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丽 《新农民》2010,(8):83-83
在平菇栽培中,有的菌袋发满菌后不出菇或头茬摘完后,迟迟见不到二茬原基。以上这两种情况,只要菇袋发菌正常,菌种温型合适,  相似文献   

2.
白灵菇是一种名贵食用菌。但是.白灵菇栽培要想获得成功,除了选用合适的菌种外.发菌期的管理也非常重要。由于许多栽培者不了解白灵菇菌丝的生长特性.采用与其他食用菌类似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常常造成菌袋不出菇.或者即使出菇其产量和品质也很低。针对白灵菇发菌期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我们总结了一套发菌管理的关键措施和注意事项,供广大栽培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全氧发菌(纳米供氧膜菌种袋)技术在平菇栽培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平菇中低温三级菌种全氧发菌技术与传统发菌(普通菌种袋)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全氧发菌的菌丝生长速度、3潮菇总产量分别为7.41毫米/天和704.35克/袋,与传统发菌比,全氧发菌的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分别提高59.35%和31.94%。全氧发菌有利于提高平菇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相似文献   

4.
高分子吸水材料对真姬菇发菌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测定发菌速率、灭菌前后重量变化,明确添加高分子吸水剂对加快真姬菇发菌速率,提高培养其持水量有促进作用。吸水剂还可提高发菌整齐度,提早出菇,并有较好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1994年以来,通过校内外七个香菇菌株的产量、抗逆性、发菌生物学性状等的对比试验,已初步筛选出适合于吉林省栽培的3个香菇菌株:L07、林土043和L303,分别比对照增产30%、9.6%和7.9%。  相似文献   

6.
春季温度低,平菇菌丝生长慢,采取增加石灰用量、直接装袋、增加接种量、多孔通氧、码堆发菌、提高棚温、定期倒垛等措施,可以保证发菌成功。一般20天菌丝长满菌袋,1个月左右现蕾,35天左右可采收鲜菇上市。  相似文献   

7.
刘鹏 《河北农业》2010,(11):11-12
<正> 平菇发菌采用层播微孔发菌工艺,菌袋堆垛发菌时,堆垛高度以3~4层为宜,而且层与层之间、袋与袋之间要保留一定的空隙,以便散热。发菌温度应本着在允许温度范围内宁低勿高的原则,这样一般经20~30天菌丝即可长满菌袋。另外,发菌环境要清洁,发菌场所地面及  相似文献   

8.
降低食用菌菌种污染率的几种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瓶装发酵料 传统的麦粒瓶装原种和栽培种的制作过程中,培养基(麦粒)内菌种接入后,发菌不一致,造成瓶的一侧发菌很快,另一侧发菌缓慢,菌龄很不一致,并且易感染杂菌。  相似文献   

9.
春季气温低,平菇菌丝生长慢,采取增加石灰用量、直接装袋、增加接种量、多孔 通氧、码堆发菌、提高棚温、定期倒垛等措施,可以保证发菌成功。菌丝20天长满菌袋,1个月现蕾,35天可采收鲜菇上市。  相似文献   

10.
金针菇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它肉质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我国种植地区广。因为它是低温型菇类,适合北方地区栽培。金针菇袋式栽培就是用塑料袋作栽培容器,老法是一头出菇种植,不能充分利用空间,产量低。新法两头出菇产量高,效益好,成本也低。袋式栽培包括装料、发菌和出菇。通常把袋料发菌的过程叫菌袋培养,金针菇袋栽的关键是菌袋培养,包括拌料、装袋、灭菌消毒、接种和发菌培养。  相似文献   

11.
对比测定了小麦丰收菌(Bacillus cereus W2-60培养液和无菌培养液中的几种成分。结果发发现,宏量元素,菌液的P2O5和K2O分别比对照高64%和3.7%;全氮,Ca和Mg则是对照分别高于菌液15.6%,87.98%和97.54%;微量元素中,菌液的Fe,Cu和Zn分别高于对照65.19%,40.0%,41.89%和10.96%。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多酚物质则分别比对照低28.9  相似文献   

12.
1、螨类俗称菌虱,分粉螨和蒲螨两种。蒲螨体小,肉眼不易看到,它们多在培养料表面上集中成团;粉螨体较大,白色发亮,不成团,量多时呈粉状。发生螨类害虫的香菇菌块,菌丝被咬食,严重时可将菌丝吃光。菌种中发生螨虫,可用棉塞蘸50%的敌敌畏塞上熏杀。发菌期间出  相似文献   

