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夏泽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2):75-76
通过查阅文献、野外调查和社区(村社)走访,对徽成盆地野生蔬菜的种类组成、食用部位、食用方法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徽成盆地有野生蔬菜(不含食用菌类)33种64属77种。最后对该地区野生蔬菜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利用陇南盆地的两当县、徽县、成县和康县气象站1971~2010年的气象资料,采取统计分析和序列分析的方法,对徽成盆地适宜栽桑养蚕的优势气候资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徽成盆地气候资源优势明显,极利于桑树的生长发育和桑蚕的产业化养殖,是栽桑养蚕最适宜的气候区之一。温润的气候和较长的无霜期为多茬蚕的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相对其他林果类经济树种,春季晚霜和春旱伏旱及秋季连阴雨等气象灾害对桑树的影响相对要小。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黄土高原庆阳地区春玉米的生育期气候变化特征及物候变化规律,给粮食生产安全及情报服务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黄土高原庆阳地区有代表性的物候观测站的春玉米生育期内的气温、降水、≥10℃的活动积温作为研究对象,来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春玉米生育期的气候资源及物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春玉米全生育期内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0.6℃/10a;平均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8.7 mm/10a,但绝大多年份雨水能满足玉米生长发育需要;积温呈增加态势,变化速率为58.0℃/10a,热量资源充足;稳定通过10℃的日期为偏早出现趋势,变化速率为6.3 d/10a。春玉米全生育期日数呈现为缩短的响应特征,减少量为1.7 d/10a。因此,气候变化对春玉米种植较为有利,尤其热量资源增加,有利于拓展种植界限及提高产量。要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品种及播期进行生产,同时要加强田间管理,充分挖掘气候增产潜力,提高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为精准脱贫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春玉米是东北地区主要作物,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春玉米生育期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东北玉米种植区内39个农业气象试验站1981—2012年的物候期观测记录数据,系统分析1981—1999年和2000—2012年春玉米播种、拔节、开花、成熟等关键物候期以及营养生长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期、生殖生长期及全生育期长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1981—1999年相比,2000—2012年东北地区春玉米平均播种期日序差的范围为-10~9 d,推迟站点占32.5%;平均拔节期日序差的范围为-8~9 d,推迟站点占42.5%;平均开花期日序差的范围为-6~6 d,推迟站点占62.5%;平均成熟期日序差的范围为-8~9 d,推迟站点占32.5%。营养生长期长度差范围分别是-23~16 d,增长的站点占57.5%;并进期长度差范围是-17~8.5 d,增长的站点占40%,生殖生长期长度差的范围为-8~21 d,增长的站点占75%;全生育期长度差范围是-19~15 d,增长的站点占55%。  相似文献   

5.
在对甘肃徽成盆地发展农业经济的优势与问题调研分析的基础上 ,从坚持改革创新、发展商品农业 ,合理布局、发展区域特色农业 ,扩大玉米生产、发展肉牛产业方面提出了加速徽成盆地农民致富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对盘锦水稻生育期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盘锦大洼气象站1980~2009年水稻生育期观测资料及生育期气象资料,通过统计分析方法研究生育期变化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水稻全生育期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呈现升高的趋势,降水量呈减少的趋势,日照时数变化平缓;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期内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的变化与全生育期的变化相似;平均气温与平均最高气温的升高导致全生育期和营养生长期缩短,却使生殖生长期延长。[结论]气候变化致使水稻生育期缩短,但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期变化不同。  相似文献   

7.
徽成盆地位于甘肃省陇南市,是有名的大蒜之乡,独特的地理环境、土壤培育出了独特的紫皮大蒜,该地生产的大蒜表皮色泽鲜艳,味道辛辣,家家户户都会种植.随着该地大蒜产业规模的逐渐壮大,与大蒜相关的特色农产品产业链也随之产生.本文通过对合作社+农户+互联网的产销模式进行分析,为大蒜相关的特色农产品发展拉长了产业链,带动了当地...  相似文献   

