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采用对角线取样方法对昆山市城区园林绿地内地下害虫种类及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初步发现为害园林植物的地下害虫种类有10种。其中非洲蝼蛄、蛴螬、金针虫和小地老虎的为害程度较大。为日后园林地下害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小麦苗期地下害虫的为害及补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近年来气温偏高,有利于地下害虫的活动为害,加上部分农民不重视麦播地下害虫的防治工作,错过了防治关键期(播种期),造成小麦苗期地下害虫的猖獗为害,使幼苗生长不良甚至死亡,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针对这一现象,笔者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对地下害虫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兴义市牧草常见地下害虫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角线取样方法对贵州省兴义市牧草地下害虫种类进行了调查。初步发现为害牧草的害虫种类12种,其中蛴螬、金针虫、非洲蝼蛄、小地老虎的为害程度较大。为牧草地下害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西瓜是钱塘江农垦区的一种重要作物,但每年从苗期至成熟期,均可遭受多种病原物的侵染为害,对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为了搞清各种病害种类及其发生危害情况,近年来进行了调查与鉴定,初步肯定有9种病害,现报道于下,以供进一步研究及防治的参考。 1.立枯病 是苗期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为害严重,常诱致瓜苗成堆、成片枯死。据调查,前作为水稻的苗床发病较轻,病苗率仅4.6%;前作是棉花的苗床,病苗率为23。3%,而死苗率达10.8%。  相似文献   

5.
科研快讯     
茵高山萝卜地下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
  在海拔1800米的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火烧坪乡萝卜生产基地,通过田间调查和黑光灯诱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高山萝卜地下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结果表明高山萝卜常见地下害虫有4目7科11种,其中以小地老虎、黄曲条跳甲和灰地种蝇为害最重。高山萝卜地下害虫发生程度与季节有关,小地老虎的为害集中于6月中下旬及7月中旬;黄曲条跳甲的为害集中于8月;灰地种蝇的为害集中于5月。高山萝卜地下害虫的防治应以小地老虎、灰地种蝇和黄曲条跳甲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任丘市麦田地下害虫的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在小麦的苗期和返青期受地下害虫的为害,小麦田缺苗断垄,大量麦苗死亡。为此及时有效地控制地下害虫的为害,是确保小麦苗全、苗壮及增产丰收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7.
地下害虫大部分生活在土壤中,以植物地下部组织或地面附近根茎部组织为食,亦称土壤害虫。地下害虫种类多、分布广、为害时间长,生活周期有长有短,生活方式隐蔽,在防治上难度较大。地下害虫种类包括弹尾目、直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半翅目、同翅目和等翅目等种类。是粮食、油料、棉花、蔬菜、糖料、烟草、麻类、中药材、牧草、草坪以及果树、林木苗圃的大敌。  相似文献   

8.
麦田地下害虫主要有金针虫、蝼蛄和蛴螬三种,主要发生在小麦秋苗期和返青后至灌浆期,危害高峰期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不仅为害发芽种子,还咬断小麦根茎,使植株枯黄而死,造成缺苗断垄,影响小麦产量。据栾城县植保站2008年4月份调查,地下害虫危害造成小麦被害率为0.5%。由于地下害虫潜伏危害,不易及时发现,且危害期长,所以要认清不同地下害虫的为害症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在海拔1800米的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火烧坪乡萝卜生产基地,通过田间调查和黑光灯诱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高山萝卜地下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结果表明高山萝卜常见地下害虫有4目7科11种,其中以小地老虎、黄曲条跳甲和灰地种蝇为害最重。高山萝卜地下害虫发生程度与季节有关,小地老虎的为害集中于6月中下旬及7月中旬;黄曲条跳甲的为害集中于8月;灰地种蝇的为害集中于5月。高山萝卜地下害虫的防治应以小地老虎、灰  相似文献   

10.
地下害虫是指一生中大部分在土壤中生活,为害植物地下部或地面附近根茎部的害虫,亦称土壤害虫。地下害虫的为害时间长,从春季到秋季,从播种到收获,咬食植(作)物的幼苗、根、茎、种子及块根、块茎等。苗期受害,造成缺苗断垄;生长期受害,破坏根系组织,使植株变黄,降低产量,影响品质。四川地下害虫主要种类有:蛴螬、蝼蛄、  相似文献   