13.
添加增温剂 堆料时加入培养料干重1%的增温剂,使发菌加快。 改单面出菇为双面出菇 在床架上先铺20目的塑料筛网,然后铺料接种,使床底和料面同时出菇。缩短了生产周期,能增产20%以上。  相似文献   

14.
<正> 金针菇袋式栽培,就是用塑料袋作栽培容器,老法是一头出菇种植,不能充分利用空间,产量低。新法两头出菇产量高,效益好,成本也低。袋式栽培包括装料、发菌和出菇。通常把装料发菌的过程叫菌袋培养。金针菇袋栽的关键是菌袋培养,包括拌料、装袋、灭菌消毒、接种和发菌培养。 根据灭菌方法不同,选用不同质量的塑料袋装。如用高压蒸气灭菌,选用耐高温高压的聚丙烯塑料,常压蒸气灭菌可用低压聚乙烯塑料。料袋筒宽17厘米,长35厘米。培养料常用的配方比例:棉籽壳89%,麸皮10%,石膏或碳酸钙1%。料与水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临床标本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析其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地选用抗菌素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用VITEK-32型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和ESBLs测定。结果: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为43.1%.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为19.4%;2种产ESBLs菌对氢苄西林、头孢唑林等7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为100%,对头孢吡肟、环丙沙星等8种抗生素耐药率为54.5%~85.7%,而对亚胺培南敏感未出现耐药现象。结论:临床标本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较高,应限制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特别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亚胺培南可作为治疗产ESBLs菌严重感染的首选药物。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  相似文献   

16.
黄瓜根际镰刀茵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四川温江特殊生态条件下,从黄瓜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到镰刀菌23株。根据显微镜形态观察,确定它们分别属于3类镰刀菌菌株,其中尖孢镰刀菌占43.38%,串珠镰刀菌占26.09%,茄病镰刀菌占30.43%。对其中6株进行黄瓜致病性验证测定,结果有2株病原菌株对蔬菜有明显致病性,4株表现非致病菌或弱毒株。镰刀蓖病原蓖分离率约为17%。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研究氰烯菌酯不同药剂组合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方法】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设置5个药剂组合处理分别为:25%氰烯菌酯悬浮剂(T1),25%氰烯菌酯悬浮剂+450克/升咪鲜胺水乳剂(T2),25%氰烯菌酯悬浮剂+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T3),25%氰烯菌酯悬浮剂+8%叶菌唑悬浮剂(T4),25%氰烯菌酯悬浮剂+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T5)。【结果】几个处理均对小麦安全,没有产生药害,氰烯菌酯和不同药剂组合对小麦赤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效,两次施药效果优于一次施药,5个处理的防效均在70%以上,其中以25%氰烯菌酯悬浮剂+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防效最高,为93.84%,比单用25%氰烯菌酯高出32.26%。药剂处理的小麦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25%氰烯菌酯悬浮剂+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处理的小麦产量比对照高出34.83%,比单用氰烯菌酯高出19.44个百分点。【结论】因此,25%氰烯菌酯和其他药剂混用效果优于单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处理的小麦赤霉病防效、产量最高,可在小麦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姬松茸是现今人工栽培食用菌中产量性状最不稳定的菌类之一,常常发生生产欠收甚至绝收,给栽培者造成重大的生产损失,也给姬松茸生产的发展造成影响。从丽水市生产情况看姬松茸不结实大体有三种表现:一是发菌正常却不结实,即只有菌丝体无子实体,面积占不结实总量60%左右,二是不能正常发菌,占30%左右,三是原基形成后枯痿或腐烂。我们对历次生产失败原因进行了调查,结合实验室试验进行了分析,现简要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小麦纹枯病是一种丝核菌,属真菌的半知菌。近几年发生频繁,一般发病株率20%-40%。严重可达70%-80%.甚至达到100%。重病地块在小麦抽提前后,大量病株分蘖死亡.子粒灌浆不满。千粒重显著降低。严重威胁着小麦的产量。  相似文献   

20.
薛勇 《新农业》2006,(4):51-51
袋栽菇的品质好坏,关键在于发菌期的病害防治,因此,要提高袋栽菇产量,发菌期应采取以下6项措施.[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