8.
利用鄂北冬小麦产区8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0年共40年冬小麦生育期降水、气温和日照资料,运用线性统计方法探讨了鄂北冬小麦生育期气候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冬小麦全生育期平均温度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倾向率为0.37℃/10年,降水量增加的速度不大,降水量变化倾向率为1.44 mm/10年,日照时数变化的倾向率为-13.3 h/10年,日照时数减少直接作用是太阳总辐射的下降。冬麦区气候变暖特征明显,对冬小麦生育期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10.
11.
中国玉米生育期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翟治芬  胡玮  严昌荣  刘勤  刘爽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22):4587-4603
【目的】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分析中国玉米播种期和成熟期的变动情况以及气候资源变化特征。【方法】在收集整理全国2 414个县的玉米生育期数据的基础上,绘制了1970s和2000s中国玉米的播种期与收获期分布图;在整理全国618个气象站点1971-2010年气象资料的基础上,绘制了1970s时段和2000s时段中国年均温度、降雨和太阳辐射量空间分布图。以农业种植一级区为基本单位,建立不同区域农业气候资源变化与玉米生育期变化的回归方程,并将PRECIS模型中B2情景数据代入方程组预测2030s中国玉米的生育期。【结果】与1970s时段相比,2000s时段东北大豆春麦甜菜区的玉米播种期基本保持不变;其它各农业种植一级区的玉米播种期均提前约1-15 d;除东北大豆春麦甜菜区和北部高原小杂粮甜菜区春玉米的成熟期平均推迟了11 d和3 d,2000s时段其它玉米种植区域的成熟期平均提前3-12 d。2000s时段云贵高原稻玉米烟草区的玉米生育期缩短约5 d,黄淮海棉麦油烟果区、华南双季稻热带作物甘蔗区和西北绿洲麦棉甜菜葡萄区的玉米生育期基本保持不变;其它各区域玉米生育期均有所延长。与2000s时段相比,B2情景下,2030s东北大豆春麦甜菜区的春玉米播种期将推迟2-5 d,其它各农业种植一级区的玉米播种期将提前2-19 d;东北大豆春麦甜菜区、北部高原小杂粮甜菜区和华南双季稻热带作物甘蔗区的玉米成熟期将推迟4-15 d,黄淮海棉麦油烟果区、长江中下游稻棉油桑茶区、川陕盆地稻玉米薯类柑橘桑区和云贵高原稻玉米烟草区的玉米成熟期将提前2-12 d,南方丘陵双季稻茶柑橘区和西北绿洲麦棉甜菜葡萄区的玉米成熟期则基本保持不变。2030s时段黄淮海棉麦油烟果区和云贵高原稻玉米烟草区的玉米生育期则将缩短3-6 d,其它区域的玉米生育期将延长2-15 d。【结论】中国气候正朝着增温、变干和低辐射的方向发展。受温度、降雨和太阳辐射量变化的影响,中国不同农业种植区域内玉米生育期变动明显,其中除东北大豆春麦甜菜区外玉米播种期以提前为主,玉米成熟期的变动则较为复杂,玉米的生育期则以延长为主。  相似文献   

12.
广西玉米生育时期气候变化特征与产量年际波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2012年连续10个玉米生长季节在广西农业科学院明阳试验基地同一试验地适时播种玉米,在同一施肥水平下进行管理,并对玉米的产量性状进行评价。结合2008-2012年南宁吴圩气象站提供的玉米生育时期气温、降水、日照时数资料,对年际间、季节间玉米产量的稳定性进行比较,分析玉米生育时期的气候变化特征及不同年份玉米产量的波动情况。结果表明,日平均气温秋季高于春季,除了春季少数几天出现的低温,玉米生长期温度基本适合玉米生长;春季随着玉米的生长,气温有逐步上升的趋势;和春季相反,秋季随着玉米的生长,气温有逐步下降的趋势。玉米生长期日照合计值秋季高于春季,日照呈现波浪型变化,变幅在0~12 h之间。日平均降水量春季在2.85~3.99 mm之间,变化较小;秋季在2.47~6.15 mm之间,变化较大;春季单日较大的降水都出现在玉米生长的中后期,秋季的降水不均匀且无规律,玉米苗期和成熟期降水普遍较少。春季玉米产量在7 446.0~9 118.5 kg/hm2之间,秋季在6 346.5~7 297.5 kg/hm2之间,产量低于春季。生育期春季105~121 d,秋季91~101 d,春季的生育期明显长于秋季。2008-2012年玉米生育时期没有重大的自然灾害,玉米产量波动与年际间气候条件相关性较小。不同年份之间,玉米产量变化不明显,但表现季节效应,春季玉米产量显著高于秋季。  相似文献   

