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混交林营造及其机理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混交林的增产效益,生态效益和防护效益,混交林的树种选择,混交比例和混交方式等方面的营造技术以及混交林内树种间在生物化学,生物场,生物量和养分生物循环等方面的相互关系出发,阐述了国内外混交林营造及其机理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2.
人工林化感效应防控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林化感效应是林木释放的化感物质对自身或其他植物与土壤生态系统产生的促进或抑制作用,是导致人工林连作障碍的重要原因。探究人工林化感效应防控措施,可为营造结构稳定、功能高效的人工林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文中从立地条件选择、林分空间结构优化、培育抗逆性品种、补偿土壤营养水平、施用微生物菌剂等方面总结主要防控措施,提出未来从防控化感效应视角培育人工林时,可深入研究基于细胞与分子水平的生态育种技术、多树种共存机制和群落构建技术、有机肥与化感物质的互作效应与配施技术,以及探讨微生物和酶的加合作用对化感物质的影响机制与抑制技术。  相似文献   

3.
朱跃 《山西林业》2010,(2):25-27
本文从混交林建设方向和原则、混交林树种选择、混交林建设主要类型和方式以及混交林典型模式等方面介绍了北方地区营造混交林方向、技术以及模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文章指出了营造混交林是解决纯林弊端的重要途径。从曲靖市的实际出发,分析了营造混交林的意义与优势、营造混交林的应用条件,提出了确定主要树种、选择混交树种、确定合理的混交比例、选择适当的混交方法、控制造林时间、抚育调控种间关系等混交林营造的关键技术,以期为曲靖市或者其他兄弟州市在营造林生产上推广应用混交林营造技术提供一定的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曲靖市为例,阐述了营造混交林在充分利用空间和营养面积、有利于改善立地条件、提高林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增加林分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抗灾害能力强等方面的意义与优势,分析了营造混交林的造林目的、立地条件、树种特性、经营条件等应用条件,总结了确定主要树种、选择混交树种、确定混交比例、选择混交方法、控制造林时间、抚育调控种间关系等混交林营造的关键技术,以期为曲靖市或者其它兄弟州市营造混交林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混交林种间关系是树种间通过复杂相互作用而对彼此产生利害作用的最终结果,种间关系的发展演变直接影响到混交林营造的效果。在森林培育中,要充分掌握混交林种间关系的表现形式和作用形式,在选择种间关系协调的混交树种组合基础上,可通过调整混交比例、混交方法、混交时间,加强抚育管理、间伐等营林技术调控混交林的种间关系,达到培育混交林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因地制宜发展多树种造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概述了尤溪国有林场发展多树种造林的基本概况,介绍了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人工营造针阔混交林、利用天然播种发展针阔混交林以及林冠下营造阔叶树等发展多树种造林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混交林树种的选择解庆珂营造混交林是提高森林生产率的主要途径,也是改善森林环境,减少病虫害和火灾的措施之一。当前我国人工林中纯林多,混交林少,树种单一,病虫害严重,这个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在营造混交林方面,存在着理论与实践分离的问题。理论上,所有的林业...  相似文献   

9.
混交林和树种间关系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往人工林营造以单纯林为主,造成病、虫、火等灾害严重,林地生产能力衰退等弊端,这引起念来愈多的造林学家、生态学家和病虫害学家的关注。混交林和树种间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很快。本文从混交林的生态效益、防护效益和社会效益,混交林的造林技术以及混交林内树种间在生物化学、生物波、生物量和营养元素循环等方面的相互关系出发,阐述了国内外混交林营造及其机理研究的概况。  相似文献   

10.
广西混交林营造树种的选择及营造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较之于其他纯林营造,混交林的营造过程中对树种的选择以及技术方法有较高的要求,其所选混交树种、相互之间的搭配以及营造技术手段等,直接关系着混交林的造林效果。以广西地区为研究重点,结合工作实际经验,对其混交林树种选择与营造技术手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李炳凯  虞沐奎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1):119-121,132
简要介绍了试验林地的概况,选择了25个树种进行试验,并按各树种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单株材积和平均单位面积蓄积的年平均生长量进行排序。对主要伴生树种的生长发育过程作了说明,指出伴生树种选择应遵循的原则以及混交形式,同时提出把建立林道和营造生态防火林带相结合。为皖南丘岗地区火炬松人工林提出可供选择的主要伴生树种。  相似文献   