11.
麦棉套种棉田棉蚜棉铃虫的防治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棉套种田害虫为害对棉花生育及产量的影响比单作棉田大,因此单作棉田的防治指标在套种田无法应用。研究证明,适合套种田棉蚜棉铃虫的单独防治指标是苗蚜卷叶株率20%,2代棉铃虫百株幼虫12头;相继两次为害的复合指标为苗蚜卷叶株率5%,2代棉铃虫百株幼虫12头;相继3次为害的复合指标为苗蚜卷叶株率5%,棉铃虫百株幼虫2代为8头,3代为6头;相继4次为害的复合指标为苗蚜卷叶株率5%,伏蚜百株三叶蚜量1万头,棉铃虫2代、3代百株幼虫均为6头。  相似文献   

12.
麦棉间套棉田害虫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态学、经济学和环境保护学的观点出发,结合耕作栽培制度和地域特点,地麦棉间套田棉花全生育期主要害虫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棉蚜Aphis gossypii、棉红蜘蛛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和三点盲蝽Adelphocoris fasciaticollis等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面积对比试验,并进行有效选择,编制出以生  相似文献   

13.
陆永跃  尹楚道 《安徽农业科学》1999,27(4):380-382,385
研究了棉铃虫卵在棉株的垂直方向上及在不同器官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各代分布以上部4~6 层果枝为主,而且在空间格局上都是聚集的;(2)2 代时以嫩叶、顶心及边心为主,淮北3、4 代,沿江3、4、5 代顶心及边心、嫩叶、老叶处卵量分布比例减小而繁殖器官上比率明显增大;(3)适时摘除顶心、边心及无效花蕾是减轻棉铃虫为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15.
论述了我国宋代植棉和棉纺织业的发展概况,指出宋代是我国大规模植棉的分界期,宋以前主要是引进,集中于边疆种植,发展缓慢,宋以后是逐渐推广至江南、陕西等地种植,发展很快。在宋代棉业的基础上,元代及明、清棉业得到较大的发展,全国普遍植棉。如今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棉国,棉花成为首要的纺织原料,可以说是宋代棉业拓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17.
转Bt基因棉田棉铃虫产卵规律及与常规棉田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常规棉田相比 ,转Bt基因棉田 2代棉铃虫见卵迟 ,产卵期短 ,全代累计卵量低 71.3 % ,但高峰期和终见期相同 ;3、4代卵的发生期和卵量与常规棉田一致。两类棉田棉铃虫卵在棉株不同器官上的分布也大致相同 ,只是转Bt基因棉上产卵相对集中些 ,且繁殖器官上卵量的比例高于常规棉  相似文献   

18.
山东棉花病害主要有19种,根据其发病部位和为害特点,一般分为四大类:苗期病害、枯黄萎病、铃部病害及叶部病害。在抗虫棉田,苗期病害、黄萎病和红叶茎枯病尤为突出,选用种衣剂,可提高苗病防治效果,用抗病品种防治黄萎病是重要措施,对红叶茎枯病采取追施和喷施磷钾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不同部位棉铃经济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株各铃位的衣分率、纤维长度和细度等经济性状较为稳定;而各铃位的铃重和纤维强度等经济性状变化较大,其纵向变化趋于中部>下部>上部,横向以离基递降变化,如各铃位的铃重呈离基递降规律变化,其回归方程为y=6.395-0.476x(r=-0.9961)。因此,改良前一类经济性状主要靠纯化和更换良种;而在栽培过程中,注意调节棉株成铃分布和改善铃位有机营养状况或纯化和更换良种对后一类经济性状的提高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转Bt基因抗虫棉卡那霉素田间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转基因抗虫棉不同时期、不同叶片对卡那霉素不同浓度的反应及其与棉花抗虫性的关系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选取4 000 mg·L-1的卡那霉素液在棉花苗期、蕾期涂抹棉株倒二片平展叶最适宜,田间卡那霉素反应与田间棉铃虫发生实况结果吻合率高.说明棉花田间抗卡那霉素反应能够准确检测转基因抗虫棉,可以作为一种快速简便的田间检测转基因抗虫棉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