0.960mg/L,显著性低于20~28℃。  相似文献   

14.
海星的大量繁殖与入侵可对滩涂养殖贝类造成极大威胁.对海星繁殖生物学的研究可为有效控制海星过度增殖提供信息,同时也可为其胚胎和幼虫培育以及发育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以韩国和中国沿海常见的多棘海盘车(Asterias amurensis)为材料,研究KCl诱导海盘车排放生殖细胞的最佳剂量,以及水温和盐度对胚胎和幼虫发育的影响.采用不同剂量(1.0mL、3.0mL、5.0mL和7.0mL)0.5mol/L KCl注入性成熟海盘车体腔,皆可诱导生殖细胞的排放,3mL注射组的排放个体比例最高(80%),雌性个体排卵量最大(536.5×104个/ind),同时用诱导获得的精/卵进行人工授精后也获得了较高的受精率(92.7±2.9)%.水温和盐度对多棘海盘车胚胎和幼虫的存活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在盐度为35时,20℃时多棘海盘车羽腕幼虫的存活率最高(90.1±2.1)%,15℃时次之(84.4±5.2)%.在温度为15℃时,盐度为35时幼虫培养60 h后存活率最高(87.6±4.1)%,盐度为30时次之(85.4±4.0)%.多棘海盘车各期胚胎和幼虫的发育速度(1/t,h-1)随水温升高而加快,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其关系式为:至2-细胞:1/t=0.110 8Tw-0.599 7(r2=0.946 5);至8-细胞:1/t=0.045 4Tw-0.233 4(r2=0.947 7);至桑椹胚:1/t=0.017 9Tw-0.067 9(r2=0.868 7):至囊胚:1/t=0.004 2Tw(r2=0.89);至羽腕幼虫:1/t=0.000 6Tw-0.008 7(r2=0.878 4).盐度为35时,胚胎和幼虫的发育速度最快,发育至羽腕幼虫需55.4 h.根据不同水温和盐度条件下,胚胎和幼虫的存活率和发育速率,确定15~20℃是多棘海盘车发育的适宜温度,最适温度为20℃;适宜盐度为30~35,最适盐度为35.  相似文献   

15.
通过萃取回收和色谱条件优化,建立了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鳗鲡血浆和肌肉中乙胺嘧啶的方法。结果显示:在柱温30℃、检测波长236 nm、流动相乙腈、水、乙酸体积比为15∶85∶0.25和流速1.0 mL/min的色谱条件下,在设置鳗鲡血浆及肌肉中乙胺嘧啶浓度分别在0~5.0μg/mL与0~2.0μg/g范围内,相关曲线方程分别为y=766.68x+9.2511与y=853.96x+8.0956,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8和0.9999。在萃取回收中,向血浆和肌肉样品中分别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钠,再分别用乙腈、三氯甲烷体积比为10∶1和5∶5的混合液萃取两次,回收率均达80%以上,日间、日内变异系数均低于3%,最低检测限可分别达0.005μg/mL和0.005μg/g。  相似文献   

16.
温度、盐度对似刺鳊鮈胚胎发育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10℃、15℃、20℃、24℃、27℃、30℃6个温度组和0‰、2.5‰、5‰、10‰、15‰、太湖湖水组6个盐度组,探讨了温度和盐度对似刺鳊鮈(Paracanthobrama guichenoti)胚胎发育的影响。温度实验结果表明:似刺鳊鮈胚胎发育的起始温度(生物学零度)为9.5℃,适宜的发育水温为20~24℃。水温10℃时胚胎卵裂异常,未能进入原肠期;水温升至30℃时胚胎在发育至原肠期前后死亡。水温度为24℃时孵化时间仅为73.5 h,孵化率高达80%,畸形率为0,为最适孵化水温;水温对胚胎发育速率的影响后期较前期大。盐度实验表明:似刺鳊鮈胚胎对盐度有一定的耐受力,各盐度梯度下的胚胎发育速率差异不大,但孵化率的差异极显著。在水温18℃、盐度为2.5‰的水体中胚胎的孵化率为81.67%,高于太湖湖水组的孵化率,此盐度应为似刺鳊鮈胚胎发育较适盐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