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试验着重探索了南阳玉米中低产田不同生育时期施用氮肥的方法比例,分析了不同施用标准在苗期和大喇叭口期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确定最佳施肥方案,为南阳玉米中低产田科学施用氮肥、提高产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经过氮肥不同基追比和氮肥种类对夏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以33.3%普通尿素基施+33.3%大喇叭口期追施+33.3%抽雄期追施处理最佳,产量最高,达8 670kg/hm2。控释BB肥基施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最高,达49.5%,高于施用普通尿素的各个处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调查,研究不同氮肥施用比例对一年两季滴灌青贮玉米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玉米拔节-大喇叭口期氮肥量,减少抽雄期和灌浆期的氮肥量,青贮玉米总生物产量虽然提高,但鲜穗产量却降低。  相似文献   

4.
氮磷钾肥对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施肥对青贮玉米原料及青贮饲料的影响,在撒施羊粪的田间,青贮玉米栽培管理时,分别单独施用氮肥(N-150kg/hm 2)、磷肥(P2O5-120kg/hm 2)、钾肥(K2O-150kg/hm 2),以不施用化肥为对照,经田间测产和取样,并对其青贮发酵后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极显著提高青贮玉米产量(P<0.01),Milk2006奶亩指数显著高于单施磷钾肥和对照处理(P<0.05);增施钾肥显著提高了青贮玉米的产量(P<0.05)。增施氮肥除了提高玉米青贮饲料氨态氮含量外(P<0.05),玉米青贮饲料的其他发酵品质参数差异不显著。青贮不仅保存了原料的养分,同时降低了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5.
不同施肥方式对夏玉米植株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为了探讨夏玉米高产高效施肥技术。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种不同施肥方式对夏玉米产量、单株叶面积﹑单株叶片数﹑株高﹑叶面积系数及穗部性状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1(种肥施用量占10%+大喇叭口期施攻穗肥占60%+抽雄吐丝期施攻粒肥30%的施肥方法)能明显提高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系数﹑增加玉米绿叶叶片数、株高,促进单株籽粒中的干物质积累,提高千粒重,从而使玉米产量增长,比处理2(种肥施用量占10%+大喇叭口期施肥量占90%的施肥方法)增产1155.66 kg/hm2,增产率11.65%,比处理3(大喇叭口期全部N肥100%一次施入的施肥方法)增产1770.84 kg/hm2,增产率19.03%;处理2比处理3增产615.18 kg/hm2,增产率6.61%。为了获得夏玉米高产和提高常规氮肥增产效果,采取分期追施,增产显著且高效。  相似文献   

6.
以遵205为试验材料,以单产800kg/667 m2为目标产量,每生产100 kg玉米籽粒所吸收的养分量N为2.5 kg,P2O5为1 kg,K2O为2.5 kg,为施肥标准,以不施氮肥为对照,研究不同时期施用氮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其产量明显高于对照,且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说明施用氮肥能提高遵205的产量;同时在同等施氮的条件下,以苗期施用12%,拔节到10叶期施用64%,吐丝期施用24%的效果为最好,比对照增产12.29%.  相似文献   

7.
氮肥后移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6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后移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氮素吸收积累和氮肥效率的影响,旨在了解超高产夏玉米(≥ 12 000 kg hm-2)的氮素吸收和转运特性,为实现夏玉米超高产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夏玉米施氮显著增产,增产幅度为9.62%~15.95%,氮肥后移比习惯施氮增产2.27%~5.33%。超高产夏玉米吐丝后氮素吸收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40.30%~47.78%,保证后期氮素养分充足供应对于夏玉米达到超高产水平至关重要;氮肥后移可促进超高产夏玉米后期的氮素吸收积累,降低夏玉米茎和叶片氮素的转运率,显著增强灌浆期夏玉米穗位叶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灌浆期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蛋白质产量;氮肥后移比习惯施氮的氮肥利用率提高1.88%~9.70%、农学效率提高0.96~2.21 kg kg-1,以“30%苗肥+30%大喇叭口肥+40%吐丝肥”方式施用氮肥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最佳。  相似文献   