13.
呼和浩特地区气候条件变化与马铃薯生育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马铃薯生育期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1983-2008年)为基础,采用统计学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呼和浩特地区马铃薯生产的气候条件变化与马铃薯生育期的关系,得出: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中,花序形成前的各发育期完成时间与≥0℃积温呈明显的正相关:开花期以后,平均气温与发育完成时间呈负相关,与≥0℃积温昱极显著的正相关;出苗-分枝和花序形成-开花的完成时间与降水量、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湘中地区双季早晚稻生长期内气候变化特征及对生产的影响,以该地区1960—2019年的双季早、晚稻生育期内逐日地面气象观测数据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近60 a早晚稻生长期内各生育时期的温、光、水等气候资源变化趋势,探讨在区域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双季早晚稻生产如何充分利用有利气候变化以及避开不利气候变化.结果表明:早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全球气候转暖、涝灾频频发生等自然气候变化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通过研究气候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使我们能够根据气候变化和玉米生长发育特点,合理栽培,减少气象灾害,使玉米优质高产,对我国农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北京市6个气象站平夏玉米种植生态区1960~2008年气温、降水和日照等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线性回归法、M-K II法和Pettitt法对近49a北京平原地区夏玉米各生育期农业气候资源时间变化趋势及突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9a北京市夏玉米全生育期≥10℃有效积温呈明显的增多趋势,不同生育期≥10℃有效积温均呈增长趋势;降水量及日照时数则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各生育期内降水变化相对平稳,表现出波峰波谷的曲线波动;日照时数除抽雄至吐丝期外,其他生育期下降趋势均表现出极显著水平。突变检测表明,北京市夏玉米≥10℃有效积温在播种至拔节期、拔节至抽雄期、抽雄至吐丝期内M-K方法未检测出突变点,但在吐丝至成熟期内的时间序列上M-K方法和Pettitt方法检测认定1996年为一致的突变点;各生育期内日照时数时间序列变化突变点基本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期;全生育期及各生育期内降雨量均未检测出突变点,且夏玉米各生育期内降雨量时间序列变化相对平稳,不存在显著的突变点。  相似文献   

17.
阿拉尔垦区玉米种植气候生产潜力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建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087-9088
依据阿拉尔垦区1961~2005年的降水量、气温、风速、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采用作物生长动态统计模型,分别对该垦区光合、光温、光温水、光温土生产潜力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垦区光温生产潜力为现实生产力的225.68%,光温资源丰富;光温水生产潜力为现实生产力的21.55%,水分是限制玉米高产的主要因子;光温土生产潜力为现实生产力的108.30%,土壤肥力是限制玉米高产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8.
从生物学角度阐述了夏玉米各生育阶段对温度、土壤湿度、降水和光照的要求。通过对气象资料的分析认为 :淮北地区温度和光照完全能够满足夏玉米生育的需要 ,降雨的时空分布与玉米生育阶段的需要不相吻合是影响夏玉米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提出了提高淮北地区夏玉米单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害虫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机制、提升害虫发生预测及研发新的防治技术、提高现有防治技术,将近15年齐齐哈尔市玉米螟田间发生情况、春季剖杆调查玉米螟化蛹率与羽化率情况与近年的气象数据结合,分析气候变化对玉米螟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候因素对玉米螟的发生量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由于温度升高导致的玉米螟发生量和发生期提前,致使田间出现二代玉米螟危害。发生期及危害情况需要进行系统的跟踪调查和分析,掌握二代玉米螟的发生情况对今后防治玉米螟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