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究辣椒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多样性,加速种质资源的创新应用,采用多种方法对195份辣椒种质资源材料的10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个表型性状变幅较大,其平均变异系数在13.9%~56.1%之间,表型多样性指数在1.58~2.13之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95份辣椒种质资源被划分为3个类群,类群Ⅰ包括34份材料,主要特征为第一节间距最短,其余性状均最大;类群Ⅱ包括89份种质资源,主要特征为第一节间距适中,其余性状最小;类群Ⅲ包括72份材料,主要特征为第一节间距最长,其余性状适中。对3个类群进行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发现,3个类群除第一节间距、茎粗、单株果数及果长未达显著差异水平外,其余性状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到10份综合表现优异的辣椒种质资源,可作为辣椒新材料创制和育种利用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海岛棉种质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关系及筛选优异性状的海岛棉种质,为海岛棉优异性状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175份海岛棉12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权重和利用隶属函数产生综合评价值D进行海岛棉种质资源综合评价。【结果】表型性状变异范围在6.40%—28.10%,海岛棉类型较丰富;海岛棉资源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97—2.05,各性状间遗传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小,国内外海岛棉资源遗传多样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国内,新疆与疆外海岛棉资源遗传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将12个表型性状转换为3个综合因子,贡献率分别为49.34%、18.03%和10.63%,累计贡献率为78.00%,第一主成分荷载较大为株高、始节数、始节高、有效果枝数、铃数、有效铃数、单株籽棉重和单株皮棉重,代表生长及有效产量因子;第二主成分荷载较大为衣分、单铃籽棉重和单铃皮棉重,代表单铃产量因子;第三主成分荷载较大为蕾铃脱落数,代表蕾铃脱落因子;海岛棉资源统计分析发现国内外极端种质差异不大,表现中等的海岛棉资源材料国内较多,在国内,疆外极端种质所占比例较...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云南省16个州(市)881份水稻种质材料12个农艺性状表型多样性并进行综合评价,为拓宽栽培稻的遗传基础及选育高原特色水稻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881份云南16个州(市)的水稻种质为材料,测定其株高、有效穗数、穗长、剑叶长、剑叶宽、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谷粒长、谷粒宽和千粒重等12个农艺性状,通过计算各农艺性状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并对种质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最后结合主成分分析与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评价D值,通过建立回归模型筛选综合评价指标.[结果]881份水稻种质材料12个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为1.9378~2.0973,其中穗长的多样性指数最大,有效穗数的多样性指数最小;12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9.92%~43.01%,其中谷粒长的变异系数最小,二次枝梗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云南16个州(市)881份水稻种质材料12个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均值为1.6513~2.0040,其中,普洱市、红河州、临沧市、玉溪市、保山市、西双版纳州、德宏州、曲靖市和文山州水稻种质材料12个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较高,均在1.900以上.在欧式距离2.2处881份云南水稻种质材料可分为八大类群,其中,第Ⅶ类群综合性状最差,第Ⅷ类群综合性状最优,聚类分析结果与种质来源地无明显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881份水稻种质资源中凤仪白谷(保山市)、陆引46号(普洱市)及白霉谷(临沧市)的综合性状较好.穗长、谷粒长、谷粒宽、二次枝梗数和剑叶宽5个农艺性状对综合评价D值影响显著(F为1814.654),可作为云南水稻种质综合评价的指标.[结论]云南水稻种质具有较高的表型多样性,筛选出的凤仪白谷(保山市)、陆引46号(普洱市)及白霉谷(临沧市)可为水稻育种提供优良的亲本或中间材料. 相似文献
4.
李凯;郑于莉;刘燕;王亮明;韩兰兰;郭凯;袁鹤;周刚 《安徽农业科学》2024,(14):28-33
为加快番茄品种攻关,通过构建番茄种质资源库,加强种质资源的广泛收集、鉴定、评价,结合优良基因和有效基因,对下一步创制番茄骨干亲本、定向选育番茄新品种奠定基础。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表型性状综合评价方法,对74份番茄的23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评价。结果表明,74份番茄种质的变异程度高,类型多样,且遗传多样性丰富。12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27~2.05,株高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11个质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20~1.39,果顶形状的遗传变异最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74份种质资源可划分为5个类群9个亚类,各番茄果形之间划分明显。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前7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2.522%,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番茄果实性状,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果实的营养品质,第三主成分主要反映果实的颜色特征。各种质的综合得分为-0.902~2.856,5份得分高的种质HX023、HX024、HX027、HX059、HX056可作为核心育种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5.