8.
氮肥运筹对陆两优996产量形成与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陆两优996’为材料,研究了氮肥运筹方式对超级早稻产量形成与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运筹方式显著影响超级早稻源库特性与产量,与D2处理(6:2:1:1)相比,D3处理(4:2:3:1)穗分化期略有延长,穗粒数略有提高,成穗率、有效穗数与叶面积显著提高,茎鞘物质输出率显著下降,产量显著提高;氮肥运筹方式显著影响超级早稻氮利用效率,与D2处理,D3处理氮素累积量、氮肥利用率、氮素吸收效率、氮肥效率显著提高。可见,适当增大穗肥比例有利于改善超级早稻源库关系,有利于提高产量、氮肥利用率与氮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分次施用对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总施氮量为240kg/hm2时,基肥、返青期和拔节期各施1/3能较氮肥全部基施、基肥和返青期各施1/2和基肥、返青、拔节期孕穗期各施1/4处理获得较高的产量、氮素回收率、农学效率和经济纯收益,是冬小麦高产高效较为适宜的氮肥施用方式。  相似文献   

10.
氮肥运筹对大麦β-葡聚糖酶活性和麦芽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同一施氮水平下3种氮肥运筹对大麦β-葡聚糖酶活性和麦芽品质的影响。籽粒蛋白质含量,追肥孕穗期一次施用的处理(N3)显著高于二叶期一次施用处理(N1)和二叶期与孕穗期分次等量施用处理(N2),且品种间表现不同,N2和N3处理之间,秀麦3号无显著差异,而92-11差异显著;氮肥处理对籽粒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也表现为  相似文献   

11.
对"民工潮"与"民工荒"成因和解决对策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国“民工潮”、“民工荒”现象较为全面的分析,揭示了其产生和形成的深层次原因,肯定了“民工潮”、“民工荒”在当前国情下的进步意义。笔者认为解决“民工潮”、“民工荒”所引发的社会问题的对策,关键在于改革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当务之急要解决“农民工”就业渠道不畅、收入偏低的问题;此外,加大城市化建设力度,进一步重视农业,全面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种子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优良品种对农作物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巨大的种子需求使得中国种子市场日趋成为国内外种业竞争的焦点,这既给中国种业发展带来了一定机遇,也使山东省种业面临着国际跨国种业集团的挑战。《种子法》实施近10年来,特别是2006年国办46号文件下发以后,中国种子产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何使中国种业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在中国种子营销中充分利用好"4p"市场营销组合概念和"4c"理论,才能提高营销技术和技巧,立足国内市场,着眼于国际市场,把中国种业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3.
茶叶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中国是最早发现并利用茶叶的国家。茶叶采用不同加工方式可以生产出6种主要的不同类型的茶叶。介绍了茶叶的发现和茶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历史,茶叶的分类与营养以及下午茶的由来。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近代土地变革历程的分析,得出土地是农民生存的依靠和参与社会实践创造物质财富的基础,逐步或一次性的取消农业税和对种植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将极大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民的增收,但同时种植粮食的效益将显著提高,农民有权力争的应有的土地和乡政府的职能转变问题将是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
解除常规水稻品种“4628”种子休眠的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628"种子为材料,从剥壳、物理、化学等处理方面对解除"4628"种子休眠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剥壳处理、高温干燥、赤霉素、H2O2强氟精及含氮化合物处理都能打破种子休眠,提高发芽率.以强氧精处理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以200倍液浓度处理对解除"4628"种子休眠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The authors apply the viewpoint of the "mutually support methodology" in philosophy to direct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heritage buildings.Based on the system theory and restoration theory,the authors raise a concept of total conservation and make suggestion on the method of structure conservation by hierarchy.  相似文献   

18.
19.
闫玉科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2):345-348,365
"三农"问题由来已久,是长期"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城乡分治、过度汲取农业剩余牺牲发展工业的结果;近年来日趋严重与我国国际贸易环境的恶化密不可分,全面解决的难度是非常大的,笔者认为现阶段必须有清晰的解决问题的路径,采取多种富有针对性的措施,才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20.
跨越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之路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跨越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时,决定技术和组织管理路径选择的基本因素是“经济可行性”。在边际收益有限的情况下,性能卓越但成本高昂的计算机网络手段存在更为突出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有成本优势的技术创新得到优先使用;作为技术手段的配套或补充,可降低成本的信息服务的组织管理创新陆续出现;组织管理手段应与农业信息化的技术手段配套和协调。“三网合一”的技术选择与农业合作化的组织管理创新是新形势下跨越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