12.
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杉木作为我国重要速生树种,在我国林业生产中占据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但其地力衰退问题日益显露,已引起相关学者的高度重视。文中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特征,如土壤酸化、缺磷、富铝和化感等;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如酸沉降加剧、不适宜的营林活动、肥料施用不当等;提出了一系列维护措施,如轮作、营造混交林、追肥等;概述了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最新研究进展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红锥混交林生长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对广东省龙眼洞林场红锥混交林生长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提出营造红锥混交林的合理混交方式及树种配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连作人工林化感效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工林地力衰退是国内外学者长期关注的问题, 许多树种的连作人工林均出现了地力衰退现象, 严重影响到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文中回顾了人工林地力衰退的研究历史, 重点对近年来日渐兴起的人工林化感效应研究进行了总结, 提出连作人工林化感效应今后的研究重点, 以期引起有关学者的关注, 为解决长期困扰人工林经营的难题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树种间相互关系分析与混交造林树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志才 《林业科学》1990,26(4):368-373
为了确切地选择树种,提高混交造林质量,本文从树种相互关系分析入手,提出了混交造林树种选择的新方法。本方法有以下几个前提条件:(1)经过迹地分析,被选择树种基本适生于同一立地条件;(2)根据效益分析,主栽树种已经确定;(3)密度合理,树种间能够相互影响;(4)树种特性已知。  相似文献   

16.
Plantations of native timber species established on former pasture are a potential strategy to reduce the logging pressure on remnant natural forests in the tropics. Such plantations may help to mitigate or reverse the negative impacts of land degradation, and they may contribute to the long-term livelihood of livestock farmers. Planting native trees is, however, perceived as a risky activity due to limited knowledge of their performance and due to marked losses of newly established seedlings attributed to insect pests. Our study focuses on the small-scal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heterogeneity, tree diversity and insecticide treatment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ree native Central American timber species two years after establishment, and on damage inflicted by insect herbivores. Growth, survival and herbivore leaf damage were quantified for Anacardium excelsum (Anacardiaceae), Cedrela odorata (Meliaceae) and Tabebuia rosea (Bignoniaceae) planted in an experiment in Panama as (1) monocultures, (2) mixed stands, and (3) mixed stands protected by insecticides. Our study revealed that small-scale effects can have a substantial impact on the success of timber trees planted on former pasture. Growth performance and survival of the three species was strongly affected by small-scale environmental heterogeneity, which was expressed 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rowth and survival among different plantation plots at the same study site. Establishment of trees in mixed stands did not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ree survival and growth compared to pure stands, although it reduced herbivore pressure in one of the studied tree species. All tree species grew best and suffered lowest leaf damage when protected by insecticides, indicating a general influence of insect herbivory on growth of newly established trees. In contrast to growth performance, survival was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different management practices or herbivory. The large variability among plots in tree survival and growth, and also in the effects of management practices such as planting design and insecticide treatment,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small-scale environmental heterogeneity on tree survival and growth.  相似文献   

17.
油杉属树种人工造林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长期以来,油杉属树种,只开发利用而未人工造林,资源濒于枯竭。国内仅少数植物园引种作观察或观赏,国外也仅英、美、意等国零星引种于公园庭院,尚无系统的作为用材树种造林的研究。广西林业科学研究所从1957年开始油杉人工引种驯化试验,在完成广西油杉属物种资源调查和采种育苗试验基础上,对油杉属中的4个主要树种进行造林试验,至1989年止,已推广造林700ha,并总结了一整套人工造林的技术措施。一、试验内容自1978年以来,先后在全区设试验点8个,试验林80多公顷,进行了造林地选择、物种比较、密度、混交造林、抚育等试验,各试点的试验内容有所不同。1989年5月至9月对各点的试验林及推广林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总结。  相似文献   

18.
对西双版纳普文的 6种热带人工林群落进行了近 10 0个典型的筑巢式配套样地调查。在了解 6种人工林林况的基础上 ,分析了其种类组成、林分结构和生态学特征 ,并与当地自然的热带山地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及“黄余水”次生林进行了一系列的群落生态特征对比。认识到 6种人工林都具有显著的生物多样性恢复功能 ,其中以山桂花林 (ParamicheliabailloniiForest)的恢复效果最好。通过分析还看出它们的生物多样性恢复能力正在提高。  相似文献   

19.
华南人工林乔木树种叶片氮、磷、硫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南亚热带人工林植物叶片氮(N)、磷(P)、硫(S)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在近源类群、不同生长阶段间的差异,在佛山市云勇林场人工改造恢复形成的3~11 a生的针阔混交林和桉树林中,选择21个优势造林树种,测量了叶片N、P、S含量并计算了N:P,分析了这些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不同生长阶段共有种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差异。结果显示:21个树种叶片平均N、P、S含量分别为16.71±0.79,1.07±0.05,1.56±0.09 mg/g,N:P为16.51±0.76,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在不同树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叶片N、P、S含量相互之间显著正相关。近源类群(木兰科、樟科)植物对氮的吸收有较大差异,对磷和硫的吸收差异不大。 不同生长阶段的6个共有树种的N、P、S生态化学计量特征随生长的变化因物种而异,整体上N:P随生长无明显变化趋势。本研究说明南亚热带人工林的施肥抚育管理要考虑养分利用的种间差异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