以67 份代表性牡丹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选取表型的24 个质量性状和26 个数量性状进行描述和测定,采用变异分析、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表型性状综合评价方法,结合多样性指数,对牡丹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67 份牡丹种质资源的表型呈现出变异类型多、变异程度高等特点,质量性状Shannon-weaver指数为0.183~1.860,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为6.02%~37.41%,单果种子数变异系数(37.41%)最大.当欧氏距离为17.5 时,67 份种质资源可分为7 个类群,其中类群Ⅱ的种质数量最多(37 个),初步明确了各类群的主要特征性状,表明牡丹品种在表型性状上具明显差异,而各数量性状间大部分存在显著相关性.前 8 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 80.973%,可综合代表牡丹表型数据的大部分信息.针对油用、观赏、综合利用等不同用途进行评价,共筛选出 10 份最优种质.牡丹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高、变异类型丰富,为牡丹品种选育奠定了物质基础,期待筛选出的不同用途牡丹种质可为牡丹的开发利用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 130 份番茄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综合评价,发现并挖掘优良的番茄种质材料,创制骨干亲本,为下一步选育番茄新品种奠定基础.运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计算综合评价得分等方法进行番茄供试材料的22 个形态学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12 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变异程度较高,且变异丰富.变异范围为 18.16%~72.64%,总酸、糖酸比、单果质量、果形等性状都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变异.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22 个表型性状可划归为 8 个因子,特征值均在 1.0 以上,累计贡献率达 73.356%,基本能够反映全部指标的大部分信息.聚类分析结果将 130 个种质资源分为5 个大类 10 个亚类,小果型、中果型与大果型番茄种质划分明显,其中第4 类、第5 类种质资源进行亲本组合,定向选育综合性状优良的中、大果型新品种,第 3 类可作为选育小果型番茄的重要种质资源.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综合得分(F)的变化范围为-1.46~1.86,其中得分较高的种质资源BT036、BT039 和BT067 等为笔者所在单位保存的自交系材料,可优先做优良种质利用. 相似文献
7.
8.
为了解甜樱桃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变异特点和多样性,以68份甜樱桃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样性、相关性、聚类及主成分等分析方法对13个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个质量性状Shannon-Wiener信息指数为0.88~1.36,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0.48~0.71;9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28%~21.44%;在欧式距离约为14时,聚类分析将68份甜樱桃种质分为六类;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67.657%,筛选出5个代表性指标,可以作为甜樱桃种质资源评价及选育品种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探明甘肃地区油橄榄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特点,旨在为当地油橄榄种质资源选育、评价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对35份油橄榄种质资源的11个特征进行描述,对16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聚类等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油橄榄种质表型性状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变异系数变幅较大,介于8.64%~55.87%,单果重变异系数最大,果肉率变异系数最小。相关性分析发现,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单果重、果肉厚、果核纵径、果核横径、果核重和果肉率相互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发现,16个表型性状可被提取为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91.633%。聚类分析表明,在欧氏距离10处可将35份油橄榄种质资源分成5类,可作为5个不同育种方向,其中切姆拉里因其干鲜果含油率最高单独聚为一类,可作为特异种质进行挖掘利用;M1果实水分最少,干鲜果含油率仅次于切姆拉里,划分为油用类;贝拉和绿源小苹果果实水分最多,鲜果含油率低,划分为果用类;其余2类种质可结合其他生理指标进行挖掘利用。综上所述,不同油橄榄种质间表型性状差异较大,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小尼、绿源小苹果、M1、切姆拉里等种质表型... 相似文献
10.
11.
《(《农业科学与技术》)编辑部》2015,(9)
为了明确山西省生产上应用的糜子品种抗旱性,对全生育期进行抗旱鉴定,测定不同处理下糜子的株高、穗长、茎粗、穗重、穗粒重、株草重、主茎节数、千粒重、有效穗9个性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全生育期抗旱综合评价并筛选抗旱指标。结果表明:9个表型性状间存在着一定相关性;穗重和株草重2个指标在正常供水与干旱胁迫处理下变异系数减小最大;农家种"黄糜子"抗旱性最强(D=0.87),综合抗旱D值与产量隶属函数值存在显著相关(r=0.515 9,P<0.05);穗重和株草重对抗旱性影响显著,可作为生育期抗旱性鉴定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12.
13.
《山西农业科学》2021,49(1):76-81
为了摸清黍稷种质资源经济系数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试验以山西省1 192份黍稷种质资源为材料,对3个不同生态区不同生育期经济系数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为深入研究和利用黍稷种质资源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黍稷种质资源的经济系数是随着不同生态区不同生育期类别而变化。在3个生态区中,晋北生态区种质的经济系数以生育期90 d以下的最高,为0.42;晋中生态区的种质以90 d以下和101~110 d的最高,均为0.36;晋南生态区的种质以90 d以下的最高,为0.37。3个生态区中不同生育期类别的种质,平均值以90 d以下的最高,为0.38;101~110 d的次之,为0.36;91~100 d的最低,为0.34;生育期经济系数平均值为0.36,变化幅度为0.33~0.42,这也是黍稷作物的经济系数和变化幅度。黍稷种质资源的经济系数与不同生态区的无霜期、年平均气温、≥0℃积温和年降雨量关系密切,除此之外,与人为的栽培管理条件也有关。在稀植和氮肥过量的情况下,生育期短的种质经济系数降低;在密植水肥差的情况下,生育期长的种质经济系数升高。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晚熟谷子种质资源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7个谷子品系的7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品系96-9207、009-342、94-9071综合表现最好,等权关联度与加权关联度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不同农艺性状对单株粒重的关联度不同,6个农艺性状与穗粒重的关联度排序为:穗重生物产量节数株高穗长千粒重。 相似文献
15.
16.
96份糜子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6份糜子种质资源为试材,对其9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糜子种质资源遗传变异丰富,其中,主茎粗变异系数最大(35.54%) ,其次是单株粒重(26.36%)和单株穗重(25.15%);除主茎节数外,其他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0.8。基于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96份糜子种质分为4大组群;主要农艺性状可归纳为株高、主穗长、单株粒重、单株穗重、千粒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9.417%。该结果可为糜子育种时选配亲本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